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识物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256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物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认识物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认识物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认识物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认识物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物質與物質形態 1一、認識物質課文重點1.物質與能量:(1)物質是【 具有質量 】 , 【 占有體積 】 , 【 各具特性 】的材料,可製成各式各樣有特定用途的物體。如:鐵是物質,鐵釘、鐵椅是物體。自然科學學習的是物質的性質。(2)能量可以促使物質發生變化,物質變化伴隨能量進出。能量本身不具質量,不占空間,如:熱能、電能、光能、核能、動能、位能、化學能。2.物質常分為純物質和混合物:(1)純物質中僅有一種物質,所以【 組成一定 】 ,具有【 一定性質 】 (熔點、密度、比熱等) ,如:金、銀、水、酒精、氯化鈉等。(2)混合物中有兩種以上物質,但沒有一定組成比例,也沒有一定性質,如:糖水、牛奶、

2、空氣等。3.物質間可以混合或化合。混合時,組成物質的性質不會消失。如:糖水中的糖還是甜的;磁鐵仍可吸引硫鐵混合物中的鐵粉。但化合時,常會失去原有物質的性質,如:硫和鐵鍛燒成硫化亞鐵後就無法被磁鐵吸引。4.辨別純物質:了解物質的粒子觀點(內容後述)後,就能清楚分辨純物質、混合物。目前只能用記憶的。(1)化學式的中文名稱若為氨 、 化 、 氧化 、 酸 、 酸則為純物質(鹽酸例外) ,如:氯化鈉、氧化銅、硝酸、碳酸氫鈉,而氨水是混合物。(2)水、純水、蒸餾水為純物質,自來水、礦泉水、井水、雨水為混合物。(3)糖、白糖、冰糖、方糖是純物質,紅糖是混合物。(4)單字中文學名,多是元素,為純物質,如:氦

3、、氖、氯、溴、硼等。(5)若物體具有兩種以上物質的為混合物,如:咖啡、牛奶、豆漿、空氣、合金;確定只有一種物質的為純物質,如:金、銀、銅、鐵、鑽石。物質形態與性質物質與物質形態2 第 2 堂課二、物質三態課文重點1.物質能以不同狀態存在,通常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1)固態體積【 固定 】 ,形狀【 固定 】 。(2)液態體積【 固定 】 ,形狀【 不固定 】 。(3)氣體體積【 不固定 】 ,形狀【 不固定 】 。註:以上所述牽涉到物質三態的粒子觀點,詳細內容後述。2.溫度壓力影響物質形態:(1)平常稱某物質是固態、液態或氣態,是指在常溫( 【 25 】 ) 、常壓(【 1 大氣壓 】 )下

4、的狀態。條件不同,物質狀態可能不同。如:一大氣壓下,冰在 0時就會熔化,但在特別的容器裡,加壓到 20600 大氣壓時,可在 76時仍維持固態。(2)空氣在【 低溫高壓 】下凝結成淡藍色液體;液化石油氣利用 【 高壓液化 】以便搬運儲存。(3)一般物質壓力越大, 【 熔點沸點 】越高,反之則越低(但水是壓力大,熔點低,高中再詳述) 。所以高山上煮開水,水容易煮開,但米飯不容易煮熟;壓力鍋內氣壓達 2大氣壓,沸點可達 120 ,食物容易煮熟;醫院用 【 高壓蒸氣鍋 】 ,壓力可達 11 大氣壓,沸點高達 186,可用以殺菌消毒。3.除了上述三態之外,物質仍有其他狀態。如:液晶,即是性質介於液態與

5、固態之間,新的物質形態。4.水的三態變化:(1)水循環(【 蒸發 】 、 【 凝結 】 、 【 降水 】 )即是水的三態變化。事實上,水是地球唯一可以三態存在的物質。(2)各種白煙都是由【 小水滴 】或【 小冰塊 】組成:甲.雲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乙.冬天口吐白煙,是吹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的小水滴。丙.冰塊周圍的白煙,是空氣的水蒸氣接近冰塊時,遇冷凝結。丁.舞台上用乾冰製造的煙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課堂練習( C ) 1. 冰塊附近常見的白色霧狀物是什麼? (A)冰塊釋放出的冷氣 (B)冰直接熔化的小水滴 (C)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滴 (D) 冰吸熱變成的水蒸

6、氣。 【82. 臺北】物質與物質形態 3( A ) 2. 下列各物質中,何者是純物質? (A)水銀 (B)墨水 (C)泥沙 (D)醬油。 【86.北五專】( B ) 3. 下列哪一個方法可以知道墨水是純物質或混合物? (A)測密度 (B)測沸騰時的溫度 (C)把它燃燒 (D) 加以過濾。 【88. 臺中二中】( D ) 4. 開 水 沸 騰 時 , 冒 出 氣 泡 內 的 主 要 成 分 為 何 ? (A)空 氣 (B)氧 氣 (C)氫 氣 (D)水 蒸氣 。 【 88.臺 中 二 中 】( B ) 5. 有四種液體在常壓下測量的沸點如下,其中何者為純物質? (A)甲(沸點 6082)(B)乙

