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口语交际课小小导游员教学设计福建省福清城关小学 陈 玮设计理念精心创设情境,为口语教学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这是口语交际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举措;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应努力实现交际的多向互动、沟通,为口语交际的实效提供保障;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向生活投去独特的视角,对家乡名胜、景点的风光进行自由的描述,使之言语富有真情实感、充满个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2、在做小导游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做到说话时大大方
2、方,有礼貌;听话时要认真,有不懂的问题提问。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谜语激趣,引入课题。1、这节课我们先猜个谜语:有这么一个好地方。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它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融城“之称。你们知道它是哪儿吗?对,它就是咱们美丽的福清。2、小结过渡。二、多媒体展示画面,感知福清美,概述景物特点。(师展示福清风光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生辨认) (咱们福清还有哪些好去处?)刚才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两三句话概括说说。 (生描述)三、创设情境提出当“小导游“的任务。学习以“导游
3、员“的身份有礼貌接待客人,致欢迎词。四、漫游“心语林“-启发示范,尝试表达。1、师生共议口语交际要求,汇报交流。怎样才能当好小小导游员?(板书:导游口气、按顺序、抓特点、有感情)2、学生推荐同学上台试说一处景点,之后进行质疑、评议、补充,提出修改意见。五、畅游“采集林“-小组练说,主动参与。分小组自由组成“旅游团“,并给“旅游团“命名,小组内选定一处景点,借助课外收集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充分展示,互说互评。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际上有困难或障碍的学生,让小组长组员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六、放歌“快活林“-交往互动,反馈评价。1、向游人介绍家
4、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风景名胜的特点;大家仔细听,看有没有介绍出这个风景、名胜的特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争当“小小导游员“。2、引导学生评议:“导游员“的导游工作做得怎样?“游客“怎样?(引导学生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评议) 。学生自由交流、评价。3、组织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的“导游小组“、“导游先生“、“星级旅行社“。七、总结升华,延伸课外。1、把口语交际课自己推荐导游某处景点的话写成稿件,准备办一期“我说福清美“的墙报。2、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板书设计小 导游的口气小 按顺序导 抓特点游 有感情员自主评说 双向互动-口语交际课小小导游员教
5、学说明这次口语交际课小小导游员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在做小导游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说话有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做到说话时大大方方,有礼貌,听话时认真,有不懂的问题提问。口语交际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的特点,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可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其训练要求也较以前有较大的提高。充分利用这次训练,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环境是学生发展的
6、载体。互动(主要是活动)是发展的途径。对小学生口语交际来说,环境和活动是自由表达、评议的源泉,是产生思想感情的渠道。言为心声,如果学生感到交往互动是生活中一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需要,必将无拘无束,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创设“为客人当小导游员“的生活活动情境,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心语林“、“采集林“、“快活林“环节) 。让学生感到有充实的生活素材,有丰富的角色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当一名“小小导游员“表达欲望和创作激情。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二、自主评说,创造双向互动的交际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7、。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以说,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节课注重开放教学时空,拓宽交际渠道,十分重视学生的交往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交际机会。 (1)自我尝试练说。在仔细观察景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有感情练说,加强口语规范性和准确性训练。 (2)小组讨论互说。分小组自由、组成“旅游团“,并给“旅游团“命名,小组内从多处景点(瑞云塔、豆区园、黄阁重纶、嵩山风景区、石竹山、黄檗寺、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化山、目屿岛、弥勒岩等)中选定一处景点,借助课外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充分展示,互说互评。同时做到讲究文明礼貌,说的人举止要大
8、方,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时要认真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说话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从中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小组汇报述说。在自我尝试、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集体智慧,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围绕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评议:“导游员“的导游服务满意吗?“游客“表现怎么样?学生融入到“角色“中,此时的导游语将不再是千人一面的描述,而是调动自己心中储备、生活积累的独特感受。“评议“、“补充“让课堂上漾起了学生交流的“浪花“。进一步完善交流的同时,注重发展性评价在课堂上的使用,激发学生交际能力,力求使整堂课变得情趣盎然。三、延伸拓展,培养乐说会说的交际能力口语
9、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把口语交际课自己推荐某一处景点导游的话写成稿件,准备办一期“我说福清美“的墙报;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通过与家人、小朋友的再次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总之,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环境,本节课从欣赏美妙的家乡风光、自由组合成立“旅行社“,再到争创“最佳小导游“情境的创设,都力求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情涌而辞发“,悠扬的乐曲、美妙的情境、动情的描述、中肯的评价激励,一定能勾起同学们浓浓的爱乡之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