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级: 学号: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 设 计 )我爱这土地的艺术特色和演唱研究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2、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第 1 章 艺术特色分 析11.1 歌词分析11.2 音乐分析21.2.1 调式、调性特点21.2.2 曲式结构特征 21.2.3 歌曲伴奏特征 51.3 艺术表现6第 2 章 演唱研究7 2.
3、1 字正腔圆7 2.2 深情并茂7 2.3 歌曲与伴奏的结合8结语9参考文献10附录11 致谢12摘要当代著名作曲家陆在易于 2001 年创作完成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 在 2002 年第二届中国音乐最高奖评奖中荣获“ 金钟奖” 我爱这土地以真挚的情感、词曲完美的结合,旋律优美流畅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陆在易, 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域内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始终体现着对祖国的深沉爱恋, 对民族的深情大爱,并力图表现和挖掘人性及人文思想。真挚的情感、美好的意境、对祖国深深的爱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本文拟从歌曲的歌词分析、
4、调式调性的特点、曲式结构及创作征、歌曲的钢琴伴奏特征、演唱研究等方面浅析此歌曲的艺术特色。关键词:陆在易我爱这土地;艺术歌曲;重同名调;字正腔圆;深情并茂AbstractContemporary composer Li zaiyi composer 2001 creation of art song“I love this land ,In 2002 the second China won the“golden bell”award for highest prize in music in“I love land with sincere emotion ,and the perfect
5、combination,beautiful melond flowing won unanimous favorable comment of expert judjes. LiuZaiyi has persistent pursuit for art,in the field of Chinese art song creation inhard word,the fruits,LiuZzaiyi art songs is a gond exampie of the fu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His works always emb
6、odies the deep love for his motherland and the nation is deep love ,humanity and humanistic thought of trying to performance and mining.Sncere affection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 to the motherland the deep love is expressed in his works.This article from the chsracteristics of the song lyrics a
7、nalysis ,mondal tonality ,melond structure and creative featurrs ,song piano accompaniment ,singing the artistic of this song is analysed.Key Words: Lu zaiyi“I love this land”, art song, Heavy tone with the same, clear puonunciation and mellow voice, deep feeling and前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在艺术歌曲领域的创作成就非凡。
8、如祖国,慈祥的母祥的母亲、桥、家、盼、彩云与鲜花、我爱这土地、最后一个梦等等。其中,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是作曲家艺术歌曲创作成就的代表作之一, 曾于 2002 年获第二届中国音乐最高奖“ 金钟奖”特殊荣誉。同年由作曲家将此曲选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我爱这土地 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作曲家将这首艺术歌曲定为歌曲选集的总名, 说明这首歌曲在同类作品中的重要性, 同时, 也反映出作曲家对祖国, 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深厚的依念之情, 及作曲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爱这土地是标志着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高峰的代表作, 论其篇幅之长、情感表现幅度之大、内涵之深、钢琴部分之考究、演唱处理和表现难度之高, 为建国以来我
9、国艺术歌曲所罕见。 艾青原诗总共才11行, 但在激情奔流中涌动着强烈的悲剧意识, 其情感容量和丰富变化远不能为艺术歌曲的常规写法与规模所能容纳, 作曲家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形式创造, 参照歌剧咏叹调构思完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绝唱。作曲家根据歌词复杂多变的情绪结构和豪放不羁的句式结构, 将钢琴织体置于无止息的涌动之中, 通过不断变化着的和声、几处关键部位上的变和弦、波涛翻卷式的弦力度间奏及一处使全曲得到升华的漂亮转调来加强音乐的推进性和表现容量; 贯穿全曲的混合节拍, 时时以不规则的律动改变着音乐抒发的各种张力结构; 声乐旋律在充满歌唱性和激情充溢的整体格调中,适时地引进朗诵性音调, 运用张与弛、徐与
