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01416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 关于北京奥运会气象服 务 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省气象局党组统一部署,省台及科技减灾处、哈尔滨市气象局的部分同志在省局孙永罡副局长的带领下,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第 24 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工作”,“结合黑龙江省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于 2008 年 10 月 19 日至 23 日, 对北京市和青岛市气象局 2008 年奥运气象服务进行了调研。其中北京市气象局服务全面而具体,对哈尔滨市即将举办第 24 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现主要以北京为例将调

2、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情况1、以需求为导向,落 实奥运气象服务任务自申奥成功后,北京市气象局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北京奥运会赛事组织运行、各项目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城市安全运行、公众观赛和旅游等气象服务需求。通过分析,确定了以现有业务条件为基础,建设专项观测、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的工作思路。通过与奥组委相关部门、城市运行相关部门的沟通,明确气象信息的发布对象和方式,并且确定各项工作的实施和测试计划。2、统筹规划,加强奥运气象服务能力建设1)、编制不同阶段指导性文件,推进筹备工作有序进行2002 年 7 月,在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组织编制完

3、成2008 年奥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该计划从战略层面上全面布局了 2008 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气象服务筹备工作,包括场馆周边探测站网的建设、关键技术方法的科研开发,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与相关用户部门的衔接,面向不同用户的气象服务信息定位,以及经费、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内容。从 2005 年开始,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筹备期间不同阶段特点,编制了以下指导性文件(计划或方案): 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05 年10 月) 北京 2008 奥运会与残奥会气象服务运行纲要(2006 年 2 月) 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细化)(2006 年 5 月) 北京 2008 年

4、奥运会及残奥会天气运行计划(2007 年 4 月第1 版,2008 年 2 月修订) 奥运气象服务 2007 年演练方案(2007 年 5 月) 北京 2008 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2008 年 2 月)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火炬珠峰传递气象保障实施方案(2008年 3 月) 2008 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实施方案(2008年 5 月)2)、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系统建设综合效益2002 年,根据2008 年奥运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安排,启动了北京赛区奥运气象保障关键业务系统建设,包括综合探测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预报预测系统以及服务系统共 45 个系统建设项目

5、。以上系统建设项目大部分在 2006 年演练前(8 月奥运对应期)建设完成,并参加了 2006-2007 年演练检验。2008 年 5 月底前北京市气象局 组织了奥运建设项目的业务能力验收,并于 6 月 2 日实现项目的全面业务化运行。建立起具有大城市特征的高时空分辨率综合立体的气象探测系统,包括:覆盖奥运各场馆的较高密度的地面自动观测网(186 个地面自动观测站);北京主要路段的道面观测网(18 套道面自动观测系统);垂直风探测网(4 部风廓线)、水汽观测网(28 个地基 GPS-MET 水汽观测);北京及周边 4 部多谱勒雷达同步观测,提供每 6 分钟更新的基数据等。搭建了支撑奥运精细化预

6、报服务的综合气象信息系统.包括:引进 9.8 万亿次/秒浮点运算的高性能计算机群系 统,提升精细预报服务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建立多用户视频会议系统、本地和区域综合探测系统显示平台、气象信息海量存储系统以及快速通信网络系统(北京市气象局到北京奥组委竞赛指挥中心、到北京奥组委 INFO2008 系统、到顺义水上运动赛场和到开闭幕式现场的 4 条 2M 赛事气象服务通讯专线;到各协办城市气象服务部门的 6 条 2M 赛事气象服务通讯专线)等。此外,还建设了由具有综合观测和指挥功能的气象服务车、X 波段移动雷达车、边界层观测移动车、环境观测车组成的移动综合观测系统。在奥运会期间对“ 鸟巢”及城市保障关键

7、点周边进行追踪监测和快速应急保障服务。3)、开展奥运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换自申奥成功以来,在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中国气象局等部门科技项目支持下,围绕提升奥运气象服务的科技内涵,与国内外气象部门、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开展了气象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北京及周边观测站网建设的科学布局、奥运场馆精细气象预报技术、突发 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系统、人工消雨作业科学试验和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五大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直接支撑奥运气象预报服务的实用科技成果: 针对不同天气的气候特征、上游影响系统发生发展的敏感区、天气系统的时空尺度以及不同观测设备的特性,采用数学结构函数及数值

