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1399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目标研究青海省制作:王春依王素雅卢宗霞目录一、地理概况 二、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三、主要产业及分布四、对外贸易及市场状况的分析 五、小组建议 一、地理概况(1)总领位置、面积、政区、人口、种族、宗教、 语言(2)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资源(3)人文环境人口据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数据表明,青海省常住人口为 5626722 人,同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 年共增加了 445162 人。其中西宁市人口最多,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391.25%,果洛藏族自治州人口最少。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2913791 人,占 51.78%;女性人口

2、为 2712931 人,占48.22%。 人口介绍图表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 72.23 万平方公里,东西长 1200 多公里,南北宽 800 多公里,辖 6 州、2 市、51 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 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 、 “海藏咽喉” 、 “金城屏障” 、 “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554.3 万人,有汉、藏、回、土、撒拉、维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中华水塔

3、”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但各地区气候又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 29,无霜期为 100 至 200 天,年降雨量为 250550 毫米,主要集中于 79 月,热量水份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 25 ,年降雨量近 200 毫米,日照长达 3000 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 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 100500毫米。自然地理环境资源(1)水能资源 全省有 270 多条较大的河流,水量丰沛,水能储量在 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 108 条,流经

4、之处,山大沟深,落差集中,有水电站坝址 178 处,总装机容量 2166 万千瓦,在国内居第 5 位,居西北之首。尤其是黄河上游从龙羊峡至寺沟峡的 276 公里河段上,水流落差大,地质条件好,淹没损失小,投资省,造价低,水电站单位造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040%,初步规划可建设 6 座大型电站和 7 座中型电站,总装机 1100 万千瓦,年发电量 368 亿千瓦时,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带。 (2)盐湖资源 柴达木盆地有 33 个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 3263 亿吨、氯化钾 4.4 亿吨、镁盐 48.2 亿吨、氯化锂 1392 万吨、锶矿 1592 万吨、芒硝 68.6亿吨,上述储量均

5、居全国第 1 位,其中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锂等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90%以上。溴储量 18 万吨、硼矿 1157 万吨,居全国第 2 位。盐湖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人文环境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近十年的发展1996 年至“九五” 、 “十五”期间。 围绕“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核心指标,增加了产业发展、科技教育、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生态环保等指标,较为

6、全面地涵盖了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指标体系完成了从实物指标向价值指标的彻底转变,产品产量指标完全淡出了规划视野。?“十一五”时期的规划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统一,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具体措施被不断运用、完善,使得规划的制定不仅考虑发展的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发展的方向、结构、质量和与之紧密相关要素及领域的衔接与互动问题。近十年的发展1996 年至“九五” 、 “十五”期间。 围绕“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核心指标,增加了产业发展、科技教育、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生态环保等指标,较为全面地涵盖了经济、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

7、。指标体系完成了从实物指标向价值指标的彻底转变,产品产量指标完全淡出了规划视野。?“十一五”时期的规划更加注重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统一,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具体措施被不断运用、完善,使得规划的制定不仅考虑发展的速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发展的方向、结构、质量和与之紧密相关要素及领域的衔接与互动问题。“十二五”时期是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海全面实践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战略和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包括:1.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促进

8、全省工业经济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全省经济由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全省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4.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实现投资、消费、出口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2011 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622 亿元,增长 13.5%,超计划 1.5 个百分点。一产增长 5.3%;二产增长 17.2%;三产增长 10.1%。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270.4 亿元,增长 31.9%,超计划 16.9 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达到 967.4亿元,增长 30.1%。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青海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

9、构(2005 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全年创造生产总值 543.2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2%;“十五”时期 GDP 年均增长 12.0%,高于“九五”时期8.7%的年均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0043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十五”时期人均 GDP 年均增长 10.8%,高于“九五”时期 7.2%的年均增速。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62.79 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264.6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215.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和

10、邮电通信业 45.21亿元、金融保险业 20.36 亿元、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42.70 亿元、房地产业14.10 亿元,分别增长 7.0%、5.6%、11.6%、6.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九五”末 2000 年的 14.6:43.3:42.1 转变为11.6:48.7:39.7,一、三产业分别下降 3.0、2.4 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 5.4个百分点;本年一、二、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5.3%、59.9%、34.8%。 “十五”时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16.2%、10.2%;与“九五”时期年均增速相比,分别提高了 3.1、

