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品及作家介绍1、作品简介战国策作者已不可考,所记非一时之事,又非涉 及一国,应非一人所作,可能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纵横 策士所记,也许有些是秦汉人所作。名称各异,有国 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称 呼。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宫中图书,编辑成33篇,他认为 主要记载“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 战国策。,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 战国纵横家作品27章,无书名和篇名,专家称其帛书 战国策,其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与史 记,16章属失传己久的佚作,这说明战国时记载的类 似资料在当时肯定很多,传于汉时仍为数不少,刘向编订 的只是一部分而己。,战国策(共33篇
2、,486章)1西周策1篇,分为17章。 2东周策1篇,分为22章。 3秦策5篇,分为64章。 4齐策6篇,分为57章。 5楚策4篇,分为52章。 6赵策4篇,分为66章。 7魏策4篇,分为81章。 8韩策3篇,分为69章。 9燕策3篇,分为34章。 10宋卫策1篇,分为14章。 11中山策1篇,分为10章。,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 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末年,秦国变法而 富强,打破了六国均势局面。秦企图统一海内,引起各 国间的复杂矛盾和斗争。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 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
3、楚 王”。这时候,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 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说 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 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2、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西汉目录学家、文学家。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 显下狱,免为庶人。 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汉书艺文志 刘向有辞赋33篇,今还存新序说苑列女传 等书。楚辞一书是刘向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 集,收入屈原、宋玉及贾谊等人的仿骚作品。,二、作品主要内容 1、苏秦简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 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
4、志,曾随鬼谷子学习多 年。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 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 至齐,受到齐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 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 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 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 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苏秦死 时仅五十余岁。,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
5、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2、内容简介本文描写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名富 贵的经过。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 过自己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 至成为六国之相。本文刻画了一个执著追求个人成功的说客,他追名逐 利,欲求闻达。文章也描绘了苏秦两次回家的遭遇,反映 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势利。,三、苏秦始将连横各自然段大意,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 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 固。田肥美,
6、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 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 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 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译文:苏秦最初用连横理论向秦惠王游说:“您的国家,西边有 巴、蜀、汉中的财富资源,北边有胡地的貉、代地的马等自然资 源。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边有郩山、函谷关的坚固。田地 肥美,民众富足,战车万辆,勇士百万,肥沃的原野辽阔,储藏的 积蓄丰富,占据的地势有利,这就是所说天下富国、天下强国。凭 借大王您的贤能、百姓的众多、军队的使用、兵法的训练、您可以 吞并诸侯,统一天下,登上皇位。请大王费心,请允许我陈述