8、模拟等方法,科学布设观测站网。监测奥运场馆及周边天气实况,并 为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模式提供加密探测数据; 面向赛事气象服务需求的奥运气象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包括:高分辨率中尺度探测数据预处理系统(HI-MAPS)、北京短时临近预报天气预报业务系统(BJ-ANC)、3 公里分辨率 3 小时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WRF-RUC)、奥运场馆精细化预报交互平台(OFIS)、短时临近交互预报预警平台(VIPS)、奥运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OMIS); 积极开展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人工减(消)雨试验研究。20052006 年,依据云系发展的云物理理论,采用过量播撒技术,组织实施了飞机和火箭人工消云、减(消)

9、雨外场试验,取得了有效科研试验结果, 为 2008 年奥运会人工减(消)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通过随机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行 业咨询等多种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分析研究,实现服务理念的转变,以需求为导向,引 导服务。此外,积极开展政府间或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如,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计划,牵头实施北京奥运国际示范项目-B08FDP/RDP 项目,就奥运气象服 务期间所涉及的突 发灾害性/高影响天气预报与临近预警技术问题开展广泛多边合作。在发展和改进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尺度集合预报技术,示范当今世界先进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在 2008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突发灾害

10、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服务作用与价值方面取得了成绩。进而促进这些先进预报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在 2006 和 2007 年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测试,08 年奥运期间全程参加了项目实施运行。中国气象科学家在该项目中担任科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职务,对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3、依托赛事服务演练,加强系统测试, 检验赛时运行机制2006-2008 年期间,举行了包括火炬接力、赛 事和城市运行在内的奥运气象服务全程模拟演练、46 项“好运北京” 赛事实战服务、突发公公事件应急保障演练。重点测试内容由:为赛事精细化预报需求而开发的预报、

11、 预警产品制作平台;主协办城市之间气象信息的数据传输线路(主、 备线路);主协办城市奥运气象服务信息的自动收集、包装、分发系 统;各预报服务岗位的运行流程;现场服务办公室与总部的有效衔接;主协办城市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业务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备份措施。在上述演练中,北京市气象局认真做好方案编制、落实检查、组织实施、评 估总结、改进调整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各项演练和测试, 检验了各 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试了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的合理性,梳理了与各类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环节。并在此基础上,特别加强分析了各运行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跟进开展了各项应急备份措施的测试。4、其它1

12、)、奥运气象服务团队培训在中国气象局范围内遴选有经验的预报服务人员组建了奥运气象服务保障队伍,其中,北京赛区一线预报服务人员 40 名,技术支持人员 25 名,运行管理人员 15 名,境外气象专家 15 名。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交流,邀请国外气象专家共同参与奥运气象服务。为了保证预报质量,自 2005 年开始,对奥运气象服务团队人员进行了天气气候背景、预报技术、奥运气象服务英语、体育知识、奥运咨询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上岗资格考核,并针对 2007 年演练进行了预报经验交流。2)、应急保障为做好奥运气象应急保障工作,2007 年 10 月依托应急工作小组和奥运气象服务小组,市气象局成立了奥运应急保障

13、部。针对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气象部门内部业务故障等突发事件,编制印发了 9 个奥运期间气象服务保障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北京市气象局奥运气象服务业务保障应急预案、北京市气象局突发事件气象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气象风险应急预案等)。根据奥运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要求,积极组织供电、雷达、信息网络、高性能计算机等业务故障实战演练,奥运开幕式桌面演练、人工消(减)雨实战演练等。此外,还积极参加了由市应急办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组织的“奥运会综合模拟应急演练”,市反恐办组织的的奥运反恐演习等。每次应急演练结束后,市气象局都及时对演练情况做

