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堂感同身受的历史课(本文获区论文评比一等奖)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并为之服务,但这是以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基础的,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育人功能而实现的。所以重视尊重教育中人的功能,即尊重人,发现人,挖掘人,发挥人的主体性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上个世纪近百年来,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们都在潜心研究探讨“主体性教育”这一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就有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主体性理论,有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性、探讨性、内在驱动性等学习理论,
2、有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性、兴趣、尊严等的教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于开启我们的思路,加深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以及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主体性教育要真正安家落户,则必须找到主体性教育的承受点。这个承受点就是主体性教育必须与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否则它只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高中历史人教版试验修订本中国近现代史 (下册)第七章“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一章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大多数出生在 80 年代以后,生长在 90 年代,所以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红卫兵的疯狂,无法理解全国人民对毛泽东视若神仙般的偶像崇拜,无法理解上山下乡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对于他们文化大革命是
3、一种遥远,是一种神秘!怎样破解这种不理解、这种神秘、这种遥远呢?成为一个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左思右想之后,我决定让三四十年前的历史又一次生动地再现在同学们面前,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对那段历史又一个比较直观地认识。可是历史毕竟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何再现同样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影视作品,想到了历史文物遗迹,还有那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不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吗?上课前,我先播放了历史电影周恩来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某些片断给学生观看。学生饶有兴致的观看着电影,-电影是直观的,也是生动的,把学生一下子带回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并不遥远的过去,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很多不解与疑惑,有同学问:“老师,那些穿军
4、装的人怎么这么蛮不讲理这么蛮横连周恩来总理的话都置若罔闻?“老师,陈毅不是反革命啊,为什么要把他打成反革命,还要他在大会上作检讨呢?” “老师,那个年代的青年学生真的有那么疯狂,真地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而停课闹革命吗?” 太多的问题与不解,也正是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给学生安排了任务:回家后寻找“文化大革命”遗迹(比如的徽章、毛主席语录、教科书等) ,或者上网查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相关资料,或者问询家里的父辈、祖父辈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果然,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兴趣很高,真弄来许多宝贝文物,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各与大家分享。有很多学生找到几枚毛泽东像章,背面写着“广东省革委会 196
5、9 1970 ”,有同学拿出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科书,出版时间是 1970 年,还有同学找到几本厚厚的毛主席语录等等。这下,课堂一下子热闹好多了,同学们兴高采烈的相互欣赏着各自带来的“宝贝” 。在分享过程中我又让学生讲叙了一些自己打探到的“文化大革命”时候的事情。张子杰讲起了他爷爷告诉他的故事。他爷爷念过高中,成绩很好,可是因为成份是“黑五类” ,没资格考大学,就在一乡村小学做教师。教课之余,市场喜欢舞文弄墨,灵感来了,就随手写在纸上。一次,腹泻,要请假。写了一张请假条,交给乡中心小学负责人。那负责人,看了请假条后,又看了背面,不料看到了爷爷做的一首诗:啊,人间的挫折并没有把你吓倒/你依然望着世
6、界微笑/ 你的眼睛凝视远方/心中烈火正熊熊燃烧!这怎么了得?负责人睁大了眼睛,一联系爷爷的家庭背景(爷爷的父亲和爷爷都在国民党政府里当过官) ,立即嗅出火药味了。他们认为,诗中“人间的挫折”就是自己遭到了人民的专政, “心中的烈火”就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不满的愤努之火。第二天,大字报就贴出来了,说爷爷是性质是份恶劣的“现行反革命分子” ,接着就是没完没了的批斗,戴高帽子游街。学生们一个个屏住呼吸,睁大眼睛认真的听着张子杰讲述他爷爷的苦难过去。当讲到张子杰的爷爷同他的父亲和爷爷在一起遭受批斗,都跪在碎瓷片上,头顶烈日,还要不停喊口号,按头皮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发出“哎”的叹息声。当讲到,张子杰
7、爷爷的爷爷被造反派一脚踢得当场昏倒,抬回家就去世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黯然伤神学生那种耳闻目睹,感同身受的体会深刻了。三四十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身边,同学们也仿佛置身于那场漫无边际残无人性的浩劫当中去了。这堂课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者恰当引导,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主动性,那么,那种“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还会存在吗?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能够真正明白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 ,那么,那种高分低能的被教育者还会大批量的存在吗?那种清华大学生伤害大熊猫的现象还会出现吗?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