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九附录 1)10 附录附录 A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四川省分为 5 个一级工程类型区,5 个二级工程类型区。一级工程类型区1.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该区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区的西部平原地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雅安等 6 市的 38 个县(市、区),地貌以平原为主,占 47%,次为山地,占 31.2%,丘陵占 21.3%。耕地分布则平原比例最大,达 70.2%,丘陵 21.2%,山地仅占 8.6%。本区岩性以第四纪松散冲积物为主,占 48.5%,次为沙泥岩类风化物,占 34.5%,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稻田占耕地面积 3/4 以上,其中灌溉水田占
2、 99%,是传统的水田农业区。2.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该区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底部的典型丘陵区,包括成都、资阳、遂宁、南充、自贡、德阳、绵阳、眉山、乐山、广安、泸州、宜宾、达州、巴中、广元等 15 市的共 62 个县(市、区)。本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占 50.3%,平原(含沟谷平坝)与低山各占 26.7%和 26.3%,但耕地分布则丘陵占 51.1%,平原占 34.7%,低山只占 14.2%。本区岩性分布以沙泥岩类风化物占绝对优势,达 95.9%,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和碳酸盐岩类风化物各占 2.0%和 1.6%。土壤以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水文条件差,水源不足,干旱频繁,水田中望天田超过 1/3。本区农业
3、基础设施较差,冬水田、望天田、旱坡地面积大,中低产田土比例高,土地生产力低,农业后备资源缺乏,人地矛盾十分突出。3.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该区位于盆地周边山地,包括绵阳、广元、达州、巴中、泸州、宜宾、雅安、乐山和眉山等市的 26 个县(市、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地区面积的 91.6%,平原及丘陵分别占4.0%和 4.4%。岩性分布较为复杂,但沙泥岩风化物占首位,达 48.3%,次为碳酸盐类,占25.1%,第三位为变质岩类,占 16.3%,其余占 10%。土壤以黄壤为主,次为紫色土和石灰岩土,山地上部多为黄棕壤。本区自然条件差,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有林地占 42.3%,居全省首位。耕地中旱地占 5
4、5%,水田中望天田比重高达 51.9%。4.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该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包括乐山、攀枝花、凉山、雅安市(州)的 24 个县(市、区) 。境内山地与河谷南北纵向排列,形成峡谷地貌,山地占 91.2%,平原占 2.5%,高原占1.3%,其土壤母质的岩性分类中,沙泥岩类风化物占首位,占 25.1%,次为碳酸岩类风化物,占 24.5%,花岗岩风化物占 12.6%。区内气候较为特殊,属偏干型亚热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其海拔 1300m 以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区被称为“天然大温室”,但本区干旱期长达 7 个月,灌溉条件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5.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该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5、包括阿坝、甘孜、凉山州 3 个州的 32 个县,全境属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峡谷及高原区,按地貌类型分:高原占 13.8%,山地(以高山为主)占86.2%。岩性组成十分复杂,变质岩占优势,达 68.1%,次为碳酸岩类,占 17.1%,第三是花岗岩,占 9.7%,其余占 6.4%。气候为长冬无夏的高寒气候,土壤分布以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占优势,峡谷区为褐土及暗棕壤等森林土。二级工程类型区1.自流引水工程类型区本区主要是进行农田整理和农房整理,以及少量河滩地及荒草地开发。通过对旱地坡改梯、薄改厚,小改大,瘦改肥,田(土)面平整,改善土壤条件;对水田进行田块归并,切小并大,改造冬水田和下湿田;对农房
6、整理实行表土剥离,有效土层厚度达到 40cm 以上,对河滩地和荒草地开发要求耕地土层厚度达到 30cm 以上。村道和田间道路面以硬化为主,生产路路面以泥结碎石为主,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原有排灌设施,合理配套农毛渠、排水沟等设施,项目区基本上能达到自流灌溉,灌溉保证率达到 85%以上。2.紫色土治理工程类型区保护耕地、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区土地开发利用的中心。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镇)和工矿用地面积大而分散,应充分利用本区水热、交通、劳动力资源及基础工业优势,大力开展以水利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严格保护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区内的灌溉水田,对
