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B-IoT 端到端连接成功率 根据集团评分细则最新算法, NB-IoT 端到端连接成功率 等于 NB-IoT 网络无线连接成功率乘以 NB-IoT 网络附着成功率,各别分公司指标异常主要原因是 NB-IoT 网络附着成功率较低。经省网优与省操作维护中心分析 MME 的日志发现附着成功率低主要原因是个别号码停机了从而反复重拨 。 该指标与用户发展和厂家设备关联度大 , 目前省公司针对此指标积极与集团沟通,建议考核时剔除厂家问题和异常用户或终端行为的影响,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苏州案例分析 截止 8 月 31 日, 苏州 NB-IoT 出现 端到端成功率低 的问题,该指标 受 RRC连接成功率低以
2、及附着成功率低双重影响, 经省公司和苏州无线中心分析发现,导致此问题的 原因并非网络覆盖,而是来自异常的终端或异常用户行为,分析如下: 外省业务采用联发科芯片终端导致的 RRC 连接成功率低 7 月底至 8 月初,苏州相城区突然出现归属重庆的 NB 烟感项目,在地下室部署了大量 NB 烟感终端,造成了大量 RRC 连接建立失败导致 RRC连接成功率指标严重劣化。用户反映地下室无覆盖,业务难以使用。地下室环境与 NB烟感如下图所示: 苏州无线中心携带利尔达 USB Donlge 对每个地下室烟感安装位置进行了信号验证,测试时尽可能使天线靠近烟感终端,准确测量安装位置的信号情况。 测试结果显示烟感
3、终端所在位置信号强度不一,但 SNR 值较高,USB Dongle均能快速入网并且业务正常。 位置 RSRP SINR 地下室 1 -80dBm 12.4 地下室 2 -91dBm 8.4 地下室 3 -105dBm 2.3 地下室 4 -92.6dBm 18.2 地下室 5 -93.7dBm 7.4 地下室 6 -112dBm 5.6 如上表所示,地下室 1(门口区域) RSRP最高可达 80dBm,地下室最深处 RSRP-110dBm,但 SINR 仍有 5.6。在该环境下,将烟感终端和 USB Dongle 放在一起对比测试,烟感终端一直无法接入,而 USB Dongle很快接入,并成功
4、发起业务。 与烟感厂家技术人员沟通,技术人员表示,其终端使用的是中兴的模组,芯片为联发科的芯片。烟感厂家在测试中已发现联发科芯片性能明显弱于海思芯片,但考虑成本因素仍采用了联发科芯片的模块。现场情况表明,同环境下,采用海思芯片的 USB Dongle可以正常使用,而采用联发科芯片的烟感终端无法入网。 因重庆的项目落地苏州前并未与苏州电信有任何沟通,因此已部署的终端未通过苏州电信政支的终端入网测试。终端厂家表示重庆电信也未对其设备开展过灵敏度测试,因此终端的通信灵敏度仍未知。 从实际业务的部署情况看,该批联发科芯片的烟感 在 RSRP 低于 -90dBm的环境下已发生接入异常,在 RSRP低于
5、-100dBm的环境下几乎无法接入,通信灵敏度与 USB Dongle有较大差距。由于该项目已部署数百台烟感终端,因此从网管指标统计到了大量的来自覆盖等级 2的接入请求失败,严重影响苏州 RRC连接成功率指标,进而影响端到端连接成功率指标。 用户违规使用 NB卡导致核心网附着成功率低 从集团 EPS综合网管统计,苏州所使用的 MME5、 MME6、 MME9为所有 MME中指标最低的三个,在 7月底至 8月初的附着成功率不足 95%: MME NB-S1模式附着成功率(排除用户原因) (%) NB-S1模式附着请求次数 (个 ) JS-NJ-YFXJ-MME-7.EPC 99.94 69104
6、3 JS-NJ-GL-MME-8.EPC 99.93 683689 JS-NJ-YFXJ-MME-1.EPC 99.17 87116 JS-NJ-YFXJ-MME-10.EPC 98.98 101986 JS-NJ-GL-MME-12.EPC 98.94 73061 JS-NJ-GL-MME-2.EPC 98.91 80306 JS-NJ-YFXJ-MME-3.EPC 97.88 25906 JS-NJ-GL-MME-4.EPC 96.35 29463 JS-NL-GL-MME-6.EPC 94.47 109107 JS-NJ-YF-MME-5.EPC 94.2 102547 JS-NJ-YF
