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193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政府在经济领域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从税收、补贴、限价、限额、发放经营许可证、制定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反垄断和控制污染的法律,到银根紧缩、利率调控、外汇干预、制定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或某些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划,可以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无所不在的。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则是间接的;有时作用较强,有时作用较弱。经济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尽管理论分析告诉我们,完全竞争市场将达成最优的资源配置,但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极其严格,而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通常很难得到满足。事实上,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垄断、不公平竞争、信息不对称、外部

2、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并由此产生所谓“市场失灵”的现象,此时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扭曲。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某些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扭曲加以矫正,尽可能使市场能够公平、有效地运行。第一节 垄断一、垄断企业的弊端垄断企业造成无谓的损失,如图三角形 BCG 的面积二、政府的反垄断政策由于垄断企业存在弊端,世界各国政府大多要采取立法措施来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美国的反垄断政策:美国制定和执行反托拉斯法已经有 lOO 多年的历史。早在 1890 年美国国会就通过谢尔曼法,规定“限制州际贸易”、“实行任何类型的垄断”或“企图实行垄断”都是非法的。但这个法对什么是“限制贸易”、什么

3、是“垄断”缺乏明确的定义,全靠法院来解释。为了弥补这一缺陷,1914 年又制定了克莱2顿法。此时,政府进一步认识到,垄断问题不仅是个规模问题,非法经营也会导致竞争的削弱,所以,在克莱顿法中,还规定下列做法属于非法,如搭配售货、连锁董事会、相互持股等。同年,政府还通过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这个法进一步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同时规定设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为执行克莱顿法的权威机构. 193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罗宾逊帕特曼法, 1950 年通过塞勒凯弗维尔反兼并法,这两个法律又对克莱顿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美国反对垄断的具体措施:1分解垄断企业。政府根据谢尔曼法可以对已经形成垄断或接近垄断的公司提出诉讼

4、,要求它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公司。例如,1982 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政府提出诉讼之后,分出去 23 个独立的地方性的电话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又变成 7 个区域性的公司。2防止垄断的产生。政府反对有实力的公司采取旨在消除竞争的任何经营行为。例如,一家大公司可能把价格定得低于成本,以便把小公司挤出市场。等到小公司被挤走之后,它又把价格抬高。这种做法称为掠夺性定价法。政府就反对这种做法。 3阻止能削弱竞争的兼并。 政府反对这样的兼并,如果这种兼并最终会导致垄断或近似垄断的话。例如,1962 年,政府通过起诉,成功地阻止了勃朗鞋有的企业即使自己不是垄断企业,仍可以通过私下串通,以提高价格和限制产量的

5、办法,来谋求最大的垄断利润。这种做法给社会福利带来的损害与垄断是一样的,因而也是政府所反对的。三、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管制 1、 自然垄断企业的特征:规模经济性十分显著,表现为它的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关产量范围内,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参见图),即这种企业的产量规模越大,其成本越低。许多公用事业,如自来水、电力、煤气等企业就属于这一类。分析:由于有这个特点,在一个市场中,几家这种企业同时并存的局面很难长久维持。因为他们通过竞争,很快会出现大企业,这家企业因产量大、成本低而把其他企业挤3走,从而自然地成为一家垄断企业。这也就是这类企业被称为自然垄断企业的缘故。2、政府的管制。 (1)价格管制:(2)限

6、制新企业的进入。 (1)价格管制没有管制:就会按完全垄断企业方式行事,即把价格和产量定在 MR=MC 之处,即Pd 和 Q。这时消费者所消费的最后一个单位产品的边际效益 MB 等于垄断价格 Pd,它大于生产这最后一个单位产品边际成本 MC,所以,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产量Qd 不是最优,因为如再增加产量,还能再扩大社会福利效益。理论定价:为了克服垄断带来的弊病,应该让企业把价格和产量定在 P=MC 之处,即定为 P 和 Q,因为在这里,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社会总福利效益最大。但由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的边际成本一定低于平均成本,结果就会使 P2001 年 6 月 15

