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275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强化七大机制建设 增添农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政策具体化,在机制体制建设上狠下功夫,建立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七个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建立以煤补农发展机制。结合我市煤炭大市的市情,把“ 以煤 补农 ”作为落 实“工业反哺农业” 政策的重要措施,尽快建立“以煤 补农” 工作机制,把我市以往不规范的“以煤补农” 行 为变 成规范的、 统一的行为,把随意性的收费行为转化为制度性的收费行为,把临时性的惠农措施完善为长效性的惠农政策,在不增加煤炭企业负担的情况下,构建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增强企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按原

2、煤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征收“以煤 补农” 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市审批、县督办、乡申报、村实施的办法,把资金落实到项目上,重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主要用于农村的路水电、文教卫、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建设。按原煤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设立“以煤 补农” 煤 矿专户资金,鼓励煤 矿企业直接投资建设新农村,直接投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直接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与龙头企业结对子进行农产品深加工,2担保支持龙头企业贷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建立造林绿化发展机制。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立造林绿化工作机制,设立造林绿化专项基金,每年完成 40 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加快实施“1+5”城市群生态建设工程,搞

3、好天然林保护、太行山绿化、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环城绿化和村镇绿化,用 10 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生态文明城市,2020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5%以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沁源、平顺等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用 5 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任务,逐步将林地使用权和所有权落实到户,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林木管护、护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加强珍稀物种保护,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生物入侵,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三、建立财政支农推动机制。根据决定要求的“健全农

4、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金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市 县两级财政对农业 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3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新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60%用于农村,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的 80%以上用于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统筹基本建设资金总额的 20%以上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扩大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试点范围。健全政策性农

5、业保险制度,从 2009 年起对大宗农产品和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保险试点。创新补贴机制,扩大补贴范围,对集中连片推广设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动物疾病防控、病虫害防治等主推技术实行补贴。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机制,继续完善农业规模发展的政府、银行、企业、农户“四轮驱动” 推进机制,以奖代助的品牌农业发展激励机制,特色种养补贴的农业政策机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四、建立扶贫开发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行新的扶贫标准,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对农村低收入人口

6、全面实行扶贫政策,对没有劳动力或者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整合扶贫资源,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教育五大扶贫开发工程,扎实推进“两区 ”产业项目开发,到42012 年培育出 10 个国家级扶贫重点龙头企业,形成有县域特色、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结对帮扶,鼓励开展富村带穷村“一带一” 帮扶活动 ,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大扶贫格局。五、建立科技支农机制。坚持创新、引进和推广相结合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

7、机械化,生产经营经营化。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三年内完成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任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编制充实队伍,2009 年完成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改造和建设任务。加强植物保护体系装备和队伍建设,提高对植物病虫害的检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科教协作,大力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集中力量开展动植物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种养、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等技术攻关和研究,推进动植物品种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普及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节水、保护性耕作、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植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农药兽药安全使用

8、10 项主推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到 2020 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5%以上。六、建立农业安全发展机制。2009 年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襄垣县、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沁5县、武乡县六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2010 年建设其余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三年内完成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任务。2009 年建设市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全面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推进养殖标准化,促进畜牧业安全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监管,支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申报,积极稳妥地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9、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药、化肥、地膜、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内部面源治理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外部污染源监测预警,提高农业生产安全水平。加强森林防火、抗旱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处置预案,促进农业安全生产。七、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按照推进“四位一体” 战略, “构建富裕文明和 谐新长治” 的总体思路,切 实搞好“1+5”城市集群建设,认真落实“151”推进策略,各县市区在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上,依托资 源 禀 赋 和 区 位 优 势 ,建 设 品 牌 县城 ,重 点 推 进 5 个 特 色 镇 ,着 力 建 设 100 个 中 心 村 。巩固和提升县城在县域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培育和增强重点城镇的承载和带动能力,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分类转移,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以新增 234 个省定重点推进村6和 300 个市级整治村为重点,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