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434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再分配爱 2 主科教嗲饨,营粮(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5 期 Jo 山曰 al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 2010 入口迁移与 1 经济或展.入/1 资本的再三步百己赵新艳摘要: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发展,人口迁移逐渐有了很大的规模。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人口迁移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再分配而表现为促进作用,即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关键词.人口迁移 ;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C922 文

2、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 )05-0085-03 作者简介:赵新艳(1986-),女,河南新乡人,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93)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收稿日期:2009-10-24 人口迁移自古有之,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其户籍登记的移动;3 还有观点认为;人口迁移是而逐渐产生的 O 迁移理论也是颇为丰富的,但以往的只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迁移理论主要是注重迁移发生的原因,很少关注迁移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4本文者在迁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 O 而正是这种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定义,即户籍地发生

3、了改变。迁移过程所产生的结果,使迁移本身对经济产生了重二、迁移过程的;优胜劣汰;人力资本的要的影响 O 本文对此作一探讨。较量一、人口迁移理论与概念界定以上关于迁移理论的各种论述,共同点都是在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口迁移,最著名的恐怕要的经济理性前提下展开的。因此,迁移归根结底是由数大约公元前 1250 年古代希伯来人的迁移了,这次于利益的驱使,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发展,人其大规模举迁,从埃及到巴勒斯坦,途径红海和西奈沙实都是在趋利避害的这也是一种生物本能的表现。漠,艰苦卓绝,长途跋涉数十年。根据圣经的记录,但在迁移过程中,并非所有个体都能如愿以偿到达自这次古希伯来人的迁移,是由以色列的后代

4、摩西直接己向往的;流淌着奶汁和蜜糖的地方因为迁移过程组织和引导的。在整个迁移过程中,经历了埃及法老是-种筛选过程,所体现的规律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王的重重阻挠,路途巾风餐露宿和征战险阻,而迁移生存,而这最直接的就表现在人力资本之间的对比和的目的和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往那上帝耶和华承博弈。诺的;流淌着奶汁和蜜糖的土地;111。人力资本是蕴藏在人口之中的,因此,随着人口两方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 A 系列人口迁移理论,的迁移,人力资本也随之发生了空间上的转移。一般如赫伯尔 1938 年提出了;推力一拉力;理论,认为决认为,人力资本主要包括知识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两定人口迁移行为的l 大|素是原住地的推力

5、和迁入地的个容易得到量化的方面。舒尔茨认为,由教育、保健、拉力 o1965 年,美国学者李进步把影响迁移的因素人口的迁移等投资所形成的人的能力的增长和平均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迁出地因素;二是迁入地因素;三寿命的延长,都是资本的一种形式。首先,对于知识文是中间阻碍因素;四是个人因素。1975 年,托达罗提化水平,直接体现在教育方面。早在2000 多年前,管出了;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理论等等 2;子全修中就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人口迁移(Migration)是二种很复杂的社会经济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现象。地理学家、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十获者,木也;一树

6、百获者,人也。;舒尔茨认为,同样入研究,下了不同的人口迁移定义 O 一种观点从移动的投资,用在教育上要比用在其他方面的收益率更的空间变动出发,认为;人口的迁移变动是指人口在高。还有研究、显示,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当年教育方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它包括改变定居点的移动和暂时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在下一年的经济效应更为明显,的移动。;另外有学者认为;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离开原 1978-1996 年平均说来,当年 1 亿元的教育投资会带居住地,越过一定行政界限,到另一个地方居住,并改来下年 GDP6 亿多元的增加额而当年 1 亿元的固定-85 -资产投资只会带来下年 GDP 不到 3 亿元的增加额到。和力量。这

