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结构力学上下.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3333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上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上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上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上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上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杆系结构(静定、超静定)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内力分析、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结构的位移计算、结构的影响线等,还介绍了结构矩阵分析、结构的动力计算等专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对常用的杆件结构初步选择计算简图、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杆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受力性能,掌握其内力变形的计算原理及其方法,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计算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相关课程及进

2、行结构设计及科学研究打好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课程内容的要求:(1)几何构造分析: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结构与静定拱的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3)影响线: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定法,了解机动法,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不利位置。(4)结构位移的计算: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5)力法: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及各种外因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内力

3、的力法分析,(6)位移法:掌握位移法基本原理及超静定刚架的位移法分析。(1)力矩分配法: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2)矩阵位移法:掌握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3)结构动力计算基础: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计算方法。了解阻尼的作用,了解频率的近似计算方法。2.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结构计算简图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针对具体结构选取计算简图的能力的培养。(2)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平面干洗结构进行计算或确定计

4、算步骤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的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解决实

5、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1.该课程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建议科任教师应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2.由于该课程相关章节内容计算量较大,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建议有较好数学功底的教师担任此教学工作。3.该课程应该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为先修课。4.该课程应布置较多数量的课外作业供学生进行练习,并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该课程上册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下册采用考查课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 7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平时测试、作业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五、课程教材与主要

6、参考书1萧允微,结构力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2 月。2龙驭球, 结构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8 月;3李廉锟, 结构力学 () ,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3 月;六、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该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各种结构形式的力学特性,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熟练画出其内力图形,并具备对常用结构形式定性分析的能力。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章次 教学内容 讲授课时 习题课时 试验课时1 绪论 22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 23 静定梁和静

7、定刚架的受力分析 3 14 三铰拱的受力分析 35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 4 16 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8 27 力法 8 48 位移法 6 29 渐进法和近似法 6 210 影响线及其应用 6 2机动 2合计 结构力学 () 48 1611 矩阵位移法 6 112 结构的动力计算 12 113 结构的稳定计算 4 114 结构的极限荷载 4 1机动 2合计 结构力学(II) 28 4总计 76 20七、教学内容结构力学()第一章 绪论(讲课 2 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结构力学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结构计算简图选取的原则、要求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

8、;了解荷载的分类。本章重点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本章难点如何将实际结构简化为计算简图。教学内容1.1 结构力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2 杆件的计算简图1.3 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1.4 荷载的分类1.5 结构计算简图实例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讲课 2 学时,习题 2 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与多余约束、实铰与虚铰的概念;了解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了解体系的几何组成与静力特性之间的关系。 本章重点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本

9、章难点灵活运用三个基本组成规则分析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教学内容2.1 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2.2 几何组成分析的几个概念2.3 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2.4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2.5 几何可变体系2.6 几何组成分析方法及示例2.7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受力分析(讲课 2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计算指定截面的内力;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内力图绘制的方法。本章重点绘制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本章难点用隔离体平衡法计算任一指定截面的内力;用区段叠加法绘弯矩图;根据弯矩图和所受荷载绘出剪力图和轴力图。教学内容1

10、.梁的内力计算的回顾2.静定多跨梁3.静定平等钢架4.静定桁架5.组合结构6.三铰供7.刚体系的虚功原理第四章 三铰拱的受力分析(讲课 4 学时)教学目标了解三铰拱的受力特点,掌握三铰拱支反力及指定截面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三铰拱压力线的概念,了解三铰拱在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轴方程。本章重点三铰拱支反力和内力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4.1 拱结构的形式和特性4.2 三铰拱的内力计算4.3 三铰拱的压力线和合理拱轴第五章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受力分析(讲课 4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理想桁架的概念;熟练掌握静定平面桁架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能利用结点平衡的特殊情况判定零杆和等力杆;掌握

11、静定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内力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空间桁架的几何组成规则几杆件轴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本章重点运用结点法、截面法计算桁架各杆轴力;静定组合结构内力的计算方法。本章难点合理地确定计算路径,恰当地选择隔离体和平衡方程。 。教学内容5.1 桁架的特点和组成5.2 静定平面桁架内力计算5.3 静定组合结构第六章 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讲课 8 学时,习题 2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熟练掌握计算结构位移的单位荷载法;熟练掌握图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应用;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律。本章重点静定结构由于荷

12、载作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计算,特别是图乘法计算梁和刚架的位移。本章难点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图形相乘法。教学内容:6.1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6.2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6.3 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6.4 图乘法6.5 静定结构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位移计算6.6 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计算第七章 力法(讲课 8 学时,习题 4 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以及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时的内力;理解超静定结构的位移的计算。本章重点判断超静定次数、选取力法基本体系、建立力法典型方程;荷载作用下超静定结构的力法计算及内力图绘制与校

