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休克教案.ppt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96432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克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休克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休克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休克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休克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休克,机体在一些强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以微循环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以及组织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的全身性的严重的病理过程。,休克的定义,第一节 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分类,三种分类方法: 一 根据休克发生的原因分类 二 根据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三 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一 根据休克的原因分类,(一)失血失液性休克(二)创伤性休克(三)烧伤性休克(四)感染性休克(五)心源性休克(六)过敏性休克(七)神经源性休克,(一)失血与失液性休克,1.急性大失血 快速出血超过全身血量20即可引起休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2.体液大量丧失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汗,(二)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创伤 失血

2、 疼痛,(三)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 1.体液大量丧失 (早期) 2.继发感染败血症(晚期),(四)感染性休克,是在感染败血症基础上发生的休克,(五)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障碍,如严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六)过敏性休克,是以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为特点的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七)神经源性休克,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 血管运动中枢抑制,二、按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心输出量,血管容量,血容量,各种病因,心源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一)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 特点:心排血量低 外周阻力高(二)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 特点:心脏排血量高 外周阻力

3、低,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理,一 微循环的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直捷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迂回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前、后阻力血管的特点,两点不同:1.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不同2.对缺氧酸中毒的耐受性不同,三. 休克发生机理(以失血为例),根据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三期(一)缺血缺氧期 (早期)(二)淤血缺氧期 (中期)(三)微循环衰竭期(晚期),(一)缺血缺氧期(早期),1.微循环变化特点,微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少灌少流

4、,灌小于流,2.微循环变化的机制,减压反射窦弓反射,血管收缩,前阻力大于后阻力灌少流多,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大出血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缺血缺氧,交感肾上腺(+)儿茶酚胺释放,血管紧张素管加血压素血栓素A2心肌抑制因子,3.休克早期微循环的代偿,1)血容量增加 组织液回流加速 2)心输出量增加 回心血量增加 心肌收缩增强 心率加速3)维持动脉血压 心输出量增加 外周阻力增加4)血流重新分布,CNS ,烦躁,休克病因,交感肾上腺髓质,4.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5.防治原则,1.及时消除原因2.补充血容量 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二)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未及时治疗,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微循

5、环淤血缺氧,1.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前阻力血管扩张后阻力血管收缩灌入大于流出微循环淤血缺氧,微动脉,微静脉,淤血缺氧,2.微循环淤血的机理,组织胺 激肽类腺苷 内毒素等,缺血缺氧 酸中毒,前阻力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前阻力血管扩张,灌多,流少,后阻力血管收缩,后阻力血管对酸中毒耐受性强,血管扩张通透性,血液浓缩流速缓慢,微循环淤血,微血管扩张通透性,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缺氧酸中毒组织胺激肽 内毒素腺苷内啡肽等,回心血量急剧下降,滤出大于回流,更严重缺氧,毛细血管压增高,2.微循环淤血的后果,微循环淤血,血压,休克期临床表现,回心血量减少,脑缺血,血压,肾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皮肤淤

6、血,肾淤血,皮肤紫绀出现花斑,神智淡漠、昏迷,少尿无尿,5.休克期的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扩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三)微循环的衰竭期(晚期),1.微循环变化特点:1)微血管麻痹 对血管活性物质无反应2)血流瘀滞 不灌不流3)DIC形成 微血栓形成,微动脉,微静脉,出血,2.DIC发生机理及影响,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血液浓缩流速缓慢等,血液高凝状态,血液低凝状态,微血栓形成,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急剧下降,大脑缺血,出血,(二)休克晚期的临床表现,循环衰竭:血压著降 脉搏微弱 静脉塌陷出血表现:身遍瘀斑器官衰竭:呼吸困难 无尿等大脑缺血:神志不清,

7、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第三节 休克对机体的影响,代谢变化细胞损伤器官功能障碍,(一)代谢变化,1.ATP合成减少 物质氧化障碍2.代谢性酸中毒 无氧酵解增强 肝功能障碍,(二)细胞损伤,1.细胞膜损伤 ATP 细胞水肿2.线粒体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3.溶酶体损伤 产生心肌抑制因子 (MDF)抑制心肌收缩 力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等,(三)器官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肺功能障碍 休克肺心功能障碍 血压下降 心率快 酸中毒 高钾血症 心肌抑制因子 微血栓脑功能障碍,学习要求,1.掌握休克的定义和发生原因2.掌握各期休克微循环变化特点发生机理及 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休克肺的概念4.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5.了解休克的分类方法6.了解休克的防治原则,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