7、些都说明了教育的收益率是极高的。所幸的是,我三、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再分配的结果国的教育事业与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公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 年的 6.26 年提高到了正是由于迁移的选择过程,人口迁移的诸种益处2004 年的 8.01 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呈现出增显而易见,因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无疑注入加的趋势。其次,在身体素质方面,我国公民的健康水了鲜活的血液,促进了经济繁束。如果对迁移的积极作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人口用不甚明了,那么历史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面镜子,平均预期寿命继续提高。2005 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历史虽不能重现,但通过对历史的回

8、顾和分析,对解决寿命为 72.1 岁,比 2000 年 71.4 岁,提高了 0.7 岁6J 当下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以史为鉴便是这个寓意。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促使人们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国内方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长江中下游从因为教育是对未来收益的投资,同时健康时间的增多;地广人稀;的落后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四直接增加了劳动时间,同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川盆地从赤地千里、人烟断绝重新恢复为天府之国,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人口质量提升到了 4 东北二省从清朝的封禁地成为中国的粮仓和重工业个较高的阶段,而迁移人口的筛选过程更可谓是;优基地,台湾从蛮荒之区变成富饶的宝岛,这些都得益中选优

9、在此过程中,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从迁出地于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丰厚的人力资本,使这些转移到了迁入地,这无疑对迁入地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地区改旧貌换新颜。的活力和发展势头。可以说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现在,我国东部地区是人口的聚居区,而与此相促进作用,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这种转移和再分配来实对应的便是东部地区 GDP的持续升高 o2003 年,西现的。这一筛选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收入最低的 6 个省市的人均 GDP 只相当于东部沿在离开迁出地这一环节表现为在个人能力和物质方海地区收入最高的 6 省市的 21%7。而且,2005 年第面优越的人可以很容易地离开原住地,而那些无力担一季度,全国

10、 35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负迁出成本的人,则只能留在原住地。另一个方面,那期上涨 9.8%,上海、杭州、成都、厦门、青岛、宁波、南些具有开拓和冒险精神的人们,往往倾向于到外面的京、武汉等 8 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超过世界看看、闯闯,而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人则宁愿留 10%万。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在原住地。这是在起点上已经存在的一种选择。其次,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强劲势头而隐藏在这些光辉数字在迁移过程中,尤其是长距离的迁移,各种不确定的背后的是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东西不同就在于人口风险都会存在和发生,这无疑是对迁移者的真正的考数量的多寡,而人口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

11、口向东部验和历练,在起点上一同开始的迁移者又将在这一过沿海地区的迁移带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程中接受筛选,而这阶段开始注重个人的能力和智谈起人口迁移,不得不提的便是美国。美国是典慧。在当今社会,随着交通设施日益发展,迁移过程并型的移民国家,从这个国家的发展中,我们能够得到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阻碍这是与先前的社会不同更多的答案。移民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的表现。最后,到达迁入地开始生活。但是,初来乍力供应、消费市场、教育及科研技术方面。AdTI的研到,对迁移者的又一次考验到来了,能到达迁入地并究报告显示,在 10 个移民数量下降最多的居住区,移能适应这里环境的人,总体上都是人力资本即身

12、体状民人口平均下降 39%,房地产价格下降了 7.6%。最显况和智力水平都较高的人。为了在迁入地生存 F 来,著的例子出现在华盛顿一个位于阿纳科斯蒂亚东南移民不仅要保持和发挥原有的文化优势,还必须吸居民稀少的街区失去了 76%的移民人口,房地产价收当地文化中先进或有利的因素。因此,在新区定居格下跌了 18%r9J。的人口的文化水准、生产技能般都会比在原地时无论人口迁移是基于何种理论和原因,它都实现要高。了人力资惊的重新配置迁入地得到了丰厚的人力资因此,迁移对于迁入地的发展是有利的,经过这源,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种筛选过程,能够在迁入地安营扎寨的一般都是人力的。而且,人既是