7、XJ-MME-9.EPC 94.05 103480 7月 29日 8月 4日附着成功率统计 经过核心网的专题分析,苏州在以上时段的附着失败中,非用户原因导致的失败主要来自【 Network failure】。从近期结果分析,导致【 Network failure】的主要原因为 Update Location Request 中上报的 IMEI与签约 IMEI不同。而造成这种问题最大的肯能性,就是在机卡绑定前提下,用户没有将物联网卡放到指定的终端中使用,纯属用户自己的违规行为。 苏州 8 月端到端连接成功率指标受外省问题终端和问题用户违规操作双重影响,苏州将 积极 做好力所能及的优化提升工作 ,
8、寻求解决方案 ,尽可能提高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提升用户感知。 南京镇江常州 NB-IoT 附着成功率低分析 在对 8.27-9.2 日的 NB 端到端连接成功率指标统计过程中,发现常州、南京、镇江三市共用的 MME附着成功率偏低,仅 90%左右,继而导致相关地市端到端连接成功率不达标。 省操作维护中心和省网优针对南京 MME POOL的 NB-S1模式排除用户原因附着成功率低的问题从核心侧做了 分析 研究,发现问题如下 : 排除用户原因的附着成功率 =(附着成功次数) /(附着请求次数 -附着失败次数( illegal UE、 illegal ME、 serv not allowed、 E
9、PS and non EPS services not allowed、 PLMN not allowed、 TA not allowed、 Roaming not allowed、 Serv not allowed PLMN、 No Suit Cells In TA、 Not auth for this CSG、 Protocol err, unspec、用户原因导致 的 ESM失败) 对南京 MME POOL 的三台的 MME 的 7 天 NB-S1 模式附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8月 27日 -8月 29日三天 Network failure 原因导致的附着失败次数较高,拉低
10、了这这周的 NB-S1模式附着成功率,对这三天的 CHR日志数据进行分析,捞取了 8 月 27 日 12 点半至 15 点半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该时段内 Network failure 占比超过 50%,对应的原因为MM_HSS_EQUIPMENT_UNKNOWN,咨询华为的开发该原因对应的是 UPDATE LOCATION ANSWER中的 DIAMETER_ERROR_EQUIPMENT_UNKNOWN,该原因系用户问题。 这个问题与苏州 7 月 29 日 -8 月 4 日的问题相同,均为机卡不匹配导致的附着失败,应该是物联网卡未放到指定的终端中,选取了几个 top用户供参考: NB小
11、区 RRC 连接建立成功率 提升方案 省网优 在前期针对 NB-IoT端到端连接成功率问题分析过程中,发现 RRC 连接失败事件难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 IMSI,目前手段只能先定位到扇区,再结合自己对本地市的业务熟悉程度或联系客户经理确认扇区范围内可能导致 RRC大量失败的 业务,效率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省无线中心先后向中兴研发、诺基亚研发、集团物联网端到端保障系统提出了如下四个需求: 1、 实现某指定扇区下物联网用户 IMSI 清单(发起过业务)的统计功能; 2、实现指定物联网 IMSI 关键端到端指标的统计(如集团关注的RRC连接成功率、 Attach成功率); 3、实现对指定物理网
