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子兵法,史记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祛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目 录,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孙子及其
3、孙子兵法简介,一、孙子身世及其时代1在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一篇“孙子吴子列传记述”孙子名武,齐国人士;孙子兵法为十三篇;孙子曾为吴将并立有战功;上面三点认定在宋代以前无人怀疑其真实性;,南宋时,有叶适和陈振先对孙武确有其人表示怀疑;自此之后,对孙武出现了四种看法:a.孙武并无其人 b.孙武即孙膑 c.孙子是否就是伍员: d.确有其人 到目前来看,a,c观点无人认同,b观点也被山东临沂汉简解决孙子确有其人目前普遍认同。,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末年。相传其祖先是陈国公子陈完,公元前7年因国内动乱逃往齐国,不久改姓田完。田完四孙名桓,字无宇,因二子率军讨伐莒有功,齐景公姓为孙氏,其人即孙武祖父。孙子
4、祖父孙书起成了军事世家,其父孙凭任齐国卿。在孙武20岁左右时,因齐国“田、鲍四族谋为乱”孙武全家于公元前523年逃到南方吴国过隐居生活。,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其家族的陷害,也迁到吴国,孙武和伍子胥两家的不幸遭遇,使二人相互引为知已;伍子胥后成为吴王的谋臣,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出来见,见孙武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尤其所献兵书十三篇实为奇书,从而吴王对孙武备加赏识。在伍子胥对吴王一再开导举荐下,吴王方确认孙武的军事才能,封为上将军,令其操练人马,准备伐楚。自此后,吴军果然成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之军。,2、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意蕴深邃
5、,文笔清新,首尾一贯。为果不是由一人对兵法系列问题作长期的深入思考,并给以恰当的总结,是绝对难成为一本奇书的。,孙子兵法从产生到现在已2500多年,因年代久远,在该书世代流传过程之中反复评点抄录,难免在增删过程中,渗入了后人的某些观点,这在全书部分篇章中可以察觉到,但这仅仅是极个别之情况,不影响对该书时代特征的总判断。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是计、作、谋、形、势、虚、争、九、行、地、九、火、间。孙子的军事思维,具有五大突出的特征:,一是理智性主张止戈为武,慎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二是总体性战争胜负多因素(道、天、地、将、法)综合考量,运
6、筹;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安国全军;三是辩证性战略,战术问题,如迂与直,患和利,虚实,奇正,速久,巧拙等;,四是灵活性“因利而制权”、“践墨随敌”、“兵者诡道也”、“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究”;五是科学性“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二、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1、中国兵学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兵学,及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同儒学,易学以及其它几种重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人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兵、医、农、艺四大类、兵学列第一。自古至今,在兵学文化中称得上兵书
7、的,至少有2000多种。,中国兵学,在先秦和两汉时期受到特别重视,到宋朝宋神宗元丰年间得到传承与光大,官方明令颁布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雕版刊行。中国兵学文化的思维特色,在整体性、兼容性,思辩性等方面更为突出。,2、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茅元仪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计 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
8、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现之,胜负
9、见矣。,【题意】,的题意有三种理解。第一、计算。用今天的话来说,“计”就是“总的计算”。第二即计划。不仅是计字的本义之一,也是中计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在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祥细且慎重的研究分析,因情定出计划。第三战略运筹。曹操在中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本篇通过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基本条件的计算,作出战略决策。,【译文及段意】第一层:战争意义和重要性。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第二层:探索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因此,要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七种情况的分析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
10、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淡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
11、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第三层:战势的意义。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筹谋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态势,即是凭藉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第四层:用兵的诡道。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此要做到: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
12、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屈扰他;敌人辞卑慎行,就要使之骄横;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可预先讲明的。,第五层:(结论)战争胜负可预算。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谁胜谁负也就显而易见了。,【名言】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以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
13、认真考察研究的。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利而制权凭籍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木到时采取行动。多算胜,少算不胜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吴越战争示意图,作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税,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
14、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固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敌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乘之,是谓胜敌而益强。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题意】,的题名可作两种解释。 其一是发起战争。作,起义。作,就是发起的意思。战
15、,斗也,战,就是战争。因此,作战就作发起战争理解。 其二是战争准备。认为:作的意思是始。因此作战就是始战,战争准备,并非一般的战阵之事。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准备要立足于速战决的军事思想,及其客观依据。全篇内容没有作战方法的论述。,【译文及段意】第一层:战争需耗巨资。孙子说:凡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要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使节、游土的用度,作战器材的费用,车辆兵甲的维修开支,每天都要耗资巨万,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第二层:作战应速胜。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兵力耗损,军队长期在外
16、作战,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前来进攻,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追求旷日待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第三层:粮草应从敌国补给。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贫困的,就是由于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世族贫困。临近
17、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财政枯竭。国家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战场上军力耗尽,国内便家家空虚,百姓世族的财产将会耗去十分之七,政府的财力,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战马的疲敝,盔甲、箭驽、戟盾、矛橹的制作补充以及丘牛大车的征用,而损失掉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消耗敌国的一钟粮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动用敌国的一石草料,等同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第四层:胜敌强已要靠奖赏。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激励部队的士气;要使军队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依靠财货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换上我军的旗帜,混合编入
18、自己的战车行列。对于敌俘,要优待和使用他们,这也就是所谓愈是战胜敌人,也愈是增强自己。,第五层:(结论)用兵贵在速战速决。因此,用兵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懂得如何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名言】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因粮于敌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敌国解决 粮草问题。敌胜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是增强自己。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19、决,而不宜旷日持久。,岳飞,岳 飞 北 伐 路 线 图,岳飞反攻中原之战要图,谋攻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一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敌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20、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 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持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题意】,中之谋,作谋略,计谋解;攻,作攻击,进攻解。此两字合为一词,是孙子首次提