7、 日 ,作者任大伟)1、污染要适度:因为污染是在生产某些商品的同时产生的,而这些商品绝大多数都是有用的商品,都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化工产品、医药、钢铁、小轿车、助动车、核电站等等,都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十分需要甚至不可缺少的。烟囱造成了空气污染,但在没有更好的技术发明出来之前,如果禁止废气的排放而导致工厂的关闭,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机场周围的居民总是抱怨飞机的噪声对他们造成干扰与危害,但如果禁止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从而实际上禁止了飞机的飞行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远远超过飞机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外部负效应。因此,尽管产生污染,我们仍要生产这些商品。另一方面,消除污染也不是不需要成本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有时

8、成本还会非常高昂。零污染肯定不是最优的结果。2、最优污染的确定:横轴表示污染的排放量,纵轴为价值量。污染带来的边际损害由曲线 MD 表示,显然,随着污染的增加,其边际损害是递增的,因此曲线 MD 是向上倾斜的。污染的边际收益由曲线 MB 表示,容易理解,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因此 MB 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103、政府对污染进行规制最优污染排放量的确定是政府对污染进行规制的前提,政府对污染的规制主要可采用排放量控制、收取排污费和发放排污许可证等三种措施。(1)数量控制 。政府规制最直接的措施是对污染的排放量进行控制。显然,如果政府能够准确地估计出如图所示的最优污染排放量,那么,政府就可以对每一家企

9、业制定出污染排放的限额,一旦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超过这一限额,政府就可以对其实施严厉的惩罚,甚至诉诸法律。 实际中的难点:1)最优排放量的确定: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其直接的损害包括所有遭受核辐射的人员的生命的丧失或健康的损害,包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包括在生产、生活领域中其他的直接影响。但其间接的损害或许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包括这些人员的家庭和亲友的精神损害,而且至少还包括因生态环境磕坏所带来的对气候、农业、工业、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晌;以及因这些影响而造成的对人们的健康、企业的生产等方面的损害。显然,外部负效应在许多情况下是具有连环效应的,就像生物链一样一环套

10、一环,我们对其最终的负效应是很难作出准确估计的。2)工作量过大政府对污染数量的控制只能以企业为单位,也就是说,政府的有关职能机构必须对每一家企业制定出污染的最高限额。这一工作也是具有较高难度的。3)是行政手段,比较缺乏灵活性对排放污染的企业来说,政府制定的最高排放限额是一种硬约束,企业无法通过成本和效益的比较来进行调整,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政府的反应可能滞后。2收取排污费1)收取排污费用是政府可采取的更为有效的措施。收取排污费的关键是确定每单位污染的价格,最优价格的制定比最优数量的确定更容易一些。从可操作性来看,政府在制定最优价格的时候可以采用“试错法”,而在数量控制的时候是无法采用“试

11、错法”的。2)是市场机制。通过制定排污的价格和收取排污费的方法来控制污染,其运作的基础仍是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排放污染的企业将对污染的价格作出反应,企业将比较每单位污染排放量需要缴纳的费用和每单位污染给其带来的边际收益。当边际收益大于污染价格的时候,企业将增加污染的排放量,由此增加其生产的商品数量;反之,当其边际收益小于污染价格的时候,企业将减少其污染排放的数量,也就减少其生产的商品数量。企业对自己的边际收益的估计一般是较为准确的,因而也就较易达到最优的污染排放量。从政府的运作成本来说,从这种运作机制的效率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收取排污费的方法就比数量控制更为有效。3发放排污许

12、可证1)思路:政府可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发放排污许可证,而且这种许可证应是可转让的,即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具体地说,政府需要确定社会的总的污染排放数量,并根据这一数量来发放排污许可证,而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拥有许可证才可以排放污染。每一张许可证都明确规定可排放的污染数量,企业的排放量不得超过其拥有的许可证所规定的数量。在许可证的数量足够多,排放污染的企业家数也足够多的情况下,排污许可证应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并由市场交易来决定其价格。 2)优点:11对政府来说,确定最优的总污染排放量是实施这种措施的前提和主要任务。与确定每个企业的最优污染排放量相比,确定总量更为容易和简单,在估计最优数量的时候,也会

