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7546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10  水中的生物  试卷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章 综合提优测评卷?水中的生物?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鱼儿在水中到底是怎样呼吸的呢? ( ).A?水由鳃流入又流出B?水由口流入,再由鳃流出C?鱼是靠鼻呼吸的D?水由鳃流入,再由口流出?下列哪一个鱼缸中的鱼先死(均放置在黑暗处,鱼缸、鱼的大小均相同 )? ( ).A?一缸清水、条鱼B?一缸清水、条鱼C?一缸清水、条鱼和一部分水藻D?一缸清水、条鱼?“水上大世界,动物添精彩”下列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 ).A?蚯蚓B?草鱼C?青蛙D?猎豹?为了观察鱼鳍在游泳时的作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分组剪掉不同鱼鳍进行对比实验 直接观察 用模

2、型来观察 捆绑鱼鳍 只剪掉尾鳍AB? C? D? ?下列哪一项不是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 ).A?体表有黏液,可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B?用鳍游泳,用鳃呼吸C?体表颜色背深腹浅D?是脊椎动物?海豹不是鱼类的理由是( ).体表无鳞片 不用鳃呼吸而用肺呼吸 体内有脊柱 能在水中游泳AB? C? D? ?鱼在水中游泳时,即使视线不好,也能顺利躲开礁石,这是因为( ).A?嗅觉在起作用B?侧线在起作用C?听觉在起作用D?视觉在起作用?下面三种水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 ).A?都有脊柱B?都用鳍游泳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D?身体都呈长梭形?一课外小组从河里采来河蚌,将其放入盆

3、中,在其后端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周围滴几滴墨汁,可见墨汁随水流由入水孔进入,过了一会儿,又从出水孔流出.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水流有利于河蚌的身体降温B?出水孔和进水孔相通,水流自然流过C?水流有利于河蚌完成气体和物质交换D?河蚌需要不停地喝水?三角帆蚌等软体动物能够产生珍珠.珍珠的成分和质地与贝壳的内层相同,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测( ).A?珍珠是由贝壳形成的B?珍珠是三角帆蚌体内固有的结构C?珍珠是由外套膜分泌物形成的D?珍珠是由软体动物的内脏分泌物形成的?河蚌、乌贼、蜗牛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环节构成B?体表都有坚硬的贝壳C?身体柔软,都有

4、外套膜D?都有斧足?下列各组动物中,都不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鲍鱼、章鱼、鱿鱼B?毛蚶、竹蛏、牡蛎C?乌贼、蛞蝓、海兔D?涡虫、海马、蚯蚓?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软体动物身体柔软B?身体柔软,都有贝壳保护C?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D?大多生活离不开水,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而形成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而形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泛绿是由于下列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 ( ).A?裸子植物

5、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但属于植物,这是由于( ).藻类植物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营养方式是自养 都生活在水中 都由细胞组成AB? C? D? ?在天气晴朗的夏季中午,常常可以看到池塘里的水绵一团团漂浮在水面上,其主要原因是( ).A?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C?植物体较小、较轻D?水绵死亡后漂浮起来?在生长有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这是因为( ).A?藻类释放出有毒物质B?有机物腐烂C?水中缺少氧气D?水质污染?自然界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6、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藻类植物?被称为“海上赤魔”的赤潮近些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频繁发生.“赤潮”是海水中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二、识图题(共分)?观察鲫鱼形态图,思考分析,尝试完成下列问题:()鲫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体型呈 形,有利于在游泳时减少阻力;体表被覆 ,在水中起保护作用;身体两侧有 ,能感知水流;运动器官是 ,同时还起到平衡身体等作用.()若在鲫鱼口的前部滴红墨水,你会看到鳃盖后缘流出的是红色墨水的现象 ,这说明鲫鱼的呼吸路径是从 (填呼吸器官名称 )流向 (填呼吸器官名称).()到水产品市

