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种速生阔叶树种生长比较及造林效果分析张宋英(广东省东江林场 广东紫金 517400)摘要:本文对广东省东江林场于2007年春季营造的速生阔叶树种混交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造林的6种速生阔叶树种生长对比,其中大叶相思生长最快,翻白叶和厚 荚相思次之,石栗、麻楝和藜蒴生长也 较快。6种速生树种的造林效果均很好,表现为:对当地的自 然 灾害 有 较 强 的 抗 御 能 力 ,气候适应 性强并能稳 定 生 长 ,造林成活率均在 90%以上,年高生长均在1米以上。此外,本文针对6种速生 阔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情况,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关键词:速生 阔叶树种 造林效果l 试验造林地基本
2、情况东江林场位于河源市紫金、源城及惠州市交界处, 经营总面积 117779 亩,林场地理坐标为北纬 23272334 ,东经 1142811438。林地海拔高度一般在 100-400 米,地 势以低山丘陵为主,沿江 为 中低丘陵,南片多 为高丘低山。林地坡度一般在 15-25,土壤为赤红壤,主要由花岗岩、页岩及部分砂岩发育而成,由于受高温多雨影响,矿物质分解程度高,土壤中原生矿物少,易溶性盐类容易流失,造成土壤中氮、磷、镁、钠、钙元素含量很少,土壤普遍呈酸性反应,PH 值一般在 4.5-5.5,有机 质含量 2-2.5%,土壤中腐偏瘦,土层中厚,适宜林木生长。林 场地处北回规线 北缘,属南 亚
3、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 热季节长,年均气温 20.921.5,最 热十月份平均温度 27.528.5,极端最高气温 38,最低一月份平均温度 11.512.5,极端最低气温 4,霜期多在 13 月份出现,霜日一般 710 天,年日照时数 18002100 小时,年均降雨量 1600mm1900mm,雨旱季节明显,每年 49月雨季,洪水期多在 68 月, 10 月至次年 2 月为枯水季 节,平均湿度 81%。林场森林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带,上层乔木以亚热带的科属为主,以壳斗科、樟科、罗汉松科等占优势。2试验造林地位于桂林工区七寨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内(七寨林班1
4、6-17小班), 林地海拔高度100至250米左右,立地类型为、类林地。土壤 为赤红壤,普遍呈酸性,主要由花岗岩及部分砂岩发育而成,土壤有机质含量2-2.5%,中腐偏瘦,土层 厚度45-70 公分。林下灌木种 类繁多,以 鹧鸪 草、芒萁、桃金娘、 岗松居多。次生植被有马尾松、桉、相思、杉木等。草本植物以蕨类、大芒、攀缠植物为主。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6种试验苗木(大叶相思、翻白叶、厚荚相思、石栗、麻楝和藜蒴)均是省科技站提供的实生营养袋苗,苗高均在40以上,苗木地径在4以上,达到国家要求的造林级苗木标准。2.2 造林和抚育方法2006年12月开始备耕,采用带状混交方法进行造林。造林
5、严格按照建设作业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挖大穴、施基肥、通带整地、栽植和除草追肥抚育。造林地清理实行沿等高线通水平带方式,带宽1米, 带内针叶 树、灌木、 杂草及枯枝等清理干净。采用穴垦整地,明穴回表土, 穴规格为50 cm50cm40 cm。株行距 为3 m3m,即栽植密度为1111株hm 2。植前每穴施 500g磷肥作为基肥。2007年3月种植,对 裸根苗种植前用浓 黄泥浆混少量磷肥浆根,栽植做到深栽、打 实、不窝根。对于 营养袋苗,种植前淋透水,栽植 时做到剥袋、深栽、压实,注意不要压碎营养土。 植后前三年进行5 次抚育,并 进行一次追肥。当年实行带铲抚育一次,于上半年68月进行;要求将带内杂灌
6、、杂草铲净归带作肥,适当松土,同 时进行除萌、培蔸 。第二、三年每年 进行两次带铲抚育,分 别于上半年35月和下半年79月进行。并于植后第二年上半年进行一次追肥,每株施250g复合肥。32.3 调查方法于2010年11月进行调查,分别在造林地的上坡、下坡、中坡、山脊和山谷中,对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每种树种选择10株分别测量高度和胸径;然后对各树种的50株树的数据取算术平均值,得出各树种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对于造林效果,采用对6种树种的生长情况和林相等进行调查,并对林下的灌木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与立地条件相近所造的其他树种林分进行简单对比。3 结果与分析3.1 6种阔叶树种生长表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7、(表1) ,人工所种树种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能达90以上。造林后由于抚育及时,措施得当,生 长表现良好。6种阔叶树种在3年的生长表现比较,大叶相思的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6.8m 和8.0cm;火力楠次之;翻白叶的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5.6m 和7.2cm;厚荚相思的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5.2m和7.0cm;石栗的平均高和胸径分 别为4.5m和5.0cm;麻楝的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5.2m和5.8cm;藜蒴的平均高和胸径分 别为5.8m和7.0cm。从冠幅生长来看,各树种的平均冠幅也达1m以上。大叶相思、翻白叶、厚荚相思、石栗、麻楝和藜蒴生长情况如下表:表1 人工造林的6种阔叶树