13、比较准确,误差会较小。另一好处是与收取排污费相似的,即在企业这方面,它可以激励企业对其排污的最优数量作出合理安排,企业须比较市场价格和其污染的边际收益,来决定其购买的许可证数量。这一制度的运作是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当然也就要求政府着力来制定一些交易规则,以建立起一个比较规范的许可证交易市场。四、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经济学家科斯的认为:外部效应本质的原因是在有关的经济活动中,产权没有给以明确的界定。所谓产权就是有关的经济主体对其财产所拥有的权利。在外部性问题中,相关的权利就是造成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权利和承担外部成本或获得外部收益的经济主体的权利。例如,对于生产化工产品的工厂或钢铁厂

14、来说,它们究竟有没有权利自由地向河流或天空排放废水或废气?如果一个食品厂处于河流的下游,这个食品厂有没有权利禁止上游的化工厂排放污水?一个“发烧友”有没有权利在凌晨三点把音量开得很大来欣赏现代摇滚乐,而周围的居民又有没有禁止这种“夜半歌声”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相关的权利确实是不明晰的。科斯的观点被称为科斯定理。科斯认为,不管权利被赋予哪一方,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的,那么,即使存在外部效应,交易双方也总能够通过协商来达成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假定河流的上游有一个化工厂,它向河中排放污水;河流的下游有一个食品厂,使用河水来加工食品。化工厂因从事化工生产而排放污水,因而获得排放污水的边际收益,如图中的

15、MB 曲线所示;食品厂因使用被污染了的河水而遭受损害,它必须对河水进行处理,因而产生污染的边际成本,在图 3 中,这种边际损害由 MD 曲线表示。如果产权明确界定,化工厂和食品厂之间将如何达成交易,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呢?显然,污水的最优排放量应为 Q*。12第四节 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1、 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种特性的物品。通俗地说,就是那种能供许多人同时消费的物品,并且人们消费这种物品的效果,以及生产这种物品的成本,并不因为享有它的人数规模发生了变化而改变。公共物品包含的种类很多,除灯塔之外,像国防、法律、警务、消防、道路、教育、电视广播系统、空间研究、气

16、象服务等,也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2、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我们平时所购买的一些商品,如食品、衣服等则被称为“私人物品”。3、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以电视系统为例,北京居民在晚上 8 点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丝毫不影响天津的居民在同一时间收看同一节目。再比如说路灯,你可以用它来照明,我也可以,而且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效果。相比之下,私人物品就不能供许多人同时消费,一套衣服,你穿了我就不能穿,一块蛋糕,我吃了你就不能吃。二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生产出来,不管你是否支付了费用,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无须经过

17、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批准。因为像路灯这样的公共物品,多一个人从它下面走过,并不会增加任何费用,禁止所有的人通行,也不会使成本有任何的降低,反而会给别人带来不便;一个国家的安全防务系统,则不可能将任何一个居民单独排除在它的保护之外,即使对到本国旅游的外国人来说,也是如此。而私人物品的消费则具有排他性,只有支付了费用,你才能消费。比如你想拥有一台电冰箱,那就得花钱买,否则,就别想得到它。正因为如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这样描述公共物品的特征:“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而公共物品的困难在于,虽然每个人的消费不影响对其他人的供给,但是却无法将任何一个享受者排除出去,或者说排除

18、的成本太高了,以至于我们无法支付。”非竞争性:如果某种商品在给定了产出水平之后,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这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这种商品就具有非竞争性。例如,公共电视台为所有消费者服务,电视信号发射之后,其成本就已经产生,有多少消费者接收电视信号对成本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多一个消费者接收电视信号的边际成本为零。无线广播与公共电视是完全类似的。又如,道路建造之后,在并不拥挤的情况下,多一个消费者把他的轿车开上道路并不产生额外的成本。公海或河流上的灯塔为航行者导航,多一艘船使用灯塔的边际成本为零。空气属于整个地球,多一个人呼吸空气没有边际成本。非排他性:如果一个商品一旦生产出来,就不能把消费者排除在这种

19、商品的消费之外,这种商品就具有非排他性。每个人都要呼吸,空气是大自然给予的,消费者不能被排除,因此空气是非排他性的。公共电视也是非排他性的,因为电视信号发射之后,电视台就无法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接收电视信号。另一个具有非排他性的商品是国防,国防体系一旦建立起来,任何一个国民都必然受到保护,这种“消费”是无法被排除的。与污染相反,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是非排他性的,因为所有的消费者都将因环境质量的改善而获益。132、私人物品是指既是竞争的,又是排他的那些物品。显然,大多数商品都是私人物品。一个苹果,你吃了,别人就不能再吃,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苹果的边际成本当然是大于零的。一件衣服,你穿在身上,就不能有另一

