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600185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主要内容: 士族、门阀政治 九品中正制 三省的出现,三国鼎力(220年280年):魏220年,蜀221年,吴229年 265年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于317年在建邺称帝晋元帝,建立偏安于江南的政权,延续晋的正统,史称东晋(317-420年) 。 南朝420589年。 北朝316581年。,门阀政治:田余庆先生用以指“门阀与皇权的共治”,是相对于皇权政治而言的,只存在于东晋一朝。 士族政治:相对于官僚政治,存在于整个魏晋南北朝。,大变局: 文化方面,已经一统天下三百多年的儒学终于

2、松动。儒道结合,生出了玄学。 政治上枝强干弱。 制度上过渡孕育出新的制度。,一、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政治概述,所谓门阀,有门与阀两层意思,门即门第、门户,阀即阀阅一或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门阀即门第等级。当时又有“门地”之说。 门阀政治的特点是,士族高门的子弟,凭借家世的显贵,可以坐至公卿。,1、魏晋士族的来源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指出:没有东汉的世家大族就不可能出现魏晋的士族。 士族是士人家族、官僚家族、豪强家族的三位一体。 相对的是庶族、寒族。,1)乡里豪右(豪强) 秦末农民起义则标志着一个重大变化的开端,赵翼称为“布衣将相之局”:“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

3、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西汉社会不大讲究门第。,东汉就不同了,明帝马皇后乃伏波将军马援女,章帝窦皇后乃大司空窦融曾孙,和帝阴皇后乃执金吾阴识曾孙,和帝邓皇后乃太傅邓禹之孙,安帝阎皇后乃尚书阎章之孙,顺帝梁皇后乃大将军梁商之女。诸家外戚,多出豪势权门。,一般认为,门阀制度源于两汉以来的地方大姓势力,这种地方势力是在宗族乡里基础上发育滋长起来的,因而具有古老的农村结构的根源。 东汉的豪族特点,是在其下团聚了成千上万的人口,如宾客、部曲、门生、故吏、徒附等,其中宾客地位较

4、高,其他则与主人建立了依附关系。,乡里豪右势力的政治表现见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武断乡曲、隐匿人口等非法行为; 其次是在动乱时期中起兵参预政治角逐汉魏之际,拥有强大宗族、部曲、宾客者纷纷起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第三是通过正常选官途径入仕参政。,称雄乡里的豪右大姓型大略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没有朝廷名位的纯粹土豪 另一类则是拥有朝廷官位的权势家族,2)官僚家族 外戚 开国功臣 官僚 某些需要专门技能的官职常常子孙相袭。例如太史之职从事天文历算,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世为太史公。司法官员往往任用“律家”,两汉间郭氏、陈氏子弟“世居法职”。一般吏员也往往把文法之学家世相传。西汉张

5、汤,幼年从其父长安丞学习“书狱”;于定国之父为县狱史、郡决曹,于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世代居官往往就能建立起家族势望。史称西汉名门往往揭举“金张许史”。许、史为外戚,金氏为宠臣;而张氏起自张汤以吏能为三公,其后张安世以父任为郎,为张氏之始,此后其家族世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等,史传盛称其“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二百年间,未尝谴黜”。 又如李章“五世二千石”,羊续“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都是最可向社会夸耀者。 东汉三公世袭的情况显著增加;而弘农杨氏之四世居三公,汝南袁氏之四世出五公,连清人也叹为“古来世族之盛,未有如此二家者”。,官族多是由朝廷权势派

6、生出来的进而通过官位进而占有财富、声望和地位 可见,士族门阀本与皇权相依存。,“这种政治地位决定一切,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垄断,使得依靠封建国家权力机构,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层的世族地主的出现成为可能”,“这些由官僚出身而成长起来的世族地主,既没有领主世家那样的公侯显爵的世袭传承,又无豪右起家的世族那种乡村社会的家族基础,他们凭借的是在封建国家机器构造中的有利地位,并依靠着这种地位所获得的封建特权,分享着地主阶级统治阶层的特殊利益”。(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3)士林与士族 东汉章帝之时,已有“处士山积,学者川流”之言。顺帝为太学修校舍240房,1850室,桓帝时太学生增至三万余人。 当时经

