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第 1 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时间:30 分钟 满分:50 分)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 中档 稍难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5、6 7 8能量传递效率及相关计算 3 4能量的流动的实践意义 1、2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1(2009江苏,17)下列 4 种现象中, 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 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 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 N、P 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
2、的生长,没有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饲养的牛、羊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答案 B2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 方法不能使水稻增 产的是 ( )。A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C大棚种植时,降低夜间温度2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解析 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竞争对手,使光能更多地流向农作物;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可以减少农作物流向害虫的能量;大棚种植时,降低夜间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
3、量;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水稻 的生长,但收获的均为空壳,所以不能使水稻增产。答案 D3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E 是生产者,共含有 7.1109 kJ 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 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 A 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 )。A2.8410 8 kJ B2.3810 8 kJC1.4110 9 kJ D3.0510 8 kJ解析 要计算 A 最多获得的能量,需考虑以下两方面:各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食物链选择最短的,即应选取 ED(C)A,先计算 B总能量为 2.3108 kJ,需消耗 E 的能量为 2.3108 kJ20%1.1510 9 kJ,则 A 最
4、多获取的能量为(7.110 91.1510 9)kJ20%20%2.3810 8 kJ。答案 B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解析 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 A、B、C 三项均正确,D 项其实应该是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
5、少,不能满足太多 数量的个体所需。答案 D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3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 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 100 kg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要大于;三级消费者增加 1 kg,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需以最大传递效率计算,即 125 kg;1 kg( 20%) 3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主要原因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6、从能量关系看:呼吸消耗,所以。答案 C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 A 错。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的,所以 B 错。图中分4别是兔和狐的摄入量,二者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C 错。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兔是一级消
7、费者,一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不属于一级消费者所同化的,应该属于生产者(草)的;是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 D 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7(10 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 1/3 作为
8、饲料养鸡,2/3 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 2/3 的玉米养鸡,1/3 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应用,由于对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脱节导致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判断失误,导致(1)、(2)两问错答,食物网的绘制不全面,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描述不够准确,导致错答,因此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语言表达再力求规范准确,正确思路应是:(1)由题干信息可知,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为:(2)因 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食用鸡和牛,因不考虑空间因素,故人与
9、鸡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人与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5(3)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少,改变用途的 1/3 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得的总能量将减少。答案 (1)如图所示:(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3)减少 改变用途的 1/3 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8(10 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 1、m 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 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
10、图,其中 ag 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 1、m 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 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_。(2)图乙中,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_,C 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 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 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 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kJ(用所给字母表示)解析 (1)m 1表
11、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6化固定的能量,m 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 A 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 B 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 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b/y100%。(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 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 a25A/(14X)。答案 (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2)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 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