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利民 周末讲堂:文章的结构(一)沧桑留痕 116关于文章的结构(一) 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比内容更重要。结构,说白了,就是怎样把一篇文章用最好的方法写出来。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讲,就很吸引人,而有的人讲就很平淡,这其中的方法,就包含了结构的问题。我曾经有一些认为是死稿的文章,后来经过把结构重新调整后,就都发表了,甚至上了读者 青年文摘等。我说过,除非是文章中的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或者非常感人,一般不要写得太平直,就是不要平铺直叙。那么,就要用多元化的结构,把一篇文章以一种新奇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就结构的问题简单分讲一下。1.关于悬念的设置 悬念是文章中常用到的,有了悬念才会吸引读者一路
2、阅读下去。到底该怎样设置悬念,大有学问。最常见的是结局悬念,这不必多说。再有人物悬念,包括人物的本身,比如感悟稿中用的最常见的写法,就是先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有什么样的事,却到最后才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原来是大家都知晓的某人,这也算一种悬念。还有一种悬念就要稍高超一些。就是让读者看不出是悬念,只有读到最后,才会豁然明白。比如你写一个残疾人的故事,可以这样去写,把他都按正常人的写法去写,有意淡化他有关残疾的描写,只是浅浅地留下一些伏笔,让读者在读完后回想起来,觉得那些伏笔必不可少。这样的写法,就把读者误导成你写的就是一个正常人,这样一来,读者会有一种心理,或者是不解,或者是愤慨,或者是奇怪,到最后
3、,才一笔带出主人公有什么残疾,这样一反转,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比直接写这个残疾人如何坚强效果要好得多。我曾写过心的下面,脚的上面 、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等,这三篇文章,在我博客里和公众号上都可以找到,大家看一遍,就会很容易理解这种悬念的设置方法了。贴一篇例文,就是我的最美的拥抱:最美的拥抱当我遇到那个孩子的时候,正是丁香花开得一片深情,初夏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院里。面对我的到来,她表现出一种冷漠,只是在用心地画着国画,偶尔抬一下头,也是略带着敌意的目光。她长得很白,眼眸中泛着淡淡的黄色,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让人有一种想拥抱她的冲动。我并没有在意她的冷淡,我知道十三四岁的孩子对陌生人都有着一种本
4、能的排斥,更何况她生长在这样一个大大的院子里。她叫邓晓沫,她生活的这个大院,是孤儿院。这里生活着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和她有着相近的神情。那些长得好看些的,大多被人领养走了,只是晓沫,虽然很美,却没有人领养她。我想,以她表现出来的个性,就算有人想领她,她也会拒绝。我是来采访她的,她的国画在省内获了奖,想到她的身世,她的处境,觉得应该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艰难,所以便想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于是便来造访。晓沫不理我,我也没有打扰她,只是耐心地看着她完成了一幅丁香滴雨图。是的,单是她作画的样子,就足已震撼人心了。然后她便抬起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还是无语,我亦沉默,良久,我轻叹一声,转身离去。忽然听得
5、她低声问:“你的名字?”我微笑着告诉了她,然后走进五月的阳光。其实我还是多多少少听到过一些关于邓晓沫的事。出生便被遗弃,在孤儿院里艰难地生活,这里所说的艰难,并不是条件上的,而是她心灵上的沉重。她挣扎着上学,踉跄着生活,仿佛身前身后都是寂寞的陷阱。很少与人交往,性格怪异,与别人总是格格不入,几乎没有朋友,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她都有着别人所不知道的艰辛。酷爱国画,自学,省出钱来买书,每天的练习,每一个脚窝里都盛满着汗水。又一个周末,我还是来到了孤儿院,晓沫依然在画画。我站在一旁看,她在临一幅东山草堂图 ,似是已画了很多时日,就要完成了。她仍是偶尔抬头看我,目光中的戒意少了些许,我仍是不敢出言打扰。
