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8148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甲午中日战争10(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本课主要讲述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时期,由于采取正确的措施,政治清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因而使得唐朝步入鼎盛的基本史实。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 2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

2、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教学重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教学创意: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如杜甫诗、“唐朝疆域图”、丝织品、唐三彩陶俑图片、曲辕犁等),学习搜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

3、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课后记: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提问简单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复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沙俄;共计 150多万平方千米)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左宗棠)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 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

4、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讲授新课】:(27 分钟)一、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通过援引材料、列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首先,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然后,利用多媒体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

5、争的背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殖民地指出: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由于“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役,因此不可能突兀的讲述“黄海海战”。为了让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有完整的了解,所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当然,要重点强调“黄海海战”。演示如下:仓促应战希望停调避战自保3、黄海海战:作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为关键的一役,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中国朝鲜(东学党起义)增兵求助支援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1895 年)日 本清 政 府丰岛之战 中日战争正式开始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

6、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图片,让学生对战役经过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展示:黄海海战图、致远舰、吉野舰、致远舰部分官兵像、邓世昌等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黄海海战” 。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思考: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指出:黄海海战历时 5 个小时,日方首先退出战场。但北洋舰队却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躲进威海卫。从而丧失了黄海制海权,导致了北洋舰队后来全军覆没。据此,让学生来讨论上面的问题。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

7、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二、马关条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多媒体演示: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在此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来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展示如下: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内 容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8、白银。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影 响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本目为小字部分不是重点。所以,我准备采取简单直观的演示方法向学生展示“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形势图”。首先,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突出特点;马关条约也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

9、的时局图”。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这幅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本和图示说一说:这幅时局图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最后,教师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表,让学生更理性地理解“19 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并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国别 割占或租借地 势力范围德 胶州湾 山东俄 旅顺、大连 东北法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英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日 台湾、澎湖列岛 福建美 门户开放政策【小结】:(3 分钟)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结果: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9 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练习】:(5 分钟)一、每课一得:阅读材料后,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材料阅读: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三、自我测评:1、邓世昌;2、让学生制表完成。四、目标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