14、分析评估,对于演练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分类解决。通过演练强化了突发事件(内、外)应急处置流程,磨合了工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内部业务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对外不同风险等级气象服务有效磨合,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和响应。3)、其它相关服务自 2001 年申办到 2008 年奥运会前期,除了为“好运北京” 等测试赛提供气象服务外、北京市气象局还为北京奥组委提供了场馆设计方案气象条件评估、奥运相关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会徽、吉祥物发布仪式、倒计时 活动、文化节等)、奥运会开 闭幕式演练、彩排等气象服务。为奥组委及相关部门提供中英法三种语言版本的第 29 届奥运会及第 13 届残奥会气象服务手册。并针对

15、开闭幕式、部分项目和活动的特殊需求,提供相应时段的气候背景资料分析(北京奥运会举办日期调整的气候资料分析;开闭幕式日细化气候资料分析;马拉松、竞走、田径、网球等比赛日资料分析等)。(二) 、奥运会气象服 务保障1、奥运期间天气对赛事服务的影响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明显偏多,短时雨强较大,但降水天气对城市运行和赛事进行只产生了局部短时影响,并未对总体赛程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奥组委日程变更委员会根据北京市气象台及时提供的滚动精细化预报服务,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顺利完成绝大多数竞赛项目,仅极少数室外项目(足球、帆船、射箭、网球、棒球、垒球、赛艇、皮划艇激流、小轮车、山地车和帆船)做了比赛停顿

16、或延期调整。全部 赛事均在规定的赛程期内高质量完成。奥运会期间,除降水以外的其它高影响天气相对较少,气象灾害影响程度轻。 总体上,奥运期间气象条件较适宜,空气质量较好,有利于赛事举行。2、奥运会开闭幕式气象服务保障针对 8 月 8 日和 8 月 24 日开闭幕期间复杂天气,北京市气象局实施连续跟进式的气象服务,强化专家天气会商作用,不断滚动和细化预报与服务,适时在奥运主新闻中心(MPC )和 2008 国际新闻中心(BIMC)举行气象新 闻发 布会。同时,通 过现场气象保障专家组,分别与开闭幕式总指挥小组、赛事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员沟通并对接,以多种方式发送(或报告)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电

17、话、手机短信或对讲机等)。据统计,8 月 18 日,共 发布了奥运开幕式气象服务专报 26 期,奥运开幕式气象风险预警 3 期,场馆预警 1 期;8 月 24 日,发布了国家体育场逐小时更新的天气预报和气象风险预警等各类气象服务信息 18 期,闭幕式气象风险预警 2 期和雷电黄色预警 1 期。为了确保开、闭幕式顺利进行,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适时选择作业时机成功实施了人工消雨作业。根据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雷达探测实时分析,经飞机和大规模火箭消(减)雨作业后,降雨强回波中心明显减弱,成功化解了“ 鸟巢”降雨可能。据统计,在开幕式人影作业保障中,地面火箭点(河北 13 个、北京 25 个)共进行了

18、20 轮 116点次人工消雨拦截作业,累计发射火箭弹 1110 枚;闭幕式人影作业保障中,共组织实施 9 轮地面火箭消(减)雨拦截作业,累计发射火箭241 枚。8 月 12 日,习近平副主席批示“奥运会开幕式获得成功,气象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奥运气象服务团体继续奋发努力,为奥运会顺利筹办提供全程保障” 。8 月 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 组委主席刘淇专程到我局慰问奥运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充分肯定了奥运会开幕式天气保障服务工作,指出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成功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功不可没,并特别对奥运史上首次成功实施人工消(减)雨确保奥运开幕式精彩圆满表示祝贺。3、奥运期间赛事气

19、象服务保障为了保障奥运会赛事顺利进行,北京市气象局充分发挥专门为奥运会气象服务研发的“ 三个系统、三个平台” i的作用,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提供 40 个场馆的精细化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通过 INFO2008、专线 FTP、传真、 电话、网站、手机短信等方式,为赛事相关部门发布滚动、跟进的预报服务信息。7 月 25 日-8 月 24日,共编发 中、英、法文气象服 务专报、通报 等 19 种服务产品共计 1万多份;INFO2008 系统 xml 格式文件 41425 个;向 BOB 提供卫星和雷达图片 5208 张。根据赛事服务需求,提供逐小时的场馆自动站实况资料,并在 观象台、朝阳、海淀、昌