7、(沸點 78) (C)丙(沸點 120135 ) (D)丁(沸點 9298 ) 。 【89.中五專】( D ) 6. 水蒸氣上升時,因溫度的改變,在天空中會形成各種形狀的雲朵。下列何者為雲朵的組成? (A)皆為水蒸氣 (B)水滴或水蒸氣 (C)水蒸氣或冰晶 (D) 水滴或冰晶。 【92.學測】( D ) 7. 在日常生活中,戴著眼鏡吃熱麵時,鏡片常會模糊不清,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水蒸氣直接附著在鏡片上 (B)鏡片上的汙垢,遇到熱氣顯現出來 (C)空氣中有不明汙染物,附著在鏡片上 (D)水蒸氣碰到溫度比它低的鏡片,凝結成小水滴附著在鏡片上【93.學測】( C ) 8. 室溫為

8、25,小禹取兩個乾淨透明的寶特瓶,分別裝半滿的 3冰開水及 70熱開水,最後將兩個瓶子以瓶蓋密封。過了幾分鐘之後,小禹最有可能見到下列何種現象發生? (A)兩個寶特瓶外下半部都有附著小水珠 (B)兩個寶特瓶內外都不會附著小水珠 (C)裝冰開水的寶特瓶外下半部有附著小水珠,裝熱開水的寶特瓶內上半部有附著小水珠 (D) 裝冰開水的寶特瓶內上半部有附著小水珠,裝熱開水的寶特瓶外下半部有附著小水珠。 【95.學測】( D ) 9. 攜帶式瓦斯爐使用裝有液態丁烷的瓦斯罐,當瓦斯爐加熱食物時,發現瓦斯罐變冰冷,且罐身四周附著有液滴。下列有關此現象的敘述,何者最適當? (A)丁烷燃燒為吸熱反應,故使瓦斯罐變

9、冰冷 (B)氣態丁烷會由瓦斯罐口逸出,凝結於罐上 (C)液態丁烷由瓦斯罐的縫隙滲出,附著於罐上 (D)丁烷汽化時瓦斯罐變冰冷,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於罐上。 【95.學測】( C )10. 永 康 觀 察 兩 個 裝 有 水 的 燒 杯 如 右 圖 所 示 , 當 時 室 溫 為25C。 左 邊 的 燒 杯 內 裝 有 0C、 100 g 的 水 , 右 邊的 燒 杯 內 裝 有 100C、 100 g 的 水 , 則 兩 個 燒 杯 在4 第 2 堂課何 處 最 先 有 霧 狀 的 小 水 珠 出 現 ? (A)甲 和 丁 (B)乙 和 戊 (C)丙 和 己 (D)甲 和 己 。【 96.學 測

10、 】物質分離 5一、物質分離方法課文重點1.利用物質間性質不同,可將物質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如:鐵硫混合物,可以利用磁性將鐵粉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2.國中階段分離物質的方法:(1)溶解過濾法:混合物通過篩網時,因【 顆粒大小 】不同而分離稱為過濾法,但在食鹽和木炭粉(沙)分離實驗,因加水溶解,故稱溶解過濾法,這是利用物質間【 溶解度 】不同。(2)蒸發結晶法:加熱使溶劑蒸發,致溶液飽和而析出溶質結晶,稱為蒸發結晶法,這是利用物質間【 沸點 】不同。(3)蒸餾、分餾和乾餾:都是對物質加熱。蒸餾、分餾是利用物質的【 沸點 】不同,為物理變化(後述) 。在蒸餾法中,我們要收集蒸氣並冷凝成液體;分餾法

11、是分段蒸餾,收集的物質為混合物。乾餾法要隔絕空氣加熱;是加熱後使物質分解,為化學變化。(4)濾紙色層分析法:利用物質與濾紙的【 附著力 】不同。二、食鹽和沙分離:課文重點與演練1.步驟:(1)食鹽和木炭粉(沙)加水溶解。(2)濾紙對摺再對摺,並撕去一角。(3)將溶液傾倒至裝有濾紙的漏斗,將木炭粉與鹽水分離,此法稱為 【 溶解過濾 】法。(4)在燒杯(錐形瓶)蒐集濾液,濾液倒至蒸發皿。(5)加熱蒸發皿,待水燒乾後可得食鹽結晶,此法稱為 【 蒸發結晶法 】法。物質分離6 第 2 堂課食 鹽 和 木 炭 粉 的 水 溶 液 漏 斗 鐵 環 濾 液 鐵 架 2.濾紙需先撕去一小角,使其【 貼緊漏斗內壁

12、 】 (避免翹起) 。3.過濾時,漏斗頸貼緊燒杯壁,避免【 濾液濺起 】 。4.漏斗液面不可超過濾紙高度。5.過濾後的濾液是鹽水,為【 混合物 】 。三、墨水蒸餾:課文重點1.以酒精燈加熱裝有紅墨水的蒸餾瓶;用【 李必氏冷凝器 】冷卻水蒸氣,收集在燒杯裡,這是利用【 沸點不同 】將物質分離的【 蒸餾法 】 。2.用【 氯化亞鈷試紙 】試紙檢驗燒杯內液體是否為水。藍色氯化亞鈷試紙加水呈【 (粉)紅 】色。3.將留在蒸餾瓶的色素以刮勺取出放在濾紙中心,用滴管慢慢滴水在色素上,可看到色素顏色分開成同心圓,這是利用【 附著力 】不同將物質分離的【 濾紙色層分析法 】 。4.使用李必氏冷凝器時, 【 冷