7、预期 的效果。”,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 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 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 日。”译文:秦王说:“我听人说的是,羽毛不丰满的鸟不 可以高飞,法令不健全的国家不能用刑罚,道德不高尚的 君主不能役使民众,政教不顺畅的国王不能劳烦大臣。今 天先生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来到庭上想要指教我,我愿意 以后再请教。”,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 黄帝伐涿(zhu)鹿而禽蚩尤,尧伐驩(hun)兜(du),舜 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 桓任战而伯(b)天下。由此观之,恶(w)
8、有不战者乎?古 者使车毂(g)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纵连横,兵 革不藏。译文:苏秦说:“我原来就料到您不会采纳我的主张。 从前神农讨伐补遂国,黄帝讨伐涿鹿国并擒获了蚩尤,尧 讨伐驩兜国,舜讨伐三苗国,禹讨伐共工国,汤讨伐夏 朝,周文王讨伐祟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凭战争而 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发动战争就能统治天下的 呢?古人互相交往,游说诸侯并订立盟约,天下联合在一 起。合纵、连横主张都提出来了,武器和装备不能就收藏 起来了。”,文士并饬(sh),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 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 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
9、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 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 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 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 之。译文:文士们花言巧语,诸侯们迷惑昏乱,事端全被挑起了, 无法理顺;法令章程齐备,可民众反而奸诈;文书政令繁杂,可百 姓反而衣食不足;君臣互相埋怨,百姓生活困难。文士四处巧辩, 可战事连年不断;辩士们高谈阔论,可战事仍不停息;文书言辞繁 复,天下无法治理;舌头说破了,耳朵吵聋了,仍不见成功;行动 是合乎正义的,盟约是讲究信用的,可天下却不相亲。于是大家才 抛弃文官使用武官,用丰厚的待遇养活
10、军人,缝制军服,磨利兵 器,让他们在战场上打胜仗。无所事事却能获取利益,安坐不动却 能扩展疆土,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常 想坐等这些,也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chng),然后可建大 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 欲并天下,凌万乘,诎(q)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 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 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 不能行也。”译文:如果地域宽阔,两军可以展开攻坚战,如果地 域狭小,两军就展开白刃战。然后才能建立功勋。所以军 队在外面取得胜利,国家内部就
11、能加强礼义;国王的威风 建立起来了,民众在下面便会服从。如今您想吞并天下, 凌驾于万乘之国,使敌国屈服,统治天下,管理百姓,使 诸侯臣服,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都忽视 了用兵这个最高的道理,都迷惑在教化当中,忙乱在治国 中,被言语所迷惑,被话语所蛊惑,沉迷于争辩,沉溺于 辞藻。如果这样下去,大王您根本不能进行战争。”,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縢(tng) 履蹻(ju),负书担橐(tu),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ku)色。归至家,妻不下紝,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 子,是皆秦之罪也
12、。”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 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 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译文:苏秦说服秦王的奏文上交了十次,仍得不到施行。苏秦穿的黑貂皮衣 服都破了,百斤黄金都用完了,费用已经匮乏,他才离开秦国回家。打着绑脚, 穿上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囊,形体瘦弱,容貌憔悴,脸色黝黑,表情羞愧。 回到家,妻子不下织布机迎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长叹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全都是我苏秦 不好啊。” 于是,当天晚上取出藏书,摆开几
