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10月19前沿视角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是由英国学者F.R.利维斯及其学生D.汤普森于20 世纪30 年代在共同完成的论文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提出,主要是指人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在国际上,媒介素养被视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素养之一。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是“对现代传媒的沟通方式及表达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学习及教授的学科,在教学理论及实践中成为专门及自主的研究项目,并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教学工具”。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和研究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媒介素养教
2、育的地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展开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素养评估项目”也将媒介素养纳入评估内容,并自2009年起,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媒介阅读素养进行了评估。媒介素养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受到高度重视,贯穿于幼儿园至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其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受到关注,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本国基础教育中。和国际相比,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虽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已有起色,但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基础教育阶段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当尽快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基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实际情况,在基础
3、教育阶段推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设置独立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中一些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将媒介素养教育以独立课程形式纳入到教育教学中。有的国家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至大学各个学段,都设置了专门的独立课程。有的国家将该课程规定为必修课,有的国家根据不同学段的情况规定课程的性质是必修还是选修,有的国家还将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开设独立课程是最理想、最有效的一种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推进媒介素养教育,保障学生从小受到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使得从学生、家长到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增
4、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意识,提高重视程度,能够快速形成一个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环境,推动各个方面较快地投入到媒介素养教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途径探索王言锋【摘要】 媒介素养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纳入到基础教育中,但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推进缓慢。基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设置独立课程、融入各学科教学、扩充相关课程内容、与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家长素养实现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为主导的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环境建设等多种途径,提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水平。【关键词】基础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 途径【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
5、码】 A 【文章编号】 1002-3275(2016)19-09-03王言锋/大连教育学院,教授,从事教师教育研究(大连 116021)葚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G16CB319)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育中来,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和媒介教育水平。实施条件:学校教育必须有一定的课时投入、规范的课程标准、系统化的教学大纲、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材、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能承担教育教学的师资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的教育基地等。二、寻求结合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将媒介素养教育内
6、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是目前国际上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普遍做法。即使设立独立课程的国家,也提倡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式,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文科和艺术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教学,更易于结合教学内容,寻求结合点,巧妙地融入媒介素养教育。通过长期的多学科融入教学,也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例如,语文课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些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最早也是在语文课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如1988年英国公布的教育改革法,明确提出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要求在英语教学
7、的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要求。我国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找到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我国2011 年出版的新课程标准中,有的内容就蕴含一定的与媒介素养教育的结合点。如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语文课程的建设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素养。”在“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里,也提到
8、“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又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也是媒介素养的要求。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媒介素养教育;教育上既有一定的针对性,又能体现媒介素养的丰富性。虽然每个学科对于提高媒介素养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通过多学科常年累积,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如独立课程,教育效果的取得相对较慢,教育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不强。实施条件:学科内容要与媒介素养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9、度;学科教师要有较强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介素养教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深入研究课程,找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须注意的是,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仍以学科目标为主,避免喧宾夺主。三、改造相关课程,充实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我国中小学现已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思想品德课等,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联度较高,可以通过改造这类课程,扩充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体系,提高课程中媒介素养教育的比例,这也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一条好的途径。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中小学开课的课程中与媒介素养教育关联性最大的课程。虽然两者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信息技
10、术课程是与媒介素养教育最为接近的课程,因此可以通过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等方法改造信息技术课程,使之更好地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思想品德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联性体现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与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媒介信息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目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已出现一定的媒
11、介素养要求,如“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等。在“课程内容”上,也有相关的表述,如“我与国家和社会”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中有“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与情感”“正确认识好奇心素2016年10月19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他内容中,也有可以进行扩展的可能性
12、,如“成长中的我”的“自尊自强”中有“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条件下,通过扩充信息技术课、思想品德课等课程加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做法,是比较简便又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的一个办法;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有利于较快实施媒介素质教育。实施条件:要对相关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写;适当地增加一定的课时量;提高学科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四、与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相结合,深化媒介素养教育效果除了通过课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外,还可以利用我国中小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特有的渠道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
13、来深化媒介素养教育效果。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国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也越发明显。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青少年网络问题的增多,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学校德育工作,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媒介素养教育,但由于缺乏认识和工作技巧,在教育内容上较为单一,集中在对学生网瘾等不良上网习惯的教育上;在教育方法上比较粗暴简单,如控制学生使用手机或电脑等;在教育形式上比较单调,主要靠说教;在教育意识上缺乏理性,往往是由感而发。因此,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发挥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班主任
14、工作、学校德育工作优势。将媒介素养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之外的教育补充形式,能够深化、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实施条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知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找到教育的切入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媒介素养教育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也大有可为。媒介素养其本质也是文化素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思考等机会。学校要
15、利用本校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提高媒介素养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班报、成立广播站、制作网页、拍摄微电影、成立小记者团、进行时事评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深对媒介的理解,受到媒介素养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其优势在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媒介素养教育;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媒介的丰富性,增强对媒介的理解;在常年的校园文化熏陶中,不断地提高媒介素养。实施条件: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去;创设出让更多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载体;要有富于热情、具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指导经验与媒
16、介素养教育知识的教师。六、提高家长媒介素养,实现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越是低年龄的儿童,对于家长意见也越顺从,受家长的影响也越大。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是家长与孩子完全一对一的活动,教育的时间充裕,教育的方式也可灵活多样,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家长的观念通过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孩子的接受。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不能忽视家长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但在我国,家长普遍对媒介素养教育不了解,自身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因此家长媒介素养教育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家长的自觉,应当由学校或社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沙龙、向家长发放学习材料、开通家长热线等各种方式予以提高。学校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互为表里,这样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七、以学校为主导,构建媒介素养教育社会新环境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终身性、社会性的教育,学校除了组织好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外,还要主动与社区、媒体单位、社会民间组织等建立联系,充分利用它们各自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发挥它们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辅助作用,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责任编辑 黄瑞)王言锋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途径探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