6、只是在不引起她厌恶的基础上,动手帮着小忙。看她峻工,我离开,外面的阳光仍是柔柔洒洒。再次去,已是半个月后。晓沫还在画画,似乎她的生活就是如此,画笔下美丽绽放,心境却单调无比。这次她抬头看了我许久,幽深的眸子中辨不出任何情感上的波动,却再没有了敌意。依然是她完成,我告别。还没走出门口,她叫住我,说:“床头上的画,给你!”有些诧异,取来,知是那幅东山草堂图 ,已经裱好,心中有了暖意,道了谢,离开。一脚刚踏出房门,她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的书!”我回身笑,点头。挑了本自认为最好的集子,送给小沫,第一次看到她笑。虽然只是一瞬间,却如风展水面,又似忽然花开,给人以心灵上的温暖与莫名的感动。她说:“你别谢
7、我,我也不谢你,咱们是交换的!”这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个性。就这样渐渐熟悉,慢慢地接近着她一直紧闭的心扉。她不像别的孩子叫我叔叔,只是叫你,有一次,闲聊,问起她名字的含义,她微蹙眉:“我也不知是谁给我起的名,让我想起海的女儿 ,晓沫,清晨的大海上,破灭的泡沫。”她的眉宇间闪过淡淡的忧伤,我竟是无言以对,良久,我问:“我可以抱你吗?”她一笑,摇头:“不行。你知道吗?有很多人想拥抱我,我都拒绝了,你也不行的!”我知道,要把她带出封闭的空间,还需要很多的时间。我有时会同她出去散步,看江风逐浪,看柳絮扑天,或者带她一起去采访,走进一个个别人的故事,起初的时候,她不是很愿意,可是并没有拒绝,渐渐地,她也似
8、隐隐有了期待。甚至有一次,我还带她参加了同城的一次文友聚会,她居然还一反常态地唱了首歌,孟庭苇的无声的雨:“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隔着静静玻璃窗/外面下的雨却没声没响/经过多少孤单从不要你陪伴/ 谁相信我也那么勇敢”这也许是她第一次吐露心声,在这么多人面前,我竟听湿了自己的眼睛。那个晚上,在送晓沫回去的路上,她一直没有说话。在孤儿院门前告别时,她忽然抬起脸来看我,眸子中映着美丽的星光月色,她说:“你,可以抱我吗?”我轻轻地拥住她,一如拥着一颗冷而易碎的心。好久,她才低声说了谢谢,脸上有着两行泪痕。她任那泪痕在脸上蜿蜒如两条亮亮的溪流,注视着我,问:“我可以抱你吗?”我眼睛一热,重重地点头,用双臂
9、轻轻地将她抱起。她的双腿抬起,揽在我的腰上。天上一轮澄黄明亮的月,我终于落下泪来。她放下腿,走进院子里,不去看我流泪的眼。我一直知道,她拒绝着别人的拥抱,是因为她无法给别人以同样的拥抱。我也知道,她的不幸她的艰难她的孤独,都来源于此,因为,她没有双臂!我更知道,从今夜起,她将会改变,迎接着她的,是汹涌而来的所有美丽日子。就如在清晨中泡沫破灭的大海上,在蓝天里,那些飞翔着的美丽天使,生活正在绽放。以此类推。比如你想写一个好人,可以把他往坏里写,写的似乎都是一些坏事,最后通过反转,让大家突然明白,原来他所做的坏事,其实都是好事。这样的强烈对比之下,效果更为突出。当然,反转过程中的合理性,要自己把握
10、好。还有一种悬念的设置,也是很悄然的。比如说,读文章时,看似情节在推动故事的发展,但是其中一些细节却会让我们不解,觉得不合理,或者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直到看完全篇,才明白那些细节的重要作用,是为悬念而打下的伏笔。说起来复杂,看过就会写。我写过一篇只想让你打我一下 ,大家看过之后,自然就明白了。只想让你打我一下每次面对父亲时,他都会有一种恐惧,即使没做错什么事的时候也是如此。因为父亲脾气暴躁,打自己的孩子没有轻重,所以兄弟几个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虽然父亲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打他,可他却是公认最顽皮的孩子,惹祸的时候很多,所以他的身体与父亲坚硬的手掌亲密接触的时候也最多。自从上中学之后,父亲便很少打
