1、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性:a、数学法则:解决地球曲面和地图之间平面矛盾;b、综合法则: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2、地图按内容如何分类?答:a、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b、按比例尺:国家标准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3、地图的组成要素:a、数学要素;b、地理要素;c、辅助要素。4、地图的传统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应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5、地图的重要功能:a、地图的模拟功能;
2、b、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c、地图的信息传递功能;d、地图的认知功能。6、地图的现代特性:a、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b、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c、地图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7、心象:在视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表象即印象,在地图学中也称为心象,它通过回忆联想再现出来。8、地图分幅:a、矩形分幅,b、经纬线分幅。9、地图编号:就是对于分幅地图中的每幅地图用一特定的号码来标记,(常用行列式编号法和经纬度编号法两种)。第二章1、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化的概括和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获
3、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和数学方式传输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与技术。2、裴秀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3、地图制图技术和地图学原理是推动地图学不断前进的两个轮子。4、地图学老三论:地图投影、制图综合、地图符号。第三章1、 地图投影类型:近260种,归纳为几何透视法或数学分析法两大类。2、地图投影实质:建立地球面上点的坐标(B,L)与地图平面上点的坐标(x,y)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3、地图投影变形:a、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叫做长度相对变形。b、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叫做面积相对变形。c、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所夹之角与原面上对应之角之间
4、的差叫做角度变形。4、变形椭圆的作用:a、一个变形椭圆可以表示某一点上各种变形。b、变形椭圆的扁平程度反映角度变形的大小。c、一组变形椭圆能揭示全制图区域变形变化规律。5、等距离投影:使某一组特定方向投影后不产生长度变形,这种投影叫等距离投影。6、地图投影的分类:a、按地图投影性质分类:等角、等面积、任意投影。b、按正轴投影经纬线形状分:方位、圆柱、圆锥投影。7、方位投影:几何概念:假象用一平面切(割)地球,然后按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地球面投影在平面上,即方位投影。步骤:a、确定球面极坐标Q(Po, o),一般选定制图区域的中心。b、由地理坐标(P,)计算球面坐标(z,a)。c、计算投影平面极坐标
5、P,和平面直角坐标系(x,y)。d、计算长度比面积比和角度最大变形。8、球心投影重要特性:球面上任一大圆在球心投影地图上为一直线,故球心投影常用来做航海图。9、墨卡托投影(等角正圆柱投影):特性:等角航线投影成直线便于在海图上进行航迹绘算。变形规律:在等角正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没有变形,随着纬度升高变形迅速增长;在等角正割圆柱投影中,两标准纬线上无变形,量标准纬线之间是负向变形,即投影后长度缩短了两标准纬线之外是正向变形,即投影后长度变长了,且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无论是切还是割投影,赤道上的长度比为最小,两极的长度比为无穷大,面积比是长度比的平方所以面积变形很大。应用于海图中做数学基础的原因
6、:a、等角航线投影呈直线使领航十分简便;b、呈等角投影,能保持方位正确,图上作业十分便利。C、经纬线是正交的平行直线,计算简单,绘制方便。10、方里网规定:规定在1:1万、1:2.5万、1:5万、1:10万和1:25万比例尺地图上按一定的整公里数绘出平行于坐标轴的纵横网线这些网线被称为方里网。经纬线网规定:1:25万和1:50万地形图应在图幅内绘经纬线网,其它比例尺不需要绘制。第五章1、地图投影的选择:a、一般来说:对于不大的区域用等角性质的投影为好,对于较大的区域,为了使各种变形较为适中,选用等距离性质的投影或任意性质的投影为好。b、具体方法:按照投影选择的一般原则,综合制图区域的空间特征和
7、地图用途,对投影的要求进行分析,考虑了几种投影方案后,在对这些方案分别进行变形值的估算,因估算精度不要求很高,可近似计算或从已有的变形表中查取。通过直观比较哪种投影适应的因素多,就选定为该图的投影。2、地图定向:就是确定地图上图形的地理方向。地形图定向:a、真北方向线,b、坐标北方向线,c、磁北方向线。3、地图比例尺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图解式。第六章1、地图信息源:a、地图资料;b、影像资料;c、统计资料;d、文字资料。2、为什么进行分类分级:a、分类分级是帮助人们揭示空间关系的一种方法;b、便于描述和表示制图物体和现象;c、将大量的个体压缩成少量群体,作出实质性的解释,是所有学
