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湖北武汉 2014 届高三 4 月调研)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隐性突变 b 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 t 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A. BbTt() XBBtt()B. BbTt() Xbbtt()C. bbTt() Xbbtt()D. bbTt() XBBtt()2.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4 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 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 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
2、位于 X 染色体上。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 1/10000 和 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 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3 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1 和-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4DH 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 1/60000 和 1/2003. (广东省汕头市 2014 届高三 3 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病(t)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
3、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对DdTt 和 Ddtt 杂交后代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 )A. 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B. 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C. 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 DDdTt 类型D. 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 T 基因频率可能上升4.(重庆杨家坪中学 2014 级高三月考)以二倍体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个品种的豌豆(2N=28)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乙图说明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C丙图说明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丁图说明豌豆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大小 Si4+ Ca2+ Mg2+5. (2
4、014 届青岛高三一模)下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 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 X 隐性遗传 B. 3的基因型一定是 AaXbYC. 若 3与 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 1/4 D. 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I 16.(北京西城区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亲本 F1 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绿茎尖果绿茎钝果 红茎尖果红茎尖果 271 红茎钝果
5、 90 绿茎尖果 211 绿茎钝果 72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7.(北京海淀区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8.(北京海淀区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现有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
6、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 B. C. D.9.(苏北四市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 7不携带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如果 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D. 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310.(厦门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7、 染色体上;正常肢对短肢为显性,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上。缺失 1 条号染色体的果蝇(单体) 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基因型为 AaXWXw 的果蝇与红眼短肢单体雄果蝇杂交。F1 中 ( )A 白眼短肢果蝇占 l/16B 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占 2/16C 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 3/16D 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 4/1611 (山东潍坊 2014 届高三 3 月月考)某植物的花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性状,且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五个纯合品系的紫花(AABBdd) 、红花(aaBBdd) 、白花甲(aabbdd) 、白花乙(aabbDD) 和白花丙(aaBBDD) 植株若干,四组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8、:请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回答:(1)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 请参照下表中白花基因型的书写格式,写出四组杂交组合中紫花和红花的基因型。表现型 白花 紫花 红花基因型aabbddA bbddD (3)在杂交 3 中,F 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出现几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4) 某红花的自交后代中出现一白花植株。分析认为,该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中可能有:杂合子的后代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纯合子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只涉及一个基因) 。为探究该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上述哪一种,用已有的白花甲(aabbdd) 与之杂交,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如果 F1的花全为 ,可知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
9、型为 ,则待测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如果 F1的白花与红花比为 ,可知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则待测白花植株出现的原因是。12(2014 届青岛高三一模) (14 分)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花中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图示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2)已知该植物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皆可,那么理论上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3)育种工作者将某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紫花:红花=2: 1: 1,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4)育种工作者将(3)问中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种植后发现一植株上有开蓝色花的
10、枝条,其它花为紫色花。他们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诱变产生一个新的显性基因(D) ,能够把白色前体物转化为蓝色素,在变异植株中紫色素仍能产生,只是被蓝色掩盖。假设二:上图中基因 B 发生了突变,转变为决定蓝色素合成的基因。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请完善下面的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将上述蓝色花进行 处理,让其自交。将自交所结种子种植后,分析其性状表现。结果分析:若 ,则假设一正确;若 ,则假设二正确。答案和解析生物答案 1.C解析 1.由题意分析,雄株的基因型是 bbT-,雌株的基因型是_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是B-T-。要使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双亲中只能出现一种显性基因,且另一对基因为杂合子测交
11、,选项 A. B. D 组合的后代都会出现 A-B-雌性同株,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是:bbTt() Xbbtt() ,其后代只有雌性和雄性。答案 2.D解析 2.调查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1 和2 与1 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 X 染色体病,由6 和77 或2 和33,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乙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 患甲病,2 和3 表现型正常,说明2 和3 的基因型为 Aa,2 的 a 基因来自1 或2,3 的 a 基因来自3 或4,乙种遗传病的基因来自3,而3 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4;3 患甲病,2 和3 变现型正