11、他了。因为他那时在镇上住校,回去的时候少,另外,他也渐渐地走上了正轨,一些让父亲生气愤怒的事基本不做了。而且也知道努力学习了,成绩竟然还不错。这让一辈子睁眼瞎的父亲很是欣慰,毕竟吃了不识字的亏,他因此没少教训早早辍学的另两个儿子,反而对这个挨打最多的三儿子赞赏有加。渐渐地上了初三,他的成绩已成为镇上最好的,都说淘孩子如果用心学习,肯定别人追不上,此话果然不虚。他已成为重点培养对象,是最有希望考上县城一中的。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又狠打了他一次。那个周末,他回到家,忽然就对家里人说:“我不想上学了!”家里人都愕然,父亲更是以雷霆之势甩了他一个耳光。挨了打的他,却并没有像以往般露出倔强怨恨的目光,反而
12、有着一丝浅笑。于是辍学的事作罢,他继续刻苦读书,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县一中。重点高中里学习更为紧张,他一个月也回不去一次,向着美好的大学冲刺。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然不算贫困,但也就是一般,可是父亲为了鸡窝里飞出凤凰来,铁了心要供他上学,这让他很是感动。高中的三年里,父亲更是没动过他一指头,看着优秀的儿子,已经舍不得下手,虽然有时他也会犯些错,可是父亲却是不闻不问,这让两个哥哥很是不平。高考前,他回家,就像三年前中考前一般,说:“我不想考大学了!”正喜孜孜的父亲闻言大怒,于是又是满含力度的一耳光。打过后,父亲有些后悔,一向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他,开始尝试着用语言来说服儿子。可他结结巴巴地没说完整一句,儿子却
13、说:“好,我考大学,还要考个好的!”父亲愕然,看了看自己的手,心里嘀咕自己的巴掌啥时这么管用了?后来就是上大学,他仿佛变了个人,中途也挨了父亲一次打,却是因为他突发奇想,想退学做生意,回去同家里商量时,让父亲动用了久违的铁掌。幸好效果依然神奇,一下子就打消了他的荒唐想法。等再后来,他大学毕业留在异乡,每次回家,和家人讲起他的拼搏努力,以及想做的重大转变和决定,这个时候,父亲却是无从判断该不该打了,只是在一旁怔怔地听着。父亲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可能自己的巴掌要彻底退休了。最让父亲高兴的,是有一次,儿子带了个女朋友回来,这让全家喜庆如过年,同时也喜欢上了那个懂事漂亮的女孩子。可是不久后,
14、他一个人回来,竟说要和那个女孩分手,父亲一下子做出了判断,又是狠狠一巴掌。不出意料地,儿子在这一巴掌后,再不提此事,直到那女孩成了他媳妇,父亲才放下心来,心思自己这巴掌的效果还在。一年又一年过去,父亲老了,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和妻子吵架,正哄弄着孙子的父亲冲上去,打了他一耳光。他仿佛一下子醒了酒,忽然泪流满面。父亲也是愣住,觉得自己可能是打重了,儿子小时候没少挨巴掌,可是很少有打哭的时候。那个夜里,他对妻子说起了父亲,说起了父亲打他的事。他告诉妻子,中考前他故意那么说,是想让父亲打他一下,从而判断父亲是不是真的想让他继续读书。而高考前他故意惹父亲打自己,是想感觉一下父亲的力气是否还是那么大,来判
15、断父亲能不能继续下地干重活,如果不能,他就放弃高考。而大学时那次挨打,却是没有目的,是父亲打醒了他。后来因为要和妻子分手而挨的打,也是他故意所为,想感觉一下父亲的身体是否还是像从前一样好。而今天,父亲打了他,他却没有感觉到疼,可是看得出父亲是真生气了的。父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连打都打不动了,这如何不让他悲从中来。他说,我多希望父亲打在脸上的巴掌能像从前一样有力,打得越疼,我越欣慰。可是父亲年老力衰,不复从前。在我心里,父亲打在脸上的痛,却是心里最大的幸福!有的时候,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悬念,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心的下面,脚的上面和只想让你打我一下 ,看了标题,就会有疑问在心里产生。这也是一种设置悬念