10、疾、强与弱、断与连、浓与淡、动与静之间的转换与对比, 形成宣叙性与歌唱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有机结合, 创造性地舒展了歌词的意蕴,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下面, 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此首歌曲的艺术创作特色和演唱研究。第一章 艺术特色分析1.1 歌词分析1.1.1 我爱这土地歌词是由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在2001年根据诗人艾青的诗( 写于1938年)作曲而成。诗如下: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的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和那来自林间温柔的黎明最高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原诗
11、共 11 行,诗的情绪复杂多变,委婉抒情与深沉忧郁皆有。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明显带有当时时代的悲剧因素。句式结构上灵活多样,根据情感流淌,采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发自内心的炽热情感自然流畅的迸发而出。表达了诗人对祖国, 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它深深的打动了作曲家陆在易,心系祖国的他,带着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创作了这首歌曲。通过作曲家精心构思预制,寻找最贴切和适合的音乐语言和与之相适应的音乐风格,最终使这首歌曲成为艺术歌曲中的名作。其实,早在 1999 年,作曲家就已经在开始构思这首作品了, 初步设想是写一首合唱作品。但随着情感的流露与发展以及多次修改, 最终定版为艺
12、术歌曲的形式来表现。其间经历了 4 年多时间, 直至 2003 年才最后确定完稿。可见, 作曲家在创作上的严谨态度, 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作风。1.1.2 此首歌曲细腻、流畅而又深刻的情感, 在乐思流动中得到自然的释怀, 感人至深。曲中所表现的两种情感对比刻画丝丝入扣, 相互映衬。对祖国的深切关注与真挚情感流露于“ 温柔的黎明”、“ 爱的深沉”中, 而对比性的刻画则寄托于“ 激怒的风”、“ 暴风雨”、“ 悲惯的河流中”, 这种深沉的爱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互相交织融汇, 使音乐显现出柔美与刚烈、深邃与浅出之美, 令人听之则无不心潮澎湃、为之动心而不能忘怀。1.2 音乐分析1.2.1 调式、调性特点(
13、)通观全曲, 从表面上看, 作曲家实际上采用的调式调性并不复杂,主要采用了大调式创作。但其调式调性安排却很有“ 现代”特点。从第 1 小节到 50 小节作曲家采用了 bG 大调, 然后从 51 小节开始一直到 57 小节, 安排了 G 大调, 58 小节又回到原调 bG 大调上。在 63 小节又由 bG 大调到了 A 大调, 一直持续到 69 小节。70 小节又回到了原调 bG 上, 直至全曲结束。整个调性布局情况, 列表如下:表 1.1起止小节数(15051575862636970118调式调性 b G bG A bG()从表上来看,整个调性的布局呈现出一种极有意思的对称关系。其中,前三个调
14、性之间 bGGbG 呈现出以 G 为中心的调性对称,而后三个调性之间 bGAbG 也呈现出以 A 为调性中心的对称关系。整个调性布局是在主调 bG 大调上,插入了 G 大调和 A 大调,从而使全曲获得了调性色彩的对比,同时又具有对称的美感。除此之外,从调性上看,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调性布局问题,那就是作曲家对重同名调的运用。所谓重同名调,顾名思义,指的是同名调之同名调。换句话讲, 就是比主调(原调)高半音和低半音的同调式调。譬如 bG 大调的重同名调是 G 大调和 bbG 大调。这一具有现代调性扩张特点的概念,在我国首先是由武汉音乐学院童忠良教授在 1979 年在武昌湖北艺术学院举办的全国性
15、的“合声学学术报告会”上公开发表的。这个概念解决了在许多音乐作品中不能用传统和声功能概念来解释的现象,从而使和声理论与音乐创作以及和声听觉统一起来。从此曲的调性特点来看,作曲家使用了 bG 大调的重同名调 G 大调来与主调形成调性色彩上的对比。而 bG 到 A 是一个增二度的调性关系, 也具有很强的调性色彩对比。1.2.2 曲式结构特征( ) 本曲为复二部曲式结构, 即主要由 A B 型结构构成, 其后是基本结构的重复, 最后再加了一个结尾。每一个大的部分都由并列二部曲式构成。全曲曲式结构大体如下表所示。列表如下:1表 1.2一级曲式结构 A二级曲式结构 引子 A B 补充 间奏起止小节数 1
16、91019194041505162三级曲式结构 a a1 b c c d小节数 9 10 21 10 12调式调性 bG bG bG bG G bG1 合声学基础教程童忠良,赵德义等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童忠良等为主编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22 年 5月第 1 版表 1.3一级曲式结构 B二级曲式结构 C B 尾声 尾奏起止小节数 ( 6372729596115115118三级曲式结构 a2 a3 b c c d1小节数 9 23 19 4调式调性 A bG bG bG bG() 前奏: 歌曲开始从主调 bG 大调开始从第 1 小节到第 9 小节, 是全曲的前奏, 起着奠定全曲基调和气氛
