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内容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优越性。知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原因、意义。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要点】重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难点:城乡改革及涉及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管理制度。【导入新课】对内改
2、革,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主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新课探究】一、联产承包责任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 1978 年底、1979 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4、评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
3、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原因(1)城乡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城乡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城市工业中的有些产品要升级换代,有些产业因用地紧张也要转移,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转移部分城市工业提供了方向。(2)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3)剩余劳动力的客观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意义: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民学习文化、学习技术。有利于扩大农民的致富途径。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项
4、目。有利于改变城乡的布局,一大批小城镇相继兴起。有利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3.地位: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出口创汇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 年 10 月至 1984 年 10 月。主要内容:进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试点和探索。2.第二阶段:1984 年 10 月至 1993 年。中心环节: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打破“大锅饭”,开始
5、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3.第三阶段:1993 年至今主要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到 2000 年底,基本实现了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小组讨论】1.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提示:责任到户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然调节与合理配置,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民关心生产、关心市场。三者得利。农村生产的农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个人三方面利益,也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切合实际,
6、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的个体差异性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实际。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原因是什么?(参见新课探究)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有何重大意义?(参见新课探究)4. 如何看待改革浪潮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如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东西部差别、环境污染等?思路提示: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都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甚至挫折。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探索的过程,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又有新问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发展。【总结巩固】第 8 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农村首先起步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农民积极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有利富民致富促进工业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重点改革国有企业 改变经营方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