7、场买鲫鱼时,判断鱼是否新鲜,要看鱼鳃的颜色 ,新鲜鱼鳃的颜色应是.三、连线题(共分)?水中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那里有“水中游动的花朵”水母,有“大海里的精灵”海豚,也有“海底里的魔王”大王乌贼等无数千奇百怪的动物.人类从水生动物中不仅可获得食物和药材,还可以得到无数的灵感.将下列水生动物与其对应项用线连接起来.风暴预测仪 A?鱼 a哺乳动物电子蛙眼 B?海豚 b两栖动物水声探测仪 C?青蛙 c鱼类船的摆动板推动系统 D?水母 d腔肠动物四、简答题(共分)?(分 )暑假里,小刚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去水族馆参观.他们在水族馆中观察并记录了下面这些动物,请尝试将这些水生动物进行归类,并简单说明各类群

8、动物的主要特征.海葵 章鱼 扇贝 中华鲟 鲨鱼 对虾 水母 螃蟹水生动物类群动物代号主要特征鱼类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分 )一些深海鱼具有特殊的视觉器官 .如有的鱼双眼特别发达,差不多占头部的一大半;有些鱼的眼睛却很小,甚至退化成没有眼睛的“盲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五、分析题(共分)?阅读资料,然后回答问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古到今,西湖让多少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可是,年一条关于西湖的报道震惊了整个杭州.中国发布年环境状况公报称:“年度城市内湖水质较差,除北京、昆明湖水水质达到三类水质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和济南大明湖水质均为五类.”其实,西湖水质最大的问题就是水的富营养化,即

9、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根据调研、科学考察发现:环湖有不少住家老百姓在西湖里洗拖把、往西湖里倒大小便,生活污水不断侵袭着西湖;沿湖有不少的饭店向西湖排污 ;还有周围的农田、茶园所施用的化肥、农药及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物通过地表流向西湖.()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水体 “富营养化”造成鱼虾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水体中 大量减少导致鱼类等不能正常呼吸.这种物质的减少又是由于 植物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地球上的氧气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阅读以

10、上资料 ,你认为水中的藻类植物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六、探究题(共分)? 在安静的小溪边,一群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个小淘气向水里投进一个小石子,鱼儿迅速潜入水里.过一会看没有动静,小鱼又很快浮上水面.人们发现,在鱼的体内有一个白色的气囊,叫做鳔.鳔里面充满空气,它的体积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从而影响鱼身体的体积变化,体积的变化影响鱼体浮力的大小.鱼鳔的扩大和缩小控制鱼体在水中的不同深度保持稳定.你能设计一个对照实验,验证鱼鳔的作用吗?提供器材:标本瓶,玻璃管,橡皮塞 ,打孔器,直尺,铅笔,凡士林,清水.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可选用提供器材,也可另外选择器材).第章 综合提优测评卷(B 卷)

11、?B C B A D A B C?C C C D B C D? A B C D A?( )流线 鳞片 侧线 鳍 ()口 鳃()鲜红色? Dd C b B a Ac?水生动物类群动物代号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甲壳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表面包着坚韧的头胸甲;有两对触角 ;大多生活在水中,一般用鳃呼吸?在深海,有的鱼视觉器官发达,有的鱼视觉退化,但其他感觉器官发达,这都是为了适应深海缺少光的环境.因为越到深海,光线就越难穿透.?( )含氧量 藻类()不是,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并聚集在一起,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且其死亡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鱼虾等水生动物的死亡.?实验原理:当小鱼从深水游向浅水时,水对鱼的压力减少,鳔内气体膨胀,鱼的体积也随之增大,因而水对鱼的浮力增加,鱼就一直上升.由于鱼的体积增大,对水就向外排挤,细管内的水面也就上升了.反之同理实验步骤:准备了一个比较大的广口瓶 ,装满水,放进一条小鱼.瓶口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塞紧,塞上穿一个小孔,插入一根细玻璃管,管上最好有刻度,如果没有,用笔划上几个等距离的小格.在瓶口与瓶塞之间、瓶塞与玻璃管之间涂抹上凡士林,以保证瓶内呈密封状态.观察小鱼的活动和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