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收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收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交流有关孔子、 论语的知识。1、学生小组交流。2、班上交流。3、师生交流。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四、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 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1)正音:愠( ) 罔(
2、) 殆( ) 说( ) 省( )传( ) 女( ) 为( ) 知(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3)交流质疑,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解答,做笔记。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1)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2)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3) 找出强调谦虚的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的语句。(4) 师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在本文讨论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作业(1) 课后练习第一题(2) 课外阅读论语 ,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3) 背诵前五则
3、。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内容,背诵前五则。二、探究学习后五则。1、全班朗读课文,个别背诵后五则。2、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3、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探究以上三句的下列问题:(1)第一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有什么现实意义?找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2)翻译二、三句,讲解重点词句,学生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
4、,勿施于人”?5、教师总结。6、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堂背诵。三、积累、拓展。学生自由朗读,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警句,并说出理由。四、背诵课文。五、作业收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两、三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14 秋天*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1、制作秋景图的图片、课件。2、 收集有关秋的诗句。一、导入课文,读收集到的有
5、关秋的诗句。二、教师范读课文,讲解诗歌的节奏。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感情。四、提问:(1)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2)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3)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五、研读赏析(1) 出示图片、课件(2) 学生讨论三个问题: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3) 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 ,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七、布置作业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