12、常,说明2 和3 的基因型均为 Aa,推知2 为 Aa 的频率=2/3,1(1/10000Aa)x2(2/3Aa) 1/100002/31/4=1/60000aa;1(1/100X BXb) x2(X BY) 1/1001/2X bY=1/200 XbY。答案 3.C解析 3.一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由于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分离,导致后代出现矮杆类型;亲本的表现型是高杆抗病和高杆易感病,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新类型;后代可出现 DDdTt 类型,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为移向两
13、极,属于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可以使易感病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的 T 基因频率可能上升。答案 4.D解析 4.由甲图知,该蛋白质共有 17 个游离的羧基,其中 R 基上 15 个,则多肽链末端共2 个,一条多肽链末端只有一个羟基,说明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豌豆 2N=28,乙图中染色体数为 14,说明已经减半,每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染色单体、2 个 DNA 分子,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从丙图中可知,两亲本杂交后代黄:绿=3: 1,推知两亲本粒色基因均为杂合;子代圆:皱=1: 1,推知亲本之一粒形基因杂合,另一方隐形纯合,所以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丁图所示实验结束时 Mg2+浓
14、度最低,Si 4+浓度最高,说明豌豆根细胞吸收 Mg2+最多,吸收 Si4+最少。答案 5.C解析 5.由 3和 4患甲病, 7不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病个体中有女性,所以是伴 X 染色体遗传病,由于 3和 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中有患乙病的,所以是隐性遗传病;1 不患甲病,所以 3的基因型一定是 AaXbY;由于遗传系谱图可以推出 3的基因型是 aaXBY, 7的基因型是 aaXBXB或 aaXBXb,且 aaXBXB:aaX BXb =1: 1,所以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1/2=1/8; 6患乙病,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4
15、, 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I 1。答案 6.D解析 6.由题意知,F 1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具有一定的分离比,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自交后代 F2中,红茎:绿茎=361:2839:7,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尖果:钝果=482:1623:1,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答案 7.A解析 7.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16、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 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有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样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分离。答案 8.D解析 8.设控制果蝇翅长短的基因为 A、a,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 B、b,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为 C、c,因为现在研究的三对相对性状,均为显性,基因型为 AABBCC;号为残翅,那么其它的相关性状应该是正常的,则相应的基因型为 aaBBCC
17、;号为黑身,其它相关性状是正常的,则基因型为 AAbbCC;号为紫红眼,其它相关性状是正常,则基因型为AABBcc;题目要求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选择号与号(即 aaCC 与 AAcc,BB 都相同,可以不考虑)或号与号(即 bbCC 与 BBcc,AA 都相同,可以不考虑)交配;号与号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即 B、b 与 C、c)都位于号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 9.AB解析 9.由 1、 2和 4(无中生女有)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1、 2和 6(有中生男无)可知,判断甲病是显性病,题目中甲、乙两病其中
18、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所以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 XB表示甲病致病基因、a 表示乙病致病基因,由 9基因型为 aaXbY, 可推出 4的基因型为 aaXBXb、 3的基因型为 AaXbY, 如果 8是女孩,其基因型有 4 可能,为 aaXBXb 、aaX bXb 、AaX BXb 、AaX bXb; 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 1基因型是 AaXBXb、 2基因型是 AaXBY,所以 6的 AAXbY(概率为 1/3)或者 AaXbY(概率为 2/3) ;题目中 7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 7基因型为 AAXbXb, 6产生精子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a 的几率为
19、1/3,由于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0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所以, 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答案 10.D解析 10.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aXWXw 和 aXW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所以其中白眼短肢果蝇占 2/16,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占1/16,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 2/16,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 4/16。答案 11(14 分) (除注明外,毎空 1 分)(1)基因的
20、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A_B_dd(2 分) aaB_dd(2 分)(3)7 aaBbDd(2 分)(4)白花 aabbdd(2 分) 1: 1 aaBBDd(2 分)解析 (1)由杂交 1 可知,)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杂交 2、3、4 可知,该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亲本紫花(AABBdd) 、红花(aaBBdd) 、白花甲(aabbdd) 、白花乙(aabbDD) 和白花丙(aaBBDD) ,可推知:紫花 A_B_dd,红花 aaB_dd。 (也可以根据四组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确定)(3)杂交 3 中,F
21、 2白花的基因型是 aaB_D_、aabbD_、aabbdd,共 7 中基因型;其中 aaBbDd出现的几率是 4/13,aabbdd =aabbDD=aaBBDD 出现的几率是1/13,aaBBDd=aaBbDD=aabbDd=2/13。(4)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 和 aaBbdd,让红花与白花甲(aabbdd) 杂交,若后代全是白花,则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dd,说明基因型为 aaBbdd 后代隐性基因纯合的结果;若后代白花与红花比为 1: 1,则待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aaBBDd,说明基因型为 aaBBdd纯合子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 12(14 分)(1)基因通
22、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 分) (2)20(3 分) (3)AaBbcc(3 分)(4)套袋(2 分) 红色、紫色、蓝色都有(一定比例的) 出现(2 分) 只有红色和蓝色,没有紫色出现(2 分)解析 (1)由图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某植物花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所以决定花色的基因型最多有 27 种,其中 aabbcc(红色) 、A_bbcc(白色) 、A_B_cc(白色) ,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0 种。(3)育种工作者将某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红花只有一种基因型:aabbcc(红色) ,白色有 6 种基因型:A_bbcc(白色) 、A_B_cc(白色) ,由于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花:紫花:红花=2: 1: 1,出现紫花,所以白花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c。(4)将上述蓝花植株套袋,防止与其他植株杂交;让蓝花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的种类:若后代出现红色、紫色、蓝色三种表现型,说明假设一正确,此时该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bccDd;由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cc,若 B 基因发生突变,则没有紫花出现,即只有红色和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