17、的作用。歌曲一开始从主和弦高亢而明亮的音响出发, 左手伴奏织体从第 2 小节引入, 采用六连音织体形态, 与右手高音旋律形成上疏下密的对比。然后第 4、5 小节是前两小节的变化重复, 在第 4 小节进入 bG 大调的下属和弦, 其后半的旋律音以八分音符一直向下缓慢滑行, 情绪也随之慢慢下落, 结束在主调的属功能和弦上。(见谱例 1谱例 1 我爱这土地小节第一段: 第10小节进入二部曲式的第一段, 一直到19小节结束。这一段具 有呈示性的特点, 音乐情绪较稳定, 音域也主要控制在中音区。它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句停在主调的半终止上, 第二乐句以属主的全终止收束, 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为5+
18、5的平行结构规整性乐段, 以便与相同的两句歌词相映衬和统一。从钢琴伴奏织体来看, 作曲家在这一段以及第二段基本上只使用了一种织体形态即六连音织体, 但它所营造的音响效果, 我们并没有感到单调和乏味, 原因在于高音旋律的变化以及歌词的变化甚至还有和弦的变换和和声流动恰是它们相得益彰, 互相补充。从和弦材料使用上看, 作曲家主要使用了平时常见的传统和弦, 但简单的和弦却表达了不简单的歌曲韵味和和声音响。(见谱例2谱例2 我爱这土地小节第二段: 从19小节最后一拍弱起进入第二段。这一段在情绪上有所上升, 主要由三个大的分句构成。第一分句又由两个小分句3+ 4构成, 为变化重复关系, 停在级的副属和弦
19、上, 产生情感上的推动, 使第二分句有更大的情绪发展。第二分句由4 + 2 构成, 呈对比变化关系, 全终止结束在主调的主和弦上, 但是停顿在主和弦的三音旋律位置上。第三分句是由4+ 3构成, 与第二句为重复关系。随后是1 小节的过渡。很明显, 三句间呈强烈的上升推动情绪关系。每句开始处的旋律体现为模进关系。(见谱例3谱例3 我爱这土地谱3 我爱这土地补充段: 第41小节开始是歌曲的补充段。本段音乐情绪发生变化, 由前段的激动昂扬变为低沉, 其后又变为紧凑而果断, 似乎做出了坚定的决定。然后在50小节以稳定的属 - 主进行全终止在主调性上。在速度上也变得稍慢, 稍自由, 便于更好的抒发内心情感
20、。音乐织体也发生了改变, 主要通过柱式和弦来表现。(见谱例4谱例4 我爱这土地间奏: 从 51 小节开始到 62 小节共 12 小节是间奏华彩部分。这一部分尽管没有歌词, 但是是前面三个段落情绪上的继续发展, 感觉情绪似乎越来越激动, 思潮澎湃而一发不可收拾。这一部分为后面全曲音乐情绪基调的奠定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调性上变化也很大, 使用了前面讲到的重同名调, 间奏一开始就从G大调开始, 通过柱式和弦和九连音织体以及少量和声上的复合音响, 在 58 小节又回到主调bG上。复二部曲式第二部分。从 63 小节到 95 小节是前面整个A B 型结构的变化重复。在这部分里面, 钢琴织体形式有
21、所变化。除了六连音以外, 还有三连音、五连音、七连音等织体形式。和声上也使用了副三和弦和离调进行来加强和声音响上的对比。值得一提的是 63 小节重复前面第一段时, 改变了调性, 从 A 大调开始, 以形成一定的色彩变化和情绪幻想的需要。在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调。速度表现上也由原来的每拍 70 变为 74。 尾声: 从 96 小节开始到 115 小节是全曲的尾声。带有高潮的意味, 最高音到了 bB 音上。是由两个段落 9 + 10 构成。似乎是达到了全曲的最高潮, 情绪又变得高亢和热烈起来。最后强后即弱以及强力度的演唱处理技巧, 都是极难的, 它需要演唱者深厚的气息支持与过硬的演唱功底与水平。(见
22、谱例5谱例5 我爱这土地最后是 4 小节的尾奏。1.2.3 歌曲伴奏特征我爱这土地中作曲家通过使用重复诗词和加衬词“啊”的手法,将只有10句的原诗发展为有前奏、间奏、尾声和尾奏的再现复二部曲式结构,其中每一部分都是并列关系的单二部曲式。调性以 bG 大调为主线,间奏游移在 bG 大调上,为第二部分旋律转向 A 大调上再现做了准备。歌曲的创作构思受歌词不规整句式结构影响,音乐中存在很多明显的对比因素,如极富流动性的大波浪型多连音密集音型与气息宽广的抒情旋律,纵情歌唱的中板与自由进行的慢板,抒情旋律与宣叙性旋律,力度的强与弱,半音之间进行巧妙转换的调性,多种节拍的交替进行等等。这些动静虚实、张弛有
23、度的音乐元素恰如其分地融汇在一起,使音乐的歌唱性与宣叙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在作品中得到完美结合。在调式调性的安排布局上,作曲家主要采用了大调式创作。整个调性布局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对称关系:bGGbGAb G。其中前三个调性之间 bGGbG 呈现出以 G 为中心的调性对称,而后三个调性之间 bGAbG 也呈现出以 A 为调性中心的对称关系。整个调性布局是在主调 bG 大调上,插入了 G 大调和 A 大调,从而使全曲获得了很强的调性色彩对比。1.3 艺术表现我爱这土地的成功创作,因为诗歌本身的内涵丰富,加上作曲家用最贴切,最合适的音乐语言和写作手法,就表现出了最丰富的情感世界。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
24、很容易被歌曲中的情感力量所震撼,而听众也同样因为歌曲本身富含的情感和歌者饱含深情的演绎所深深打动,这不能不说是情感的审美效应。艾青原诗总共才11行, 但在激情奔流中涌动着强烈的悲剧意识, 其情感容量和丰富变化远不能为艺术歌曲的常规写法与规模所能容纳, 作曲家根据内容需要进行形式创造, 参照歌剧咏叹调构思完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绝唱。作曲家根据歌词复杂多变的情绪结构和豪放不羁的句式结构, 将钢琴织体置于无止息的涌动之中, 通过不断变化着的和声、几处关键部位上的变和弦、波涛翻卷式的弦力度间奏及一处使全曲得到升华的漂亮转调来加强音乐的推进性和表现容量; 贯穿全曲的混合节拍, 时时以不规则的律动改变着音乐