13、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阴符 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择自己熟悉的来研究。读书想睡觉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 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有说服国王却不能让国王拿出金玉和锦绣衣服来、 取得公卿宰相尊位的人呢?”过了一年,苏秦终于揣摩明白了,说:“这次我一定 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啦!”,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 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 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y),以随其后,约纵散横,以 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译文:于是苏秦又来到赵国的燕乌集,在华美的宫殿 中拜见赵王,与赵王亲切地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 武安君,授予宰相大印。让他享用兵车百辆,锦缎
14、千匹, 白玉百双,黄金万两,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 侯,推行合纵散横的计谋,以此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 此,苏秦在赵国当宰相的时候,函谷关两边的国家不相 往来。,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成,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 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 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k)门、桑户棬(qn)枢之士耳。 伏轼撙(zn )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kng
15、)。译文:在此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 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不费一斗粮,不出一 兵,不打一仗,不断一弦,不折一箭,诸侯国之间就比兄弟还亲。 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把力量用 在政治方面而不用在武力方面,用在朝廷之上而不用在四境之 外。”在苏秦事业辉煌的时候,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 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 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以前苏秦只是一个出身于穷门陋巷, 贫寒困苦的穷书生罢了。现在却是乘马坐车,横行天下,在朝廷上 说服各国的国王,使国王的谋臣有口不能言,天下人没有能与之抗 衡的人
16、了。,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 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虵(sh)行匍伏,四拜自跪而 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 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 上,势位富贵,蓋可忽乎哉!”译文:苏秦准备去说服楚国国王,路过洛阳,他的父母听说 了,打扫房屋,清扫道路,演奏音乐,摆上宴席,到三十里远的郊 外迎接。妻子卑恭地不敢正视,恭听他教诲;嫂子小心翼翼跪拜请 罪。苏秦说:“嫂子,怎么以前傲慢,现在卑恭呢?”嫂子说:“因 为你的地位高而且金子多。”苏秦说:“啊!贫穷就连父母都不认儿 子,富贵就连亲戚都畏惧。人
17、生在世,地位和财富,怎么能够忽视 呢!”,1.苏秦最早向秦惠王进谏秦国一统诸侯国的优势。 2.秦惠王认为条件不成熟,拒绝接受苏秦的游说。 3.苏秦进谏:天下只能靠军队和武力解决问题。 4.苏秦向秦王进谏失败,生活十分拮据,回到家,被家人 的冷落。苏秦开始发奋读书,终于从中悟到了说服天下的 道理。 5.苏秦到赵国游说,以便孤立、抵制秦国。 6.苏秦终于成功,得到赵王重用,赵国因也此崛起。 7.苏秦成功后,家人对他的态度迅速好转,苏秦从中悟出 一个道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四、纵横家的人生价值取向,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 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
18、家独具一格的人生观。两者对于义与利的取舍截然不同: 儒家羞于言财利,主张舍生取义,忘怀个人得失,追求 品德的高尚和理想的人格;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 成功,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因而朝三暮四之 为仕,鸡鸣狗盗之行径,于儒家来说是大不当,于纵横 家来讲却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必需。,五、本课的艺术特色,(一)、善于运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 法 ,“文采斐然”纵横家游说诸侯,目的是要打动诸侯,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 一夜成名,功名富贵双收。这就必须要有滔滔不绝的口才和华丽辉 辩的言辞,不仅说得透彻,入木三分,而且要说得形象生动,富有 吸引力,诸侯才喜欢听。本文无论叙事,还是说理,常常使用
19、铺排 夸张的手法,辞藻也华美,呈现出一股酣畅淋漓的气势,有强烈的 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苏秦说秦惠王之词,内容上罗列排比,句式上 多用四字句进行铺排,所述之事往往夸大其辞,务求动听,表现了 战国策士纵横辟阖、铺张扬厉的文风。,(二)、前后对比,“相形而彰”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说秦失败和说赵 成功后的不同遭遇,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他失败后困顿落 拓的窘相和功成名就后尊贵无比的自得形象,以及父母、 妻子,嫂子对他的不同态度。 (三)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细致生动,细节描写传神。 文章在人物肖像、动作、神态的描写方面也十分细致 生动,如描写苏秦说秦惠王不行,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 态,“羸媵履蹻
