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6001591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12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学习目的:了解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理解货币创造机制是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进而理解中央银行通过信用渠道进行宏观调控的原理。学习重点: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对货币创造机制的完整把握,第12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 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12.4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一、信用货币包括现金通货和存款货币“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铸币、存款货币等。IM

2、F提供各个成员国参考的货币定义包括:M1现金通货(银行券辅币)活期存款狭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故而,关于“存款货币”需同时考察活期、定期和储蓄三类。另一方面,现实中居于活期、定期和储蓄之间转化频繁,很难把它们清晰的区分开来,故而也需同时考察。存款货币范围:按照IMF的要求:即除去现金通货(钞票和硬币)外的信用货币,皆为存款货币。,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现金通货的运行机制,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三个特点:1、现金主要在银行外流通;2、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放,也不组织现金回笼,就不会有数量上的增减;3、现金流通主要对应

3、于小宗商品交易。,12.1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三、存款货币的运行特点 1、存款货币的运行都是在银行体系内进行的; 2、存款货币在运行中能自行扩大。,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一、存款货币创造的必要前提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2、银行清算体系形成及转帐结算制度确立,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二、存款货币的创造原理思路:假设 推导 检验 预测(一)假设1、法定存款准备率为20%;2、现金漏损率为0;3、除准备金以外的资金,银行全用于放贷,且总有人全部接受。(二)推导,银行 存款 准备金 贷款1 100000 20000 800002 80000 16000 640003 64000 12800

4、51200 n 存款总额=,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在上述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第一家银行所吸收的最初的10万元存款,通常称为“原始存款”;而后续过程中所形成的40万元新增存款则称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存款部分的存款。,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注意:(1)、对单个银行而言,吸收存款扣除准备后发放贷款或投资额度不可能超出扣除准备金后的余额。即单个银行不可能进行多倍存款创造,但对无数个银行构成的银行系统来说可能。(2)、无论是个别银行或是整个银行系统,只要是能够增加准备金的存款都是原始存款,

5、它们都构成银行贷款或投资扩张的基础。(3)、对个别银行,原始存款既可能来自于银行体系外经济主体,也可能来自于其它银行。但对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它只能来自体系外。,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基本模型K为存款派生乘数,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三)检验 1、法定存款准备率的细化 2、超额存款准备率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3、现金漏损率对存款创造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模型修正为:,12.2 存款货币的创造,三、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 略,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二、基础货币三、货币乘数,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原始存

6、款: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存款准备金的存款。 对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原始存款只能来自体系外。库存现金 存款准备金在央行的准备存款,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归纳而言,商业银行增加或补充存款准备金的渠道主要有三方面:向央行申请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央行出售自己所持债券;向央行出售自己所持外汇。要使存款准备金增加,必须有央行贷款等资产业务的增加或扩张。这意味着只要央行不增加货币发行供给,则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必然会限制在一定的规模之内。要使存款准备金增加,必须有央行贷款等资产业务的增加或扩张。,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综上所述,原始存款的来源是存款准备金的增加,

7、而中央银行又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存款准备金的规模,这种控制体现在: (1)法定存款准备率 (2)通过资产业务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存款,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另外,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存款的变化。 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这两者构成整个社会货币创造的基础,我们称之为“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信用创造,社会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张。,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由此引出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派生乘数),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二、基础货币 1、含义:基础货币又称货币基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金融体

8、系能够以之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从其构成来看,指创造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括准备存款库存现金)与银行体系外通货之和。 公式:BRC B基础货币;R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库存现金);C银行体系外现金;,虽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受制于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漏损率等因素,但首要的是视其在放款中所能获得的原始存款的数量。而这些原始存款正是源于央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故有以下逻辑推导:央行把通货投入流通(如:公开出售国债)公众向银行存款银行原始存款增加;央行扩大信贷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当于增加原始存款。,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9、,如流通中社会公众现金持有量不变只要央行不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商业银行准备金不变从而银行无从反复进行扩大贷款和存款创造。如央行减少对商业银行贷款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银行准备金减少其贷款与存款多倍收缩。故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由此可见,央行提供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2、央行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的关系 由央行资产负债表知: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银行体系外通货)属负债项目,其分别对应于各项资产,且它由资产业务推动。因此,据资产负债

10、表平衡原理,央行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动必引起基础货币相应增减变动。当资产时基础货币;当资产时基础货币;而当资产有有时,基础货币是否或就要视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对程度而定。,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小结:现代央行体制下,央行可通过资产负债业务活动,影响基础货币量,从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进而调整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影响一国经济运行。,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3、基础货币的四个属性可控性负债性初始来源唯一性扩张性,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三、货币乘数 1、含义: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比值。其中:Ms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

11、;m货币乘数,它是前述“存款派生乘数”的引申 2、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12.3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如把货币供给量定义为M2,则,12.4 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联结 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一、现代货币供给机制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二、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一、现代货币供给机制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由上述分析可之,现代货币供给机制是分别由存款货币银行和央行形成和控制的“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第一层次:通过存款货币银行与社会其它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往来,创造出派生存款。第二层次:通过央行与众多存款货币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往来,形成存款货币创造的基础(央行供应基础货币)。,二、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在金融领域,信用货币创造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一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微观方面转化的关节点,即信用货币创造是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故而,如果不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就不可能懂得金融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办公软件应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