7、浅丘平坝区的旱地和丘陵区的一、二级台地也要切实加以保护。通过对丘体中上部旱地坡改梯、薄改厚,小改大,瘦改肥,降低原有地块坡度,平整土面,减少石骨土、沙质土、砾石土的面积;对丘体中下部和冲沟内的水田,进行冬水田、深脚烂泥田和下湿田改造;对河滩地和荒草地开发要求耕地土层厚度达到 50cm 以上,表土耕作层厚 30cm 以上,表层土壤质地为中壤或重壤,障碍层距地表的深度在 60cm 以下。村道和田间道路面主要为泥结碎石,生产路路面主要为泥结碎石或石板。改造原有排灌设施,达到农田排水通畅,耕作便利,灌溉保证率达到 75%以上,合理配套农毛渠、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囤水田等设施,部分水库的上游应设计提
8、水设施,并考虑管道合理提水扬程,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3.坡面蓄水保土工程类型区本区是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较大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是荒草地开发,以及少量农田整理和河滩地开发。荒草地开发主要是以坡改梯为主,其利用方式主要为旱地;减少望天田和冬水田、瘦薄土面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坡改梯的土坎和田坎按因地制宜、就近取材的原则,可以选择土坎、石坎。大力搞好山区道路建设,田间道和生产路路面主要为泥结碎石。部分深丘丘体上部、坡度较大的中低山宜于布置小面积农田防护林。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改造原有排灌设施,合理配套沿山沟(拦山堰)、斗渠、农毛渠、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囤水田
9、等设施,灌溉保证率达到 75%以上,兴修环山堰,加大提水设施的设计密度,并考虑各提水管道的合理提水扬程,使项目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灌溉保证率得以提高。4.山地蓄保水工程类型区本区灌溉方式为集中或提水灌溉,以管灌为主,渠道特征为明、暗渠、管道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方式。田间道和生产路路面主要为泥结碎石。坡度较大的中低山宜于布置小面积农田防护林。进一步改善项目排灌渠系和蓄引提水设施(如水窑),改造原有排灌设施,合理配套斗渠、农渠、排洪沟、蓄水池、沉沙池等设施,兴修环山堰,加大梯级提水设施的设计密度,合理管道和阀门的大小和数量,并考虑各提水管道的合理提水扬程,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
10、条件,新增耕地在作物需水期的灌溉条件得到保证。5.沟谷治理工程类型区本区属于高寒山地区,由于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限制,本区不适宜大规模进行土地开发,只有少量低海拔地区且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宜零星土地开发,新补充的耕地以水浇地为主。对荒草地开发要求耕地土层厚度达到 50cm 以上,表土耕作层厚 20cm 以上,以坡改梯为主,台面坡度5,表层土壤质地为中壤或重壤,土壤剖面构型为中壤(或重壤)重壤(或粘土)。搞好高寒山地道路建设,田间道和生产路路面主要为泥结碎石。改善引水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斗渠、农渠、排洪沟、蓄水池等设施,兴修环山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使新增耕地在作物需水期的灌溉条件得到保证。附
11、录 B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组合表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组合工程模式 自流引水工程模式紫色土治理工程模式坡面蓄水保土工程模式山地蓄保水工程模式沟谷治理工程模式土地归并 条田修筑 梯田修筑 土地平整工程耕作层地力保持 塘堰整治 新修塘堰 新修蓄水池 渠道防渗 新建 U 型渠 新建石渠 新建低压管道 新建小型泵站 新修机井 新建排水沟 新建喷、微灌系统 新建低压输配电路 改造低压输配电路 新增变电设备 灌溉与排水工程改造变电设备 新增林地 新增草场 新建排洪沟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新建拦沙坝 新修支路 改造支路 新修田间道 改造田间道 田间道路工程新修生产路 农村居民 宅基地整理 散分
12、居民户整理 点工程适度集中居民点整理 附录 C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汇总表附录 C.1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自流引水工程类型区地理位置成都市高新区、锦江区、蒲江县、青白江区、邛崃市、新都区、双流县、武侯区、崇州市、金牛区、成华区、大邑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郫县、青羊区、温江区、新津县、龙泉驿区;德阳市什邡县、旌阳区、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眉山市东坡区、丹棱县、彭山县、青神县;绵阳市涪城区、江油市、安县、游仙区;雅安市名山县地形地貌地貌以平原为主,占 47%,次为山地,占 31.2%,丘陵占 21.3%。
13、耕地分布则平原比例更大,达 70.2%,丘陵 21.2%,山地仅占 8.6%。气象水文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土壤 平原为水稻土,丘陵为紫色土和黄壤,山地为各种森林土垂直分布。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好,集约化程度高,农业发达。稻田占耕地面积 3/4 以上,其灌溉水田占 99%,是传统的水田农业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经济水平本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好,区位优势强,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高。土地资源分布状况耕地 90.42 万 hm2,占 33.9%,园地 14.71 万 hm2,占 5.5%,林地 83.68 万 hm2,占31.4%,牧草地 2.48 万
