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 较研究- 以微观世界森林之歌为例摘 要:纪录片,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在电影产生的初期,我们所看到的影像都是纪录片,它们拍摄的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它的诞生到现在,纪录片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叙述手法、细节刻画还是思维角度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这两部题材相似的自然类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细节刻画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中外自然类纪录片的比较研究关键词:微观世界;森林之歌;叙事方式;细节刻画一、对这 两部纪录片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微观世界: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草丛中、树枝上、
2、池塘里、泥缝间的小动物们开始了新的一天。蚱蜢停在草叶上贪婪地吮吸着自然的甘露,没想到螳螂已经挥舞着大刀悄悄靠近;毛毛虫蠕动着碧绿的身子在树枝上飞快地爬行,那种奇妙的动作真是见所未见太阳升起来了,漫山遍野的野花吸引着一群蜜蜂,它们在花从中辛勤地劳作着,匆匆忙忙,谁也不肯休息一会。之后按照由晴天到雨天、有白天到黑夜的这样一个顺序,讲述了发生在大自然微观世界中发生的故事。森林之歌这部片子有 11 集,拍了四年,拍摄范围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主要林区,甚至有海南海底的红树林,不能不说是鸿篇巨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物种繁多,反映森林中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生活状态,应该是本片的基本目的。11 集片子除两
3、集是“ 政论篇”即讲述森林与人类的关系之外,其余 9 集构成的“自然篇” 完成了全景式描述中国森林生态环境的任务。二、比 较二者叙事手法的异同(一)自然 类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与特点1.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他们共同的主题。(1)弱肉强食。无论是在微观世界中还是在森林之歌中,动植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默契的食物链的关系,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得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这生存的法则,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人类社会。 微观世界中的蜘蛛打败蚂蚱之后,蚂蚱便成了其的餐点;森林之歌绿色版图集中东北虎对野猪的捕杀。(2)与自然界的抗衡。在自然界中,每一种动植物都遭受着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灾害是他们生
4、存所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微观世界中暴风雨过后,蚂蚁的蚁穴被冲坍塌,蚂蚁们只能再一点点的进行修复;而森林之歌云横秦岭中,金丝猴不得不度过严寒的冬天, “小圆”就是由于没有抵挡住寒冷又少食的冬天才死去的。2.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在电视剧和娱乐节目高度发达的今天,纪录片的生存问题成为了纪录片从业者的难题,而纪录片的叙事化成为了他们采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在这两部片子中,他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里边,而且情节处理上也是力争做到跌宕起伏。 微观世界中对每个小动物的描写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如蚂蚁搬家,蜗牛缠绵森林之歌中每一集都是有一个主人公,然后讲述他们的故事,如竹笋长成参天的竹子的一点一滴,金丝猴“甲板”
5、与“八字头” 之间地位的争斗等等。3.二者都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在两部片子中,细节构成了它们叙事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种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变得细腻。特写和重复是细节化叙事手法的两种主要方式。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中,两种话语叙述技巧有效发挥叙事和修辞的双重功效,凸现出自身的审美魅力和艺术张力。 微观世界中对蝴蝶破茧而出的那一刻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那一刻的力量和欢跃,而对蜗牛的缠绵的描写长达两分钟,更让我们感觉到导演在细节上所下的功夫。 森林之歌云横秦岭中, “小圆”死后, “甲板”和“圆圆”思想情绪上的变化。4.注重对自然音响与背景音乐的运用。在这两部片子中我们会非常明显的发现它们
6、都采用了大自然的声音,对各种动植物本身发出的声音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特别是微观世界。除了运用这些自然音响以外,都在关键时刻采用了人工音乐对其进行渲染。 微观世界中毛毛虫排着长长的队行进, 森林之歌雨林回响中,胡蜂与黄猄蚁的斗争,都是自然音与背景音乐的完美结合,都对影片的叙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们不同的一点就是森林之歌大都采用的是中国的民族乐器进行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微观世界则是运用交响乐等西洋乐器。(二)中外自然 类纪录片叙事的差异1.叙述方式差异。在具体的纪录片创作中,由于受传统叙事惯性的影响,中国人常常习惯于从概念或观念出发、从宏观叙及微观,微观叙述往往服从于宏观叙事,虽然明白