7、师的弟子动辄百人、千人以至万人:楼望,诸生著录者九千余人;牟长,弟子常千余人,著录前后万人;张兴,弟子著录且万人;颖容,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 儒生遍布太学和社会,士林的交游跨郡、跨州而遍及全国。 郭泰为名士李膺赏识,于是名震京师,归乡时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范滂出狱南归,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李膺免归乡里,“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又如为名士赴葬的情况:楼望卒,门生会葬者数千人,黄琼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者六、七千人;郭泰卒,或说二千里内有士人万数来赴;陈寔卒,“海内赴者三万余人”,是空前的盛况。,士林活动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专制官僚政治所能容纳的范围。 士

8、林舆论对政府选官形成干扰。 士人游谈交会的重要内容,就是称为“清谈”的人物评论。还形成了所谓“风谣”和“题目”,前者多为一句七言韵文,后者则是一句简短评语而为士林传诵者。各地出现了不少以品评著称的名士,如南阳何颜“名知人”,田盛“名知人”。许劭和他的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变更其品题,号称“月旦评”。,“士大夫”兼有了学者和官僚二重角色,“士林”与“官场”是部分整合在一起的,那么士林的动向就必然随时对“官场”发生影响。 余英时认为东汉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而是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士大夫了。这种社会基础,具体地说,便是宗族。换言之,士人的背后已附随了整个的宗族。士与宗族的结

9、合,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 士林学门与乡里豪右,又不能视为一事。当时有一些纯粹的乡里豪右,其家族没有名士则没有多大影响力。,“士林”超越了原生性“乡里”场所,士林著书立说、传经论道、交游聚会、清议品题等活动,从空间上说跨州跨郡而一遍及全国,从性质上说也属于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化行为,而超越了“古老的农村结构”。并且,士林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形成世家的起点。,2、门阀政治的种种表现及变迁,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的界限。 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 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税服役。 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寒门联姻和同乘共坐。,谱学成了一门

10、新兴的学问,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出现了谱学巨孽贾、王二氏。东晋武帝命河东贾弼之撰姓氏簿状七百十二篇,集十八州一百十六郡士姓。自东晋历宋、齐、梁四朝,贾氏世传谱学,六代人中五代都有谱学著作。梁武帝命王僧儒在贾弼之姓氏簿状基础上撰成十八州谱(后改称梁武帝总集境内十八州谱)七百十卷,成为门阀政治集大成之作。,东晋侨州郡县,门阀政治逐渐衰微。史籍如此描述当时的情况:“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庶族在此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登上政治舞台。 建立军功 寒人掌机要 南朝寒人任典签,

11、唐代对士族的打击,唐太宗令人修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氏降为第三等。 武则天659年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订原则,“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上流”。 武则天还破格大量选用庶族地主做官。 科举制度真正打破了门阀。 唐中叶士族衰落下去。,二、九品中正制度,曹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选官政策,昔伊尹、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217年举贤勿拘品行令),九品官

12、人法:家世(簿阀、簿世)、状、品,九品中正制度的评价:,三个阶段: 优重才德、高下逐强弱、专称阀阅 1、造成统治集团的封闭化和士族的中央化 2、“清途”的兴起,三、皇权的衰落与自我维护,1、皇权衰落的表现: 权臣的威胁 州郡县的增加和户口流入私门,2、皇权的自我维护:,皇权与各种政治势力:文官、功臣、贵族、宦官 倚重宗王 加强东宫权力 经济手段:户调制 任用寒人掌机要,四、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化三省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公之官成为尊贵的荣誉称号,一般与实际政事无关。 具有实际权力的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出现,并且体现出权力制衡。,1、中书省的出现尚书台权力第一次受到分割,曹操在事实上取代了

13、东汉之后,将其幕僚作为秘书,将本属少府的草诏权夺了过来,直接掌握,为强化君权,将秘书变为中书,设中书省,将尚书台的权力分割了一部分。,幕府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 无幕不成衙 唐朝以前“幕僚”,明清“幕友”,晚清向“幕僚”回归,幕府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无幕不成衙,中书省设中书监和中书令,副手为中书侍郎,下有舍人、通事等属官。 “凤凰池”,2、门下省从侍从到谏议,门下省长官为侍中和给事黄门侍郎,另有属官若干。 有议论尚书奏事之职,同时,有对皇帝的阙失提点意见,起拾遗补缺的作用。 “封驳权”、“小宰相”,三省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中书出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的分工制约机制。 中国式分工制衡:决策执行监督,流程式分工。,五、军事制度,曹操推出士家制军队私有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办公软件应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