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赏析111.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00528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1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赏析1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赏析1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赏析1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赏析1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全国卷 1 苏轼( 1037年 1月 8日 1101年 8月 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 东坡居士 ” ,世人称其为 “ 苏东坡 ” 。 汉族 ,眉州(今四川 眉山 ,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 词人代表。其诗,词,赋, 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 书法 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

2、并称 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 “ 苏、黄、米、蔡 ”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 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 超然 ” ,取 老子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 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

3、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1)从词中的 “ 咨嗟 ” 、 “ 休对 ” 、 “ 且将 ” 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 2)请从 “ 情 ” 和 “ 景 ”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目录 答案 ( 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 “ 咨嗟 ”不已,无奈地说: “ 休对 ” 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 “ 且将 ” 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 “ 春未老 ” 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目录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