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1).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00414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渗透德育工作总结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为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事例 1: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 隐蔽处常见有 杂物、 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造成上述局面原因有:在机房上课

2、,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来去匆匆,不按要求开关机。分析原因,采取取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

3、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二、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

4、效!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例如:在讲授 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时,从第一节课就给学生布置下长期作业,收集与奥运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 资料,制作一个以“我与奥运”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大胆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通过对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增强了热爱 祖国, 奋发向上意识,也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

5、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澜。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学生完成作业后,经常浏览 其他同学的作品,有 时删 除、修改别人的文件。有的玩游戏,没有成就感。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

6、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救。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学生

7、,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例如我们在讲到 FrontPage 时,让学生自由分组,最多五个人,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结果学生自由组合并且分工合作在很好,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每

8、一个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精神,根据我学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进行“手拉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学习计算机兴趣不足成绩差的学生,使他们既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长进,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提高。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课外作业要独立完成,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集体的竞赛活动,并由学校开办的业余电脑科技活动课。广泛吸收学生参加,要求兴趣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四、在网际交

9、流中强化网络道德事例 4:学生上网课很难控制,不按要求操作,玩游戏, 浏览一些黄色网站,看美女图片等等。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不当,监控不力造成的。从深层次分析,是学生缺乏信息取舍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所以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思想、黄色图片或小说、不负责任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新闻”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 E-mail、博客、BBS 等形式。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总之,在中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