20、,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 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纴为炊,父母不言。” 寥寥 数语,把一个失魂落魄的苏秦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人拍案 叫绝 。,(四)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富有戏剧性。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塑造了苏 秦这一不朽的策士形象。他善于机变,惯于夸说,朝秦暮 楚,一切言行以私利为转移。文中的苏秦并不是历史上真 实的苏秦。围绕苏秦的事迹,集中笔墨,不但用夸张,渲 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苏秦之死,苏秦之死在当时许多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 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 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
21、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 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苏秦死后,燕赵魏秦韩五国联合起来,在燕 将乐毅的带领下大举攻齐,连陷城池七十余座。齐王出逃被杀。齐国后来虽然又 夺回国土,国力却大衰,从此一蹶不振。而燕赵魏秦韩五国之所以发动这场战 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秦生前活动的缘故。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 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 一定可以抓到。”当时,齐王就按照他的话做了,那个刺杀苏秦的凶手,为了邀 功,果然自动出头露面了,齐王因而把他杀了。燕王听到这个消息说:“齐国为 苏先生报仇,作法也太过份啦。
22、”,苏秦使连横合纵 (历史背景和文学常识的东西恕不罗列),各位: 有没有觉得战国策描述苏秦的方式非常像“传奇” “低谷”(挫折)受难(奋斗)成功(衣锦还乡、扬眉吐气)。 仔细看这篇短文,请各位试着回答我几个小问题 1、“苏秦是学什么专业的?有哪些核心课程?学分怎么算,重修要再交钱吗?(找不到答案的话,请猜一猜)?”,简答:苏秦师从鬼谷子学阴符这种类似九阴真经之类的东西,按照课文的描述要“头悬梁、锥刺股”才能学通,有点残忍,不过算苏秦运气好,没有师从东方不败学葵花宝典,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终极梦想证明只是一个笑话,而“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惨痛才更是血淋淋的真实。 苏秦所学应该不是如何去提高内功
23、修为,培养高尚的情操;从战国策.秦策一分析,苏秦是比较重视的是两个策略,即、游说策略和外交策略。,这里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传奇故事的看点是什么? 是情节、情感、地位的变化多端? 还是落差本身?强烈的、巨大的落差自然构成故事和传奇。变化和差异是故事永恒的主题。 就本文而言,战国策秦策一把这种落差写得令人拍案叫绝。,苏秦的落魄之态(同学们回答) 父母、妻嫂之表现。 非常有趣的是苏秦受了冷落之后的言论“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 苏秦衣锦还乡,父母、妻嫂之表现。 作者写得及其好玩,完全是小品范本。苏秦由绝望低谷到高峰体验转变实现的条件是“悬梁刺股”重修秘籍阴符,一年
24、后高调复出。一句就带过了,对之前的穷困和发达之后的得意便猖狂着墨甚多。为什么呢?,我试着回答。 早期香港黑社会题材影片通常有这么一种情节设计。 “一开始刘德华或者郑伊健杀戮江湖,然后平静下来,或者是坐牢、或者是归隐。 坐牢是不会太久的,一般银幕上会出现下面的一行字。,一年以后。,三年以后。,反正最多不超过七年以后,帅哥出笼,故事重新开始。 在早期香港影片里面,判七年就是很罕见的了,主要是怕影响女演员的性感和男演员的帅度,同时又要保持点人物的黑社会历史沧桑感。 人物命运拐点的这几年,就用一行字就搞撇脱了,厚道一点的还在男演员的嘴上加几撇胡须(以不影响帅度为准)。 苏秦这个故事如果拍片的话,也是用
25、一个镜头写苏秦翻书,然后啪来一行字“一年以后。”,这就要回顾我前面的说法了,战国策实际上也是讲传奇故事的,故事性是战国策所追求的。它是很看重读者的,变着法吸引读者。 寒窗苦读有什麽看头,没有丝毫剧情啊!天天坐牢要什么镜头,没有落差呀。所以肯定要按下不表。 观众要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跳跃的生活,落差的生活,尤其喜欢体验是由柔弱到强大、由低贱到高贵的瞬间变化。,张无忌练成神功,破壁而出力战正派诸侠,救魔教于将倾,令狐冲习得独孤九剑笑傲江湖,对读者,对观众而言都是何等的快感。 中间过程(如读书、练武)的情节太长了,必然冲淡这种落差造成的快感。中间过程最短的要数皇帝微服私访了。可以说一点中间过程都没有
26、,就只需要让读者观众知道他是微服私访就行了。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皇帝玄烨王者之风,无数女子飞蛾扑火,偶有贪官污吏横行(这个家伙必然不认得真主,否则戏就接不下去了),康熙多半还会受点委屈,比如被衙役推搡呵斥之类的,但我们观众都知道他是皇帝,关键时刻钦差认出皇上,贪官污吏瞠目结舌,呵呵,观众心理爽了,小民变皇帝,野鸡变凤凰,总是令人愉快的。韩剧、台剧经常有奶油小生突然被宣布成社长公子或者干脆就是社长、董事长,也是这么个道理。,2、苏秦游说秦王,其言辞有什么特点,重点是怎么失败了,抛开历史时代原因,就其言辞来看,有什么缺陷?,苏秦失败的理由,苏秦的说辞,运用了大量的对偶排比来铺陈描写,制造了一种气势
