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专辑2)由于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我国肉羊饲养规模化程度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中东部农牧交错带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是我国肉羊规模经营的优势区域。4个主要肉羊生产优势区域和大部分省份肉羊饲养的规模化程度都在提高。3)我国肉羊规模经营发展受到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相关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资源禀赋制约我国肉羊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相关科学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我国肉羊规模经营的发展。参考文献1夏晓平,李秉,隋艳颖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11):7197232】李秉龙。李金亚我国肉羊产
2、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2):56583赵永聚国内外养羊业发展特点与趋势J畜牧市场,2004(8):7一11【4谢晓村对畜牧业规模经营的认识与评价【J科学经济社会,1991(3):67695周占琴肉羊养殖规模要适度J农家参谋,2005(11):46郭伟奇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农业,2010(1):47-487韩喜平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J税务与经济,2009(2):1-58Sim6n Teitel,George J,Sfigler,et a1Economies of scale and size ofplant:the ev
3、ide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mal ofCommon Market Studies,1974,13(1):921159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3):59-71,9410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J经济学,2009,9(1):9512411梁树春发达国家农业规模经营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1990(6):6065t2刘传江世界农业经营规模:变迁、现实、政策与启示J经济评论,1997(5):42-4913沙
4、文锋。陈启康,顾拥建,等羔羊育肥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3):8790,10814贾志海,郭宝林培育肉羊新品种促进肉羊产业化J中国畜牧杂志。2003,39(5):5615孙仁,谭喜慧,曹阳,等我国肉羊业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畜牧兽医。2012(1):141616杨晶晶肉羊的优良品种及杂交组合J养殖技术顾问,2011(8):5717陆泳霖浅论我国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J饲料广角,2011(21):343818夏晓平,李秉龙,隋艳颖中国肉羊生产空间布局变动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09117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现状分析矫丽
5、娟,罗海玲(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养羊历史悠久,北方饲养家羊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南方养羊历史可能晚于北方。目前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是世界养羊大国。绵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绵山羊生皮、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西北地区疆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气候条件复杂,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而多样,是养羊业的主要基地。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较大调整,西北地区养羊业面临严峻考验,若不改变以往粗放型饲养模式,势必会影响整个地区经济和养羊业发展。本文对西北5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养羊现状和近几年(2005-201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1西北
6、地区养羊业现状11养羊数量西北地区是我国养羊业重要基地,养羊业也是西北地区畜牧业支柱产业,有绵羊品种或类群31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培育品种5个,引人品种9个;有山羊品种或类群12个,其中地方品种8个,培育品种2个,引入品种2个。如表1,全国绵山羊中绵羊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但西北地区绵羊仍占很大比重,高达75左右。表1数据显示,西北5省羊存栏量在下降,年均下降率达43。陕西绵羊年均下降率为153,山羊年均下降率为61。新疆绵羊有明显下降趋势;青海绵山羊存栏量均在降低;宁夏绵羊存栏量基本持平,山羊存栏量有增长趋势;甘肃绵山羊存栏量均在缓慢增长。如表2,西北地区羊出栏量同样有减少趋势,年均下降率