25、抒发的各种张力结构; 声乐旋律在充满歌唱性和激情充溢的整体格调中,适时地引进朗诵性音调, 运用张与弛、徐与疾、强与弱、断与连、浓与淡、动与静之间的转换与对比, 形成宣叙性与歌唱性、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有机结合, 创造性地舒展了歌词的意蕴,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我爱这土地歌词中包含着“大我”之情的崇高美。“大我”之情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多是同千百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一些重大主题,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等。表现“大我”之情的歌曲,一般具有重大的思想主题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能把握住历史的脉搏,反映民众的心声, 唱出时代的主旋律。第二章 演唱研究2.1 字正腔圆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是艺术表演追求的
26、最高目的。在声乐艺术方面主张“字正腔圆,深情并茂”的表演原则,赋予声音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歌曲演唱除了要注重声乐基本功的训练外,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感情的运用。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是一首难度较大的作品,音乐的歌唱性与宣叙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认为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应结合其艺术风格从诗词的歌唱性、人声旋律与钢琴伴奏的高度融合、情感的表现力三个方面把握。歌唱是人声表现音乐与情感的艺术,因此在演唱作品时,应先深入到歌词的意境中,细致的研究,去探究是什么触动了作曲家内心的创作欲望,使他达到了诗与音乐完美的结合。陆在易的我爱这土地中唱到“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27、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得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儿” ,孜孜不倦的在天空中飞翔,将现实比作暴风雨、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特别是最后一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陆在易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祖国中华民族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把诗人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演唱这部作品时应该把自己比作那只永不停息飞翔的“鸟儿” ,将歌词中表露出来的“大我”之情的崇高
28、的美和诗人把个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挚情感表现出来。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是由抒情诗的语言写作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在练唱前,富有情感的反复地做歌词朗诵练习就能体会到它的诗的意境创造 2出来的美。2.2 深情并茂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说过:“歌唱是用人声表现音乐与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表现作品时,首先是心灵的投入” 。 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真情的流露自己才会感动别人,达到表演追求的目的。 我爱这土地是陆在易艺术歌曲中创作技巧最高、最有难度的作品,音乐的歌唱性与宣叙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29、这一段与前面在速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是充满激情的朗诵,接着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形成了宣叙性与歌唱性,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演唱时要把握歌曲情绪的变化,从声音的力度、音量、色彩的变化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 我爱这土地中多处运用了下滑音,充分表现了作曲家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强烈情感,演唱者应该对旋律中装饰音的运用把握好,使音乐的表现更有色彩。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与诗人的情感世界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演唱者要深入歌词,把自己比作那只“鸟儿”把诗人与作曲家视祖国、民族的命运高于一切的炙热情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用真情流露出来。我爱这土地是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高峰的代表,作曲家通过娴熟的作曲技法,将诗词中体现的
30、爱国情绪充分展现于充满抒情性与歌唱性的旋律中,情感真挚,内涵深刻,织体形象性强,音乐的歌唱性与宣叙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演唱者更应该充分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征,从诗词的歌唱性,旋律的起伏跌宕,钢琴伴奏的意象性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把作品诠释好。2 邹本初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 ISBN:97871030218662.3 歌唱与钢琴伴奏的结合在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中,作曲家赋予了钢琴伴奏以形象,精细的钢琴伴奏织体写法,使诗歌、旋律、钢琴伴奏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九小