13、核。本章难点根据已知变形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利用对称性选取等效半结构;理解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时虚拟状态的设置。教学内容7.1 超静定结构概述7.2 力法基本原理7.3 力法基本体系选取典型方程7.4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7.5 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7.6.对称结构的简化计算7.7 两铰拱与无铰拱7.8 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第八章 位移法(讲课 6 学时,习题 2 学时)教学目标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用典型方程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理解典型方程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掌握用直接平衡法计算超静定刚架的内力

14、。本章重点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杆件的转角位移方程;用典型方程法和直接平衡法建立位移法方程;用典型方程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本章难点对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及方程中系数和自由项的物理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确定。教学内容8.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8.2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8.3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8.4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及位移法方程8.5 典型方程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8.6 典型方程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和温度变化时的内力8.7 直接平衡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第九章 渐进法和近似法(讲课 6 学时,习题 2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15、和无侧移刚架在荷载和支座移动作用下的内力;了解无剪力分配法的概念、应用范围和计算方法;了解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法。本章重点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本章难点无剪力力矩分配法的概念。教学内容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9.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9.3 无剪力分配法9.4 多层多跨刚架的近似计算法第十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讲课 6 学时,习题 2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会用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会用影响线求固定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内力;了解绘制简支梁的包络图和简支梁绝对最大弯矩

16、的方法;了解利用机动法作连续梁内力的影响线;了解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本章重点影响线的概念,静力法和机动法绘制影响线,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内力。本章难点用静力法作静定桁架的影响线;临界荷载的判断方法;包络图的绘制教学内容10.1 移动荷载及影响线的概念10.2 静力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10.3 静力法作间接荷载作用下梁的影响线10.4 静力法作静定桁架的影响线10.5 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影响线10.6 利用影响线确定移动荷载最不利位置10.7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和绝对最大弯矩10.8 机动法作连续梁的影响线结构力学()第十一章 矩阵位移法(讲课 7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掌握用矩

17、阵位移法计算平面杆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单元和结点的划分;单元和结构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形成;用单元定位向量形成结构刚度矩阵;形成结构综合结点荷载列阵;结构刚度方程的形成及其及其求解;结构各杆内力的计算。掌握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步骤。本章重点 用先处理法形成结构刚度矩阵和综合结点荷载列阵本章难点用先处理法形成结构刚度矩阵中各步骤的物理意义;单元刚度矩阵和结构刚度矩阵中刚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和求法;矩阵位移法与位移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内容 11.1 概述11.2 杆件结构的离散化11.3 单元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11.4 结构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11.5 用先处理法形成结构刚度矩阵11.

18、6 结构的综合结点荷载列阵11.7 求解结点位移和单元杆端力11.8 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步骤和算例第十二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讲课 11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动力体系自由度数的判别方法;掌握单自由度和两个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掌握自由振动和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强迫振动的计算方法;了解阻尼的作用;了解多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本章重点动力体系自由度数的判别方法;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及有限自由度体系动力特性的计算;单自由度、有限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的计算。本章难点用刚度法和柔度法建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在动力

19、特性和动力反应计算中,刚度系数和柔度系数的计算;单自由度和两个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动力反应的计算。教学内容 12.1 动力学计算的特点和动力自由度12.2 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12.3 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12.4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12.5 多个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12.6 多个自由度体系主振型的正交性和主振型矩阵12.7 多自由度体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无阻尼)12.8 多自由度体系在任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12.9 近似法求自振频率第十三章 结构的稳定计算(讲课 4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结构的三种平衡状态及两类稳定问题,了解稳定计算的核心内容是计算临界荷载

20、。掌握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临界荷载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计算理想压杆第一类稳定问题的临界力。本章重点准确地理解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应用静力法和能量法确定压杆的临界力。本章难点稳定问题的实质;临界状态的静力特征和能量特征;可分为弹性支座问题中弹簧刚度的计算;稳定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教学内容的13.1 确定临界荷载的静力法13.2 确定临界荷载的能量法13.3 直杆的稳定第十四章 结构的极限荷载(讲课 4 学时,习题 1 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极限弯矩、塑性铰、极限状态、破坏机构和极限荷载等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会计算超静定梁和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本章重点单跨超静定梁和连续梁极限荷载的计算。本章难点正确判定极限状态。教学内容14.1 有关极限荷载的几个基本概念14.2 静定梁的极限荷载14.3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14.4 连续梁的极限荷载14.5 比例加载时判定极限荷载的一般定理14.6 简单刚架的极限荷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