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下漫笔和过万重山漫想练习1下列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纷乘(ch ng)勒令(l)数见不鲜(sh) B嗜 好(sh)偕同(ji )万姓胪欢(l) C累 赘(li)编纂(zhun)钦差大臣(qn) D兑现(du) 国粹(cu) 红砖墁地(m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执迷不悟 提炼 羡幕 皇恩浩荡 B蒸蒸日上 恭颂 颁部 莫名其妙 C降格以求 胪欢 磕头 铺张扬厉 D纷乱至极 发详 任凭 心悦诚服 3对下列加粗体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厘定(整理) 滥杀无辜(过度) 数见不鲜(屡次) B颁布 (发布) 万姓胪欢(欢欣鼓舞) 太平盛世(兴盛的时代) C
2、钦 定(亲自) 莫名其妙(说明) 降格以求(规格) D妇孺(小孩子) 纷乱至极(达到) 执迷不悟(坚持) 4选出填在下列句子中字形完成正确的一组词( ) 后来又 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 “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但在新近编 的所谓“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里,却不大看得明白了。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 一乱” 。 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 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A胀 纂 制 捷 B涨 纂 治 捷 C长 纂 制 接 D涨 纂 治 接 5下面文段中应填的一组关联词是( ) 假如有一种暴力, “将人不当人” ,不当人,不及牛
3、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A不但 还 则 因为 B虽然 但 则 因为 C不但 还 但 只是 D虽然 但 还 只是 6下列观点的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本文直写事实,以小见大,从钞票兑换现银这件小事带出了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深刻的话题。 B在专制暴政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作者在这篇
4、文章中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 D作者对中国历史的实质和中国国民的性格认识深刻,对封建的专制暴政统治和中国国民的奴性人格表现了强烈的憎恨之情。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 1881 年,卒于 1936 年。 “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B鲁迅一生所写的小说,编辑成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o呐喊是作者的第一个小说集。 祝福 、 一件小事就选自此集。C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坟 ,是一篇颇有影响的散文力作。D “二十四史”是 24 篇纪传体史书的合称,记载了我国传说中的黄帝至明代的史实,包
5、括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 、陈寿的三国志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来定。举其大者,则如五
6、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
7、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 “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 8对画线的“中立”一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揭示中国百姓无力争取“人”的尊严,甘当奴隶或下奴隶;作者对此寄予深深的同情。 B暴露了中国百姓下于被官兵和强盗杀戮的地位及被官兵和强盗蹂躏的悲惨命
8、运。C讽刺中国百姓的精神麻木,批判其缺少反抗的奴隶性格。 D用词形象,能准确地概括中国百姓的形象特征,又能揭示其本质。 9下列说法,不属于“奴隶规则”内涵的一项是( ) A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一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B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C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D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 “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 10下列不能成为鲁迅划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依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 ”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
9、隶;在“乱”世连奴隶(牛马)也做不成,因此愿意做“治”世的奴隶(牛马) 。 B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隶规则,过“治”世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定出,就“万姓胪欢”了。 C学者们修史时出的“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 “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过于铺张,不符合历史事实。 D中国历史总陷于“治” “乱”的循环中,就像孟子说的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 11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画线的“价格”指做人的资格、尊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B文中的 “皇恩浩荡” “天下太平”等词语都是反语,起讽刺作用。 C鲁迅的两个时代的论断与孟子的“一治一乱”说的意思是一致的。 D本文
10、从历史角度揭示封建专制的本质,批判了国民的奴性性格。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1. “嗜好”指_ .“爱情”指 _ .2. 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B. 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C. 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 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3. 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A. 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B. 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C.