13、水 】由下方進入, 【 溫水 】由上方流出。5.為測量水蒸氣溫度,溫度計的液囊要放在蒸餾瓶【 分支開口 】處。學生做下列四種分離物質的方法中,何者所應用的原理與其他不同? (A)利用磁鐵分離鐵粉與細沙 (B)利用濾紙分離木炭粉與食鹽水 (C)利用漁網的網孔捕抓大魚,放走小魚 (D)利用水槽濾網過濾食物殘渣。答:【 A 】物質分離 7課堂練習( A ) 1. 在 16時,將 50 公克的食鹽放入 60 公克的水中,充分攪拌後,發現有部分食鹽未溶解,過濾後,將濾紙上的固體乾燥,稱得質量為 30 公克。請問過濾時使用下列哪一裝置最佳?【82.省聯】(A) (B) (C) (D)( B ) 2. 下

14、列 哪 一 項 不 是 精 製 粗 鹽 的 步 驟 ? (A)溶 解 (B)昇 華 (C)結 晶 (D)過 濾 。 【 83.中 五 專 】( C ) 3. 小 光 觀 察 所 使 用 的 乾 燥 劑 , 發 現 顏 色 漸 漸 由 藍 色 變 為 粉 紅 色 , 則 此 乾 燥 劑 中 , 負 責 顏色 變 化 之 成 分 為 何 ? (A)硫 酸 銅 (B)氯 化 鈉 (C)氯 化 亞 鈷 (D)硫 酸 鋅 。 【 85.南 五 專 】( C ) 4.以右圖裝置蒸餾藍墨水,試問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冷凝器之冷卻水應由 A 處流入 (B)溫度計應插至蒸餾瓶底部 (C) 蒸餾後,燒杯可收

15、集到無色透明的蒸餾液 (D)利用此法可將墨水中的各種色素逐一分離。【87.省聯】( A ) 5. 藍墨水是混合物,如果我們要將水與色素分開,必須使用下列何種方法? (A)蒸餾 (B)過濾 (C) 鹽析 (D)發酵。 【87. 北五專】( D ) 6. 有關食鹽和沙粒混合物的分離實驗,下列哪些說明正確?甲:先用水溶解再過濾;乙:濾紙撕去一小角,其目的在使過濾的速度較快;丙:過濾時漏斗頸不要和燒杯內壁接觸;丁:蒸發皿的液體加熱到乾後,可得食鹽;(A)甲乙丙丁 (B)甲乙 (C) 丙丁 (D) 甲丁。 【89.臺中女中 】( C ) 7. 下列各圖所表示的操作,哪一項可以將鹽水中的鹽分離出來?【91

16、.學測】8 第 2 堂課(A) (B) (C) (D) 酒 精 鹽 水 鹽 水 濾 紙 鐵 架 鹽 水 蒸 發 皿 酒 精 燈 直 流 電 源 供 應 器 鹽 水 物質性質與變化 9課文重點1.物質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可以藉由感官、觀察、測量等方法得到 【 物質本身 】的性質。如:體積、質量、密度、熔點、沸點、比熱、導電性、導熱性等。(2)化學性質:與物質如何【 與其他物質作用 】 有關的性質。如:可燃性或助燃性、燃點、活性等。2.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1)物理變化:【 組成不變,沒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 】 ,如:三態變化。(2)化學變化:【 產生新物質的變

17、化 】 ,如:氧化(燃燒) 、電解。3.臺灣常稱溶解為物理變化,其實有疑義,如:把氧化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溶於水視為物理變化並不恰當。不過目前提問時,多認定溶解是物理變化。學到原子說時,我們將以粒子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將更為清楚。4.我們常教導初學者:可以回復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如:冰融化成水,水凝結成冰;不能回復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如:生米煮成熟飯,木材燒成灰。這是錯誤的,但適用在多數情況。化學變化也有可逆反應,如:酸鹼指示劑變色、藍色硫酸銅晶體脫水成白色、粉紅色氯化亞鈷脫水成藍色都是可逆的化學變化,更多的可逆反應,我們將於其他章節討論。5.物質的物理性質僅需藉由觀察、測量或物理變化

18、即可得知,但化學性質必須藉由化學變化才能曉得。6.如果確定有新物質產生,就知道發生化學變化:(1)混合後有沉澱生成,如:碳酸鈉氯化鈣氯化鈉碳酸鈣(白色沉澱)硫代硫酸鈉鹽酸氯化鈉二氧化硫水硫(黃色沉澱)(2)作用後有氣體生成,如: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雙氧水水氧(3)作用後顏色發生變化:氯化亞鈷受熱由粉紅色變為藍色;滴入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顏色由紅色變為無色;鋅加硫酸銅(藍色)產生銅加硫酸鋅(無色) 。物質性質與變化10 第 2 堂課7.發生變化(無論物理化學) ,會伴隨能量(熱能、光能、電能)進出:(1)吸熱(吸收能量):熔化、汽化(物理變化) 、電解、加熱分解(化學變化

