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3 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两宋时期农村租佃契约关系得到发展,自耕农和佃农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来源:Z*xx*k.Com两宋时期,统治者推
2、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化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史学、宋词为代表的文学和书法绘画等艺术蓬勃发展。2.北宋农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新工具的发明,有“秧马”和牛转翻车。粮食作物种类的增加,原产越南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农业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南方已普遍种植小麦,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民间出现了丝织专业户,还有官营的织锦院;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那里的窑场始烧于五代,有优质的制瓷原料,交 通也很便利。北宋时期,从全国各地来了不少工匠,使这里的制瓷业迅速兴起。 南宋时,景德镇的制瓷业有很大发展,有瓷窑 300 座。工匠注意吸取各地名窑的长处,大大提高了瓷器的
3、质量和工艺水平。南宋时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在中国制造的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两宋时期,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北宋出现百万人口的城市和新市 镇 ; 泉 州 、 广 州 和 明 州( 今 连 云 港 ) 等 成 为 主 要 对 外 贸 易 港 口 ; 出 现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 来 源 :Zxxk.Com3.宋代城市的户籍管理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城市人口的剧增,使户籍
4、管理遇到新的问题。宋真宗时,通过在洛阳进行坊郭户列籍定等的试点,然后推广于全国。当时全国大约共有坊郭户 98 万户,人口约 500 万之众。这些坊郭户被单独列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坊郭户就是今天所谓的城镇户口,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表明北宋城市商品经济呈现出繁荣之势,而且标志着市民阶层的正式形成,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坊郭户籍的建立,将城市与乡村分离开来了,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分工。问题探究问题 1:宋朝为什么要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你怎样看待这项国策?探究思路:重文轻武是宋朝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的原因主要是由北宋建立时的
5、客观形势决定的;评价重文轻武政策,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既要看到它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它的 消极影响。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北宋初期,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中后期,危害性是主要的。为了纠正五代十国以来武人当道的弊端,消除藩镇割据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赵 匡 胤 收 回 武 人 的 军 权 、 行 政 权 和 财 权 , 代 之 以 熟读 儒 学 经 典 之 士 , 实 行 重 文 轻 武 的 国 策 。宋太祖于开国之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一是因为人民饱经战乱,亟须休息。二是消除藩镇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了重蹈五代十国的覆辙。但在宋太祖之后,重文轻武变成了不容变更的
6、长期基本国策,消极作用则成为主要的。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的地位高于武人,导致杰出人才竞相弃武学文,全社会丧失了可贵的尚武精神,士人变成了文弱书生;更为严重的是,在塞外游牧民族辽、夏、金相继崛起,对北宋的边境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情况下,北宋本应加紧训练,养兵蓄武,严阵以待,而重文轻武的国策最终导致北宋的贫弱以至灭亡。问题 2:“瓦肆”和“瓦舍”是不是指同一事物?探究思路:两宋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日趋繁荣,人口不断向大都市聚集。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人口最多时,都超过百万。所以,许多史学家认为两宋时期市民阶层已经出现。市民需要娱乐,百戏杂技艺人流落到民间要养家糊口,这样市民阶层接纳了
7、百戏杂技艺人。百戏杂技在市井演出要场地,于是瓦肆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瓦肆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瓦肆又称“瓦舍” ,取名瓦舍,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说:“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精题精讲例 1 (2005 年菏泽中考)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 “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A.瓦厂 B.早市C.瓦舍 D.集贸市场来源:Z_xx_k.Com思路解析:本题为情景选择题。 水浒传是中
8、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李逵也是同学们熟悉的人物,水浒传曾被改编为电视剧,材料所描述的场景同学们或许有印象,宋代城 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答案:C绿色通道: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缩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教材,建议同学们在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的指导下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再用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材料帮助我们的历史学习。例 2 下列关于宋朝社会阶层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B.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拥有少量田产C.宋朝手工业作坊都使用工匠,工匠没有人身自由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思路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题,主要考查对宋朝主要社会阶层生活状况的掌握情况。
9、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大部分农民是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拥有少量田产;商人要向政府交纳商税,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宋朝手工业作坊都使用工匠,工匠的人身自由相对宽松,故 C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黑 色 陷 阱 : 认 为 宋 朝 地 主 占 有 所 有 土 地 , 农 民 都 是 租 种 地 主 土 地 的 佃 户 , 就 会 误 选 B 项 。自主广场我夯基 我达标1. 宋朝的统治阶层不包括A.皇室 B.官僚C.地主 D.中上层工商业者思路解析:宋朝的统治阶层是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是劳动者,属于被统治阶级。答案:D2. 宋朝的农民包括手工业者 自耕农 半自耕农