16、的方法。关于文章的标题,也是大有玄机,这里不细说,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专题来讲。熟悉了这几种悬念的设置方法,文章就会有起伏了,然后,你就会明白更多关于悬念的问题,什么多重悬念,什么真假悬念,等等,你就都会慢慢地运用自如。2.嵌套式结构 嵌套式结构,就是故事中包含着故事。大家要注意,并不是那种多个故事说明一个主题的形式,而是多个故事本身并不是并列的,它们互相嵌套,有时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更复杂些的,比如一篇文章中纠缠着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虽然互相嵌套在一起,但是表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主题或者情感。举例说明。我写过一篇这是我的答案 ,曾被转载四百多次,里面不仅是嵌套式结构,更有多重悬念的设置。这是我的
17、答案故事中说,夫妻二人去旅游,这是结婚六七年来的第一次,也是他们一直心中盼望着的。一路的山山水水,他们把幸福的笑声一路播撒。他用心呵护着她,仿佛要把这一切都铭记在生命里。最后,两个人在海上乘坐游轮去另一个城市。都是第一次见到无涯的大海,他们心里特别激动,站在甲板上,看着远远的海天之处,心绪欲飞。便都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中的浪漫经历,然后,当影片中的灾难真正来临,他们心中的甜美与憧憬便全被打破。于是出现了很危急的一幕,人们纷纷拥向了放下水的救生艇。他护着她一路挤到救生艇前,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惊人的变故。艇上只有一个位置,男人却是把女人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此时,救生艇迅速启动,离开了轮船。女
18、人站在渐沉的轮船上,向着男人大声喊出了一句话。讲到这里,我问下面的学生:“你们猜,在那样的时刻,女人会喊出一句什么话?”这是我给作文班的中学生们上的一堂课。那些学生们听了我讲的半个故事,都纷纷陷入思索中。女生们特别激动,而且带着很大的怒气,似乎她们此刻变成了那个站在轮船上绝望着的女人。等他们考虑了一会儿后,我让他们告诉我答案。女生们发言积极。她们激昂愤慨,说的都是“我恨你” 、“我瞎了眼”等充满怨恨的话语。男生们则理智了许多,也想到更多,他们大多向着美好的方向联想,他们的回答都是“我不怪你” 、 “我爱你”一类的,用他们的话讲,在那样的时刻,女人如果依然会喊出“我爱你” ,则比“我恨你”更能让
19、男人内疚羞愧,会一辈子良心不安。我看向最后一个没有发言的学生。那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他一直很用心地听着别人的回答。我问他,他说:“老师,我的答案,女人喊出的一定是:照顾好我们的孩子!”我一惊,问:“你听过这个故事?”他摇头:“我没听过这个故事,只是我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对我父亲这样说的!所以,妈妈曾说过的话,就是我的答案!”教室里一时沉默。我说:“回答正确。其实,不管故事怎样,我们都要向着美好的一面去想,面对苦难面对艰难面对误解面对打击也应该如此,只要心里存着一份美好,就会发现更多隐藏在丑陋下的美好。下面,大家听我把这个故事讲完。 ”轮船沉没了。男人逃出生天,女人永葬海底。男人回到家乡,一心
20、一意地抚养着自己五岁的女儿。可是,这次海难的事,包括男人的所作所为,就传了回来。一时间,指责声扑天盖地。男人面上却没有羞愧,他只是沉默,于是人人疏远他,人人嘲讽他,白眼冷遇把他紧紧包围。虽然生活更加艰难,他依然把女儿养大。可是长大了的女儿知道了当初的事,却是对他只有恨。他依然不分辨,默默地承受着女儿的恨意。女儿考上大学的那天,他就自杀了。对他的死,没有人同情,女儿也没有多少的伤心,在她心里,这个男人十三年前就该死了,活着的应该是连魂魄都不能归来的妈妈。后来,在整理家里物品时,女儿发现了父亲多年前的日记,翻看,一下子呆住。然后泪流满面,痛悔不已。原来,父亲和母亲出去旅游的时候,妈妈的病已经到了最
21、后的时刻,父亲只是为了实现当初答应母亲的事,带母亲走了一大圈。而在救生艇上只剩一个位置的情况下,父亲只能冲向那唯一的生机,因为,他要肩负起抚养女儿的重担。就像父亲在日记中所写:“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故事讲完,班上的女生都眼睛红红的,男生们则更沉默,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故事中有着这许多的曲折。他们此刻也都明白,在那一刻,女人喊出的,只能是:“照顾好我们的孩子!”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已经听懂了这个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颗美好的种子。世间的善与恶,有时错综复杂难以界定,可是只要心存美好,那么一切都会生辉,一切也都会无悔。如此,他们将来