20、平等 7 个台站增加了逐小时天空状况观测;为赛艇/皮划艇比赛提供水温观测 、赛道两侧风的观测;为沙滩排球比赛提供沙温观测;为马拉松赛事提供比赛沿途每 15 分钟观测数据。除了场馆逐 3 小时天气预报,还专门制作发布射击、赛艇/皮划艇逐小时预报,为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开放性赛事沿途预报等。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气象局还专门针对不同比赛项目对天气的敏感程度确定每天的会商和气象服务重点,派驻气象专家组分别在北京奥组委竞赛指挥中心(SCC)、顺义水上赛场和国家体育场负责气象咨询服务。并 专门在北京奥组委竞赛指挥中心(MOC)建立大屏幕显示终端,为指挥人员滚动提供及时的气象预警、卫星云图等信息。尽管奥运会期

21、间天气复杂,但周到细致的气象服务使绝大多数室外项目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顺利进行,奥运期间,北京奥运会竞赛日程变更委员会根据气象服务决策信息,及时召开了 6 次电话会议,对 8个项目竞赛日程做了延期调整的决定,全部赛事均在规定的赛程期内 100%高 质量完成。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的工作有效的保障了各类体育赛事的组织和顺利进行,得到了北京奥组委有关领导高度赞扬。对国际赛联技术代表 Mike Tannel 的奥运气象服务用户满意情况问卷调查指出,他 对本次水上项目的奥运气象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并认为现场专家服务是最及时、便捷和有效的服务方式。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气象局还全力做好奥运相关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

22、作,为迎圣火气象服务、火炬接力传递气象服务、奥运安保指挥中心誓师大会、奥运航拍、宾客项目(国内贵宾、国际宾客)、奥运文化广场等多项重大活动提供了周到细致的服务。4、奥运会公众气象服务2008 年 7 月 5 日 00 时起北京地区奥运公众气象服务全面启动。为了便于公众了解奥运期间的气象服务信息,北京市气象局将场馆逐 3 小时预报、观赛交通气象等奥运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增加到常规公众服务内容中,并积极拓展公众气象服务手段,扩大气象服务信息的覆盖面,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细致入微”的奥运服务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奥运会期间,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 93.2%。1)、奥运气象网站奥运气象网站为公众提供了最

23、新、最权威的奥运天气预报信息,且与奥组委官方网站建立了直接链接,并通过授权用户的方式为奥组委火炬运行团队、场馆成绩团队、国家体育总局、BOB 转播商提供定制的气象信息。其中,BOB 服务对象是 200 家境外电视台。7 月 25 日-8 月 24 日,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网站总点击率 10747056 次。2)、电视气象服务在北京电视台 7 个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等电视节目中增加奥运气象栏目 38 个,并在原有气象节目中增加奥运服务内容。7 月 29 日,中国气象频道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专题节目北京气象正式开播,密集播出天气实况、短时临近预报、未来一周预报等。3)、声讯和平面媒体在 7 个广播电台、12

24、121 声讯以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 7 家报纸刊物增加播出奥运气象内容,如,场馆天气预报、观赛交通气象、观赛生活气象等。其中, 12121 电话中还增加英文语种服务。8 月 1 日-24 日累计直播气象节目 480 档,节 目时间 1200 分钟左右;7 月 5 日-8 月 24 日 12121 电话拨打 56021 人次(其中,中文43655 人次,英文服务 12366 人次),气象热线电话接受市民咨询2038 次;7 月 21 日-8 月 24 日向报纸提供专 版气象信息约 186 期。4)、其它方式为公众提供观赛和出行等短信提示信息,全力拓展手机新业务。如,与北京电视台京视传媒合作,开

25、播手机电视;与北京移动公司合作,开展 12580 语音与短信相结合的新业务。其中,奥运期间 12580日拨打量达 10 万人次,总计达 160 万人次。建立了区域短信系统,实现了全市 57 个特定区域的设定(包括31 个奥运场馆,18 个涉奥重点区域和 8 个涉奥重点区县),完成对市应急指挥管理层人群的设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利用该系统在开幕式 3 次彩排和开、闭幕式期间向国家体育场内的移动用户发送手机短信温馨提示 5 次(其中 2 次包括英文提示),累计发送(接收)量为 199752 条。为做好彩排期节目保密工作、观众退场安全疏导、文明 观看等进行提示,8 月 1-25 日市

