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研讨】 夜色下的古典与浪漫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比较 董凡菲 (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贝多芬的月光是流传后世的经典名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德彪西的月光与之相比,也是不遑多 让,这两首月光,一静一动,各抒所想,都阐述了作者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后世的 诸多_作品与演奏家影响甚深。 关键词:创新;和声;旋律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不 要忘记真理”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 品中有许多已经流芳百世,对以后许多作曲家的创作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 交响曲的长度
2、,扩充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 极其广泛的用途,证明了钢琴在乐器中的地位,把它推 上“乐器之王”的宝座。贝多芬的作品跨度较大,从古典 式转向浪漫式。他的作品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的创作 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许多不同风格的作曲家,如勃拉姆 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等等。他还为柏辽兹、 马勒、施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新的道路。 “唯有音乐能够自如地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 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这个比界悄悄全也创造 了黑夜的神秘诗歌,创造了月光抚摸着树叶所产生的 千百种不可名状的沙沙声。”德彪西 德彪西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了和声与 旋律。在他的作品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
3、不亚于和声与旋律。德彪西的音乐是在古典和浪漫主 义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于19世 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成熟。它独特的风格被西方音乐 史概括为“印象主义”,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 他的音乐具有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 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音色丰富多变等特点。他作品的 调性已经到了几乎濒临溃散的地步。经他创新后,音乐 创作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德彪西相信:“音乐因其本 性使然,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形式的窠臼中, 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组合。”德彪西拥有得天独厚的灵 敏双耳,能够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这种能力是天生 的,无法用后天的训练培养。钢琴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
4、 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 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 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 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 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有 所改变。他打破了欧洲几百年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 蒙咙、飘逸、空幻、透明、幽静、雅致的音乐音响,他的音 乐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 一个广阔的前景。 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读期间,钢琴弹得不 错,但作为理论班上的“捣蛋鬼”,他喜欢弹奏一些令人 吃惊的和弦,而不愿作传统的和声练习。这最让他的和 声老师杜朗痛心。德彪西两次临时受聘梅克夫人家庭
5、三重奏小组的钢琴演奏,是其一生中比较重要的经历。 他从此接触到柴科夫斯基以及其他俄国作曲家的作 品。后来,在1889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德彪西再一 次听到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指挥的音乐会,以及印度 尼西亚“佳米兰”乐队的演奏,加深了他对东方情调的 认识和兴趣。在罗马,德彪西拜访了年事已高的著名歌 剧作曲家威尔弟,并花大量的时间参观画廊、研读诗 歌、剧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切磋。贝加摩是意 大利的一个地方,位于北部伦巴第地区。贝加摩舞曲是 1617世纪,流行于贝加摩地区的一种快速、六拍子、有 固定低音的民间舞曲。贝加摩组曲包括前奏曲、 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乐曲,体裁 接近于古组曲