22、才会给纷繁的世事一个最美的答案。 文章的主体故事,看似是我给学生们上的一堂课,但是我所讲课的内容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独立故事,只不过我有意将其打散,中间又插入了一个男生的故事。文章中,我讲课这个事件,表达的是一种寻找到人生正确答案的主题,而所讲课的内容,表达的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而那个男生小故事,则是侧面表现一种亲情,是对讲课内容中那个故事的补充。讲起来看似麻烦,其实看过即会。还有一种嵌套式的结构,就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文章里的主体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各自的故事,或者是主体故事中的人物所讲的故事。不过那些小故事,不仅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也是对大结局的一种伏笔或者悬念
23、。我有一篇病房鬼话 ,比较长些,不贴来,课后大家找来看,就是这种类型,相信会给你们启发。3.双线索碰撞 再说说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与嵌套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中显然也是有两个故事,但是,两个故事的关系比较特殊,即不是互相补充,也不是为表达同一主题而并列出现。两个故事,却是有着同一条线索,两个故事也许完全不同,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也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因为有同一条线索的存在,便有了交集,但是两个故事可能互为因果,就是说,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会影响到另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而另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也会影响第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名为双线索碰撞,其实只是一条线索引发出的两个故事的碰撞。依然举例说明。我写过一
24、篇小小说,进入 2013 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列第 3 名,叫半瓶酱油 ,就是典型的双线索碰撞结构。半瓶酱油起初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好多年前,一个七岁的孩子,家里贫穷,听别人说酱油泡饭很好吃,就一直想吃一次。可家里基本没有酱油,他甚至没有见过酱油是什么颜色,在他的想象中,酱油应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一个午后,这个孩子偷偷溜进村里的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是从城里下放来的,他想在这家里一定有酱油。他在这家的外屋灶台附近仔细寻找,终于在地上的角落里看到一个棕色小瓶子,里面有少半瓶液体。想着这一定是酱油了,便抱进怀里飞快地逃回家。晚饭的时候,他吃得很少,把分给自己的那小碗小米饭偷偷留了半碗出来。天黑之后
25、,他在房后无人处,端着那半碗饭,找出藏在草丛中偷来的半瓶酱油,把酱油都倒进碗里。用筷子搅拌了几下,似乎闻到了一种特殊的香味。正要吃的时候,忽见小他一岁的妹妹来到身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他一直都对妹妹最好,心里犹豫了半天,还是把碗递给妹妹,告诉她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看着妹妹吃完,他虽然强忍着馋意,可心里还是有着一些自豪。故事到了这里,就有了变化。妹妹吃完那半碗酱油泡饭,回到房里睡下没一会儿,就大喊肚子疼,而且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村里大夫来看,说是农药中毒,于是找马车去镇上医务所,在镇上医务所洗了胃,并没有好转,又连夜去县城,半路上,妹妹就断了气。他哭得极伤心,却没敢和家里人说酱油泡饭的事,本来