7、晓畅,却不免有说教宣导之感;而西方由微而巨的叙事习惯往往能使纪录片看起来更加生动具体,从一人一事一景切入的故事描述方法显然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 微观世界给观众的感觉是纯客观的,都是摄像机或者是动物们自己的视觉,简单的讲述动物世界发生的事情。 森林之歌则是采用解说的方式,加入了很多的人的情感在里边,并非是纯客观的。在两部片子中,它们都有对毛毡苔的描述,在微观世界中没有任何的解说介绍,我们能通过镜头清楚的看到它把蜜蜂粘住并包裹起来,但是在森林之歌万木撑天中也有对毛毡苔的介绍,它是通过解说让我们了解这种植物的;而且在整个片子中都运用了大量的 CG 技术来辅助其进行叙事。2.镜头语言和叙事角度不同。
8、 微观世界描述的是微观世界,影片中绝大部分运用的都是特写镜头,而且在突出主体时都是前实后虚,使得这些微观世界里的小动物们细小的触须和脚都淋漓尽致的展露在观众眼前。虽然这些动物中的好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却从来不曾看的这么清楚,确实令观众震惊。比如野山鸡捉蚂蚁这组镜头里,我们看到的是野山鸡自己的视觉,在从洞中往外看的镜头所表现出的似乎是我们窥视他们生活的感觉。 森林之歌则是采用比较中观的展现方式,给观众展现的大多是动植物的全景,特写镜头少。在云横秦岭中,采用的基本都是全景的拍摄方式,而且使得观众强烈的感受到有人的因素在里边,把人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其中,例如“ 圆圆”对“小圆”的溺爱这一段,解
9、说让人产生的感觉就是这明显是人的情感,而非动物。3.时空叙事的不同。由于地缘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的叙事时空观形成许多差别。中国人叙事习惯于大时空及循环论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则擅长于小时空切入再作铺陈。中国和西方这一叙事传统的差异自然也影响到纪录片叙事,使纪录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状貌。在微观世界中,它是在同一个地域内按照从白天到晚上,从晴天到雨天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的,而森林之歌则是遍布大江南北,通过一年中四季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的。三、特写与重复:两种不同的细节刻画方式纪录片叙事与虚构故事叙事的最显著区别便在于其纪实性征兆,纪实性作为叙事的基础性根基保持了纪录片生生不息的生命潜力,而细节的
10、刻画是否精彩,成为了创造者能否把故事讲好,把片子拍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细节化的叙事手法有两个:特写和重复。在纪录片细节的呈现状态和表现方式中, “特写”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技巧和修辞方式获得存在的意义;“重复”则是在对叙事时空的畸变中完成叙事结构的建构,两种话语叙述技巧有效发挥叙事和修辞的双重功效,凸现出自身的审美魅力和艺术张力。“特写”一词,在 这里不仅仅局限于景别意义上的特写镜头,而是“刻意的关注和 强调 ”,意指 纪录文本创作者以突出的手法让观众看到的人物、动作行为的镜头影像和表现,强调和凸显,使得观众在对“特写”式纪录片细节“韵味”的揣摩中领悟到 艺术趣旨。 “从叙事功能上讲,特写一
11、般是对某一事件中的细节,对某一整体形象中的局部作出刻画,起到一种微观的聚焦作用;并可以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中,建构出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1。在 微观世界 中,导演运用了大特写镜头,让观众清楚的可以看到动物们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蜗牛缠绵这个细节描写时,导演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两分钟的时间给观众展现了动物世界中非常柔美的一面,它们也会像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也要繁衍后代,使得观众与之产生了共鸣。重复手法同样也是增加细节叙事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纪录片细节的重复涉及人物物件细节、动作行为细节的重复运用,场景乃至情节的重复。小说批评家劳治的“重复” 模式是一种结构性 的分析方法,具体来
12、说,就是对一些重要的重复出现的成分在全文范围内进行追踪分析考虑每处重复在上下文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与总体结构的关联,就会有助于阐释作品的意义2。 ”纪录片细节的重复分析也与此类似,重复出现在纪录文本中的成分已经具备构建叙事结构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加强画面表现的修辞效用。有“ 无深意的修辞”,但没有“无用的重复 ”,只要片中的画面进行了有意的重复,从中便可追寻到片子的主题,但纪录片细节同样需置入整体叙述结构分析才能发现其作用。 “在事件的流程中,一个被揭示的特定 现象初看上去可能只是一个影影绰绰的内核,然而,即使是最微小最琐细的暗示或重复都可以作为深入阐释的基础”3。在 这里,它 们建立了一种符号表
13、意关系,仅仅是一个细节的重复就可使简单的事物显现意义。 森林之歌云横秦岭中,解说不断的重复“甲板”的地位以及它对“圆圆” 的感情,这其实是为随后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细节的重复,无疑是增强了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解读。四、中国 纪录片已有进步但仍需努力塞登伯格说:“ 中国纪录片与外国纪录 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纪录片的故事性。不少中国导演很优秀,很有创作力,有很好的视角,拍摄了很好的画面,但在如何讲述故事来使观众能够理解片子方面还需要多下工夫。 ”塞登伯格的这句话就说明我国纪录片在叙事方面缺乏能力。但是从森林之歌这部片子我们难看出我国纪录片在叙事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且以前我国的纪录片在宣传国家形象和国家文化对外交流这方面是非常薄弱的,从森林之歌这部影片中,我们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了,是对以后我国纪录片发展的一个启发。但森林之歌这部片子只是我国纪录片向国际迈出步伐的一个小的开端,更艰难的事情还在后边,因此,我国纪录片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国外影片的叙事能力来为我所用。参考文献:1 李显杰.电影修辞学:镜像与话语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匈)伊芙特皮洛著,崔君衍译.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