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劳动力回流.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595398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回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劳动力回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劳动力回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劳动力回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劳动力回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收支余额变动与中国农村转移 劳动力跨区域回流趋势吴方卫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乡和区域间转移就业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因素之一。但自2004年以来,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跨区域农民工回流现象,且有扩张的趋势。问题:主导农民工选择就业地点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一、问题提出,1.人口迁移过程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应,只有当劳动力估计在城市部门的预期收益高于在农村的收入时,迁移才会发生。 (托达罗,1969) 2.劳动力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类似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实际收入、工作机会、工作环境、迁移距离、失业保险以及工

2、作外收入等因素是影响劳动力跨区流动的主要因素。( Fields,1979) 3. 劳动力跨区域之间流入流出的动态过程呈倒U型曲线,初始阶段,由于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和社会结构的外向型变迁,在中短期出现外迁的扩张,随着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对本地传统的回归,迁出率下滑。(Rotte & Volger,1999) 4. 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而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肖文韬,孙细明,2003) 5.输入地劳动力市场与输出地劳动力市场各自所在的当地宏观经济状况大为不同,使得在农民工流动的经济行为方程中,包括通胀率、住房成本以及其他消费性

3、支出也是劳动力供给流动与否的重要参考因素(都阳,蔡昉,2004)。,二、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看法:影响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收支余额的大小,即名义收入减去生存成本后的净余额。在理性人假设下,农民工的经济目标为:单纯从经济意义而言,收益最大化是农民工外出工作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名义工资的差距会是农民工选择工作地点的指标之一,但最终决定工作地点选择的要素是收支余额的大小。,1.收支余额的估算 (1)收入 由于我国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占35.7%,建筑业占18.4%,且性质主要为城镇自营企业)。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参照制造业和建筑业两大行业的城镇私企单位平均工资,

4、按各单位的工作人数进行加权。并且根据农民工监测报告的各区域收入数据,对上述收入指标进行对比拟合以获得可靠的估算数据。 (2)支出 按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数据作为农民工在城市衣食住行消费的替代。 2008年到2012年,最低收入户全国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从453元增至730元,东部从628元增至915元,中部从422元增至682元,西部从415元增至691元。2012年外出农民工全国平均月生活消费支出为892元,大城市(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为972元,中小城市(地级市)为911元,小城镇为807元。,三、数据、模型与实证分析,历年农民工收支余额变化 从1992年到2012年,农民工月平均收支余额

5、(未扣除物价因素)从270元增至1586元,东部从319元增至1700元,中部从236元增至1622元,西部从220元增至1623元。农民工监测报告指出:2012年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1557元,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的收入结余分别是1518元和1344元。,2.收支余额的区域差异 从1992年2012年数据来看,我国农民工平均年收支余额水平从3142元增至7740元,从区域看,年收支余额水平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东部平均从3828元上升至8493元,西部平均从2932元快速增加到7024元,中部平均从2700元增至6887元。,收支余额差距变化,2、农民工主要输出、输入地

6、的收支余额差异变化 第一类输入、输出地集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等6个主要输入地和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9个主要输出地。 第二类输入、输出地集合:根据2012年中国人口年鉴“来自省外务工规模”和“其占务工总规模比例”两项指标,筛选前八位的省份为主要输入地,按“来自省内的务工规模”和“占比”选取前十二位的省份为主要输出地。,第一类集合,第二类集合,3.模型,式中: Sa 、 Si 和 Sj 分别表示农村、劳动力流出地和劳动力流入地的平均收支余额水平 Ca、 Ci 和 Cj 分别表示农村、劳动力流出地和劳动力流入地的生存成本, Ca Ci

7、Cj SLa ,j,n 和 SLa ,i,n分别表示从农村流入到j地和i地的净收支余额。 Ca j,n、 Ca i,n 和 Ci j,n分别表示从农村流入到j地和i地以及从i地转移到j地农民工所承受的心理和距离成本定义: 1. i地对j地收支余额的追赶指标: 的比值越大表示 Sj 对 Ci j,n的补偿效果减弱,这将会促使农民工由地向i地回流。2.流出地或流入地的务工规模系数之比 :式中: Le、 Lm分别为移出和移入的劳动力务工规模;MIi 、 MIj分别为流出地和流入地务工规模系数值可以考察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及回流情况。,四、中国农民工跨区域回流规律,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成本

8、变化,我国农民工跨区域回流在不断地加剧,收支余额是农民工流动行为决策最关键的考虑因素之一。,第一类集合,第二类集合,输出地总务工规模与输入地总务工规模的占比(回流指标1)、输出地省内规模与输入地省外规模占比(回流指标2)以及输出地总规模与输入地省外规模占比(回流指标3),为了更好地揭示各省的回流规律,采用2001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区的收支余额数据以及各省务工规模、结构数据建立一下模型:式中:i 地区 t 时间 该省务工结构中来自省外的比例,01则吸引力强,反之亦然; D虚拟变量,当 大于或等于1时取值为1,相反则取值为0。 it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i地区不可观测效应。,回流规律模型

9、结果,1.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地区大均衡战略影响,各地的收支余额水平相差不大,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率先发展,差距快速拉大,追赶系数的下降使沿海省外务工比例上升;随后,由于产业结构转型和沿海地区生活成本的上涨使这一差距有所缩小,从而带动农民工的回流。 2.我国各区域之间的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正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 3.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将与过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将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区域间配置的格局发生改变。随着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大批产业企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有所增强,回流有可能加速。,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