11、5.4、0.2个百分点。三、主要产业及分布工业农牧业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主要产业分布 地名 主要产业分布 西宁市 冶金及有色金属、旅游格尔木市 盐湖化工、石 油天然气海东地区(平安县) 农业及养殖业、水电、有色金海南州地区(共和县) 畜牧业、养殖、水电、旅游海北州地区(海晏县) 矿产业、畜牧业、旅游海西州地区(德令哈市) 石油天然气及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黄南州地区(同仁县) 矿产业、畜牧业、水电服务业旅游业青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定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 1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家,国家自然保护区 5 处,国家森林公园 3 家。省级各类景点近 300 处。尤其是有“

12、百鸟王国”之称的青海湖鸟岛、 “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塔尔寺、神秘的昆仑文化、千里戈壁中的万丈盐桥和雪山冰川探险等都是国内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 40 多处,线路 19 条。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青海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青海湖、塔尔寺和贵德等著名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 青海的主导产业青海旅游资源总量大、类型多、功能全、组合优良、文化内涵丰富,是国内旅游业向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后备基地。目前,青海省内可供旅游的景点约余处,其中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余处,有不少旅游资源属全国独有或稀有,如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

13、湖青海湖,被称为“鸟的王国”的鸟岛,规模宏大的黄教圣地塔尔寺,循化孟达、尖扎坎布拉、互助北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都兰国际狩猎场等等。青海还是多民族聚集省份,绚丽多姿的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民俗风情情趣各异,极具特色,成为青海旅游的独特文化资源。旅游业成为青海第三产业的主导的原因青海省是一个面积大省,人口小省,经济总量弱,技术基础差,民族成分多是它的一个特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青海省实现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任务。但是,就总人口仅多万的青海省来说,如果没有众多外来旅客的活动和消费,紧靠省内消费,以提供服务为特性的第三产业难以发展壮大。旅游业的兴起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

14、促进了文化和经贸的信息交流,推动了青海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它不仅直接带动餐饮、住宿、旅行社、商业、交通运输业、景区和娱乐等多个行业水平的提升,还间接带动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推动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加快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青海旅游业的现状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旅游的 方针,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旅游开发,使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2007 年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10

15、01.6 万人次,接近全省人口的 2 倍,实现旅游总收入 47.38 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 23%和 32.8%。数字还显示,青海旅游业从 1999 年起步至今, 不足10 年的时间里,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快速攀升,分别增长了 5 倍和 11 倍,建成了长达 588 公里的环青海湖、孟达自然保护区、互助北山国家级 森林公园、 李家峡通往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 累计投资 2.4 亿 元旅游国债资金,建成了青海湖 151、沙岛、塔尔寺、日月山、贵德等景 区公路,还增加了塔尔寺、互助故土园、格尔木昆仑文化 3 个国家 4A 级景 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绿色家园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古城村被命名

16、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 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和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不断发展的产业 结构。 青海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一)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秉承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 奇 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依托航空、 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的不断发达,以及西宁、格尔木等主要城市功能 的逐步健全。近年来,青海湖、塔尔寺、江河源、原子城、盐湖等旅游品 牌效应渐显,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省一大特色产业。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 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 格。

17、塔尔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湖距西宁约 151 公里,为中国 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孟达天池、西海郡古城遗址等都是青海自然风景优美 的旅游胜地。(二)政府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青海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对此,省政府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功能。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 业的龙头和支柱,并就加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部署。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随着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全省各州、地、市和重点县也纷纷挖掘各自的优势?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旅游业确定为优势产业或重要产业,一?个各级党委、政

18、府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三)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展示青海地域特色 随着近年来“青洽会”?、 “环湖赛” 、 “郁金香节” 、 “民族文化旅游节”等?省内重大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中国黄南热贡艺术节” 、 “中国原子城”等大?型对外推介活动的举办,青海作为“山宗水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日益深入人心。2002 年青海举办第一届“郁金香节” ,2004?年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由 2.5 级升为 2.3?级,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先后举办了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黄南热贡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19、,树立了良好的青海形象。随着藏羚羊申吉成功,福娃“迎迎”?成为 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之一,?为青海旅游乃至青海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商机。 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一)国家保护主义严重?青海省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目前,青海省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二)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投资少? 由于青海省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

20、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青海省对旅游设施的建设投入少,花钱第?4?页?共?6?页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有人说,青海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愁无人问津。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设施和完善的软、硬环境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由于青海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

