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88868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单元复习每课一练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末检测题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50 分)1.根据下表判断这是哪一历史事件( )时间 主要人物 地点1839 年 6 月 3 日 林则徐 广州虎门海滩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虎门销烟 D.收复新疆2.(2013河北中考)右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2013江苏泰州中考)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

2、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4.(2013重庆中考)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5.(2013广西南宁中考)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关税自主权 D.内河航运权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方面是( )A.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其直接目的C.遭到

3、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7.(2013江西南昌中考)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8.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是在哪一年( )A.1904 年 B.1905 年 C.1909 年 D.1910 年9.(2013河北中考)下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留学情况汇总表。由其内容可见,中国近代早期留学的相同之处是( )时 间 留 学 情 况18711889 年 在容闳的倡导、推动下,120 名幼童先后赴美国

4、留学。1877 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了 4 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西方的技艺18961911 年 近两万名学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东渡扶桑,留学日本19121927 年 先是留学生逐年被派往美国,接着留法勤工俭学以更大的声势出现,此后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也曾盛极一时A.都到欧美国家留学 B.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C.都以学习西方科技为主 D.都由政府公派留学10.下列内容中,属于戊戌变法法令的是(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改革土地制度 发展农工商业 废除科举制度A. B. C. D.11.(2013海南中考)在 20 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派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

5、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12.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学习西方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A. B. C. D.13.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学习归纳了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相关知识,并对下列人物进行了分类。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C.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D.孙中山辛亥革命14.(2013陕西中考)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的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经济 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 中国: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始近

6、代化探索政治 世界: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中国: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进行社会改革 A.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 世纪六七十年代C.19 世纪末期 D.20 世纪初期15.(2013江苏苏州中考)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甲午中日战争 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A. B. C. D.16.(2013广西南宁中考)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究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

7、原因,可以查阅的文献史料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慕尼黑协定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17.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18.(2013湖南湘潭中考)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9.(2013河南中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 B.

8、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20.(2013海南中考)“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21.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 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 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C.1931 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 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22.(2013山西中考)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9、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23.下列对侯德榜的叙述,正确的有( )他是广东番禹人 1940 年发明联合制碱法 他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他的发明为打破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作出了贡献A. B. C. D. 24.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谐社会,某红色旅游团沿着当年“三大战役”胜利之路,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如果他们要考察当年淮海战役的中心,应到( )A.南京 B.锦州 C.天津 D.徐州25.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探究主题应是( )A.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

10、.北平和平解放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国民党政权覆灭二、非选择题(26 题 6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29 题 8 分,30 题 12 分,共 50 分)26.(2013江苏泰州中考节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 1840 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1)什么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又是哪一政治派别?(2 分)材料二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2)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

11、帝”称号的是谁?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2 分)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世纪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 年 9 月 5 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3)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2 分)27.近代史上,一些时间段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在这些时间段里,中华民族遍体鳞伤,古老中国历尽苦难

1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卡片。(每空 1 分,共 12 分)(1)时间 18401842 年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2)时间 18561860 年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3)时间 18941895 年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4)时间 19001901 年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28.(2013海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赴美留学幼童 北洋水师(定远号)材料二 1895 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三 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

13、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有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之时代,亦为中国与世界交涉最艰之时代。梁启超李鸿章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3 分)(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2 分)(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3 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4 分)29.(2013河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

14、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2 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 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五四爱国运动

15、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的大旗,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从胜利走向胜利。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片再现了 1919 年以来中国革命的四项重大事件,请为这组图片归纳一个主题。(2 分)(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请你写出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4 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曾经激励无数军民

16、为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战。请结合所学的史实谈谈这句歌词所包含的道理。(6 分)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C 点拨: 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史称“虎门销烟”。C 项符合题意。2.D 点拨:本题考查读图、识图能力。注意图中分占北京城的有“英、法、美、日、俄、德、意”这一信息,由此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侵略军占领北京城,故答案是 D 项。3.B 点拨:解答本题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圆明园”“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烧了圆明园,故本题选 B 项。4.A 点拨: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

17、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5.C 点拨: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南京条约中的这一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使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民族经济的作用,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B 点拨: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7.B 点拨:本题考查戊戌变法。A、B、C、D 四项都是戊戌变法中的措施,结合题干中的“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18、”分析可知,这一措施与科举制度有关,故符合题意的是 B 项。8.C 点拨:1909 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所以 C 项符合题意。9.B 点拨:本题考查从所给表格中提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留学日本”可知 A 项不符合题意;由“寻求革命道路”可知 C 项与题意不符;由“留法勤工俭学”“寻求革命道路的留苏浪潮”可知 D 项与题意不符。10.B 点拨: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法令没有涉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科举制度也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在 1905 年,所以都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或的选项即可。11.D 点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期起改称新青年,由此可知 D 项正确。12

19、.D 点拨: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学习西方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 D 项符合题意。13.A 点拨: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没有关系,所以 A 项符合题意。14.B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创办开始近代化探索”,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洋务运动相符。洋务运动开展的时间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因此 B 项符合题意。15.A 点拨: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可作答。备选项中只有是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战争,而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不属于战争范畴,排除。16.D 点拨:本题考查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的关系。1919 年巴黎和

20、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17.A 点拨: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所以 A 项符合题意。18.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 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此处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相对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是一次质的飞跃。19.D 点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

21、身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由以上分析可知,D 项符合题意。20.A 点拨:由“九一八,九一八”可知歌词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于 1931 年 9月 18 日发生在沈阳,沈阳属东北范围内,故本题应选 A 项。21.D 点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日军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佟麟阁、赵登禹指挥军队奋勇抵抗,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人们把北平的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D

22、 项符合题意。22.B 点拨:本题考查识记能力。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侵华事件,之后不到半年,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的新局面的到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答案为 B 项。23.B 点拨:侯德榜是福建闽侯人,不是广东番禹人,故排除含的 A、C、D 三项。24.D 点拨: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所以 D 项符合题意。25.D26.(1)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23、(2)秦始皇。辛亥革命。(3)中华民族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点拨:本题考查提取并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1)问第一小问根据“自 1840 年以来”“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可知是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根据“君主立宪制”可知,应为资产阶级维新派。(2)问第一小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小问“再无皇帝管人民”指推翻了封建帝制,从而确定应是辛亥革命。(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即可。27.(1)时间 18401842 年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

24、独立自主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2)时间 18561860 年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危害 圆明园被焚毁,更多的领土被割占,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丧失了更多的主权(3)时间 18941895 年侵华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时间 19001901 年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不平等条约危害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2

25、8.(1)军事、经济、教育。(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建海军等,亦可)(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说明:只要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满分)(3)读书人:唾骂李鸿章。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鸿章。梁启超:推崇、责备、惋惜李鸿章。(4)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评价。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点拨:(1)问由材料一的四幅图片可知:江南制造总局、北洋水师属于军

26、事领域;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经济领域;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属于教育领域。(2)问联系时代背景回答。(3)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4)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29.(1)民族危机加深。(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多答不加分)(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点拨: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1)问由材料一中“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救亡图存”即可得出答案。(2)问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提取材料二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即可。(3)问抓住关键词“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0.(1)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等。(言之有理即可)(2)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举两例即可)(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