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4302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快乐阅读》课程纲要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组快乐阅读课程纲要【需求分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在 21 世纪的今天,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其中,低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高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即每学期应

3、达到 25 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 5 本书左右。很明确,新课标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紧结合起来,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方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一、陶冶情操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读到一本好书,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是为社会、人类有卓越贡献或献身的人) ,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事业前赴后继。二、储备知识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处在学校这种智力不断冲撞的环境中,少年儿童时期,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

4、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书是什么?是历史、自然、人灵魂的记载。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的记忆力强,大量的阅读后,哪怕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也能储备知识。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胃底层,有未来及得消化的丰厚的积存,从而大受裨益。三、积累和构建文化。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文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 “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 ”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

5、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修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四、构建智力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的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就象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

6、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特级教师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时就曾说到:“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他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 ”可以说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五、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英国的威沃克曾说过:“只要读书用心,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 ”要使我们的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从哪儿做起?肯定说就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

7、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它对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课程目标】1、喜欢阅读,每天阅读,让阅读称为习惯;2、每学期读书不少于 5 本书;3、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4、阅读与写作结合,多读书,多练笔;5、阅读与表达相结合。【课程实施】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各班制作主题为“读书”的班级文化墙,充实班级图书角;2.家长会上与家长交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方法,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取得家长的支持;3.保证读书时间,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双休日至少两小时;4.通过家访、飞信、家长会等,请家长

8、督促孩子阅读;本学期主要利用“生态阅读记录本”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督促;5.提倡亲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收获,培养读书习惯;6.要求每天都带一本课外读物,做到随时随地有书读;7.每周做一份“读书小报”或者“阅读摘记” ,及时积累优美词句,写读书感悟;8.读写结合,每周至少完成一篇周记;9.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10)制定“一书同读一句话读书感悟卡” ,随时交流读书感悟;(11)积极参与“书海互市”活动,激励孩子交换阅读。(12)激励学生边读边写,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积极向各类办刊投稿。【课程评价】(一)评价内容 1、阅读态度。包括有无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否自觉阅读;有

9、无制定长期和近期的阅读计划等。 2、阅读能力。包括有效阅读的速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对文章条理的把握能力;提问的能力;思考与判断能力等。 3、阅读方法。包括是否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的方法;是否掌握不同文体的的阅读要领;有无建立阅读档案、自己的书库等。 (二)评价方法 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 、 周课外阅读计划 、读书卡 、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 2、日常观察法。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评价,除查阅规定的资料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和恒心。 3、纸笔测试法。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采取纸笔测试,就文章的思

10、想内容和表达形式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根据学段要求和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级别。 (1)课外阅读能力级别分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 第一学段(12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第二学段(34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第三学段(56 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我们可以把课标给每个学段提出的阅读量,平均分成五份,每完成一份,并通过测试的可晋升一级。 (三)调动评价主体,进行多元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时空余地。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

11、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是不公平的。1.落实评价主体,激发评价活力(1)教师点评这种评价,教师根据课外阅读的统一标准在阅读课上进行检测,有效的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费时多。(2)学生自评根据自我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自评,可以为学生自主表现和发展,激励自我阅读的兴趣,变被动接受考查,为主动找出阅读的进步与差距。(3)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以小组或全班,采用互相交流,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检测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4)家长补评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家长在家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有效的落实。使家长也参与孩

12、子的课外阅读中去,同时也加强监督的作用。(5)教师总评利用阅读主体实施的量化评价更加促进了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在生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发展。课外阅读评价形式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补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教师总评要根据学生四项评价总成绩确定学生本月课外阅读的成绩。设置四个等级:未达标、达标、良、优。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记为达标,否则为未达标。优与良两个等级用作区别课外阅读质量。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四次的总成绩确定自己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成绩。以优为主的评为“ 优“ ,以良为多数的评为 “良“。如果学生的阅读成绩越来越好,可以把最后一次作为学

13、期成绩。教师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优点肯定要充分,指出一两点不足,提出今后发展目标。2.丰富展示活动,评价阅读成果(1)搭建展示舞台,丰富阅读评价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如果不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获得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比方说:课前演讲,积极鼓励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

14、前给学生 2-3 分钟,让 1-2 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书面展示,树立榜样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 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他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 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

15、,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 心语屋“ 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 “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抓好比赛,培养能力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针对这一点,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故事能手“ 比赛活动,让学生讲一些课外书中的故事。但要考虑到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要让他们找一些较短的故事,太长的故事他们有时会记不牢、讲不好,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起到反面效果。“朗读能手“ 比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班上还可以开辟古诗词欣赏、名言警句小专栏,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诵。同时,让学生学习办阅读积累小报,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美文美段等摘抄下来,并将小报进行设计、装饰,画上一些漂亮的图案,对办得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展览。这样一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写出一些好作文,为了调动他们的阅读及写作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自编作文集,自己命名,自己设计,自己打印,自己装订,孩子们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不仅体验了成功与乐趣,还体验了困难与艰辛,他们会更加深对为他们提供优秀作品的作者、编辑工作者的崇敬之情。五年级组快乐阅读课程纲要五年级组2014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