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91190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第三单元综合测试(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测试(150 分钟,150 分)一、基础知识(21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3 分)( )A菲薄(fi) 寥落(lio)倘使(tn) 洗涤(d)B踌躇(ch) 桀骜(o)诧异(ch) 博闻强识 (sh)C尸骸(hi) 攒射(cun)叱咤(zh) 激亢 (kn)D喋血(di) 精悍(hn)戊戌(x) 熙熙攘攘(rn)答案 B解析 “识”读 zh。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熙熙攘攘 屡次 百折不挠 恶耗B步履稳健 枯躁 短小精悍 歉意C殒身不恤 踌躇 泪下沾襟 文采D叱诧风云 寥落 酣畅淋漓 逻缉答案 C解析 A 项“恶耗”应为“噩耗 ”;B 项“

2、枯躁”应为“枯燥” ;D 项“叱诧风云”应为“叱咤风云” , “逻缉”应为“逻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这块地本来就好,_又上足了肥,明年你家小麦的收成肯定是差不了的。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_ _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明确规定:工程造价由承包单位一次包死,亏损自负,_归己。我那位亲戚在上海算是有门路的,可我写信求他在上海给我谋份差事,他却在回信中叫苦不迭,百般_。A何况 虽然 结余 推脱B况且 当然 节余 推托C况且 虽然 节余 推脱D何况 当然 结余 推托答案 B解析 “况且”和“何况”都表示意思更进

3、一层。 “况且”多用于陈述句中, “何况”多用于反问句中。“当然”强调所讲情况没有疑问, “虽然”侧重于表让步关系。“节余”指因节约而产生的剩余, “结余”指“结算余下的” 。“推托”的对象是别人的事,“推脱”的对象是自己的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B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C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候,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

4、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D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 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于是所有穿红衣服的女同学就都有点慌张,又有点兴奋。答案 B解析 A 项难度可能要大些,属于成分残缺, “虽殒身不恤”后面补加“的事实” ,充当句子的主语;C 项“时候”改为 “时期” ,这两个词的范围大小不同;D 项“慌张”改为“紧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凡是小兰起草的文件,李局长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退回。( 挑肥拣瘦)B封建社会里的“豪强”和 “官家”历来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C就在吴小波被这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弄得措手

5、不及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 祸不单行)D倘若没有群众相助,我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答案 A解析 A 项中“挑肥拣瘦”指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含贬义。应为“吹毛求疵” 。6默写名句。(6 分)(1)真的猛士,_,_ 。(2)惨象,_;流言,_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答案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二、阅读鉴赏(48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8 分)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

6、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

7、,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 ,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先

8、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 ,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7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4 分)答案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 。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8作者

9、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5 分)答案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更深刻。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9为什么许多听了他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4 分)答案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 “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以强烈的情感感染了听众。10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答案 选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写梁任公的。通过讲箜篌引 、敲头背书、手舞足蹈地讲桃花扇等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0、114 题。(20 分)静寂的园子巴 金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株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

11、地歌唱;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这是不自然的静寂。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我在

12、等待空袭警报;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 就锁门出去。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小鸟回来后又走了;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咶咶的乌鸦叫。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我不能写了,便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在城门口

13、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我回到书桌前面,在继续执笔前看看窗外。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飘动它们的尖叶。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水管溜下来。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

14、阳光的窄小过道。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我要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蜓。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1940 年 10 月 11 日在昆明(选自龙 虎狗

15、 ,有删节)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与其说本文写的是“我” 居住的园子,不如说是“我”内心的“园子” 。 “我”内心情感的变化既是园子带给“我”的,又反映了“我”对战争的关切和思考。B文章先后几处写到房东家的狗,作者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 ,是希望狗吠声能打破眼前的静寂,给园子带来一些生气。C第段中说“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 ”,一方面是空袭警报的响起在预料之中,一方面又表明“我”欣喜地等到了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起来攻击敌机。D文章结尾处情绪的突变,体现了 “我”对民族、对未来的信心,激励了作者自己,也激励了更多抗战中的国人。E本文以