13、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迁资本较高的人,这是笔巨大的财富。而且,迁移对于移人口对迁人地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消费者,提高人口素质也有促进作用人口的迁移有利于避免人口的迁入,对吁地的经济尤其是第主产业具有极大近亲、同姓间的通婚,或者仅仅在较小的人群、地域的拉动作用,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上述的例子也证范围内的通婚,后者在闭塞的农业社会中本来是难实了这点,比如房地产方面。这其实是一个循环的以避免的。这些对迁入地的发展都是可持续性的优势过程,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产业的发展,迂入地经济发-86 展势头强劲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地生活。人口迁移来者有一种排斥心理,他们觉得太多的外来者对城市都是有定目的

14、和理性的个发展前景良好的地区的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便。是众望所归之地,人口的迁入带来了更为鲜活的动这些问题是难免的,即使没有外来者,这些地区还是力,这股鲜活的动力即是来源于由迁移过程中的筛选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外来者的加入进步强化了这环节。应该看到,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身上的,人是人些已经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使迁入地居民产生了一种力资本的载体,阻止了人口的流动,也就阻止了人力相对的被剥夺感。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流动人口也资本对经济的贡献。不例外。但是,关键要看其产生的效果哪方面明显些,若是正效果大于负效果,这样的事物还是可以接四、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启示受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尽

15、可能减少其负面的效果 O 流我国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动人口为流入地带来了经济发展,他们的成绩是明显潮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是相联系的 o30 多年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人口流动这一问题。来,人口流动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流动人口产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的问题也逐渐关注起来。由于我国有户籍制度及其所话道出了人的一种利益驱动性,人总是要向有利益的带来的一系列的制度隔离,我国的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地方奔去。所以,人口流动集中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不是迁移而是流动,因为大多数人们都只是流动到外展现状和前景都较好的地区。人口流入某个地区,说地,而没有实现户籍的

16、转移。这与我们上文提到的迁明这个地区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就是有魅力,那么当移概念是有出人的,但是在一定程罔来看,人口流动地人应该感到的是自豪和骄傲,因为他们在一个令其可视为短时期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户合一,共他人向往的地方生活。有了流动人口的加入,这些地同到达迁入地,而人口流动则是人户分离,各居两地。区才更有活力,人气才会更旺。相反,那些贫癖落后的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在中国这一特殊的制度框架下地区,只能将人推出去,而很少会有人愿意到那里去,是不同的,但排除制度因素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其因为在那里没有希望,没有机会。所以,人是具有经济实和人口迁移是大体相同的 O 理性的,我们不可以无视这种理性,正

17、是这种理性的在流动人口中,农民主是主体。从年龄上看,外出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是繁荣地方,哪些是落后地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 28.6 岁 O 其中,16-20 方,而此时,流动人口数量就是一个指示器。参考文献:岁的农民工占 18.30,毛21-25 岁的农民工占 27.1%,1蔡防.中国流动人口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1-40 岁的农民工占 23.29 毛 40 岁以上的农民工占 2007 :33. 15.5%。此外,从总体上看,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要高2江立华.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水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手土,2002:18 81.

18、6%,比全国农村劳动力平均水平高 18.3 个百分点 l 削。3李竟能.人口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84. 这些都与流动过程,也可以说是迁移过程的选择性相4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3. 关。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知识水平,都是占有优势的5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人作出了这种行为,也即是说,是人力资本较多者发手土,2000:72.生了流动或迁移,这对迁入地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6中国人口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84. 7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5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信号。我国吸收流动人

19、口最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经济蓝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97. 广州和深圳,在经济普查中,地区 GDP 差异较明显。8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 2006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据经济普查资料核算 2004 年我国 31 个地区 GDP(经济蓝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68. 总和为 167601 亿元,其中东北地区 GDP 为 145459陈奕平人口变迁与当代美国社会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亿元,东部地区 GDP 为 92819 亿元,西部地区 GDP 手土,2006:228.为 28620 亿元。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东部10蔡防.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地区占总 GDP 的 55.380,毛,这些有力说明流动人口带果(人口与劳动绿皮书)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来的巨大经济增长 O 但是一些城市的本地居民对外 2006:48.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