21、出。谋攻一词的原义,决非仅对我国古代军语的贡献,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借一词抒发了他在军事学上的真实卓见即一切作战行动都应该在谋略和智谋的指导下进行。谋和攻 为一词,高度概括了孙子的作战思想,提示了战术原则的真谛。本篇论述了谋划攻战的策略,阐明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译文及段意】第一层: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全胜策。孙子说:战争的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
22、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第二层:谋攻的法则。所以,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交取胜,再次是歼灭敌人的军队,下策才是强攻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制造攻城的大盾和 辒,准备攻城的器械,几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才能竣工。,将帅控制不住自己愤怒的情绪,驱使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结果士卒伤亡了三分之一,而城池依然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地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必须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
23、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法则。,第三层:集中兵力的原则。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努力战胜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兵力少于敌方就要坚壁自守,实力弱于敌方就要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假如固执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第四层:将帅对国家兴衰的影响。将帅好比国家的辅木,将帅对国家如能像辅车相依,尽职尽责,国家一定强盛;如果相依有隙,未能尽职,国家一定衰弱。,第五层: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三种情况。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要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要军队后退,这叫
24、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得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到来了。这就是所谓自乱其军,自取败亡。,第六层:预知胜利的方法。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以己有备对敌无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第七层:(结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了
25、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交取胜,再次是歼灭敌人军队,下策才是强攻敌人的城池。,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使敌军屈服而不是靠硬打,攻占敌人的城堡而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是靠久战。兵不顿而利可全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利却能够圆满获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既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已,百战不会有
26、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已,或者胜利,或者失败;既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晋楚城濮之战示意图,形 篇,【原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日: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
27、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铁,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奚谷者,形也。,【题意】,中之形,原义为器,为著,直译为形体,形象。形篇之形指军形。军形,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军事形态。凡能见到其形态者称作形。战争虽然是人类生活中的特殊事物,但也有它特定的状态。诸如地利的得失,布阵的巧拙、军队的动静、士卒的众寡和管理的治乱等等都是军形。其二指军事的实力。凡具备一定形状的物质都会
28、有其势,有形就有势不同的军事形态也会有其势,这就是军队的生动力量及其外在表现。因此,军形亦称为军事实力。,【译文】第一层:作战应先不被敌战胜,再待机胜敌。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不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而不可能做到使敌人必定被我所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采取防御;想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采取防御,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采取进攻,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
29、就像自重霄而降。所以,既能保全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第二层:自保而全胜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激战而后取胜,即便是普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像能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日月算不得眼明,能听到雷霆谈不上耳聪一样。,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没有卓异的胜利,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战功。所以他们取得胜利,不会有差错。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
30、。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领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决定权。,第三层:制胜的五条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土地面积的“度”,二是物产资源的“量”,三是兵员众寡的“数”,四是军力强弱的“称”,五是胜负优劣的“胜”。,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敌我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敌我军事实力强弱的“称
31、”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成败。,胜利的军队较之于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于胜利的军队,就像以“铢”称“锰”那样处于绝对的劣势。军事实力强大的胜利者指挥军队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名言】先为不可胜首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不会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自重霄而降。,自保而全胜既保全自己,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32、而不失散之败也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同敌人交战。修道而保法修明政治,确保法制。,谢 安,势 篇,【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 投卵者,虚实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现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激水之疾,至于漂石
33、者,势也;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 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放必取之。以此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题意】,该篇中的势,指战势。有形才有势,形为势的根本,势从形中产生。形篇重点讲客观的物质力量,有了客观的物质力量,势也就随之产生。势篇主要讨论了主观指导上的出奇和造势。
34、与上篇是不可分割的姊妹篇。本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基础上,发挥将帅的指导才能,造成和利用有利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译文及段意】第一层:战势的内容。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是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统帅全军能够使它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时而不致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军队打击敌人如同以石击卵一样,这是“避实就虚”的正确运用问题。,第二层:奇正的作用和变化。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教,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终而复始,如同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就
35、像四季的更迭。,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音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色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样味道,可是五味的变化,就尝不胜尝;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旋绕不绝,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第三层:战势的姿态和运用。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至能漂移石头,这就是流速飞快的“势”,雄鹰迅飞搏击,以至能捕杀雀鸟,这就是短促急迫的“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发出的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态势就像张满的弯弓,短促的节奏就像去发弩机。旌旗纷纷,人马纭纭,要在混乱中作战而使军队不乱;浑浑沌沌,迷迷蒙蒙,