19、) 。(2)放熱(釋放能量):凝結、凝固(物理變化) 、酸鹼中和、燃燒(化學變化) 。(3)國中所學化學變化多為放熱,故僅需記住那些反應吸熱即可。8.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前後,參與反應的物質總質量不變。在化學反應上,這稱為【 質量守恆定律 】 。課堂練習( D ) 1. 下列敘述何者為純物理變化? (A)牛奶變酸 (B)木材燃燒成灰燼 (C)食物在胃腸內被消化分解 (D) 金錠加工成金戒指。 【81.北五專】( C ) 2. 下列哪一項描述屬於物理變化? (A)底片曝光 (B)檀香點燃後,產生很香的味道 (C)牛奶在冷凍庫內結凍 (D)食物被消化。 【81.中五專 】( B ) 3. 酷熱的夏

20、夜,小君開冷氣睡覺,同時放一杯水在房內,隔天早晨起來發現杯內水的體積少了一大半,請問此現象是下列何者? (A)化學變化 (B)物理變化 (C)化學及物理變化 (D) 熱脹冷縮現象。 【82.中五專】( D ) 4. 下列敘述何者屬於化學變化? (A)冰棒在手中融化 (B)粉筆摺斷成兩截 (C)汽油揮發 (D)水電解成氫氣和氧氣。 【83.北五專】( A ) 5. 下列有關化學反應與能量的敘述,何者錯誤? (A)燃燒木材須先點火,故木材燃燒是吸熱反應 (B)濃硫酸加入水中會使溶液溫度上升,故為放熱反應 (C)電解水時須要通入電能,所以是吸熱反應 (D)有些化學反應,會釋放電能或光能。 【86.省

21、聯】( D ) 6. 下列有關吸、放熱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電解水為放熱反應 (B)光合作用是放熱反應 (C) 蠟燭燃燒是吸熱反應 (D) 硫酸遇水為放熱反應。 【88. 臺北】( C ) 7. 鐵生鏽、食物被消化、冰棒熔化、水受熱蒸發、酒變酸,屬於化學變化者有多少種? (A)1 (B)2 (C)3 (D)4。 【88.北五專】( C ) 8. 下列各種生物的作用,何者所產生的變化為物理變化? (A)動物體內對食物進行的消化作用 (B)生物為獲得能量所進行的呼吸作用 (C)水分由葉片散失到空氣中的蒸散作用 (D) 植物在葉綠體中製造養分的光合作用。 【92.學測】水溶液與濃度 11課文

22、重點與演練1.兩種以上純物質(【 溶質 】和【 溶劑 】 )混合均勻,即可稱為溶液。雖稱為溶液,但可能為固態(如:青銅銅錫合金) 、液態(如:糖水)或氣態(如:空氣) 。國中幾乎僅討論液態溶液。(1)溶劑:溶解其他物質的液體,如水、丙酮。通常水或量多者當作溶劑。(2)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如食鹽、酒精、二氧化碳。通常量少者當作溶質。(3)溶液溶質溶劑(糖水糖水)2.溶液分為:(1)【 真溶液 】:溶質顆粒細小,均勻分布於溶液中,溶液透明(但不一定無色) 。如:糖水、硫酸銅水溶液。(2)【 膠態溶液 】:溶質顆粒較大,在溶液中分布不均勻,光照過時會形成光路。如:牛奶、豆漿。(3)【 懸浮溶液 】:

23、溶質顆粒大,並未真正溶解,僅是漂浮水中,靜置後會沉澱。如:泥沙。3.溶劑為水的溶液稱為水溶液。但水不能溶解所有物質,如:奇異筆墨水、沙拉油不溶於水,卻可溶於酒精、丙酮、去漬油等,這些溶液為非水溶液。以下討論如未說明,皆是指水溶液。4.擴散現象:(1)當物質在水中溶解成微小粒子,這些粒子會不停地運動,漸漸由濃密區域往稀疏區域運動,最後均勻分布於水中,這種因粒子運動而均勻分布的過程,稱為【 擴散 】現象。(2)當粒子均勻分布於整杯水中時,粒子仍繼續不斷地運動。(3)氣體分子也會有擴散現象,如揮發的香氣會瀰漫整個房間。5.濃度:溶液的濃度即是【 溶質在溶液所占的比例 】 。依不同物理量的比例,就有不

24、同的濃度單位:(1)重量百分濃度:每【 100 公克 】溶液中,所含溶質的【 克數 】 。重量百分濃度 100溶 質 克 數溶 液 克 數水溶液與濃度12 第 2 堂課P 100M溶 質M溶 液 ( M溶 質 M溶 液 )水溶液與濃度 13(2)體積百分濃度:每【 100 毫升 】溶液中,所含溶質的【 毫升數 】 。體積百分濃度 100溶 質 體 積溶 液 體 積vol 100V溶 質V溶 液6.溶解度:一定溫度、壓力下,定量溶劑所能溶解最多的溶質量。常用飽和濃度(見下)及g/100 g 水(溶劑)表示。25 g/100 g 水表示 100 公克的水最多溶解 25 公克的溶質。註:溶解度應註明

