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7825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1 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基础知识巩固1图211一1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的雕像,他是2111A大禹 B管仲C李冰 D商鞅2建于战国时期,灌溉着成都平原千万亩良田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C西门豹渠 D白渠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者是( )A郑国 B商鞅C李冰父子 D李冰4都江堰水利工程从建成到现在已有 ( )A一千八百年了 B一千七百年了C两千多年了 D两千八百年了5下列内容中与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关的是(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岷江A BC D6铜钟是我国周朝时期的一种工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铜钟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和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B铜钟是西周时期奴

2、隶们耕种时消除疲劳的娱乐乐器C铜钟是西周时期士兵作战冲锋的信号D铜钟是中国古代祭天使用的一种礼器7与湖北随州出土的青铜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时代对应的是 (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战国8秦国蜀郡太守 在 流域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 、 工程。9为什么成都平原在战国时期成为经济发达的“天府之国”?梯级能力提升易错题10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航运 B防洪、养殖C防洪、灌溉 D养殖、航运11青铜曾侯乙编钟用来演奏旋律的是 ( )A上层 B中层C下层 D三层创新题12古诗云“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称赞的是 ( )A大禹 B李冰C管仲 D姜尚13成都平原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出

3、自( )A吕氏春秋 B华阳国志C汉书 D资治通鉴14周朝贵族举行宴会时,乐工们演奏的打击乐器可能是 ( )A竽 B箫C笙 D编钟15阅读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项古代工程?它的修建与哪条河流有关?(2)依据材料,说明这项伟大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今天这项工程有什么重要地位?16都江堰以独特的水工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于 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请你以充足的理由证明都江堰是“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17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

4、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 , “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 ,是“精神世界的圣山” ,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某演出单位准备排练一出战国时期的编钟音乐舞蹈剧,需要了解这套编钟及其独特的音乐艺术成就。假如你是讲解员,能给介绍一下吗?18同学们仔细观察战国时期的青铜曾侯乙编钟 (图 2 一 ll2),你能否确认这三层青铜钟哪一层是演奏和声的,哪一层是演奏旋律的?哪一层是低音区,哪一层是高音区?这一切表明了什么?图 2 一 ll2探究题19(动手操作题)找几个好伙伴,找些材料,动手做一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模型,要求用文字标明河流及组

5、成部分。你可以从中体验一下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奥妙!综合应用拔高综合题20都江堰在 2000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都江堰 ( )A优美的自然环境B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C有灌溉、防洪双重功效D独特的水工建筑艺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21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主要在于都江堰具有 的作用( )自动分水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自动泄洪A BC D22编钟是一种 ( )A古代祭祀、宴会中使用的打击乐器B佛教寺庙中的法器C计时用的器具D宫廷中的装饰品23图 2 一 ll3 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示意图。图 211 一 3请回答:(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

6、什么?(2)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3)你能说出“分水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吗?(4)它为什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莉莉和莎莎就都江堰的修筑和维护是谁的功劳发生了争执,莉莉认为修筑都江堰泽被千秋,李冰父子的功劳最大;而莎莎则认为如果没有历代人民的修固完善,哪里有都江堰的今天?聪明的你,同意她们的看法吗?如果不同意,赶快说说你的理由。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古代的钟分为特钟和编钟,特钟是单独挂在木架上,每架只有一枚;编钟是由多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同一木架上。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

7、观。材料二:图 2114。图 2114请回答:(1)什么是“钟鼓之乐”?(2)最能代表“钟鼓之乐”发展水平的是编钟。为什么叫“编钟”?(3)结合材料二,说说现代的“钟”是什么意思。并与古代的“钟”进行比较。开放题26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家在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假如你是景区的小解说员,给游客介绍介绍吧!同步

8、考点聚焦27(湖北宜昌)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布达拉宫 B都江堰C敦煌莫高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答案:第 11 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C 2B 3C 4C 5D 6A 7D8李冰父子岷江防洪灌溉9原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改变了长期以来成都平原东旱西涝的状况。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千里沃野。10C11A 点拨:下层是低音区,用来演奏和声;上层是高音区,用来演奏旋律。12B l3B l4D15(1)都江堰。岷江。(2)使成都平原从此没有荒年,成为“天府之国” 。(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6效益最好:都江

9、堰采用“无坝引水”法,设计科学巧妙,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收到了防洪、灌溉并举的双重效果。历时最久:都江堰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整个工程主要由“分水鱼嘴” “飞沙堰”和“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通过“分水鱼嘴”,岷江水被自动分流,内江水继续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灌溉农田上千万亩。经过历次修缮和改进,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世界上唯一留存的年代最久的一项水利工程。17点拨:要说清楚编钟名称的含义、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其历史地位等。18下层大铜钟是用来演奏和声的,最上层是用来演奏旋律的。下层是低音区,上层是高音区。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19点拨:可以用

10、肥皂、木头为原料进行雕刻,在雕刻过程中,山脉堤坝要凸起,河流要凹陷。用肥皂雕刻时,用尖细的小棒缠上三角形小纸条标明山川、河流、堤坝的名称;用木头雕刻时,用钢笔或圆珠笔在木头上标明。在制作过程中,在凹陷处可以注入液体,演示都江堰的修筑过程。20D 21D 22A23(1)都江堰。(2)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3)江中修建“分水鱼嘴” ,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雨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区免受水灾。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于灌溉农田。(4)都江堰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

11、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都江堰于 2000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她俩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较偏颇。李冰父子集劳动人民的智慧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的千万亩农田成为沃野,自然功不可没,因此人们都纪念他们。但是都江堰的修筑不可能一劳永逸,历代曾多次修缮和改进。 “深淘滩,低作堰”就是古人管理都江堰的经验总结。正是因为有历代人民的努力,都江堰至今仍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25(1)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乐队,史称“钟鼓之乐” 。(2)有悠久历史

12、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3)我国古代的钟分为两类,除用于雅乐的编钟外,还有用于钟楼和寺庙的圆形钟。而现代的“钟”一般指的是钟表。26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和渠道两大系统组成。渠首工程包括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部分。分水鱼嘴是建在岷江江中的分水建筑工程,它把岷江水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都江堰市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凿开玉垒山脚,形成一个被隔开的石堆即离堆和一个狭小的进水口就是宝瓶口。内江水通过宝瓶口流入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大小水口都安置“斗门” ,需水时打开斗门,水多时可关闭斗门。 “

13、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夏季岷江水涨,分水鱼嘴被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紧接内金刚堤和离堆之间修筑了飞沙堰,用以调解内江水量,洪水猛涨时,内江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确保内江灌溉系统的安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既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又便利了航运,灌溉农田 300 万亩,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华阳国志蜀志)。都江堰地点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两千二百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点拨:围绕都江堰水利工程总体构成情况、功能与作用、历史地位等方面介绍。27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