14、hm2,占 0.9%,建设用地 34.03 万 hm2,占 12.8%,未利用地10.31 万 hm2,占 3.9%。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耕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主要因素:灌溉保证率;次要因素:排水条件和土壤剖面构型。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目标耕地整理与废弃地复垦同时推进。进一步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和交通设施,实现排水通畅,灌溉保证率达到 80%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可以对村道和田间路进行硬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金土地工程项目的实施,搞好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努力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主要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田块形式以条田、梯田为主,采用工程和
15、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生态护埂。(2)引水方式以明渠分级自流输水为主。(3)排水方式为明沟分级汇流,集中自流排泄。(4)路面以水泥(或沥清)路面为主,生产路主要为碎石路面,有条件的市县可以作硬。(5)居民点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工程。(6)景观绿化工程。关键指标 1.田块:规范化,标准化条田,梯田,有效土层厚度60cm,适宜机耕。水田比例80%,望天田比例5%。2.灌溉保证率大于 85%,灌溉水源引用河流过境水和水库蓄水,灌溉方式为集中、自流或提水灌溉,以沟灌为主,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采用自排方式。3.道路密度约 12km/km2,其中田间道约 7.0km/km2,生产路约 5.0km/km2。支
16、路、田间道为水泥路面、生产路以碎石路面为主。支路为双车道四级公路,路面宽度 5.0-8.0m;田间道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路面宽度 3.5-4.0m;生产路为等外级路,路面宽度1.0-2.0m。附录 C.2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紫色土治理工程类型区地理位置巴中市巴州区、平昌县;成都市金堂县;达州市开江县、渠县、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德阳市中江县、广安市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岳池县、广安区、剑阁县、苍溪县、乐山市井研县、犍为县;泸州市合江县、泸县、纳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眉山市仁寿县;绵阳市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内江市威远县、资中县、内市中区、隆昌县、东兴区、南充市
17、嘉陵区、西充县、仪陇县、阆中市、高坪区、营山县、顺庆区、蓬安县、南部县;遂宁市安居区、船山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宜宾市江安县、翠屏区、南溪县、长宁县、宜宾县;资阳市雁江区、简阳市、乐至县、安岳县;自贡市贡井区、荣县、大安区、富顺县、沿滩区地形地貌本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占 50.3%,平原(含沟谷平坝)与低山各占 26.7%和 26.3%,但耕地分布则丘陵占 51.1%,平原占 34.7%,低山只占 14.2%。气象水文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土壤 紫色土为主,沟谷平坝为水稻土,低山为黄壤。基础设施 区内交通方便,水运之利独占,水利灌溉条件、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较好。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经济水平 本区
18、是四川省主要农区,也是四川省人口主要聚集区,保护耕地、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本区土地开发利用的中心。本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土地资源分布状况耕地 322.19 万 hm2,占 41.7%,园地 27.00 万 hm2,占 3.5%,林地 170.63 万 hm2,占22.1%,牧草地 9.14 万 hm2,占 0.1%,建设用地 80.83 万 hm2,占 10.5%,未利用地45.47 万 hm2,占 5.9%。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耕地整理、零星荒草地开发、庭院整理。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主要因素:有效土层厚度;次要因素:地面坡度、灌溉保证率和道路交通。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目标耕地整理与废弃地复垦同