25、溫度和壓力,但壓力為一大氣壓時,常省略不寫。7.飽和與未飽和:(1)飽和溶液:濃度已達溶解度的溶液,此時濃度稱為飽和濃度。(2)不飽和溶液:濃度未達溶解度的溶液,可以繼續溶解溶質。(3)當溶液飽和時,溶解和沉澱仍在進行,但速率相同(稱為溶解平衡) ,所以外觀上沒有變化。再加入溶質,溶液顏色不會加深,濃度也不會增加。8.溫度和壓力影響溶解度:(1)固體:通常溫度越【 高 】 ,壓力越【 小 】 ,溶解度越大。(2)氣體:通常溫度越【 低 】 ,壓力越【 大 】 ,溶解度越大。(3)部分固體,如:氫氧化鈣,水溫越高,溶解度越低。部分固體,如:食鹽,水溫對溶解度的影響很小。一些物質對水的溶解度如下表

26、:水溫() 0 10 20 30 40 50硝酸鉀(g/100 g 水) 13.3 22.0 31.6 45.6 63.9 85.2食鹽(g/100 g 水) 35.6 35.7 35.8 36.1 36.3 36.7氫氧化鈣(g/100 g 水) 0.189 0.182 0.173 0.160 0.141 0.1289.計算溶解度時的注意事項:(1)注意溶解度的定義是溶質與溶液的比。(2)溶液為均勻混合物,因此無論取出多少,取出和留下的溶液濃度都和原來濃度相同。(3)加水稀釋僅能改變溶劑(水)的量,但溶質的量不變,因此濃度會減少。(4)題目如有提示溶解度(飽和濃度)時,計算前後要檢查溶質是否

27、全部溶解。14 第 2 堂課課堂練習( A ) 1. 已知水 100 公克在 20時,最多能溶解硝酸鉀 30 公克。今在 20時取 200 公克水與 70 公克硝酸鉀混合,充分攪拌至溶解達平衡,請問此飽和硝酸鉀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濃度為若干? (A)23.08 (B)25.92 (C)30 (D)35。 【80. 中五專】( C ) 2. 25的鹽酸溶液 60 公克,需要再加入多少公克的水,使鹽酸溶液的濃度變為 15? (A)100 (B)80 (C)40 (D)20。 【80.南五專】( C ) 3. 若有 2 公克的無水硫酸銅固體,需加水多少公克才可配成重量百分濃度 4的硫酸銅溶液? (A)2

28、0 (B)46 (C)48 (D)50 。 【81.中五專】( B ) 4. 300 公克的硝酸鉀配成 2 公升的硝酸鉀溶液,若此硝酸鉀溶液的密度為 1.25 公克毫升,則其重量百分濃度為多少?(原子量:K39.1,N14,O16) (A)1.48 (B)12 (C)14.8 (D)18。 【82.中五專】( C ) 5. 下列哪一種方法可以增加硝酸鉀在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A)將硝酸鉀磨成粉末 (B)加速攪拌 (C)提高溫度 (D) 增加硝酸鉀固體在水的量。 【83. 省聯】老師講燒杯內含有重量百分濃度為 10的食鹽水溶液 20 公克,欲配製成 2的食鹽水溶液,應加入蒸餾水多少毫升

29、?(設蒸餾水的密度為 1 公克立方公分) (A)120 (B)80 (C)64 (D)58 。 【85. 南五專】答:【 B 】詳解 本題可有不同解題方式,我們採用稀釋前後溶質的量不變的想法。依重量百分濃度公式:P 100M溶 質M溶 液可知:M 溶質 M 溶液 P100稀釋前溶質質量:20 2 g10100稀釋後溶質質量:(20X) 0.40.02X g2100故 X80 g。學生做700 公克的 30 H2O2 水溶液,欲以蒸餾水稀釋配成 3,以作為醫藥用的雙氧水,試問應加入蒸餾水多少公克?(題中的是指重量百分濃度) (A)5190 (B)6300 (C)6790 (D)7000。 【84

30、.中五專】答:【 B 】水溶液與濃度 15( A ) 6. 硝酸鉀在不同溫度的溶解度如下表,溫 度() 20 30 40 50溶解度(公克100 毫升水) 30 45 63 85今在甲、乙兩試管中,各加入 1 公克和 10 公克的硝酸鉀固體,並分別加入 50 毫升蒸餾水,經充分攪拌後,甲、乙兩試管內,硝酸鉀固體的溶解情形為下列哪一項?(水溫為 20,水的密度為 1 公克毫升) (A)甲、乙試管皆全部溶解 (B)甲試管全部溶解,乙試管部分溶解 (C)甲試管部分溶解,乙試管全部溶解 (D) 甲、乙試管皆部分溶解。 【83.中五專 】【題組】硝酸鉀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表:溫 度() 20 30

31、40 50 60溶解度(公克100 毫升水) 30 45 63 85 110今在甲、乙、丙三試管中,各置入硝酸鉀固體 2 克、4 克、6 克,並分別加水 10 mL 攪拌,試回答下列 78 題:( B ) 7. 在 20 時 , 哪 幾 支 試 管 當 中 還 會 有 固 體 剩 下 ? (A)甲 、 乙 (B)乙 、 丙 (C)甲 、 丙 (D)只 有 丙 。 【 84.省 聯 】( D ) 8. 20 時 設 水 的 密 度 為 1 g/mL, 則 丙 試 管 內 溶 液 的 重 量 百 分 濃 度 為 何 ? (A) 100 610(B) 100 (C) 100 (D) 100。 【84

