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 2007年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 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A制度落实 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 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
2、后预防措施的是A被害援助 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 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 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 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A观察活动 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 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A人生经历的不同 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 D生活方式的
3、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 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 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性格 B情绪C需要 D动机 12动机由(A P207)A需要转化而来 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 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 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A纵向文化冲突 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 D同质文化冲突 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A必然联系 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 D间接联系 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A生物作用论 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 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
4、之间的关系A不是平行的 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 D不是相关的 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A助推作用 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 D终止作用 18拟制的犯罪人即(D P118)A犯罪团伙 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 D犯罪组织 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破案率 B立案率C犯罪率 D报案率 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1950 年 B1963 年C1969 年 D1983 年 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杀人 B抢劫C投毒 D诈骗 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A西南内陆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
5、犯罪的方法是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 D统计研究 24犯罪研究应坚持A客观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 D人性化原则 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 D天生犯罪人论 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 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 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 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 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
6、论的基本原理是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 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 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 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 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 A刑罚个别化 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 D奖励美德 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 B文化性 C社
7、会性 D政治性 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A外部条件 B内部条件 C客观条件 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A杀人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 B反革命案件增加 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 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 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8分) 36犯罪中预防 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8文化39李斯特 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
8、性研究的关系。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46小题 10,第 47小题 12分,共 22分) 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2007 年 10 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 、 B 6、B 7、B 8、B 9、B 10 、C 11、 A 12、A 13、B 14 、 B 15、D 16、C 17 、C 18 、B 19、C 20、A 21、 B 22、B 23
9、、B 24、 C 25、C 26 、C 27 、A 28 、B 29、D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 BCDE 32、BCDE 33、AC 34、ABC 35、CD 三、名词解释题 36、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犯罪的发展,防止犯罪后果的发生。 37、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主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8、是指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
10、和,是通过人类彼此协作,满足个人所属的社会特定环境、时间和空间里人类的需要,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公认方式。 39、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40、即研究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收集方法。 41、自发形成的众多人共同参与的犯罪。 四、简答题 42、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首先,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1)研究目的上的区别;(2 )研究内容上的区别;(3 )研究方法上的区别。 43、 (1)定性研究是指对事物质的方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究。 (2)定性研究是定
11、量研究的基础。 (3 )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深化。 4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多数至少具有下列两个以上的特点:(1)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及酒精中毒者;(2)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婚者、被遗弃者;(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4)父母性格简单精暴、专制偏爱,或对子女过分干涉、过于严厉、放任、嫉妒,邻里居室过密,与近邻或亲友不和者;(5)人种与宗教的差别、习惯不同,或是收养子女及收容单位教养不良者;(6)失业、工资收入低,或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等等。 45、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必须从治本角度有针对性地抓住以下几点:(1
12、 )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五、论述题 46、 (1)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既可表现为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换,即正向转换;又可表现为犯罪人向被害人的转换,即逆向转换。 (2)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类型可以分为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 (3)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 47、 (1)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 的原理,对犯罪原因具体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凡能够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与抑制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前者的合力与后者的合力之差的现象和过程。 (2)其内涵的具体含义是:特定时空环境既包括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又包括具体犯罪的环境和条件。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具有促发犯罪和抑制犯罪的两类不同的性质。/ 上述两类因素虽然复杂,但作用的性质和方向一致的便形成合力,两类合力之差在犯罪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与否的真正原因。两类不同因素多而复杂,它们在相互作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完成犯罪或不犯罪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