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四 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考 纲 解 读,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分类,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地质地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生物灾害:蝗灾、虫害、生物入侵,3、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4、危害,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繁荣,【温馨提示】自然灾害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发生在自然界中午一是给人类造成损失。如撒哈拉沙漠无人区中的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未造成损失,交通事故不是发生在自然界中的自然事件,故它们都不是自然灾害。,二、中
2、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山洪暴发,洼地积水,2.形成洪涝灾害的两大因素:(1)自然 因素(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气候:_的区域强降水 地貌:流域地貌特征 水文:江河的_变化大 植被:植被分布,季节性,洪枯流量,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江淮地区,(2)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_。 (3)近年来因_,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高强度,气候异常,考点一 洪灾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要点解读】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
3、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主要自然因素。,(2)主要人为因素。,2.洪涝灾害的防治: 结合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对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采取如下措施: (1)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2)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3)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4)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5)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迁移应用】 长江洪灾的成因 (1)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来水区域范围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泄洪不畅。
4、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泄洪、蓄洪能力下降;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阻挡洪水下泄。,【典例1】(2013武昌模拟)图甲为某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区示意图,图乙为A城市气温与降水直角坐标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依据相关材料,简析阴影区所示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请结合材料为阴影地区抵御此种自然灾害提出两条合理举措。,【解题探究】 (1)图中阴影区的河流是哪条世界著名大河? 提示:结合该国的轮廓、图中的经纬度和河流的水系特点可判断图中阴影区的河流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 (2)阴影区的地势有何特点? 提示:图中阴影区位于
5、河流(密西西比河)干流的两侧,地势低平。 (3)图中阴影区域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提示: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试做】(1)阴影所示地区春季积雪融水多、夏秋季降水多且集中;该地河网密布,且地处密西西比河干流,该河支流众多,汇水快;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涝灾害。 (2)加强地区气象和河流水文状况的预报与预警;疏浚河道,提高河流排水能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析】第(1)题,图中阴影区的降水较为集中,河流的支流多,中部地区地势低洼,因而易出现洪涝灾害。第(2)题,抵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对洪水进行调节和增强河流的排水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
6、。,【加固训练】(2012上海地理)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分布特点主要是解读我国水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先说总体分布,再说差异;频次特点主要是解读表格,先总体,然后对表格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找出规律、特点。第(2)题
7、,气候上要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地形上抓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江南丘陵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易形成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则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第(3)题,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主要从“排”上进行分析;丘陵地区起伏大,汇流速度快,主要从“滞”上进行分析。,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
8、地势起伏较大,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自然灾害区域图的判读,1.进行空间定位: 由图中区域轮廓、河流、城市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东部、南部地区。 2.概括空间分布规律: 图中显示不同区域河流输沙量的分布,在概括空间分布规律时要从总体分布及变化规律、集中分布地区角度回答。,3.对比不同区域的灾害类型: 同是水土流失,在不同区
9、域引发的地质灾害是不同的,如A区域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B地区易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4.分析灾害的成因: 同是地质灾害,区域不同发生的原因也有差异,如A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等;B区域发生的原因是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等。,5.分析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图中C区域易发生洪涝灾害,这与地形(低平)、降水(集中)、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大)及凌汛(冬季结冰、由低纬流向高纬)等因素有关。,(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
10、不同措施。,(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2)确定灾害时间、原因。 该地是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受夏季风活动规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为梅雨季节,此时流域内降水强度大,河谷地带雨水汇集,产生洪涝灾害。,(3)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措施。 A位于河流上游,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加剧洪涝,因此上游防洪应侧重于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等;B位于河流下游,是洪涝的主要危害区,围湖造田等也会加剧洪涝,因此,应实施退耕还湖、修建分洪滞洪区等措施。,【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
11、程。,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冻土、冰川为主;-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荒漠化为主;-水土流失为主;-岩溶、塌陷为主。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华北平原 C.灾害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吐鲁番盆地,(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解析】(1)选A,(2)选C。第(1)题,所代表的以冻土、冰川为主的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东北北部地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终年气温较低,冰川广布;东北北部地区因纬度高,冬季气温很低,也分布着大面积的冻土。所代表的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在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比较多见,但华北平原极少发生。所代表的荒漠化在内蒙古高原上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的地区有发生,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所代表的以水土流失为主的灾害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吐鲁番盆地少见。第(2)题,灾害主要是由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降水丰沛,岩溶地貌发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