32、.省聯】616 310 313( B ) 9. 在某定溫下,某物質之溶解度為 20,則含該物質的 1 公斤溶液中,有關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物質在溶液中,可以溶解超過 200 公克 (B)該物質在溶液中,可溶解的最大量為 200 公克 (C)溶劑的最大量為 800 公克 (D)溶劑量為 80 公克。【84.臺北推甄】( C )10. 如 右 圖 , 在 定 溫 時 , 甲 、 乙 兩 杯 食 鹽 水 各 有 1 克 食 鹽 沉 澱 , 下列 敘 述 哪 一 項 正 確 ? (A)甲 杯 濃 度 較 大 (B)乙 杯 濃 度 較 大 (C)甲 、 乙 兩 杯 混 合 後 , 濃 度 不

33、變 (D)要 使 沉 澱 完 全 溶 解 ,甲 杯 要 比 乙 杯 加 更 多 的 水 。 【 85 省 聯 】( B )11. 立欣測量物質的溶解度,發現: 20 時,水 100 克最多可溶解 X 物質 20 克;50時,100 克的飽和溶液中含有20 克的 X 物質。由此他可推知, X 物質的溶解度對溫度的關係為右圖中的哪條曲線? (A)甲 (B)乙 (C)丙 (D)丁。 【85. 省聯 】16 第 2 堂課水溶液與濃度 17( B )12. 固 體 物 質 A, 在 25 水 中 的 溶 解 度 已 知 為 15 , 某 生 在 200 公 克 的 水 中 , 加 入 A物 質 20 公

34、 克 配 成 溶 液 , 則 下 列 敘 述 哪 一 項 正 確 ? (A)有 5 公 克 的 A 物 質 仍 未 溶 解 (B)該 溶 液 為 未 飽 和 溶 液 (C)該 溶 液 的 濃 度 為 15 (D)該 溶 液 為 飽 和 溶 液 。 【 85.北五 專 】( D )13. 下圖是某定溫時,二鉻酸鉀(K 2Cr2O7) 溶解度實驗的流程。則下圖中各溶液濃度大小的比較,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 (D)甲乙丙。 【86.省聯】( B )14. 上題中,溶液甲的重量百分濃度最接近下列哪一選項? (A)5 (B)9 (C)10 (D)17。 【86. 省聯】(

35、D )15. 將濃度 3、體積 50 mL 的蔗糖水溶液,倒出 20 mL。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倒出的水溶液,其濃度大於 3 (B)剩下的水溶液,其濃度大於 3 (C) 剩下的水溶液,其濃度小於 3 (D) 倒出或剩下的水溶液,其濃度皆等於 3。 【87. 高雄】( B )16. 大華在報紙上看見一則製造鹹蛋的配方:生蛋以 25NaCl 水溶液浸一個月後,取出煮熟即可。他想照著試做,以 999 公克的水,配製 25NaCl 水溶液,試問需 NaCl多少公克? (A)250 (B)333 (C)500 (D)633。 【87.中五專】( D )17. 霈霈由裝有重量百分濃度為 30的食鹽水

36、溶液燒杯的上半部分,取出少許溶液,想調配成重量百分濃度為 10的溶液,請問他可用下列何種方法達到此目的? (A)將取出的溶液加熱 (B)將取出的溶液加更多的食鹽 (C)取出的溶液即是 (D) 再添加足量蒸餾水進入所取出之溶液。 【87.南五專】( B )18. 欲配製重量百分濃度為 10的糖水,下列方法何者正確? (A)取 20的糖水加熱蒸發,直到質量減為原先一半 (B)取 20的糖水和等質量的水均勻混合 (C) 取 20的糖水分成二杯 (D) 取 10 公克的糖溶於 100 公克的水中。 【88.臺北】18 第 2 堂課課文重點1.空氣是混合物,可由以下實驗得知:(1)利用【 低溫高壓 】使

37、空氣液化。加熱液態空氣時, 【 沸點低 】的氣體(【 氮氣 】 )先蒸發,其餘氣體(如:氧)後蒸發,由此可知空氣為混合物。(2)進行蠟燭燃燒或鋼絲絨生鏽實驗(見下圖)後水面會上升,表示空氣中有成分與燃燒(生鏽)有關(因此被消耗掉) ,其餘成分與燃燒(生鏽)無關,故為混合物。(3)根據蒸發、蠟燭燃燒或鋼絲絨生鏽實驗,僅能證實空氣為混合物(至少含有兩種成分) ,但不能確定成分是氮或氧。2.現存大氣成分依含量變動情形分為【 固定氣體 】和【 變動氣體 】 。(1)固定氣體:含量比例固定的氣體。包括【 氮氣 】 、 【 氧氣 】 、 【 氬氣 】 。(2)變動氣體:含量多寡不固定的氣體。如:【 水蒸氣