7、近l。但甘肃出栏量呈现递增趋势。万方数据羊业发展 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445全国 绵羊 15 13371 14 60180 14 22825 12 85574 13 40210 13 88397山羊 14 65896 13 76802 14 33647 15 22922 15 05010 14 20393总计 29 79267 28 3698l 28 56471 28 08492 28 45220 28 08789陕西 绵羊 22132 21381 12759 10481 13028 10851山羊 70955 78673 53995 57675 53992 52670甘肃 绵羊
8、l 18750 l 22875 1 26024 l 33460 l 34024 l 37320山羊 33880 34465 33415 34040 38642 37610青海 绵羊 1 43550 l 44677 l 26638 1 23193 l 27016 l 31084山羊 33020 33386 23070 26747 22759 1943l宁夏 绵羊41900 36712 30880 34190 33204 34254山羊 8640 7818 7640 11980 13820 13056新疆 绵羊 3 69575 3 70520 3 19986 2 41685 2 55809 2 4
9、8464山羊 65975 65426 63537 60883 56944 52873西北地区 绵羊 6 95907 6 86165 6 16287 5 43009 5 63081 5 61973山羊 2 12470 2 19768 l 81657 1 91325 1 86157 l 75641总计 9 08377 9 15933 7 97944 7 34334 7 49238 7 37614西北地区绵羊占西北绵山羊比率() 766 749 772 739 752 762全国绵羊占全国绵山羊比率() 508 515 498 458 471 494注:根据2006-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下表同。
10、表2 2005-2009年西北地区羊出栏量 万只如表3显示,西北地区年均出栏率为64,全国年均出栏率达92,西北地区每年出栏率均低于全国。表3 2005-2009年西北地区羊出栏率 其中,甘肃出栏率基本不变,其余4省出栏率均有略增趋势。新疆绵山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均下降(如表l和表2),但其出栏率却在增长,年均增长率达59,这说明新疆存栏量下降幅度比出栏量下降幅度大,20052009年新疆存栏量年均下降86,出栏量年均下降29,出栏率增加说明新疆绵山羊周转速度加快。如表4,2005-2009年西北地区养羊总数(当年养羊总数=当年末存栏量+当年出栏量)大幅度降低,年均下降率达1l。其中,甘肃养羊总数
11、逐年增加,其余4省均有不同程度递减,其中新疆下降幅度最大,2009年比2005年减少50以上。近10年来世界养羊业正在由毛用向肉用转变,羊肉产量逐渐增加。表14说明西北地区养羊业已不再单纯追求养殖数量,逐渐提高出栏率,提高羊肉的产出。表4 2005-2009年西北地区养羊总数 万只12羊产品产量和价格近年来,我国养羊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肉羊生产稳步提高,羊肉价格也呈现递增趋势。如图1,2005m2011年西北5省带骨羊肉均价年均增长率达172。其中,陕西羊肉价格接近或高于全国水平;甘肃、宁夏、青海价格低于全国水平;新疆羊肉价格在2009年前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2010_-20l 1
12、年连续2年高于全国水平,波动较大。图2揭示20052011年,西北5省平均价格与全国羊肉价格一样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其平均价格均低于全国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膳食结构调整,促使高蛋白质、低胆固醇、营养丰富的羊肉的消费量不断增加。随着市场开放,我国羊肉价格会与国际价格逐步接轨,国内羊肉平均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随着羊产品消费热度持续增加,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预计2012年羊肉价格依然高位运行,恐难回落。面对羊肉价格一路走高,西北地区养羊业重点应放在肉羊生产上,其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表5显示连续6年来全国羊肉产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2004年末羊肉产量3329万t)为31;西北地区
13、羊肉产量占全国比重下降,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肉羊生产正在由传统的牧区向农区转变,由粗放型饲养向集约化饲养转变。万方数据446 。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年专辑嚣l囊12:月2月3月4,q 5月6月7月8月9,q JoJtll月12月月份一一全只一-陕西一一甘肃+-青膏 o宁I蕾一2帕5年30:嚣:叠26:靖掣36奄Ml:羹荔264 ii128皇2624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Io,q1蝈12月月份全网陕西+甘肃l+青海。宁II疆 珊年月2月,月4胄5月6月月1月9月LORl侗12月月贽1全圈 奠西 一甘膏一青一宁I 斗焉2009芷芝气44童笔耋弘38弘帅月3肌们5嚣肌月9刖咖29十
14、垒同。-陕西。甘南-一青毫一一宁I+并2006正:。q 2。,嘱2月3月4月5月6月,月S月9月I明儿月12月月份全月tt陕西甘膏一青o宁I新一 姗年f器爹f=l:二11d。:。:=:;-二:I。叶甜二。淳“。帅月3月4耶。增矿8月9月蝴1调121-一全鼠 一一陕西 -“it一甘肃叶一青海一口一宁夏 一新2011舡注:信息摘自中国畜牧业信息曙。圈1 2005-201 1年全一及西北5省12月带骨羊肉价格萎k一一 。;器霹_霹_疆瓣霉骤零琴霹;暑暑暑吾詈;暑暑詈吾詈;暑暑暑吾詈l吾暑暑吾詈;吾暑暑吾詈;暑暑暑吾:;詈吾暑吾;l i l 一嘉一西甚省 ; i图2 2005-2011年全国及西北5省