26、 应急办利用该系统发布城市运行应急指挥管理短信共 208 条(次)。此外,通过 2008 年新建成的 6 个预警塔和 14 个电子显示屏为公众提供预报预警信息,通过各奥运场馆的信息亭和主新闻中心门口的天气公告栏提供气象信息。5、城市运行综合保障除常规决策服务以外,北京市气象局向城市运行平台提供包括奥运场馆、立交 桥、城市重要保障地点等 23 个自动站逐时气象观测信息,当日紫外线、中暑气象指数预报,未来 5 天逐 12 小时天气预报,未来 36 小时逐 6 小时天气预报和不定时发布的天气预警信息。围绕预报的“准” 和“早”,优化预报产品制作和发布流程,建立气象服务信息分发机制,通过专用通讯渠道为

27、决策部门提供更早的气象信息,努力做到极端天气信息发布“内外”有别;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和信息共享,与防汛办、市环保局等单位建立会商机制、实现专业信息共享。结合决策部门快速有效应急处置需求,更新北京地区灾害性天气预警的产品形式,第一时间为决策部门提供了精细化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产品,并派驻专人在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使得市政府部门顺利开展部门联动协调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结合绿色奥运主题,每日与市环保局会商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适时提供空气质量气象条件分析、监测公报等专题决策服务材料。结合平安奥运目标,积极参加了城市运行指挥中和市反恐办举行的五次奥运反恐演习和预备处置,圆满完成奥运彩排反恐应急处置

28、演练任务。二、结合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我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气象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重视和支持。2006 年,国 务 院首次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是推 进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叶笃正院士作为气象工作者的代表首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这是对每一位气象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是气象工作重要性的重要体现;2007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气象事业发展遇到了历史上的最佳机遇期。我们作为气象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不负众望,迎接挑战,努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气象服务贡献力量。我们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

29、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破解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力求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气 象 部 门 同 样 体 现 在 四 个 坚 持 上 ,第 一 要 坚持 发 展 ,气 象 事 业 的 发 展 是 提 高 气 象 服 务 水 平 的 有 力 保 障 ,没 有发 展 就 谈 不 上 气 象 服 务 水 平 的 提 高 。坚 决 实 施 发 展 气 象 战 略 ,着力 把 握 气 象 发 展 规 律 、创 新 发 展 理 念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提 高 发 展 质量 和 效 益 ,实 现 又 好 又 快 地 发 展 ,为 发 展 我

30、省 气 象 事 业 打 下 坚 实基 础 。第 二 要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全 心 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是 党 的 根 本 宗旨 ,而 气 象 事 业 和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就 是 为 了 造 福 人 民 ,保 护 人 民 生命 财 产 安 全 ;第 三 坚 持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按 照 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 义 事 业 总 体 布 局 ,全 面 推 进 经 济 建 设 、政 治 建 设 、文 化 建 设 、社会 建 设 ,促 进 现 代 化 建 设 各 个 环 节 、各 个 方 面 相 协 调 ,促 进 生 产 关系 与 生 产 力 、上 层 建

31、筑 与 经 济 基 础 相 协 调 。气 象 部 门 是 为 全 面 协调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全 面 保 障 的 重 要 机 关 ,是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可 靠 保证 的 重 要 部 门 ,只 有 与 经 济 建 设 、文 化 建 设 和 政 治 建 设 协 调 可 持续 发 展 ,才 能 真 正 起 到 它 应 有 的 作 用 ;第 四 要 坚 持 统 筹 兼 顾 。气 象部 门 要 正 确 认 识 和 妥 善 处 理 好 气 象 与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中 的 重 大 关 系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与 气 象 、区 域 发 展 与 气 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32、与 气 象 、人与 自 然 和 谐 发 展 与 气 象 的 关 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现代化进程” 。因此,公共气象服 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是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连接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的重要桥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引领综合观测业务和预报预测业务的发展。做好公共