38、 】 、 【 二氧化碳 】和【 臭氧 】 。(3)變動氣體中,以【 水蒸氣 】含量變化量最大,可由 04,因此計算空氣成分比例是以【 乾空氣 】 為準。3.氮的性質:(1)無色無味無臭,室溫下活性很低,但高溫(如汽車引擎內)時,可以生成氮氧化物。(2)氮可以合成氨,再用以製造氮肥及硝酸。(3)食品包裝中,可充【 氮氣 】 ,用以保鮮。課堂練習( B ) 1. 請你現在深深地吸一口氣,以緩和緊張的考試情緒。請問這一口氣,其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哪一項?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 氫氣。 【81. 北五專】成分 體積百分比 ()氮(N 2) 78.08氧(O 2) 20.94氬(

39、Ar) 0.934二氧化碳(CO 2) 0.033空氣的組成空氣的組成 19( C ) 2. 老 師 說 : 若 液 態 空 氣 緩 緩 蒸 發 時 , 會 發 現 氮 比 氧 先 蒸 發 出 來 。 討 論 時 , 甲 生 說 : 氮 的 活 性 比 氧 大 ; 乙 生 說 : 氧 的 沸 點 比 氮 高 ; 丙 生 說 : 液 態 空 氣 是 混 合 物 。以 上 三 位 同 學 的 說 法 , 較 合 理 的 是 下 列 哪 一 項 ? (A)甲 、 乙 (B)甲 、 丙 (C)乙 、丙 (D)甲 、 乙 、 丙 。 【 85.省 聯 】( D ) 3. 某生作蠟燭燃燒實驗如右圖,該生由

40、此實驗可直接觀察到下列哪一項? (A)空氣主要是由氧和氮所組成 (B)空氣中有五分之一為氧氣 (C)氮氣會使點燃的蠟燭熄滅 (D)燒杯內的氣體,減少了約五分之一。 【87.省聯】( C ) 4. 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為何? (A)氧氣 (B)氦氣 (C)氮氣 (D)氖氣。 【87.北五專】( B ) 5. 瓦拉依下圖所示的步驟作實驗,下列何者最可能為此實驗的結果? 放 無 鏽 之 鋼 絲 絨 於 兩 端 開 口 的 中 空 玻 璃 管 內 。 在 燒 杯 中 裝 水 半滿 , 將 玻 璃 管 固定 於 燒 杯 內 。 取 軟 木 塞 塞 緊 玻 璃管 頂 端 , 用 滴 管 調控 水 位 ,

41、使 玻 璃 管內 外 水 面 相 等 。 用 油 性 筆 在 燒杯 上 記 錄 水 面位 置 , 在 室 溫下 放 置 一 段 時間 。 鋼 絲 絨 軟 木 塞 滴 管 水 水 面 膠 帶 (A)鋼絲絨與氮反應,使玻璃管內部水面下降 (B)鋼絲絨與氧反應,使玻璃管內部水面上升 (C) 由於玻璃管內外的水相通,故水面維持等高 (D) 玻璃管內的水蒸氣無法蒸散,故內部水面下降。 【90.學測】( A ) 6.坩鍋中放入適量的磷,使其浮於水面上。將其點燃後,立即用一燒杯罩下,如右圖一所示。當火熄滅後,發現水面上升,且坩鍋內仍殘留部分的磷,如右圖二所示。已知磷燃燒後的產物易溶於水中,則根據此實驗的觀察

42、,下列推論中何者最正確?(A)空氣中可助燃的氣體約占 (B)空氣中的惰性氣體約占 15 45(C)空氣中可燃的氣體約占 (D)燒杯中燃燒後殘留在燒杯的15氣體為純氮。 【94.學測】1120 第 2 堂課課文重點1.氧氣無色無味無臭,略溶於水,可助燃。2.會產生氧的反應:(1)綠色植物在充足的陽光及水分下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2)雙氧水製氧(此為實驗室製氧方式,後述) 。(3)聚光分解氧化汞,可得到氧氣及水銀。 (1774 年英國化學家卜利士力(Priestley)以此實驗發現氧)3.實驗室製備氧氣:(1)雙氧水會分解成【 水 】和【 氧氣 】 ,可用加熱的方式或以【 二氧化錳 】作催化劑加速

43、分解。裝置如右圖。(2)以 【 排 水 集 氣 】 法 蒐 集 氧 氣 。 將 蒐 集 完 畢 的 廣 口瓶 , 蓋 上 玻 片 , 【 正 立 】 放 置 ( 因 氧 氣 密 度 【 大於 】 空 氣 ) 。註:可用排水集氣法蒐集的氣體,必須【 難溶於水 】 ,並【 不和水作用 】 ;常見氣體對水溶解度:二氧化碳氧氫,但都僅略溶於水,故都能用排水集氣法蒐集;氯化氫及氨極易溶於水,氯氣會和水作用,故都不適用排水集氣法。易溶於水,但比空氣輕的氣體,用向下排氣法蒐集;易溶於水,但比空氣重的氣體,用向上排氣法蒐集;參見上圖所示。(3)實驗注意事項:甲.錐形瓶內要先裝些許水,薊頭漏斗長頸底部要【 盡量