27、,但是,只是从地理位置,论述了秦国称帝的有利条件。其真正的“利”没有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假使秦国按照苏秦的方法做,其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时机是否最恰当? 这些,我们都看不到。 因此,秦王必然顾忌这些。当然也是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它的原因,请同学们想一想再作答。,苏秦的可爱与可憎,苏秦游说失败,父母不子,嫂不为炊,妻不下纫,他的反应是“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 发迹后,问嫂子“和前倨而后恭”,嫂子答复“为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的感慨:“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 前者看,苏秦颇有自知,“不迁怒,不贰过”,
28、堪比颜回,后者对势位富贵的坦然首肯,坦诚堪比子路。这是其可爱之处。,苏秦不掩饰自己对权势富贵的追求。 连横不成就合纵,政治目标也只是实现自己权势富贵的手段。苏秦说得更坦白而已。 (网络上有个笑话,周立波也引用过) 爸爸:儿子,你的理想是什么? 儿子:金钱、女人。 爸爸大怒,啪一巴掌过去 再问:儿子,你的理想是什么 儿子:事业、爱情。 皆大欢喜。 苏秦不隐瞒自己的追求和趣味,把自己对权势富贵的追求放在政治之上,放在忠诚之上,对还是错,行还是不行,这个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同学讨论发言),同学讨论之后发言。 资治通鉴上有一个关于李斯的故事和苏秦很相似。,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公元前250年,2
29、6岁的李斯尚在楚国上蔡郡做看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就是负责仓内的粮食进出登记。一天“内急”进厕所,尚未解手,他却惊动了厕所内的一只老鼠,这只在此安身的老鼠,瘦小干枯,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令人恶心。李斯看着这只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一个个脑满肠肥,毛皮油亮,整日在仓中大快朵颐,逍遥自在。与眼前厕中这只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人生如鼠啊!不在仓就在厕,”李斯不禁长叹一声,“一辈子全看找一个什么位置了。”第二天李斯便离开了小城,投奔了当时的儒学大家荀况,最后成了秦始皇的丞相。,同一只老鼠,在仓还是在厕,云泥之别,正如苏秦所言“同一身也,贫穷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30、。” 这是权势富贵所带来的必然变化。,孔子关于富贵的看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支持。不管结果如何,手段的不正义,就是不正义。支持者圣雄甘地。 B不支持。1、潜伏那个生意人有句很精彩的话:“两根金条放在一起。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2、网络语言:“改革开放以前穷,是没得选择,现在穷,就是你的不对了。”,“南柯一梦”,成语来源于唐朝一个寓言 是说睡在南院子槐树下的一个书生,做梦梦见自己做了“大槐安国”的南柯太守,还娶了公主,享尽富贵荣华,醒来后发现所谓“大槐安国”其实是南院槐树底下的一个蚂蚁,此寓言被道家来比喻成人生如梦 。 要体会这个故事,只要我们没事儿的时候学
31、学温家宝哥哥“仰望星空” 就可以了,宇宙之浩渺,太阳系之渺小,现在美国宇航局观测到黑洞有一个质量为太阳的180亿倍,黑洞无处不在。最近美国宇航局还公开了一段黑洞吞噬恒星的视频,看过后,不免感慨地球之微弱,生命之神奇。,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取得富贵的手段要正义,他不反感富贵本身。也就是后来大家都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句话孔子自我标榜的味道很浓。 “南柯一梦”则是用庄周似的手法去否定人世浮华。 你怎么看,为什么?,对富贵的个人看法,1、苏秦直言富贵,不可耻,很可爱。 2、我个人很不喜欢先“头悬梁、锥刺股”后衣锦还乡这种励志类故事。励志故事面目总是很狰狞。比如勾践卧薪尝胆
32、之类的,结局也很恶心,勾践几乎杀光了与他一起受难的人。极其不喜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教育逻辑。这种逻辑泯灭人性,人生更多的应该是平和安宁,成功(富贵)有那么重要吗?绝大部分人包括你我都是凡人一个,成什么功?好好活下去就算成功了。,3、仇富的理由。 无需讳言,当今中国,掌握、靠近权力的那一部分人与资本先富了起来,当下权力资本支配着社会,勤劳致富只是理论上存在。很多农民工,几年不回家,路费都没赚到。私营工厂的一般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月入人命币1000大洋,不够小孩上托儿所,农民增产不增手,“多收三五斗”的故事在各地上演,勤劳能致富吗?不知道。,官员、掌握权力的人,获益太多。 坐飞机“
33、让领导先飞”分房子“让领导先选” 动筷子“让领导先吃”,领导多吃多占,大伙一点意见没有,应该的。 上了级别的领导,食品特供,地沟油在哪里?不知道呀,没吃过。手机从来不会有垃圾短信,看病不难呀,有的是床位。子女入园入学不难呀,哪个学校,随便选。,特权一旦溢出了工作需要,就会产生恶劣的腐败。用我喜欢的经济学者张五常的话说“社会腐败的速度一旦超过了改革发展的速度,那么,改革的成果就会被葬送。” 前不久,在烈士墓那个川外进行了一场公务员考试,的士多得阻断了交通。“一心为公”的人们为考试“疾走西口”“败走麦城”“三下江南”“六出祁山”,不畏蜀道之难,不避关外之险。谁才是国家的主人,人们都懂的! 但愿有一天,公安就是保安,官员就是公仆,愿望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是美梦。,苏秦背剑闯荡江湖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可以呼风唤雨,当他可以令天下动容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是车裂的结局,正是苏秦这样的人让历史成为传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