33、气象服务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气象部门的职责所在。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决定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和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从服务对象上讲,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但在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下,气象服务向气象灾害防御的进一步延伸是防灾减灾的必然要求。因此,气象灾害防御是公共气象服务在内涵上的拓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措施,它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作为根本目的。新时期的气象灾害防御包括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34、和气象灾害防御社会管理两方面,体现了气象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双重职责的统一,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也属于政府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组成部分。按照“大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积极促进与公众、专业气象服务相关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加快公共气象服务事业的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我省气象部门的一件大事。通 过 前 期 对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学 习 、对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服 务 能 力 建设 的 研 究 ,结 合 本 次 调 研 的 结 果 。使 我 们 对 科 学 发 展 观 、公 共 气 象服 务 以 及 大 学 生 冬 季 运 动 会 气 象 服 务 都 有 了 新 的

35、 理 解 ,对 其 中 的联 系 也 有 了 更 深 刻 的 认 识 。省 台 要 贯 彻 落 实 好 学 习 实 践 科 学 发 展观 活 动 ,并 以 此 指 引 气 象 事 业 的 发 展 ;把 气 象 事 业 的 发 展 做 为 开展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的 基 石 ;将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稳 健 快 速 的 发 展 引 领 基础 气 象 业 务 ;最 后 通 过 提 供 准 确 的 预 报 和 优 质 的 服 务 为 社 会 各 界服 务 做 为 气 象 部 门 的 宗 旨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提高我省大冬会气象服务水平提 高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能 力 和

36、 世 界 大 学 生 运 动 会 服 务 水 平 是 黑 龙江 省 气 象 部 门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一 次 具 体 行 动 体 现 。提 高 对 科 学发 展 观 的 认 识 对 大 力 发 展 气 象 事 业 和 公 共 气 象 服 务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是 做 好 大 冬 会 气 象 服 务 工 作 首 先 要 解 决 的 认 识 问 题 。前期我省对大冬会气象服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目前任务仍很繁重和艰巨,下面结合我省具体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对我省大冬会气象服务提出相关建议,供党组参考。1、统筹领导,全面 动员,迅速完成 实施方案的编制本届大学生运动会虽然在哈尔滨

37、市举行,但气象服务工作涉及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统一领导,全面动员,分清责任,各司其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省局马上成立大冬会气象服务领导小组,组织编制2009 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2009 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气象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09 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天气运行计划;2009 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演练方案和2009 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人工增雪作业实施方案。2、组建气象服务团队,经历演练和实战, 锻炼出一支能战斗的队伍以哈尔滨市气象台预报人员为主,组建一支由全省预报员共同组织而成的大冬会气象服务团队,省台将会一直对这支队伍发挥好指导作用。团队 将在局党

38、组的领导下团结协作、努力奉献、精益求精、服从指挥, 为大冬会会提供了精确、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3、建立合作机制,确保气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根据需要派出气象专家组为组委会和赛场提供现场服务,确定赛事气象服务需求,加强与一线决策指挥人员、赛事活动安排的互动,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效益。加强与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及抢险责任单位的直接沟通融合,更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产品形式,提供精细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警产品。真正实现由单纯提供气象预报到提供决策建议的转变。省气象台及市气象台要建立与中央气象台、周边省、市气象部门天气联防机制和天气会商机制,有效地保证赛会期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人工增雪工作组要纳

39、入大冬会会运行指挥部交通与环境保障组,积极协调落实人工增雪保障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调配空域;加强对地面作业点的治安监管;为火箭弹运输“保驾 ”。建立上下之间、军地之间、部门 之间、同行之间的合作,确保各 环节 工作高效运转,有效地保证了人工增雪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4、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大运会期间实行“扁平化 ”、“网格化”的运行机制,精心组织演练测试,建立起了业务运行零报告制度、 每日例会制度、 应急响应制度,形成正常业务值班与大运会值班同步运行模式和值班制度。强化端口监控管理的措施,采取监控、零报告制度、限制互联网访问权限等措施,确保业务服务系统稳定运行。调研组成员: 那济海、张晰莹、许秀红、 钟幼军黑龙江省气象台2008 年 11 月 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