12、IMSI,某时间段的端到端信令回溯功能; 4、实现对指定物理网 IMSI,某时间段的业务回溯功能,例如 X点X分 X秒,平台侧向终端发包; X点 X分 X秒,终端回包; X点 X分 X秒,平台收到终端回包并发送 Ack。 目前中兴明确说 在 网管 侧 实现不了、诺基压要评估下他们的 DO感知系统上能否实现。只有集团物联网端到端保障系统给出的回复有计划、有说明。 集团 物联网端到端保障系统 平台的具体开发是在上研院, 其主要功能实现方法如下: 1、实现某指定扇区下物联网用户 IMSI清单(发起过业务)的统计功能 : 答复: 1、物联网专网 DPI已经部署到位,可从专网 DPI侧获取NB业务用户面
13、 XDR数据,但是专网 DPI采集点在 PGW的 S5-U面,可能存在 NB用户扇区的偏差; 2、物联网端到端保障 系统已开始着手做建立一个 NB扇区信息库,现有数据源主要是 NB话单,以 NB话单内 ECGI信息为主;后期将补充 NB用户面的 XDR记录; 1)现有功能仅提供目标扇区的活跃状态及使用记录; 2)后期的 NB 扇区 ECI信息库 功能补充功能分析功能; ( 1)总体:天维度,分析内容:目标小区的用户数(去重)、上下行流量、上下行包次数、 IPV4/IP5用户占比、 APN占比( CTNB/xxx等 APN使用量)、定向访问业务用户数占比; ( 2)企业客户维度:天维度,目标小区
14、的企业客户分布(去重用户数用户数 ,流量使用情况) TOP 10排序; ( 3)基础业务质量:天维度,目标小区的整体 Coap上下行 con包请求次数及成功率时延、 non包个数; Coap用户数; 数据源:物联网专网 DPI ( 4)提供用户清单:在 NB在线库内的目标 ECI扇区的用户IMSI或 MDN清单; 省公司根据需求优先级, 若对于功能 4:目标 NB的 ECI扇区的用户 IMSI或 MDN清单提供较为迫切, 上研院 将优先开发,力争在10月中旬提供; 2、实现指定物联网 IMSI关键端到端指标的统计(如集团关注的RRC连接成功率、 Attach成功率) : 答复: 1、 前期物联
15、网端到端系统已完成了对于指定 IMSI/MDN的 附着成功率的统计分析,但是由于 MMR日志( CHR)数据稽核准确度较差,分析结果难以满足使用需求;近期 上研院 正在组织相关省落实 MME日志数据源准确性工作; 2、 关于 ECI的 RRC连接成功率,已要求与集团公司无线处进行沟通,要求共享集团 NB 性能指标数据。该项工作正在落实! 3、实现对指定物理网 IMSI,某时间段的端到端信令回溯功能 : 答复:物联网专网 DPI已部署上线,后期将开放给省公司 NOC使用,主要功能包括: DPI实时跟踪及 DPI专网信令数据及用户面数据的历史记录溯源; 同时 上研院 已与物联网 DMP 平台打通接
16、口,将物联网 DMP 平台的历史日志实时更新至端到端保障系统,实现专网 DPI数据与 DMP平台数据进行关联; 在物联网端到端保障系统内将在 10 月 20 日前完成基于 NB 某个IMSI或 MDN的某时间段的端到端回溯功能, 信令数据包括: S5-C、 S6a信令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周期包括 5天内; 用户面数据包括: DMP平台历史日志数据查询、 NB用户 Coap面日志数据查询; 4、实现对指定物理网 IMSI,某时间段的业务回溯功能,例如 X点 X 分 X 秒,平台侧向终端发包; X 点 X 分 X 秒,终端回包; X 点 X分 X秒,平台收到终端回包并发送 Ack: 答复:具体功能与功能三类似; 总结 1、 NB-IOT目前网络、终端均不成熟,而且 NB的网络和传统的电信级网络存在很大的差异,集团的 KPI指标更多是一个“导向”,在全省都已经完成的情况下, 无需过多 关注; 2、苏州 分公司 的 NB 业务多,遇到的问题也多, 特别是一些首单业务,省网优有责任深度介入,省市联合一起攻关解决 。 希望可以 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 生成案例 ,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