8、科都在使用的手段。3、量表方法:是一种测量的尺度,广义上说是一切定量(性)化表示的基本措施,在心理物理学上被广泛的用于定量描述感觉经验。包括: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第七章1、地图符号的特性:a、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和视觉形象复合体;b、地图符号有一定的约定性;c、地图符号可以等价变换。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类:a、依比例尺符号;b、半依比例尺符号;c、不依比例尺符号;3、视觉变量(图形变量):是引起视觉的生理现象差异的图形因素;4、J.Bertin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5、视觉变量产生的视觉感受效果:整体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立体
9、感;6、地图符号的功能:a、地图符号是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和传递手段;b、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类型,可以对地理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和简化,并不受比例尺的限制,使可视化结果清晰易读;c、地图符号可以赋予可视化极大的表现力;d、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e、能提高地图的应用效果。第八章1、消色物体的色:消色物体指黑、白、灰色物体。2、色料三原色:黄色、青色、品红色3、地图注记的作用:标识各种制图对象,指示制图对象的属性,说明地图符号的含义;种类: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文字、数字注记两种);4、地图注记的设计:主要包括地图注记的字体、字色、字大、字间隔的确
10、定;5、地图注记配置的原则:a、注记配置应能明确说明所显示的对象不产生异议;b、注记的配置应能反映所显示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c、地图注记不能压盖地图要素的重要特征处;6、地图注记自动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a、根据几何特征类型分层处置;b、点线面注记的优先级;c、冲突避让优先级;d、压盖避让优先级;e、屏幕显示与图纸输出;7、点状要素标记方法:贪心法、回溯法和神经元网络法。第九章1、普通地图的基本特性: a、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一般特征;b、具有高精度的可量测性;c、以描绘人类活动的可量测性为主;d、印色的习惯性。(蓝色水系、黑色人工物体、棕色地貌与土质、绿色大面积植被)2、海岸:海
11、水与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称为海岸;3、海底地貌可以用水深注记、等深线、分层设色和晕渲等方法表示;4、河流的两种表示方法:a、采用不依比例尺单线符号配合不依比例尺双线和依比例尺双线符号来表示;b、采用不依比例尺单线和真形单线符号来表示;5、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6、在地图上主要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形状、类型、建筑物的质量特征、人口数量和行政等级。7、地图上表示行政等级的方法:a、用地名注记的字体、字大小来表示;b、用居民地圈形符号的图形和尺寸的变化来区分;c、用地名注记的下方加绘辅助线的方法来表示。8、陆地交通地图上应表示铁路、公路、其他道路三类(主要
12、双线符号)。9、地图上境界线的符号用不同规格、不同结构、不同颜色的点、线段表示;10、各国争议边界常用方法:a、绘出未定界:两种边界都绘出,一条正式符号表示我们的倾向,另一条绘出未定符号表示问题的存在;b、绘一种正式边界的符号表明我们的立场;c、岛屿地区加注记说明并设底色等。第十章1、专题地图:是突出尔较完备的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两大要素:地理基础地图和专题要素)2、专题要素的基本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范围法、点值法、动线法、等值区域法、分区统计图表法;第十一章1、 制图综合:地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等条件下,通过对地图内容的
13、选取、化简、概括和关系协调,建立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点的新的地图模型的一种制图方法。2、 制图综合应顾及的因素:a、地图用途。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特点d、地图资料的质量e、符号最小尺寸f、地图表示方法;3、 制图综合是通过对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化简、概括和位移四种基本形式进行的。4、 形状化简的基本方法:删除、夸大、合并、分割。第十三章1、 有街道居住区:具备街道、街网等内部结构和居住区四周的进出通道、所处环境的外围联系的居住区。2、 化简有街道居住区形状的步骤:a、选取水系、控制点、方位物、桥梁、车站、铁路及其附属物体;b、选取主要街道和次要街道;c、涂黑街区、填绘符号;d、化简外围
14、轮廓及其他; 第十四、十五、十七章1、 数字地图:将地图上的内容以数字的形式来组织存储和管理,该形式地图是数字地图。2、 数字地图类型:a、矢量数字地图b、栅格数字地图c、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数字正射影像地图;3、 数据库的技术构成:a、数据库的获取和编辑检查b、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c、数据处理和检索d、数据输出与符号化e、图形编辑与用户界面。4、 纸质地图数字化生产操作过程:a、地图总体设计与资料分析b、数据采集或从现有数据库中提取c、地图内容符号化d、图形编辑修改和地图内容更新e、绘图检查f、地图出版处理与印刷;5、 地图分析:将地图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并得出有用的结论。6、 缓冲区分析:根据数字地图上给定点、线、面等空间目标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范围的缓冲区,并对该范围内有关地物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称为缓冲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