8、种生长情况表 单位:m,cm,%树种 大叶相思 翻白叶 厚荚相思 石栗 麻楝 藜蒴项目 高 胸径 高 胸径 高 胸径 高 胸径 高 胸径高 胸径平均值 6.8 8.0 5.6 7.2 5.2 7.0 4.5 5.0 5.2 5.8 5.8 7.0保存率 91 93 93 90 91 9443.2 树种适生性情况分析由于造林地所在地区的有极端最低气温 4和霜冻情况,一些树种如柚木、海南芒果和菠萝蜜等会有受冻情况发生,而造成造林失败的情况。 试验地的大叶相思、翻白叶、厚荚相思、石栗、麻楝和藜蒴这6种树种在冬季没有发现冻梢情况或其他因霜冻或寒冷而受冻的情况,在当地的极端气候中生长稳定。3.3 造林效
9、果分析大叶相思、翻白叶、厚荚相思、石栗、麻楝和藜蒴这6种树种所造的林分均表现很好,生长快且正常,长势良好,林分生 长整齐,造林3年均已达到郁闭。4 讨论与建议4.1 参加试验的6个树种均在当地造林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它们造林后的生长表现良好且稳定,并且对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比生 长较一般的乡土树 种如荷木、 红锥和火力楠等快。6种树种的生长从幼期开始就一直表现很好,生长 迅速,并且 树干圆满通直, 树冠宽大,侧根发达,病虫害少,且树形高大、美观,是 优良的造林树种。4.2 对于6种速生阔叶树种在生态造林时,建议采用非炼山模式进行。“炼山造林”是传统林业生 产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地保
10、证人工造林的目的树种在前期的生长表现优秀。然而,由于“炼山” 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不仅会烧死或烧伤许多原生的幼树、幼苗,而且会对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还会引起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生 态公益林建设中,应采用非炼山的造林模式,并尽量保留优良的野生乔灌木, 这 些小树苗可为新植苗提供适度的遮荫,同时也有利于林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有利于各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健康活动,有利于阔叶树种的 长期生长。采用非 炼山方式进行生态造林,如果采5用铲带方式进行的话,应开设平行于等高线铲水平带的方式,不宜采用相交于等高线铲垂直带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水土保持。非 炼山造林模式,除人工铲带外,还
11、可以尝试结合化学除草方式进行林地清理和抚育。4.3 适当与慢生的乡土树种混交。当地一些相对慢生的乡土树种有着天然的适生性的优势,在混交前充分综合相互的生态学与生物学特性、分布范围、垂直分布与适生环境,并 进行科学试验。4.4 树种结构要科学、合理进行配置。对6种树种在当地的生态造林应用上,树种结构配置要坚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原则。运用多树种形成混交复层林,参考当地的稳定的天然或次生林生态群落结构,采用人工模拟办 法,再科学确定好主要目的树种后, 选择种间关系较协调的混交造林树种。充分考虑6种树种的生长迅速的特点,并结合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的形态学特性。对 于原针叶纯林进行的补植、套种改造, 应
12、选用若干种种间关系协调的阔叶树种合理配置。人工促进其形成阔针混交林。如杉纯林改造可选用补植、套种相关的树 种。 对于阔叶混交林的营 造则应采用种间关系协调,生态位上互补且便于人为调控的多树种合理混交。参考当地的天然生态群落结构,确定好树种搭配、混交比例、混交方法、造林密度等。此外,生态林树种结构调整除考虑其生态效益即防护功能前提下,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提升其综合功能。对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段要考虑树种对大气污染的耐受能力;对于景观性要求较高的地方,选用观赏价值高的园林绿化树种如荷花玉兰、榄仁树、紫薇、大叶紫薇、红千 层、海南蒲桃、尖叶杜英、桂花等进行科学合理配置。4.5 在商品林造林应用上要考虑各树
13、种的商品材价值66种速生阔叶树种均具有速生的生长特性,但各个树种的材质差异较大,在造商品用材林时要按造林目的合理选择。大叶相思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密, 强度大,耐腐性好,可制作农具和家具,也是 优良的薪炭材和造 纸材。厚荚相思木材可作纤维、 纸浆和建筑、造船等用。 麻 楝 的 木 材 坚 硬 ,芳 香 而 有 光 泽 ,容 易 加 工 ,耐 腐 性 甚 高 ,是 建 筑 、造 船 及 制 造 家 俱 的 好 材 料 。藜蒴的木材纹理直,材质稍轻软,色白,心材不明显,易加工,干形直,出材率高,是经营小杆材、板料等通用材树种,也是一种良好的造 纸原料资源。翻白叶和石栗的材质较差,其木材的经济用材价值不高。参考文献1 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学会编广 东省100种优良阔叶树种种栽培技术2002 251032 王华南等.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优良乡土 阔叶树种选择广 东林业科技,2002.18(3):3741作者简介:张宋英,女,广东紫金县人,1969 年 4 月出生,大专,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