20、个人同时穿这件衣服,提供衣服的边际成本也不会是零。可以说,在商店里出售的所有商品都是私人物品,它们都是既竞争的,又排他的。3、注意:有些商品可能是竞争的但却非排他的,有些商品则是排他的而非竞争的。如空气是非排他的,但无污染的新鲜空气却可以是竞争的,因为在空气被污染的情况下,提供新鲜空气的边际成本将不为零。公共渔业资源的使用也是竞争而非排他的,你可以到公海上或在长江里捕鱼,但你捕到的鱼越多,其他人能够捕到的鱼就越少。有线电视是典型的排他而非竞争的商品,因为在光缆传输网络建立起来之后,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但有线电视台显然可以将不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公共电视一旦经过加密处理

21、,就成为排他的,但它仍然是非竞争的。高速公路基本上是非竞争的,但高速公路的所有者可以通过设置收费站的方法使它具有排他性。二、“搭便车”与市场失灵1、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商品将没有人提供,或者说这种商品的市场根本就不存在。2、原因:公共物品具有的特性 所带来的“搭便车”的现象。1)“搭便车”:就是不支付任何成本而获得某种收益或享受某种好处。公共物品的特性为“搭便车严提供了可能。2)分析:既然无法排除消费者的消费,那么,一旦商品生产出来,消费者就可能“搭便车”,而试图“搭便车”的人也不会为消费这种商品而支付任何成本。事实上,生产这种商品的人是无法向“搭便车”的人收取费用的,后者完全可以否

22、认他消费了这种商品,或者说他根本不需要这种商品。因此,政府不可能以国防税的形式来向每个捎费者收取国防费用。 在有些小范围的市场中,这种现象也会出现。例如,居民住宅的公用路灯是一种公共物品,路灯安装之后,每个居民都可以使用而不可能被排除在外,而且为多向一个居民照亮楼道的边际成本为零。在很多居民楼中,公共路灯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为没有人愿意花钱来点亮路灯。一旦安装了路灯,你无法排除其他人使用,但又无法向其他人收取费用。这就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路灯这种商品的供给量为零。 那么,从社会角度来看,或者从效率角度来看,公共物品的产出是否应该为零?答案是否定的。国防是每个国家都必需的

23、,灯塔对于航海者是必不可少的,而居民楼道里的路灯不仅将方便出入楼房,而且还对治安有重要作用。因为公共物品生产出来之后,多,向一个消费者提供这种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价格应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说,公共物品的价格应该等于零。由此产生一个悖论,公共物品应该生产,但生产成本是无法收回的,不仅因为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也因为有效率的价格应该是零。 既然公共物品的生产是无法获利的,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利润,因此,企业是不会生产公共物品的。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为零。三、解决途径:政府就必须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作出安排政府的安排可

24、以有各种形式。像国防那样的公共物品,由于其特殊的重要性,必须由政府自己来“生产”。政府通过税收获得资金,国防开支在政府支出中必须占有足够的比例,以此组织起军队,构建起国防体系。税收尽管不是绝对平均的,但却绝14对是强制性的,至少就国防开支部分来说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那些公共道路的建设,政府通常也是直接的投资者。但某些地方道路则不一定由政府投资,有时也采取集资建设的方法。关键是,道路这种公共物品很容易改变其非排他的性质,只要设立一个收费站,就可以收取费用,因此其成本的回收并不是遥遥无期的。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道路建设甚至已经成为生财之道。这种高价索取“买路钱”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演变为垄断定价,从而成为如我们所分析过的因垄断而造成的市场失灵。对于这种垄断定价,政府当然应该加以严格的规制。对于居民楼的路灯这种公共物品,通常应该由居民委员会或其他管理机构统一进行安装和维护,当然,相关的成本应该由居民分摊。在这里,社会公德是主要的一种约束。政府的作用有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上海市政府在 1998 年推出的“亮灯工程”,就是一种较有成效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