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痛經?女子在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甚至劇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者稱痛經。常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全身無力等症狀,且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現代醫學的說法西醫一般將痛經分成原發性及繼發性。1. 原發性痛經是指經來疼痛但無明顯的生殖器官病變者,於月經初潮就開始出現。大多與子宮內膜分泌前列腺素(PGF 2)、內分泌失調或精神因素有關。 2. 繼發性痛經是指經來疼痛伴有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子宮內沾粘、或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異常等,多發生在月經來潮後數年。中醫的看法中醫對痛經的病因闡述則認為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不通則痛 。若因氣
2、血虛衰,造成衝任胞宮失於濡養則為不榮則痛 。中醫的辨證分型包括:1. 氣滯血瘀 即骨盆腔的氣血循環不好所致。疼痛大多很劇烈,小腹或脹痛或刺痛,甚至痙攣痛,經血中常伴有大量血塊,血塊排出不暢則疼痛加劇,塊下痛減。2. 寒凝胞中 經期冒雨涉水,或經行貪食生冷,或平時過於貪涼,或生活環境過於濕冷,導致經血為寒所凝,滯而不行,排出不暢而引起疼痛。3. 濕熱下注 常見於平素反覆骨盆腔發炎,陰癢,帶下味臭、量多、色黃綠、質黏稠,或帶下似豆腐渣者。4. 氣血虛弱 脾胃素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後氣血俱虛5. 肝腎虛損 素體肝腎本虛,或多產1 2 3房勞損及肝腎。治療原則中醫治療是以辨證為主,辨病為輔。治療原
3、則:可先經西醫檢查,有無器質性病變,再以中醫治療,或中西合併治療。治療方式中藥:醫師依據不同的證型 ,為患者量身定作配制中藥處方,配合月經週期療法,耐心治療。針灸:經期前後可以配合針刺(體針或耳針)或溫灸治療,效果顯著。按摩:針對特定穴道或疼痛部位以指壓或按摩的方式治療。熱敷:痛經發作時可以局部熱敷減輕疼痛。我能做什麼?痛經的病因複雜,容易反覆,有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更要有耐心與醫師配合治療。除了用藥之外,平時應注意精神的調養及情緒的管理;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避免熬夜;經前及經期忌生冷或刺激性飲食,忌涉水、游泳。應堅持週期性治療,中藥不似西藥止痛劑,乃依不同體質狀況給予不同藥物調理,有耐心服藥的話經行疼痛會逐月減輕,終至消失。痛經天主教耕莘醫院54B1770D006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