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走向小康一 、 教 育 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了解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二、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训练内容预期目标设计意图效果反馈与修正课前准备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学 生 课后 自 己归 纳 、查 阅 资料 、 整理理解
2、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意义培 养 学 生 的自 主 学 习 能力 、 查 阅 资料 的 能 力课中教学导入:阅读教材 P23-24:材料与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感受。第二课 走向小康(板书)一、感受小康(板书)环节一:感受小康: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 (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 (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
3、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1.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板书)二、解读小康(板书)环节二:解读小康:“小康”到底指什么?请阅读教科书 P26:的第一篇阅读资料,回答如下问题。 “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学生发言听讲解学生展示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其意直观感受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小康生活的到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康:什么是小康?“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初步感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建
4、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康社会。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康社会的美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以及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了解建课中教学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小康水平(板书):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那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如何呢?请阅读教材 P27:进行思考归纳。2.三步走的战略(板书)3.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 年,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请阅读教材 P27: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全面小康?
5、“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4.全面小康:即更高水平的小康(板书)(1)时间:21 世纪头 20 年。(2)特点:与总体小康相比,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相统一的小康。5.十七大对全面小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美好。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学生小结
6、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现阶段小康水平的特点?如何理解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设小康社会与提高我国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国政府是如何促进生产发展、实施强国富民政策的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代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等的小康。巩固提升,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课后安排1.完成练习册 P?2. 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学 生 课后 自 己归 纳 、查 阅 资料 。理 解 劳 动 致富 、 智 慧 致富 。培 养 学 生 的自 主 学 习 能力 、 查 阅 资料 的 能 力 。巩 固 课 堂 所学 知 识5、 教 学 反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