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 银 川 九 中 模 拟 考 试 5语 文本 试 卷 共 16 页 ,22 题 。 全 卷 满 分 150 分 。 考 试 用 时 150 分 钟 。 祝 考 试 顺 利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 用 2B铅 笔 将 答 题 卡 上 试 卷 类 型 A后 的 方 框 涂 黑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2、目 的 答 案 标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 阅 读 题一 、 现 代 文 阅 读 ( 35 分 )( 一 ) 论 述 类 文 本 阅 读 ( 9 分 , 每 小 题 3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3、 成 1 3 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 “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 ,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
4、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
5、亲、开国功臣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 。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 。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 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 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 。
6、原因不难理解:“道”这一概念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 ,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 ,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
7、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 “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B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C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
8、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D “道”的价值观念与士大夫阶层相伴相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2下列表述中,不是“道” 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 )A士大夫文化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B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C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 ,从而实现政治变革。D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 ”意识, “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
9、高扬的精神旗帜。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道“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B由“文统”到“道统” ,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C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D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 “文”由此依附于“道” ,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
10、 二 )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 12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46 题 。 ( 12 分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水 鹿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 “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
11、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 ”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 ,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 ,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
12、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 。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
13、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 643 人,房玄龄做了 22 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 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 ,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 ,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这 22 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
14、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 71 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
15、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 32 年。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 “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节选自 读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B.房玄龄作
16、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C.房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出气筒” ,逆来顺受,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D.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形象血肉丰满。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B.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C.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
17、、通达、睿智等性情。D.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E.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6.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5 分)( 三 )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 ( 14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79 题 。 ( 14 分 )梨 花 白 刘 建 超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
18、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
19、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
20、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
21、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
22、,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
23、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
24、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8.请 简 要 分 析 程 子 的 性 格 特 点 。 ( 5 分 )9.小 说 中 “贵 妃 醉 酒 ”出 现 了 多 次 ,请 简 要 分 析 其 在 文 中 的 作 用 。 ( 6 分 )二 、 古 代 诗 文
25、阅 读 ( 35 分 )( 一 ) 文 言 文 阅 读 ( 19 分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 完 成 1013 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
26、和北征后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
27、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 。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
28、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来源:学+科+网Z+X+X+KD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职务、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前代帝王的一种尊称,既包括已经去世的,也包括健在的。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
29、品虽低,权力很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B金幼孜直言进谏,未被皇上采纳。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但皇上没有听取。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见金幼孜等三人;洪熙元年,又让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原职,享受三份俸禄。D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被他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