21、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货架上还常是一些老面孔,不能引导旅游消费。(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青海国际旅游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青海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分析工业盐化工青海盐湖资源得天独厚,现已累计探明储量 3315 亿吨,资源保有量在全国处于垄断性地位。其中氯化钠保有储量 3277.8 亿吨,镁盐保有储量57.9 亿吨,氯化钾保有储量 6.9 亿吨,氯化锂保有储量 1

22、541.9 万吨,锶盐保有储量 1928.7 万吨,硼矿保有储量 1395.6 万吨有色金属“十五”期间,青海拟建设拉西瓦、苏只、康扬、黄丰、班多等大中型水电站。规划中的班多水电站位于黄河干流循化县境内,装机容量 100 万千瓦,静态总投资 40 亿元,年发电量 44 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 8 亿元。为加快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先后投资建设了民和镁厂、青海铝厂、锡铁山矿务局等一批骨干企业,使有色金属工业成为全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2 年全省电解铝产量为 35 万吨、镁产量为 0.24 万吨、铅产量为 1.07 万吨、锌产量为 1 万吨。 “十五 ”及今后一段时期,青海将进一步推进铝电、镁电

23、联营,扩大电解铝、铅锌和金属镁等产品生产规模,预计 2005 年全省电解铝生产可达 100 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铝板带材、铝箔、高纯氧化锌,以及铝镁合金等轻金属新材料,拟建设 13 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材、5 万吨压铸镁合金等项目,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天然气至 2001 年底,青海境内已找到各类型浅中深油田 22 个,石油总资源量预计达 41 亿吨,石油探明储量为 2.5 亿吨,居全国第 12 位。青海天然气资源总量预计为 1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3500 亿立方米,是全国陆上第四大气田。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青海将加快发展天然气化工工业,使石油天然气

24、的开发与盐化工的发展有机结合,建设格尔木、西宁天然气发电厂、甲醇、复合肥、聚氯乙烯等重点项目。农牧业牦牛、藏系羊是青海畜产品的优势资源,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002 年当年,全省牲畜出栏总头数达 603 万头(只),其中牛羊草食畜出栏 503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达到 2300 万头(只),其中牛 450 万头(只),羊1732 万头(只)。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随着退耕还林(草) 、退牧还草和牛羊 “西繁东育” 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将继续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促进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我们将

25、着力培育优良种子产业,开发适宜青海生态环境的优质牧草。为此,计划在草食畜牧业基础较好的海北、海南两州建设牧草原种繁殖基地 2000 亩,苜蓿生产基地 10 万亩,年产多年生牧草种子 128 万公斤,苜蓿(mu xu)苜蓿 1 亿公斤,以此促进和带动青海绿色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2005)农业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24.56 万公顷(368.4 万亩),比上年增长 0.4%;总产量93.26 万吨,比上年增产 5.4%;亩产量由上年的 241.03 公斤提高到 253.18 公斤,增产 5.0%。其中,特色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 7.53 万公顷(113.0 万亩),比上年增长 11.1%

26、,总产量 32.45 万吨,增产 11.9%;豆类种植面积 4.09 万公顷(61.3 万亩),比上年增长 1.9%,总产量 11.75 万吨,增产 4.4%。油料种植面积 16.19 万公顷(242.8 万亩),比上年增长 1.3%,总产量 31.85 万吨,增产 10.3%,亩产量由上年的 120.53 公斤提高到 131.18 公斤,增产 8.8%。蔬菜种植面积 2.58 万公顷(38.7 万亩),比上年增长 3.1%,总产量 84.46 万吨,增产 7.7%。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草食牲畜出栏率达 31.3%、商品率为 25.8%,均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 22

27、19.14 万头(只),比上年增长 0.1%;全年肉类总产量 25.75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其中,牛肉产量 7.44 万吨,增长 2.1%;羊肉产量 9.16 万吨,增长 3.6%。牛奶产量 23.62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羊毛产量 1.77 万吨,与上年持平。退耕退牧还林草任务全面落实全年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 1 万公顷(15 万亩) ;荒山造林种草 8.3 万公顷(125 万亩) 。退牧还草工程稳步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年末全省水浇地面积 17.65 万公顷(264.8 万亩);年内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工程改造面积 0.62 万公顷(9.33 万亩) ;水土流失

