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409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面理解国防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面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内容摘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关键词 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正文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办国防,不断增强国防实力。紧紧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一个重要

2、战略思想。胡总书记强调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大局。国防和

3、军队建设要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依托,紧密配合这个大局,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历史证明,不谋经济发展,成不了富国,也谈不上强国;只谋经济发展,可以成为富国,但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仍旧成不了强国。要真正实现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因此,按照胡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是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和落实好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国防建设是国家强盛的支柱。深刻理解胡总书记的讲话,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

4、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现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我国财力有限,保持国防费的适度增长和适当比例,是基于我国发展全局的正确选择。要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

5、,把质量与效益进一步统一起来,使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他指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胡锦涛强调,只有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才能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胡锦涛认为,要把国防和军队

6、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首先,要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从社会大生产的角度来看,国防和军队建设属于“公共物品”生产的范畴,它必须由国家统筹安排、总体经营。这也就是说,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属于国家责任和行为。因此,胡锦涛指出:“我们就必须依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站在国防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其次,要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国

7、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其三,军队则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推动作用,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另不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家资源的一次性投入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同时产生效益,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如果说以往的协调式发展强调的是块与块式结合的话,那么,融入式发展则强调的是渗透式结合。从协调式发展到融入式发展,这是胡锦涛在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关系过程中的最新认识。第三,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当代科技革命、产业

8、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样一条路子,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新世纪新阶段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必须要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从历史的角

9、度看,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这样一条路子,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 ”从现实的角度看,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军民两个领域的汇合处、交叉点上,一项资源投入往往可能同时产生平时和战时、军用和民用两种效益,一项产出也往往可能同时具有两种功能。同时,现代高技术战争对资源需求呈现出数量大、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仅仅依靠国防经济部门已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必须依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中国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的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10、有很大差距,与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很不适应,还没有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新世纪新阶段如何继续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胡锦涛指出:“我们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更高层次” ,就是党和国家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从宏观规划和战略指导的顶层做起,完善有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军民通用技术标准

11、,实现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匹配和衔接,在国家层面上来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真正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广范围” ,就是用大军事、大国防的观点看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开展、战争形态的演进变化和军事斗争领域的拓展,社会各个领域与军事的联系更为广泛,军队从社会吸收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渠道越来越多。这就大大拓展了军民融合的领域。我国民用科技领域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宏大,民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军民融合前景广阔。“更深程度” ,就是在深层次上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军民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集成,争取国防领域

12、里民用效应的最大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里国防效应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一种资源产生两种效益的“兼容式发展” 、 “双赢式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在高层次上运行,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关于“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体系之中”的重要思想,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参考文献:1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 江泽民.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文选(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10-15赵立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