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8602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3.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 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 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讲述法

2、、合作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图片分析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古罗马把中国叫做丝国。当古罗马执行官凯撒穿着丝袍走入剧场的时候,全场一片震惊。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是古罗马贵族男女时尚的服饰。公元一世纪左右,古 罗马商人就把中国的丝绸运到本国。在一世纪后期,在古罗马的繁华闹市区,有专售丝绸的市场。那么,这些丝绸是怎样运到古罗马的呢?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学完这一课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西域的地理概况。2. 张骞通西域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目的如何?简述其概况及意义。3. 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责、意义是什么?4. 说出陆上“丝绸之

3、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西域的地理概念:(1)现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2. 张骞通西域:(1)背景:汉初被迫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4、3)概况:第一次:公元前138年,从长安西行,途中被匈奴人所扣,辗转到达大月氏。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和他们愿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为日后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带着牛羊和丝绸出使西域。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4)张骞的优秀品质:在重重艰险面前,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5)意义: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张骞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3. 西域都护的设置:(1)含义:“护”:带兵监护, “都护”:总监护,西域都护:监护西域各国。(2)时间:

5、公元前 60 年。(3)管辖的地理范围:西域。(4)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在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1)陆上“丝绸之路”:起止点:起点-长安,止点-欧洲的大秦。基本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2)海上“丝绸之 路”:汉武帝以后,商人出海贸易而开辟出来。路线: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 里兰卡岛。(3)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 ,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地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

6、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如何评价张骞?2.说出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3. 动脑筋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4. 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5. 丝 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何?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线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

7、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路上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受到了西方的欢迎,所以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它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我们现在说的是陆上“丝绸之路” ,它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向西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西域都护的设置,就是要有效管理西域地区和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一大变化。2. 海上丝绸之路

8、的路线、出现的条件:(1)路线: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2)出现的条件:汉朝时造船技术提高,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准备了交通工具。航海技术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海上指向的设备,在战国时期已有关于“司南”的记载,一般说,指南针用于海上航行是在宋代。但当时海上航行有一个特点就是沿着海岸线,那就是说只要沿着海岸线走,方向是不会迷失的。3. 中原与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经济交流:张骞通西域后,汉族的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纸以及土特产,如生姜、肉桂、桃、李、黄连、土茯苓等等传入西

9、域。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桑蚕技术、纺织技 术、冶铁技术、开渠凿井技术、农耕技术以及后来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都是沿着丝绸之路辗转传到世界各地的。西域的土特产,如毛织毡毯、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绿豆等) 、核桃、胡瓜(黄瓜、西瓜) 、大葱、胡椒、胡萝卜、苜蓿、葡萄、石榴、骆驼、驴、汗血马等先后传入内地。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后,中原的饮食、衣着、建筑、文字、乐舞等传入西域,并通过西域传到西亚、欧洲各地,西域各族仰慕中原文明,纷纷来到汉都长安学习汉文化,开始形成“中华文明圈” 。西域文化如胡服、胡舞、胡戏、胡乐、琵琶、箜篌等也 传入内地;西方

10、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建筑学、地理学、音韵学等许多领域,也给辉煌灿烂的 中华文化输送了新鲜养料,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佛教、景教、伊斯兰教、扶教、摩尼教等,也都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4. 班超与张骞出使西域:人物朝代 主要事迹 历史贡献 成功原因张骞 西汉班超 东汉出使西域沟通、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胆识过人,大智大勇,坚忍不拔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西汉时的张骞是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对内 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频繁交往;对外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 30 年,进一步促进了西域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统一,贡献很大,同样为后世景仰。【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第一次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2、第二次陆上丝绸之路二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