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齐 燕 楚 赵A. B. C. D.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A. B. C. D.一、填空题 1.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它分为 和 两个时期。2.齐桓公通过召集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 ,大败
2、楚军,成为中原霸主。3.春秋末年,江南的 国和 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 就与越王勾践有关。 4.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 。5.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 、 ; 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政治上,改革内政 经济上,发展生产 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 B C D知识空间思维发散点播1.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一方面,便于了解春秋五霸争霸各国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等时代特点的认识。
3、2.“合纵” “连横”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背景: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含义:战国时期各国展开的政治、外交攻势。纵横家: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结果:战国过后其,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2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3公元前 770 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 )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共伯和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 C发展生产 D改革军制6按事件发
4、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管仲改革 城濮之战 勾践灭吴 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A B C D7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 )韩国 赵国 燕国 魏国 吴国A B C D8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牧野之战 B围魏救赵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二、材料解析题。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请回答:(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3)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田氏代齐西 周 初 年 , 周 王 朝 封 吕 尚 于 齐 地 建 立 了 齐 国 。 春 秋 末 , 吕 氏 政 权 被 田 氏 所 取 代 ,
5、从此 , 齐 国 的 主 人 由 姜 姓 吕 氏 演 化 成 妫 姓 田 氏 。 史 称 “田 氏 代 齐 ”。 田 氏 代 吕 氏 的 时 期 ,中 国 正 处 在 奴 隶 制 向 封 建 制 转 化 的 历 史 阶 段 。 公 元 前 403 年 韩 赵 魏 三 家 分 晋 , 建 立 了三 个 封 建 制 国 家 , 继 而 于 公 元 前 386 年 齐 国 田 和 列 为 诸 侯 , 废 吕 氏 最 后 一 位 国 君 齐 康公 吕 贷 。 代 表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的 田 氏 完 全 控 制 了 齐 国 政 权 , 完 成 了 齐 国 由 奴 隶 制 向 封 建 制过 渡 的
6、 大 转 变 。 因 此 田 氏 代 齐 不 仅 是 齐 国 历 史 上 的 一 件 大 事 , 也 是 中 国 由 奴 隶 制 向 封 建制三、列举题: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 (两种说法)拓展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根据下面的叙述或图片,说出成语。(1)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成语是 。(2)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带兵进攻赵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齐将孙膑为解赵国之围,带兵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将庞涓不得不带兵回援,在途中,又中了齐军的埋伏。赵国之围被解。成语是 。(3)根据下图,猜一猜描写的成语典
7、故。成语是 。过 渡 这 一 历 史 大 变 革 中 的 的 一 件 大 事 。 田 氏 代 吕 氏 , 经 过 了 长 期 而 复 杂 的 反 复 斗 争 。有 和 平 演 变 , 也 有 武 装 斗 争 , 有 时 隐 蔽 , 有 时 公 开 。从 齐 桓 公 十 四 年 ( 公 元 前 672 年 ) 陈 完 至 齐 到 公 元 前 386 年 田 和 列 为 诸 侯 , 经 历了 286 年 , 大 体 可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孙膑的资料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 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 年至公元前 320 年左右,似在吴起 之后,与商鞅、孟轲同时
8、。孙 武 后 代 。 身 长 七 尺 约 为 161cm(4)战国时期,展开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有些小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成语是 。(5)吴国打败越国后,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和夫人为其驾车养马,打扫宫室,忍受各种屈辱。三年以后,他们才被遣送回国。勾践立志雪耻,在室内悬挂苦胆,出入都要舔尝,还自问:“你忘了亡国之耻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成语是 。二、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1)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
9、期的争霸战争?知识链接你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周 的 一 尺 合 今 23.1cm) 与 庞 涓 同 学 兵 法 , 后 庞涓 为 魏 惠 王 将 军 , 骗 孙 膑 到 魏 , 用 刖 刑 ( 即 砍 去 双 脚 ) , 被 齐 国 使 者 偷 偷 救 回 齐 国 后 ,被 齐 威 王 任 为 军 师 , 马 陵 之 战 , 身 居 辎 车 , 计 杀 庞 涓 , 大 败 魏 军 。 著 作 有 孙 膑 兵法 , 久 已 失 传 。 1972 年 山 东 省 临 沂 银 雀 山 出 土 残 简 , 有
10、一 万 一 千 余 字 。 关 于 孙 膑 膑刑 其 实 是 错 误 的 , 在 太 史 公 自 序 这 本 书 中 提 到 “孙 子 膑 脚 , 兵 法 修 列 ”, 讲 的 是 孙膑 被 砍 掉 双 脚 , 而 不 是 挖 掉 膝 盖 骨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D 2.C 3.C 4.D 5.B 二、填空题1.770、春秋、战国2.诸侯会盟、城濮之战3.吴、越、卧薪尝胆4.燕、楚5.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C 2.C 3.A 4.A 5.A 6.D 7.A 8.D 二、材料解析题。(1)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在诸候中称霸,使天下一统。(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11、、改革军制,以“尊王壤夷为号召。(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三、列举题。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2.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拓展探究一、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1)老马识途 (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朝秦暮楚 (5)卧薪尝胆二、探究题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知识链接点拨:此题概括性很强,主要围绕改革来解答。答案:齐桓公主要在于革新图强,晋文公主要在于勤业治国,楚庄王主要在于重用人才,选举贤能,越王勾践主要在于顽强的毅力,雪耻复国。可见,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