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靖安县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靖安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力军。我部立足本县实际,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方式,采取注重教育引导,夯实组织基础,建立制度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主要做法1、全面掌握情况,深化联谊交友。建立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档案,将个人情况录入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信息库,并根据代表人士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信息库资料,保证信息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统战部、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每人定点联系 2 个以上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及时通报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适时了解企业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2、帮助排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机关和企业的良性互动。2、建立评价体系,做好政治安排。坚持和完善科学的综合评价工作,是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今年 5 月份以来,我部对全县已担任和拟任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了一2次全面的综合评价工作。我们到企业悉心进行数据采集,之后会同县人大办、政协办、工商联、税务、工商等 17 个部门成员对评价对象从思想政治、诚信守法、经营状态、履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逐个确定评价等级。在对非公经济人士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工作。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
3、中的先进分子,积极推荐他们到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中作适当安排。通过综合评价,28 名优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被推荐安排为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培养和政治安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发挥影响作用,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统战部、工商联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扶贫助学、捐资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全县非公经济人士素质不断提升,多名企业家被评为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不断深入推进“ 民企联农村” 活 动,今年我 们 深入调研,认真清理村企结对情况,淘劣存优,参与活动的民企与村组调整为 15 对。建立了村企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村
4、企信息互通,大事互商,难事互助,实事互办的村企共建新格局。仅 2011 年,全县“民企联农村”活动企业共向扶助村捐资 53.6 万元,帮建村级活动场所 14个,改水改厕 92 个。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达 780 人,扶助贫困学生 40 人。参与活动的非公经济人士用实际行动证实了3自己不仅是靖安经济的推动者,也是感恩行动的先行者、社会和谐的实践者。4、注重宣传表彰,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他们为创造财富、吸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所做的重要贡献,让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社会的广泛认同,进一步激发他
5、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光华时报今年 9 月 26 日第二版刊登了爱心与紫薇媲美 青春伴魅力绽放一文,对我县政协委员、省劳动模范、靖安北河生态园董事长余昌达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县委、县政府在每年经济工作大会上对纳税大户企业家进行精神物质奖励,这些先进典型,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在非公经济人士队伍中也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争创优秀企业,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热情。5、加 强 政 治 引 导 ,推 进 党 建 工 作 。在 全 县 非 公 有 制 企 业党 支 部 和 党 员 中 开 展 了 创 先 争 优 活 动 ,成 立 了 统 战 部 牵 头 ,工 商 局 、
6、工 商 联 等 单 位 为 成 员 的 活 动 领 导 小 组 ,制 定 了 靖 安县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组 织 开 展 创 先 争 优 活 动 实 施 方 案 ,建 立 和 完善 了 活 动 开 展 的 各 项 制 度 。同 时 分 人 联 企 包 驻 ,定 期 组 织 学习 ,通 过 开 展 党 员 责 任 区 、党 员 示 范 岗 、党 员 承 诺 制 等 主 题 实践 活 动 ,引 导 党 员 发 挥 先 锋 模 范 作 用 ,展 示 了 良 好 形 象 ,增 强4了 党 组 织 的 战 斗 力 、凝 聚 力 和 创 造 力 。实 现 了 以 党 建 带 动 经济 发 展 、以
7、党 建 推 动 非 公 经 济 代 表 人 士 队 伍 建 设 。二、存在问题1、基 础 管 理 工 作 不 健 全 。一 是 涉 及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管 理 部门 多 ,但 管 理 职 责 并 不 明 晰 ,造 成 职 责 交 叉 、多 头 管 理 、重 复处 罚 等 现 象 ;二 是 统 计 资 料 不 完 整 ,各 管 理 部 门 没 有 建 立 较 为完 整 的 非 公 经 济 人 士 管 理 的 数 据 资 料 文 档 ;三 是 部 分 行 业 协会 形 同 虚 设 ,没 有 发 挥 行 业 协 会 的 相 应 作 用 。2、教育培训力度不够。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文化程度不
8、高,知识结构单一,严重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转型。而且参加继续学习培训机会少,也有一些职能部门组织培训,但流于形式的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提供继续学习培训的管理机制。3、经营理念相对落后。多数企业无长远规划,以眼前利益为重,就是有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也比较粗放,目标性不强。创新精神缺乏,因循守旧,决策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无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管理企业以经验为主,缺乏系统的教育背景和先进管理方法与理念的学习培训。4、综合素质尚待提高。一部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在发展企业过程中,不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科技研发,5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9、有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不强,不守信用,缺乏诚信,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的只追求企业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利益,不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公益事业的认识不足,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三、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做好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是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根据这一群体数量多、流动性大、更替频繁等特点,进一步摸清底数,将各职能部门、各行业协会的数据整合起来,建立相应的文档管理资料,形成完整的非公有制代表人士数据库,制定系统配套、操作性强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管理制度及规章细则。 2、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突出培训教育的目的性,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能力
10、培养,构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二是要重视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短期方案和培训基地建设的并举,把经常性培训和临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拓展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增强培训教育的实际效果。 3、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非公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积极引导推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完善企业治理6结构,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行企业体制创新,加快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从家庭、家族经营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管理科学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积极做好服务引导。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健全非公经济服务体系,为非公企业发展和转型提供项目、技术、人才支持;创优政务服务环境,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服务意思,提高行政执行力,严禁不作为,乱作为,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高效优质、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同时,严厉查处各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为非公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