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一是民主推荐票数要公开化。民主推荐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一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考核中,越来越注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前一般要进行民主推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听取的面比较窄,局限于部分人或本单位。民主推荐的具体结果,也往往不反馈给群众,更不会当场公布。组织部门在确定人选时,当然会考虑推荐的票数,但问题是群众不知情,他们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却没有了下文,造成群众参与投票的热情不高,往往是被动或被迫的,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推不推没有什么作用。最后用不用或用谁,领导早有意图,是带着目的来考察的。如果说群众失去了知情权与选择权,干部的选拔就会失
2、去公信力。虽然说干部的选拔任用,不能单纯的“以票定人”,但被他们推荐的人选,得票的大致情况,必须要反馈给选民,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空缺岗位要提前公示。长期以来,领导干部的调整任用由于过分强调工作的保密性,导致一定程度的封闭和神秘化,干部需求信息不对称。什么时候调整干部?有哪些空缺岗位?往往只有少数领导知道。致使一些干部到处“跑”,到处“打听”。普通群众更是不得而知,往往是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次又动了很多干部。为了有效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切实增强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建议在有干部调整动议时,应将干部调整的原因、职位空缺情况、选用的条件范围及时间,通过文件、公告或电视媒体等途径,进
3、行一定期限的公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普通群众有知情权,并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网络反映情况,积极参与;一方面也可以让有调整意向的干部,采取表格的形式向组织自荐。组织部门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意见,扩大选人、用人的渠道与范围,又可使得干部的调整运作过程公开化,消除群众的神秘感和怀疑心态。三是“公选”领导干部要制度化。当前,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已成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但往往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公开选拔的职位,要么是冷门单位,要么都是副职;二是哪一年搞公选?公选多少职位?随意性很大,公选成了一些领导点缀门面的成绩单。建议应将“公选”领导干部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具体明确下来,出台文件,形成制度
4、,进行规范。不搞“头脑发热”,不搞“突然袭击”,不搞“因人设考”。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凡进必考”,为什么领导干部不能够“凡用必考”?比如:将每年的六月定为“公考月”;比如:规定空缺岗位的三分之一必须通过公考;“公考”的正副职最少应占多少比例;公考处级、科级应有哪些基本条件等等,党内民主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干部选用的民主,我们应该将“公考领导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渠道,予以制度化、常态化。班子建设方面:加强理论素质建设,增强班子的思想力。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才能明辨是非,才能甘守清贫、甘于寂寞,无怨无悔地为水利事业奋斗终生。必
5、须要通过学习,转变观念,拓展思维,掌握规律,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抓住学以致用的关键。学习要与个人思想实际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深化教育改革、依法治教、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与吸收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方法结合起来,与提高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复杂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事业发展。加强执政合力建设、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对于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才有凝聚力,协调才有战斗力。搞好班子的团结协调,应把握好三个环节。正确处理好党政“一把手”的关系。党政“一把手”都是党的干部,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千万不要争大小,争先后,争“核心”。两个人在班子团结中要以党性和人格魅力带好头,做好表
6、率,工作中多想怎么合,少想怎么分,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命运共同体,党政一条心。坚持发扬民主,合理配置党内权力。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民- 主集中制。对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全局性的问题、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决策,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研究决定,防止和避免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对班子成员分管的部门工作,要放手放权,尊重他们的工作决策和劳动成果。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正确处理 “一把手 ”和班子成员的关系,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加强交心通气,积极化解矛盾。这样,整个领导班子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加强作风建设,增强
7、班子的凝聚力。群众是执政党的源泉,而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关键是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恪守为民之责。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心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干群关系。领导干部要怀有深厚的群众情感,把职工的情感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职工的参与作为工作的第一动力,把职工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让广大职工心情愉悦地投身到工作之中。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专家、总工帮教指导制度。总工、副总工、项目负责人等专家有责任指导和培养高层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要重视培养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
8、传、帮、带”的方法,加强优秀骨干人才的锻炼。大力倡导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团队精神,建设专家梯队,培养青年科学家群体。注重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按照专家成长规律,结合科研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遴选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予以重点培养。使他们在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特长,适合专业技术工作特点,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技术岗位上,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重要项目研究。强化各类高学历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相应专业的培训和学历教育,更新知识或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逐步扩大高学历人才的学科范围,拓宽水利发展的主要领域,加快体现水利特
9、色的专业学科建设。加强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高层次人才对外合作交流,拓宽输送高层次人才到海外培训的渠道,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进修,从事国际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提高高层次人才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做好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围绕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技术引进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建设和某些紧缺专业、技术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和优惠政策,重点引进紧缺的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注意培养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才能
10、。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重要科研、生产项目,重点工作负责人。注意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中,选拔德才兼备、具有管理和领导才能的中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各级领导岗位。重视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举办理论研究班、时事政治讲座、国情考察等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青年技术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水利,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强
11、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分类管理。针对水利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关键性问题,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水利事业发展的要求,制定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分类管理办法。按照人员聘用制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区分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不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不受聘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受聘于不同岗位,就应享受与岗位相应的工资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要向关键技术岗位和一流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考核。逐步建立起符合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评价标准,完善以岗位责任目标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聘任提供依据。建立水利专家联系制度。各单位要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水利专家座谈会,及时掌握专家的有关情况。主要领导要密切同专家的联系,与专家交朋友,及时了解情况,千方百计地为专家办实事,妥善解决好他们在工资、职称、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各级人事组织部门应充分听取专家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建议,及时向上级和有关方面反映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做好为专家服务的工作。使他们真正感到干部人事部门不仅是党员、干部之家,也是知识分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