10、 工商业者 佃农A. B. C. D.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学科网思路解析:宋朝的农民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以及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答案:C3. 南宋时期,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来源:学科网A.开 封 B.北京 C.杭州 D.洛阳思路解析:南宋时期,开封、北京、洛阳都在金的控制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杭州(当时称临安) 。答案:C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 ”请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思路解析:本题以诗歌为材料,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和辨别能力。从诗歌内容看,说出了杭州
11、美丽的景象,可见,这是在南宋时的临安城,正确答案应为 C 项。答案:C5.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说明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是A.科举考试 B.门荫 C .武功 D.举孝廉思路解析:宋朝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答案:A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是宋朝的A.寒食 B.冬至 C.立春 D.元旦来源:学科网思路解析:宋朝的元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春节,门上挂桃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民俗。答案:D7. 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分为十等,单独管理,其划分等级的主要标准是A.财产的多少 B.社会地位 C.从事行业 D.居
12、住方位思路解析:宋朝政府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分为十等,编定为坊郭户。答案:A 8. 下图中,人们正在进行的运动是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ZXXKA.足球运动 B.蹴鞠 C.踢毽子 D.打马球来源:Zxxk.Com思 路 解 析 : 上 图 是 宋 代 的 蹴 鞠 纹 铜 镜 , 注 意 从 人 物 的 服 饰 和 人 物 嬉 戏 的 球 形 之 物 加 以 判 断 。答案:B我综合 我发展9. 读下图,回答问题:你能分别说出它们都是在什么节日吃的吗?思路解析:图片所显示的分别是粽子、月饼、元宵和饺子,都是司空见惯的食品,都是在特定的节日食用的,比
13、较容易回答。参考答 案: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10. 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作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 大 都 市 的 手 工 业 、 商 业 、 建 筑 、 交 通 工 具 和 民 俗 等 方 面 丰 富 而 形 象 的 资 料 。 看 下 图回 答 :清明上河图局部(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酒店还是民居?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2)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3)宋代有哪些运输工具?思路解析: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关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仔细辨认图中所绘人物和景象,比较容易答出。清明上河图是北
14、宋张择端 画的一幅长卷,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描绘出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画卷从东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画起,经过热闹的市区,一直画到西水门外的皇家花园金明池。参考答案:(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有人将字画挂在墙上出售,旁边有人在出售工艺品之类的商品。(2)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蹴鞠之戏,瓦舍中有傀儡戏、杂技、角抵戏、滑稽戏、影戏、说唱、歌舞等。(3)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等。11. 阅读下列材料:正月初一,叫 做元旦,俗称为新年,一年节气从这一天开始。官府规定,免除三天公家、私人房钱,官僚、文人都相互祝贺,民间男女老少也都穿上新衣服,互相拜年。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到道观、佛寺游玩,整天人
15、来人往,热闹异常。家家户户大摆宴席,笑语不断。请回答:你认为现代的春节和宋代的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思路解析:现代的春节是由宋代的元旦发展延续下来的,教材中对宋代的元旦有较详细的叙述,材料中又增添了新内容。春节是中国人以及世界华人最隆重的节日, 印象应该非常深刻,把两者作一比较,难度不是很大。参考 答案:宋代的元旦俗称年节、新年,为一年的开始,和现代的春节相同的地方是,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蒸年糕、包饺子。不同的地方是,宋代的元旦免除三天公家、私人房钱,现代的春节又增加了看春节晚会、发送贺年片、添置挂历等新的活动。当然,由于民族、地域的
16、不同,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也不一样。我创新 我超越12. 假如你能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们的生活?答案:略共同成长合作共赢课题:历史手抄报活动任务: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文字材料外,古代的传说、歌谣等往往含有许多具体而又真实的内容。请你和你的同学搜集资料,以宋代社会风貌为背景,试办一份历史手抄报。活动要求:可由几个同学组成小组,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途径,结合宋代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城市人的生活剪影,以自己撰写的文章、图画等方式,展现宋代人的社会生活。报纸名称自拟。来源:Zxxk.Com读书做人包拯吃鱼来源:学| 科|网
17、Z|X|X|K包拯早年丧母,是嫂嫂将他养大,他称嫂嫂为嫂娘。一次,包拯考中进士到外地做知县,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为他做了条红烧鲤鱼。包拯要嫂嫂及侄儿包勉同吃,嫂嫂不答应,他只好吃掉一面鱼肚皮,剩下的留给包勉吃。吃晚饭时嫂嫂又将剩下的鱼给包拯吃,他又将鱼的另一面给吃了。第二天,嫂嫂问包拯昨天吃的两条鱼哪条好吃些, “昨天那条鱼很好吃。 ”嫂嫂一听大怒道:“我昨天明明给你吃了两条鱼,怎么说只吃了一条呢?”包拯一见嫂嫂发火了,连声又说:“请嫂娘息怒,我记错了,嫂娘息怒,我记错了,昨天是吃了两条鱼。 ”嫂嫂听了,知道包拯孝顺,不惹自己生气,但却更严厉地对包拯说:“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给你吃了一条鱼,我一说两条,你为啥不敢坚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上司的脸色就歪曲事实,不敢秉公执法,势必当的是昏官!”包拯听了嫂娘一番话,方知昨天嫂娘给自己吃鱼的用心良苦,忙撩衣跪倒说:“嫂娘教诲,弟铭记在心,永志不忘!”后来,包拯为官果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深受后人敬仰。想一想包拯是千百年来人人敬仰的清官,他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这则小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你还知道包拯的什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