11、 物价飞涨,剥削严重。D. 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二。 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1.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_.2. “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3. “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作
12、用。4. 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A. 这里用的是反语。B. 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D. 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三。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
13、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1. 文中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A. 是对前文意思的转换。B. 对前文意思的解释说明。 C. 是并列关系的联结。D. 是对前文意思的补充完善。2. 文中“人的价格”是指 _ .3. 对“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百姓不偏不倚,有公正之心。B. 中国的百姓不曾把自己定位于 “人”的价格。C. 中国的百姓在战争时期是极其善良的。D. 在官与匪之间,中国的百姓无法做出选择,只能当牛做马。4.“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试做分析。答: 四。 阅读下文,完成 1、2 题。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
14、汉族发祥时代” “汉族发达时代” “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1. 对“爱排场的学者们”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指上文编纂“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的人 B. 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的人C. 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走狗文人 D. 对中国纷繁复杂历史缺乏真知灼见的人2. 文中“先儒”指的是_ _ .3. 文中“一治一乱” , “治”与“乱”分别指_
15、_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峙(zh ) 光束(s) 竹篙(go) 千仞(rn)B.怯弱( qi) 唠叨(do) 疾风(j) 眺望(tio)C.词藻 (zo) 啃噬(sh) 混饨(hn) 翎毛(l ng)D.燧木(su) 脊梁(j) 追溯(S ) 蜀(sh)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嘘唏 斑烂 廖廖可数 万刃之颠 B.欧歌 镣铐 耸恃 摧山拆地C.隧木取火 绚丽 走头无路 眼花缘乱 D.叱咤 缀学 娇健多姿 凝神暇思3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连绵起伏 耸峙云霄 暗然失色 华丽词藻B . 惊心动魄 毫不含糊 劈头盖
16、顶 不可端睨C . 不盈不溢 燧火取火 筚路蓝缕 凭舷眺望D . 江水滔滔 推山坼地 步履维艰 三峡无恙3.选词境空 ( )(1)我凭栏眺望,江水( ) ,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2)我的思路被( )的爆破声打断。 (3)人类在( )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A.茫茫 隆隆 滔滔 漫漫 B.茫茫 隆隆 馒漫 滔滔 C.滔滔 茫茫 漫漫 隆隆 D.滔滔 隆隆 漫漫 滔滔5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 . 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 侧,生死在 _ 间的情景,至今还感到惊心动魄。b . 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 _ 消散,还是会
17、给人留下永远的记忆 ? c . 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 _ 神奇的色彩。d .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_ 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意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A . 毫毛 瞬间 涂上 积存 B . 毫发 顷刻 抹上 积淀C . 毫发 即刻 染上 贮存 D . 毫发 顷刻 涂上 积存6.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 A . 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B . 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C . 甲
18、骨文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D .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7 . 下面句中“三峡”与其它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 ) A . 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火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B .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C . 人类的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二、阅读训练( 一 ) 下边一段文字,哪两处分别加上哪一句可使构思连贯起来 ?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 ( A ) 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
19、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 ( B ) 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 ? 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 ? ( C )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 ( D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也许还要高远。 ( E )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睨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脂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a . 海水东注,撞击、啃啮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b .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二)阅读过万重山漫想
20、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 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前进。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
21、,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1.结合文意解释第 1 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2.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用一句话概括第 2 段中所说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的共同点(不超过 25 个字) 。4.从内容上看,第 3 段与前两段有什么联系? (三)语段赏析与释疑,发
22、散思维能力展示甲赏析课文第 2 段,筛选有用信息,回答问题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船出了夔门,出现了何种景象?a总说(限 9 字):_ ;b分说(限 13 字):_。文段中描写了山,描写了太阳。作者怎样直接描写?又运用了哪些比喻?哪些比拟?a直接描写山的形
23、象: b直接描写太阳的形象:c乙赏析课文片断,概括筛选有用信息,回答问题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边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作者直接说的是“穿过三峡”的第一个;然而,却饱含着哲理,甚至可以感悟人生。作者如何评价“第一个”?请从两个角度概述a_ _;b_ _。作者为什么说“绝然不是第一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神态动作a“绝然不是第一个 ”的理由: _ ;b作者的描写是(限 13 字):_ _。作者说“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这一点容易理解;然而如何理解“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请参照原文句,作三个侧面的剖析:a_ _;b_ _;c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