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C群雄并起的争霸斗争D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都 ( )A轻徭薄赋 B善于纳谏 C重视人才 D减轻刑罚3唐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4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具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5下列机构,不属于唐朝“三省”的是 ( )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内史省6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7下列叙述与科举制度无关的是 ( )A开始于隋朝,唐朝时增加了考试科目B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C选举科
2、技人才D选拔官吏的权力集权到中央8人称“房谋杜断”做宰相的时期是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9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史称“_” 。10唐朝在政治上沿用隋朝的_制。11唐太宗以_和_著称。_向唐太宗进谏 200 多次,深 受太宗赞赏。12阅读下列材料:“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1)上述名言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 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13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出现的?迁
3、移拓展14下列与唐太宗无关的内容是 ( )A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 B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C重视文化教育 D善于纳谏,重视用人15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A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 B善于用人喜纳谏C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 D总结隋亡教训16阅读下列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朕常思此三,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请回答:(1)这段话 谁说的?(2)为什么他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17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结合所学知识,给予简要评述。应用创新18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2)材料中说唐太宗“夙夜孜孜” 、 “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B 2C 3A 4D 5D6B 7C 8B9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10三省六部11善于用人 重视纳谏 魏征12(1)唐太宗。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吸
5、取隋亡的教 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体现了 他重视百姓,以民为贵的思想。(3)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13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了许多人才;唐太宗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对国家机构进行改革整顿 ;唐太宗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在经济上,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14B 15C16(1)唐太宗李世民。 (2)因为魏征在世时,敢于直言,前后上谏 200 多次,指出唐太宗的过失,就像一面镜子,使唐太宗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过失。因此魏征死后,唐太宗觉得失掉了一面镜子。17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暴君的统治,这给唐初的统治者以强大的震撼。唐太宗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我国历史上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封建帝王。他看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舟来警示自己,告诫子孙。并以此认识为依据,制定了唐初开明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 。18(1)因果关系。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之一。(2)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