6、。前奏曲、小步舞曲、帕斯比页舞曲都是 古组曲中常用的体裁。但像月光这样的标题抒情性 乐曲体裁,在古组曲中是见不到的。月光是一首恬静 安谧,蒙陇优美,富有幻想性的抒情小品。这成了作曲 家后来写作贝加摩组曲的缘由之一。象征主义诗人 刻意追求声韵所产生的模糊、瞬息即逝的气氛,印象主 义画家虚无缥缈的色彩,与作曲家的审美趣味不谋而 合。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纤细典雅的法国音乐传统, 世纪末巴黎的文化氛围,孕育着年轻的作曲家未来的 理想,这理想的前站就是贝加摩组曲。 月光的和声是三度结构的传统和弦,除了一些 地方用了D大调的七和弦T的浸入性终止及复式完全 终止外,同等大量使用的是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并且
7、多用二度、三度关系,表现出功能逻辑的松动倾向,功 能逻辑的松动倾向及同主音大、小调色彩性和声的用 法,都接近于浪漫主义和声。和声序进在传统的和声中 不协和音应该有准备、解决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却没有 166- 【专题研讨】 元初名臣张文谦的历史贡献 侯红霞 (邢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摘要:张文谦作为元代一代名臣,在元史中有专门传记,府县史志均有记载。本文主要阐述了张文谦的一些 事迹,包括其在元朝统一中国之时所作的贡献;在农业、水利、天文等方面的贡献;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张文谦;历史;贡献 张文谦(12161283),字仲谦,是元初一代名臣,祖 籍河北省沙河市盖
8、里(今葛村),沙河县志称其为“沙河 人物之冠”。他曾与刘秉忠及张易、王恂等就读于邢州西 部的紫金山,除学习儒家经典之外,还学习天文、地理和 算筹等。他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并称为“紫金山 五杰”,这五人后来均成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史家称之为邢州学派。邢州学派在元代的政治、经济、军 事、科技、文化、学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历史性 ”+-+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r一。一一 卜一。+一 这样的体现。在一个不协和和弦到达另
9、一个不协和和 弦有时是平行与连续进行的。这就是德彪西特别的和 声序进。德彪西的月光虽然也以功能和声为主要框 架,但是却更多地运用副三和弦以及色彩性和弦,而不 是强调传统功能和声中的正三和弦。比如一小节和弦 的运用,在传统的和声体系中,副三和弦是不可能占据 这么重要的位置和这么长的时值的。 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和声是一个重要的艺术 表现手段。无论是在衬托旋律,还是在表现形象方面都 起着重要作用。他的和声语言与前人一样,仍是以大小 调功能体系和声为基础的。虽然这些和声材料在今天 看来很有限,但贝多芬就是可以运用这样一些简单的和 声材料,塑造音乐形象、刻划矛盾冲突、表现戏剧性的发 展,他最大限度
10、地发挥了和声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和声语言。他运用功能性的和声进行,收到戏剧性的 和声效果,充满弹力的和声节奏,丰满结实的和声音响, 对比性的和声处理,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和声语言特征。 他的和声语言动力性强,效果浓,有着强烈的紧张性,一 步步地把音乐推向高潮。这些在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当然,他的和声语言也不乏抒情性 和歌唱性的一面。(加谱例)贝多芬的和声语言是他创作 的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和声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既简 朴又富于表现力,特别在发挥和声在大型作品中结构功 能、发展层次以及表现作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贝多 芬和声语言中的基本材料常用和弦一级、四级、属七、属 九、七级
11、减七和弦、二级五六和弦、副属和弦。重属变和 弦、降六级和弦与降二级和弦。这些材料在我们今天看 来很是有限的。 创作于1894年的月光是德彪西贝加摩组曲中 的第三首,属于作曲家创作的早期作品,早期代表作品 有贝加摩组曲、歌曲曼多林遗忘的短歌、交响诗牧 神午后前奏曲等。这首作品取材是受到法国象征派诗 一167 人魏尔伦的诗集华丽的节日中的月光诗的影响。这 是作曲家早期钢琴曲中唯一带有描绘性标题的一首乐 曲。由于是早期作品因而还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只是初 具印象主义音乐的。贝加摩组曲不仅仅有让人心凉、 挥之不去的月光,它还准确地折射出作曲家艺术经历、 创作历程的演变轨迹,集中地揭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源 泉
12、,清楚地展示了世纪末的一些音乐创作倾向,隐隐约 约地暗示了新世纪音乐的方向。笼罩着整部贝加摩组 曲的,是世纪末的“月光”。月光是一首优美、明净、充 满诗情画意的钢琴曲,他以轻柔的笔触,清淡的色调和 诗意的情感,刻画夜色茫茫、万籁俱寂,明月照耀大地的 意境。他的旋律疏疏落落,经常出现长音,从而造成了平 稳幽静的印象,和声明朗和谐,加深了夜色景象。正如意 大利评论家加蒂所说:“上行的琶音是那么的袅娜轻盈, 犹如喷泉向空中喷射般地涌出。” 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那么 “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在他的音乐里,月光 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 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 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 分的想象空间。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 那流畅的旋律将故事娓娓道来;而德彪西的月光就是 月光本身,一夜倾城。绘画中有“亮色”之说,音乐中也有 “亮音”。三度音程就有明亮的感觉。会使人想到那皎浩 晶莹的月光、悠长的旋律线和平稳的节奏,再加上与色 调柔和而明净的和声融合在一起,达到的就是一种清 幽、静寂的效果。 二者表现其情感和幻想的主观世界,重感情的传 达,追求个性的解放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都 能从总体上升华为一种我们“人类怀着希望寻觅精神归 宿”的本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