28、治理面积 240 平方公里。全年解决了 17.84 万人、124 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金融业2010 年,青海金融业的多项指标增速位于全国前列,如存款增速位于全国第二,贷款增速、保费收入增速位于全国第三。快速度的增长源于青海省委、省政府充分挖掘出金融潜力,把存量盘活,增量做大实现金融招商金融政策引导。目前青海已形成 56 家担保公司、5 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拍卖公司、19 家典当行的社会金融机构,依照严格规范、大力推动的运行方针,为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餐饮业当前青海餐饮业的主要特点是:1规模大。以往社会餐饮普遍规模小,无法与酒店餐饮竞争。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规模大

29、、档次高的社会餐饮品牌层出不穷。2价格大众化。放两头,抓中间,紧紧抓住中间消费群体不放。3菜式时尚化。现在许多宴请已经不是单纯的请吃,而是一种礼仪和时尚,尤其是一些高消费人群,他们的选择往往趋向于时尚化。4服务特色化。5习惯融合化。交通运输业 公路截至 2007 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5.3 万公里,基本建成了全省“两横三纵三条路”的主骨架公路网。西部开发省际通道青海境内路段率先全部建成;除通往果洛州的二级公路正在改建外,其余五州一地都通了二级以上公路;县县通了油路;91.6%的乡镇、56.95%的建制村、牧委会通了公路,1760 个村村道得到硬化,160 万农牧民群众走上了水泥硬化路

30、。全省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的目标。 青海省铁路交通网铁路现有铁路:青藏铁路、兰青铁路 规划中(含建设中)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 、川青铁路、格敦铁路(格尔木-敦煌) 、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 、西张铁路(西宁-张掖) 、成西铁路(成都-西宁) 、柳格铁路、哈木铁路(哈尔盖-木里) 、茶都铁路、甘河支线铁路、西海支线铁路、锡铁山至鱼卡至一里坪铁路等。 水运我省通航水域主要集中在青海湖、李家峡、龙羊峡、公伯峡、黄河上游贵徳境内以及克鲁克湖等地区。至 2008 年底,我省黄河上游尕马羊曲至大河家桥段航道总里程 351.54 公里,青海湖有 6 条航线,里程约

31、190.07 公里。航道等级主要以六级为主。目前已通航里程近 317.74 公里。截止目前有各类船舶 124 艘,其中客船 53 艘,近 785 个客位。全省有五等及以上持证船员 174名,已登记在册水运企业 7 户 2008 年完成水上客运量 21 万人次,周转量 226万人公里。目前经过设计建设的码头有青海湖 151 码头、二郎剑码头、李家峡码头、贵德码头、龙羊峡码头等。 航空现有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 规划中机场:花土沟机场、果洛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 “十二五”中后期,我省民航有望形成以省会西宁为中心,连接省内 5个支线机场,辐射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的

32、航线网络新格局,并力争开通西宁至澳门等地区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 其他运输管道运输也是青海省现存的运输形式之一,六十年来,管道运输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现已铺设输油管道有 439 公里,截至 2008 年管道运输量达到了 201.84 万吨,管道输油周转量达到 81311 万吨公里。 为了保证高寒山区少数民族的运输,六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政策,使民间运输在青海省也起着一定的作用。牛车、马车承担着广大农牧区物资集散的任务。青海省电力公司。 青海华电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庆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西部铅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对外贸易及市场状况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对外贸易取

33、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青海的对外经济贸易认真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在改革外贸体制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0 年取得省级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以后对具有出口能力的生产企业、内贸企业给予进出口经营权,1998 年成立了西宁海关并开关,从外贸体制改革到2008 年,青海对外贸易得到较快发展,在西宁海关注册拥有出口权的企业达314 家。省政府对外贸商品的生产、出口等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方便了各进出口企业的业务开展 ,有力的支持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011 年主要产品进出口总额单位:万美元指标名称2011 年比上年增长(

34、)出口6618241.9#山羊绒2004100.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223665.1#地毯7705105.8硅铁2477920服装及衣着附件5900-11.9#帽类104333进口26199-18.8#氧化铝12619-6.72011 年与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万美元指标名称2011 年比上年增长()出口6618241.9#日本2063426.2美国7069126.7韩国4735-2.7德国333066.7香港地区3164-4.8澳大利亚1106337.2英国110418.2进口26199-18.8#澳大利亚13047-3.9德国1146-80.9美国803-76.5日本770-44.3俄罗斯721555.5具体概括如下:1.对外贸易长足发展。2.利用外资明显进展。3.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势头增强。4.对外贸易水平不高,整体规模比较小。5.利用外资总量过小。6.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极为薄弱。小组建议1、结合青海实际开展对外贸易工作。2、扩大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口。3、依托资源优势,转变出口增长方式。4、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