19、时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治理手段,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交通条件,大力开展以水利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开发利用非耕地为园地、林地,建立生态农业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主要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以坡改梯为主要治理手段,田块形式以条田、梯田为主。(2)灌溉水源引用河流过境水和水库、山平塘、蓄水池蓄水,灌溉方式为集中、分散、自流或提水灌溉,以沟灌为主,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3)排水方式以明沟分级汇流,集中自流排泄。(4)道路主要按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设置,路面以泥结石路面、弹石路面、水泥(或沥清)路面为主,生产路为碎石路面、石板路、间隔石板
20、路(生态路)、废弃预制板路为主。(5)农田防护工程主要由河堤防护工程、绿化林、护路(沟、渠)林组成。(6)渠系及交叉建筑物等。关键指标1.田块:规范化,台面清晰,有效土层厚度40cm,大弯随弯,小弯取直,以规则梯田为主,望天田比例10%,下湿田 5% 。2.灌溉保证率大于 75%,采用节水灌溉方式,非充分灌溉区有效蓄水12m 3/亩,抗旱天数 2030 天。3.道路密度约 9km/km2 ,其中田间道约 4km/km2 ,生产路约 5km/km2。田间道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路面宽度 3.0-4.0m;生产路为等外级路,路面宽度 0.6-2.0m。4.少量居民点搬迁和庭院整理。5.农田生态防护工程
21、。附录 C.3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坡面蓄水保土工程类型区地理位置巴中市南江县、通江县;达州市万源市;广元市朝天区、青川县、广元市中区、元坝区、旺苍县;乐山市马边县、沐川县;凉山州雷波县;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眉山市洪雅县;绵阳市北川县、平武县;雅安市荥经县、雨城区、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宜宾市兴文县、珙县、筠连县、高县、屏山县地形地貌 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地区面积的 91.6%,平原及丘陵分别占 4.0%和 4.4%。气象水文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 黄壤为主,次为紫色土和石灰岩土、山地上部为黄棕壤。基础设施本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土地开发程度低,农业生
22、产水平低下,山区地面坡度大,交通困难,中低产田土分布面积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冬水田、望天田、旱坡地面积大,中低产田土比例高。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经济水平本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土地开发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山区地面坡度大,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畅,经济欠发达,中低产田土分布面积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土地资源分布状况耕地 122.37 万 hm2,占 15.8%,园地 21.21 万 hm2,占 2.7%,林地 466.93 万hm2,占 60.1%,牧草地 31.26 万 hm2,占 4.0%,建设用地 25.60 万 hm2,占3.3%,未利用地 53.60 万 hm2,
23、占 6.9%。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耕地整理、零星荒草地开发、庭院整理土地利用限制性条件主要因素:地面坡度和道路交通;次要因素:有效土层厚度。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和目标耕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为主,以坡改梯、拦蓄水工程为主要治理手段,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注意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开展坡改梯、加厚土层、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努力开发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大力兴修山区公路和田间路,改善本区交通条件,适当加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主要内容以坡改梯、拦蓄水工程为主要治理手段,田块以直角梯形、圆弧形形式为主,灌溉水源引用河流过境水和水库、山平塘、蓄水池蓄水,灌溉
24、方式为分散或提水灌溉,以沟灌为主,渠道特征为明渠布置,排水工程主要为沿山沟、排洪沟、排水沟和排湿沟等控制建设物组成,采用自排方式;田间道为泥结石路面,有条件的市县可以作硬化,生产路以碎石路面、石板路、废弃预制板路为主。关键指标1.田块:规范化,台面清晰,有效土层厚度30cm,大弯随弯,小弯取直,以规则梯田为主。望天田比例10%,下湿田 2.5% 。2.灌溉保证率大于 75%,采用节水灌溉方式,非充分灌溉区有效蓄水10m 3/亩,抗旱天数 2530 天。3.道路密度约 7km/km2 ,其中田间道约 3km/km2,生产路约 4km/km2。田间道的等级标准低于四级公路,路面宽度 3. 0-4.0m,条件较好的项目区等级标准可为单车道四级公路;生产路为等外级路,路面宽度 0.6-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