44、接近底部 】 ,以【 防止氣體逸出 】 。乙.剛開始產生的氣體含有空氣,不要蒐集。丙.氣體產生太快時,將【 導管由水中拔出 】 。4.燃燒:(1)物質和氧作用稱為【 氧化 】 ;劇烈的氧化作用,伴隨光和熱發生,稱為燃燒。(2)燃燒要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及溫度達到燃點。去除三要素之一即可達到滅火效果。氧氣氧氣 21(3)如以燃燒法檢驗氫、氧、二氧化碳,結果為:氫氣可燃, 【 淡藍 】色火焰,有【 爆鳴聲 】 。氧氣助燃,可使【 餘燼復燃 】 。二氧化碳【 不可燃不助燃 】 ,會使線香、蠟燭熄滅。課堂練習( C ) 1. 右圖為實驗室製氧之裝置。關於此實驗,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雙氧水分解產

45、生氧氣 (B)此種收集氧氣的方法是排水集氣法 (C)氨氣亦可利用此種集氣法收集 (D)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77.中五專】( C ) 2. 實驗桌上除了水槽、橡皮管、玻璃片、單孔橡皮塞外,尚有下列儀器:a.燒杯;b.廣口瓶;c.錐形瓶(有側管) ;d.漏斗;e.薊頭漏斗;f.酒精燈。小強欲利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製造氧氣,則其裝置尚需選用哪些儀器最恰當? (A)a、c、e (B)a、c、d (C)b、c、e (D)c、e、f。 【85.臺北】( C ) 3. 大年研究一未知氣體,發現此氣體具有下列性質:甲. 無色;乙.具助燃性;丙. 可用排水集氣法蒐集;丁.燒紅的木炭放入其中可燃燒得更劇烈。則此未

46、知氣體是下列何者?(A)CO 2 (B)SO 2 (C)O 2 (D)NH 3。 【85.中五專】( D ) 4. 右圖為實驗室製氧的裝置,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化學變化的反應物是雙氧水 (B)此化學反應的生成物是氧氣和水 (C)收集氣體的方法是排水集氣法 (D)產生的氣體易溶於水。 【88.北五專】( A ) 5. 實驗室中用雙氧水及二氧化錳製備氧氣,下列四個圖中哪一個圖是正確的?【90.臺中一中】(A) (B) (C) (D) 22 第 2 堂課課文重點1.二氧化碳性質:(1)無色無味無臭,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不助燃,溶於水形成 【 碳酸 】 。(2)固態的二氧化碳稱為【 乾冰 】

47、 ,在常溫常壓下會 【 昇華 】 。2.會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1)呼吸作用產物有二氧化碳。(2)碳酸鹽加稀酸(此為實驗室製造二氧化碳的方法,後述) 。(3)【 碳酸鈣 】 、 【 碳酸氫鈉 】加熱分解。(4)有機化合物燃燒。3.實驗製備二氧化碳:(1)大理石上滴【 稀鹽酸 】 (【 碳酸鹽 】加 【 稀酸 】 )生成二氧化碳,裝置如右圖。註:大理石、石灰岩、貝殼的成分都是碳酸鈣。(2)二氧化碳蒐集方法與氧氣相同。(3)實驗注意事項與製氧實驗相同。4.二氧化碳檢驗:【 澄清石灰水 】 (【 氫氧化鈣 】水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會產生【 白色 】 (【 碳酸鈣 】沉澱) 。5.二氧化碳用途:(1)

48、滅火:二氧化碳滅火器、酸鹼滅火器(【 濃硫酸 】和【 碳酸氫鈉 】 ) 、泡沫滅火器(硫酸鋁和碳酸氫鈉) 、乾粉滅火器(【 碳酸氫鈉 】和【 氮氣 】 )的滅火作用,都在能產生二氧化碳。(2)保鮮:乾冰可作冷劑保存魚蝦。(3)娛樂:乾冰可以製造舞台上的煙霧效果。 (此煙霧為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滴。 )(4)防旱:乾冰可用於製造人造雨。(5)清涼飲品:利用【 高壓 】使二氧化碳溶於水中。飲用後,飲料在體內受熱而釋出氣體,造成打嗝的現象。註:欲使氣體溶於水,需【 低溫高壓 】 。打開汽水的氣泡即因【 壓力減小 】而釋出的二氧化碳。(6)烘焙:麵包蛋糕使用的發粉,受熱產生二氧化碳,使糕點膨鬆可

49、口。二氧化碳廣 口 瓶 ( 集 氣 瓶 ) 二氧化碳 236.二氧化碳與全球暖化:二氧化碳、甲烷會吸收來自【 地面 】的【 紅外線 】 (稱為【 溫室效應 】 ) ,過多的二氧化碳會使大氣增溫(全球暖化) ,使兩極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為遏止全球暖化趨勢,聯合國訂有京都議定書,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課堂練習( B ) 1. 下列各組物質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者為何? (A)鉀和水 (B)碳酸氫鈉和硫酸 (C)銅和稀硝酸 (D) 醋酸和氫氧化鈉。 【77.中五專 】( B ) 2. 分 別 將 碳 、 硫 、 鎂 、 酒 精 加 熱 點 燃 , 依 序 插 入 甲 、 乙 、 丙 、 丁 四 個 氧 氣 瓶 中 燃 燒 後 ,再 加 入 澄 清 石 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