26、家里对小孩偷东西就深恶痛绝,再加上导致妹妹因此送了命,他更是不敢说出来。只是他小小的年纪便开始沉默了,有时整天也不说一句话,人们都说妹妹的死对他打击太大了。再说说故事外的一个人,也就是男孩去偷酱油的那家的男主人。他二十多岁,他从城里被下放到农村,这些年也是受尽了艰辛,还有许多白眼冷遇。更不能接受的是,慢慢的,一起来的同伴都返城了,只有他遥遥无期。高强度的劳动对肉体的打击,看不到希望对心灵的打击,使他一下子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于是从生产队偷来半瓶农药,准备在那个夜里一个人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可是到了晚上,竟是找不到那半瓶农药了,他清楚地记得放在外屋的墙角,却是不翼而飞。他猛然想到,一定是有人
27、偷偷地注意到他的行动,怕他死,把农药拿走了。如果是这样,说明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关心着自己,生活也并不是完全失去了希望。如果不是这样,也是上天注定不让他因此就死。总之,那一夜,他想了许多,放弃了死志。后来,他终于苦尽甘来,得以返城,并顺风顺水地发展得极为不错。他常常会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个拿走了那半瓶农药的人,他甚至多次回到当初下放的那个村子,问遍了许多人,都没人知道当年的事。他出资在那里修公路办企业,虽然已经不可能找到当年的那个人,可是能为村里办些事,也算是报答一下救命之恩了。只是每次进村,他都不会注意到,在村头的第二家,有一个看起来比他还要苍老的男人,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不知想些什么
28、。那是村里很怪异的一个人,才四十多岁,却已经头发全白了。而且有个怪癖,从不吃酱油,做菜都是用自制的农家大酱。许多年以来,一直如此。小说中,写了一个农村孩子,由于家穷,没吃过酱油,听人说酱油泡饭很好吃,就去了村里一个下乡知青的家里去偷来了半瓶酱油,泡了饭,没等吃,却被妹妹发现,结果他心疼妹妹,就给妹妹吃了。结果,那酱油瓶里装的是半瓶浓药,妹妹因此身亡。男孩很是自责,又不敢说明真相。第一个故事至此告一段落。马上开始第二个故事,依然与半瓶酱油有关。那个下乡知青,由于种种原因,正对生活绝望,他用酱油瓶偷装了半瓶农药,想用它来结束生命。可是,当他去拿农药时,发现竟然不见了。他觉得一定是有人看出他想自杀,
29、所以把农药拿走了。他因此觉得世上还是有人关心着自己,便消了死志,重新热爱生活。返城后,经过几年的奋斗,事业辉煌,他回到曾经的村子,想打听出当年是谁拿走了那半瓶农药,可是没人知道。他投资在村子,帮助乡亲们。结尾部分,我把这两个人再度交集,我是这样写的“只是每次进村,他都不会注意到,在村头的第二家,有一个看起来比他还要苍老的男人,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不知想些什么。那是村里很怪异的一个人,才四十多岁,却已经头发全白了。而且有个怪癖,从不吃酱油,做菜都是用自制的农家大酱。许多年以来,一直如此。一瓶酱油为线索,引发两个不同的故事,引发两种不同的人生,这就是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大家要学会运用,对于文章的饱满度和深度方面,有着极大的好处和作用。由一个事物引发出两个不同的故事,这种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多尝试自然会写。比如一把钥匙,怎样引出两个能互补的故事,等等。学会这种结构,文章自然有起伏,吸引人。 (明天继续讲文章结构的后面部分,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学习)包利民简介黑龙江呼兰人,现居伊春。其人自在随心,若水若云无拘无束;其文散淡任意,如风如月留迹留痕。愿用世间点滴感动,为你温暖生命苍凉。已出版当空瓶子有了梦想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一朵花开的时间 给星星找片夜空 一条鱼眼中的海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