31、节的前奏中作曲家运用了力度由强到弱的变化,为进入开始诉说主题作了铺垫,演唱者在前奏中应把自己放置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土沦亡的情景下,把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出来,接下来作曲家运用了民族和弦分解六连音琵琶音音型刻画了鸟儿在天空中扇动着翅膀飞翔的情景,演唱者应该以自由舒展的诉说的语气来演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处陆在易运用了音区的增高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演唱者在表现这部分时应该与钢琴伴奏密切配合,充满激情去表现诗人悲愤的情感,与前面的诉说形成对比,赋予音乐以抒情性和戏剧性完美结合。在演唱时应该将自己的歌声与伴奏的琴声融为一体。特别是在
32、前奏、间奏、尾奏中演唱者应该做到自己的内心情感与音乐的感觉一致,特别是在我爱这土地中的间奏处,演唱者的情绪应与钢琴汹涌澎湃思潮的表达相融合。结语 我爱这土地是标志着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高峰的代表作, 论其篇幅之长、情感表现幅度之大、内涵之深、钢琴部分之考究、演唱处理和表现难度之高, 为建国以来我国艺术歌曲所罕见。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陆在易, 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领域内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始终体现着对祖国的深沉爱恋, 对民族的深情大爱,并力图表现和挖掘人性及人文思想。真挚的情感、美好的意境、对祖国深深的爱都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他的艺术歌曲体现了其
33、个人的创作风格、民族风格、时代精神。我爱这土地的歌词的语言生动、涵义深刻。歌词中流露了“大我”之情的崇高美。陆在易借鉴诗人浪漫的手法,谱出了胜过诗词含义动人深情的这首艺术歌曲。我认为,若没有诗人艾青的这首著名诗作我爱这土地,就没有这首经典的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也就是说,在艺术歌曲的殿堂里将失去一颗闪亮的明珠。这一首作品的词与曲堪称为珠联璧合,是一首完美的经典艺术歌曲。陆在易在创作上是一个真正的完美主义者, 他追究语言与音乐、形式与内容、声乐与器乐、技术与艺术尽可能完美地统一。听他的艺术歌曲是一种享受, 同时也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让人产生哲理性的思考。这正如他本人推崇来自亨德尔的一句话, “假
34、如我的歌声只能使人愉快, 那我很遗憾, 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 。3参考文献1陆在易. 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集M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9.2赵玲,陈国威. 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特征浅析 J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年04期3 童忠良. 近现代和声功能网M .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4 陆在易.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集M .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9.5 张佳林. 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 .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6 居其宏. 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 陆在易和他的声乐作品 J. 人民音乐, 2004. 11. 3
35、 亨德尔 东方出版社出版 199811 ISBN:7506011894 .7 吴祖强. 曲式与作品分析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8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9崔锦兰.乡土情意浓.真情感人心析.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人民音乐期刊2007.210张兆南.歌唱修养与技能培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邹本初 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 1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致谢我对于陆在易的这首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兴趣与它优美的旋律和具有意境的歌词,伟大的作曲家陆在易总给人带来一种使人精神舒展“大爱”的感觉。我的论文灵感也源于我爱这土地的旋律歌词给人一种意境上的享受。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龙朝明老师,是他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动力,也让我知道了做好一件事必须懂得“认真”对待。学生姓名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