15、带骨羊肉平均价格走势2005-2010年,西北地区羊毛生产一直保持平稳状况,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羊毛生产基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羊肉产量6年来持续增加(表5)。鲜冻羊肉出口量大幅降低(表6)。羊肉产量的增加和羊肉出口的降低表明,羊肉主要用于本国消费。西北5省鲜冻羊肉出口量也呈逐年递减趋势。13草地资源近年来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加快恢复。但是,目前全国草原可利用草地面积均为85左右(如表7)。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靠天养畜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由传统放牧饲养向舍饲半舍饲转变,有利于草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
16、发展。裹5 2005-2010年西北地区羊产品产量t_口一”r卜、叶:Hh1一1b、tl悖博”埔峙q芒健一牟$、moa叶冲呻濂a,l-口r小彭-I口It。inL卜。rSi1-吐:;一r_l:I-嘻1-_a。J一l嚣臻鹱鞣M口叶_一:”、一“x一:t,1翔雾,一嚣一一豁万方数据羊业发展 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447裹6 2005-2009年西北地区鲜冻羊肉出口t表7 2010年西北地区草地资源现状 万hmz注: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养羊业存在问题西北大部分地方还是靠天养畜,科学养殖未得到广泛推广。总体来看,养羊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良种培育和保护意识不强,分散饲养、饲草料
17、资源利用率低,草场严重退化、草原监管体系薄弱,产业结构不完整、产品质量有待改善等问题。21 良种培育和保护意识不强近年来,西北地区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利用杂种优势生产肉羊,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缺少政策引导和组织,盲目引种和改良,使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受到不断冲击,品种退化、混杂现象严重,特别是已培育细毛羊品种,面临萎缩。22分散饲养、饲草料资源利用率低西北地区养羊业基本实行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集约化程度低,导致羊只饲养周期长,压缩了肥羔出栏率,影响羊肉品质。在牧区,大部分仍以放牧为主,几乎没有应用青贮发酵技术,农牧民对种草和饲草利用的科学性认识不够,对草地缺乏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和科学调制,导致
18、草地产草量低、产品质量差;在农区,秸秆利用率低,如青海海北州,秸秆利用率仅20,其余80作为废弃物被焚烧或任其腐烂。23草场严重退化,草原监管体系薄弱草地资源是养羊业生产的基础,尤其是在以放牧为主的西北地区,其兴衰直接影响绵山羊营养状况、生长状况和生产性能等。80年代以来,羊数量迅速增加,天然草场严重超载,草畜平衡严重失调。当限制饲养牲畜数量时,对产业和牧民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若一味地强调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忽视短期影响和牧民利益,往往会出现管理者和生产者对立局面。世界上养羊业发达的国家,为了提高草地载畜量、降低肉羊生产成本,采用围栏分区轮牧技术,对可利用草场进行科学改良,提高载畜量和牧草品质
19、。24产业结构不完整,产品质量有待改善西北地区较多依赖天然草场,受气候环境和季节影响较大,羊肉产量和品质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许多地方出售初级羊产品,且生产、加工和销售不能形成一体化,独特品牌产品稀缺,不利于该地区养羊业发展,对牧民收益也产生消极影响。3养羊业发展策略31毛用羊向肉用羊转变,但依然需要重视羊毛生产世界范围内羊肉需求量El益增大,羊肉价格大幅攀升,说明目前重点是发展肉羊业。但我国肉羊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英、法、美、新西兰等养羊大国养羊业主体已变成肉用羊生产,历来以产羊毛为主的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其肉羊生产也占重要地位。西北地区因其羊毛生产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在发展肉羊的同时,也
20、必须重视毛羊生产,按照我国羊毛生产的现状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羊毛品质。32养羊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牧区,形成半舍饲半放牧饲养方式,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降低成本,实现羊草的和谐共存;在农区以舍饲养殖为主,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以及青贮等,发展规模养羊。采用适当市场营销策略,生产适销对路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33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地资源对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有重大价值。目前,西北地区普遍存在冷、暖季草地载畜量不平衡的矛盾。为促进羊草和谐发展,应合理利用草地,对其有计划改良和补播,调整畜群结构,控制载畜量,实行分区轮牧,逐步降低或消除超载过牧现象。万方数据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现状分析作者: 矫丽娟, 罗海玲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刊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英文刊名: China Herbivores年,卷(期): 2012(z1)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