36、要周到部署、保持态势而不会被打败。示敌混乱,是由于有严整的组织;示敌怯懦,是由于有勇敢的素质;示敌弱小,是由于有强大的兵力。,严整与混乱,是由组织编制好坏决定的;勇敢与怯懦,是由态势优劣造成的;强大与弱小,是由实力大小对比显现的。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小利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用这样的办法去调动敌人,用重兵来伺机掩击它。,第四层:指挥员要善于造势。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所以,他能不强求人力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善于创造有利态势的将帅指挥部队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石头的特性,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
37、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滚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势”!,【名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奇正相生“奇”“正”相互转化。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发出的节奏是短促的。择人而任势舍人而任势。,曹操,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图,官 渡 之 战 示 意 图
38、,虚实篇,【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持改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必趋也。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致分为十,是以十攻
39、其一也,则我众而故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
40、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制行,兵团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题意】,虚实是孙子提出的古代军事术语,是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它不仅指实力的大小,配备的强弱,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勇敢与怯弱,整治与混乱,饱佚与饥劳等诸多方面。一句话:一切有利的方面都是实,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虚。孙子用“虚实”这一对矛盾作命题,是因为处理好这对矛盾关系到用兵成败的大局。本篇主要论述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在战争中争取主
41、动地位,即“致人而不致于人。”,【译文及段意】第一层:转变敌我虚实的要诀。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就被动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二层:转变敌我虚实的方法。能使敌人自动进入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难阻止的结果。,因此,之所以敌人休息得好能使疲劳,敌人粮食充足能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能使他移动,因为出击的是敌人必然往救的地方;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阻碍的地区;进攻而必然得手的,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的地点;防御而必然能稳固的,因为防守的是敌人必来进攻的地方。,所
42、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木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行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见声息,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前进而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袭击他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军要打,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脱离阵地作战,是因为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打,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是因为使敌人改变了进攻的方向。,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能用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
43、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那么他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那么我军所要进攻的敌人就少了。,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都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薄弱,是因为处处去防备;兵力充足,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防备。,所以,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交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就左翼也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也不能救后面,后面也不能救前面,何况远在数十
44、里,近在数里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对争取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成的。敌军虽多,可以使他无法同我较量。,第三层:探敌虚实的步骤和运用虚实的秘诀。所以筹算一下计谋,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挑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侦察一下情况,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进行一下小战,来了解敌人兵力虚实强弱。,所以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行迹;看不出行迹,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军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军的方法。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使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其中奥妙。,人们只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方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出奇
45、制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式,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第四层:(结论)用兵贵在避实击虚、应敌变化。用兵的规律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是由于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战争的胜利,是由于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打法。,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刻板的战场态势,没有一成不变的作战方式。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固定常胜,四季相接相代也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名言】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人安逸就要使其疲劳,
46、敌人给养充足就要使其饥困,敌人安固守御就要使其移动。,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形人而我无形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战胜不复每一次作战都不要重复使用某一种作战形式。,兵形像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避实而击虚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因敌而制胜作战要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决定不同的取胜方法。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庞涓,孙膑,马 陵 之 战 要 图,康熙帝半身朝服像,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边界,军争篇,【原文
47、】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敌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军将;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军将,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敌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
48、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匆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匆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题意】,军争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争胜,曹操注曰:“两
49、军争胜。”郭化若孙子译注指出:“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军争的题意还有其它理解。武经七书注译认为:“近似于现代军语的机动。军队机动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有利的作战地位和制胜条件。”孙子兵法释义认为:军争即现代军事术语中的武装斗争,指敌对双方武装力量在占场上对抗作战的行动。孙子在前六篇重点论述了战争理论问题,下五篇则重点论述战争实践。而首先探讨军争。本篇主要论述敌我双方争相造成取胜的有利条件有利的态势与战机,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获取胜利。“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本篇的核心。,【译文及段意】第一层:军争的总方略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