16、细腻质朴的笔触描写了战乱中最寻常的一段生活,充满抒情色彩,总体给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答案 BC解析 B 项把几次提到的房东家的狗看作本文的线索不妥;“我”等待狗吠声,是希望空袭警报及早解除。C 项表明 “我”等到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起来攻击敌机的欣喜,这样理解牵强。12 “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寂寞”?(4 分)答案 (1)轰炸的威胁使园子和城市变得静寂而清冷,令人感到寂寞;(2) 城市笼罩着战争阴影,威胁日复一日,暗含作者对战争前景的担扰。13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园子的静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尾处赞美“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的机声“多么

17、雄壮” ,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 分)答案 (1)表达了作者对温馨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喜爱和珍惜,对威胁和平安宁生活的战争以及发动战争的入侵者的厌恶和愤恨。(2)不矛盾。因为它们是和平的守护者,只有痛击入侵者才能带来作者所期盼的永久的和平安宁。14文章反复描写松鼠、小鸟等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6 分)答案 (1)用松鼠颈项上铃子的响声、小鸟的叫声来反衬园子的静寂;(2) 用松鼠的追逐取乐、小鸟得意的歌唱来烘托园子温馨、安宁的气氛,与警报响起后的拥挤和纷乱形成对比。1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夜泊钱塘茅 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

18、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诗的第三联中“迸” “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分)(2)诗末句点出“短愁” ,其实诗中句句含愁,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 分)答案 (1)“迸” ,表明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落下,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浓重。 “入” ,化无形的乡愁为有形,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2)“日已暮”写出诗人盼回家的心情, “孤灯” “一雁”暗含诗人的孤单, “离心” “乡梦”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落” “寒”也透露出诗人的愁绪。三、语言表达(21 分)16(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19、敦 煌学 群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_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

20、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对自由的渴望。17阅读下面这则故事,在末尾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话,概括出故事要阐明的道理。(7 分)从前,有一只蜘蛛在破旧的谷

21、仓里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网。它总是让自己的网保持干净。一旦捕获了苍蝇,它都会把网清理干净,这样一来,其他的苍蝇就不会起疑心。一天,一只相当聪明的苍蝇逼近了干净的蜘蛛网。蜘蛛召唤道:“过来,坐一下。 ”但是,那只苍蝇却说道:“不了,女士。我没有看见其他的苍蝇在你的屋子里,所以我不会独自进来的。 ”于是,苍蝇幸免于难。过了一会儿,苍蝇看见地面上有一大群同伴在一张牛皮纸上跳舞。 “太好了!如果许多苍蝇在做同一件事情,那么就不用担心害怕了。 ”苍蝇心想。于是,它准备在地面着陆。就在它着陆的那一刻,一只蜜蜂飞奔而来,大声说道:“蠢货,不要降落在那里,那是捕蝇纸!”但是苍蝇大笑道:“你不要傻了,那里有一大群苍

22、蝇在开心地跳舞,大伙总不会错吧。”结果自然是那只可怜的苍蝇也被粘死了。答案 示例:有时,和众人保持一致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懂得细致地观察、分析你的生存环境能使你远离危险。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在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赛合唱比赛的文化素质考核“命题对话”中(比赛时规定了四个题目,参赛队临场挑选,然后在一分钟之内扣题讲述一段话) ,侗族大歌合唱队选的题目是“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选手讲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家乡在南方,那里遭受了雪灾。大雪压坏了电线,无米下锅;山那边的人给我们送来了米和蜡烛,我们又把米和蜡烛送到山那边的大爷家去,我们告诉他:你的儿子、儿媳

23、和我们在一起,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米和蜡烛是全国人民用飞机给我们送来的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文化素质考核评委余秋雨给该队打了满分。而选手中有许多大学生组和文艺团体组,文化水平都不差,可是,他们的“命题对话”得分却很不理想。请你从余秋雨评委的角度,就侗族大歌合唱队“命题对话”的内容谈谈获得满分的理由。(50 字左右 )答案 (一分钟“命题对话” 其实就是一篇小文章) 选材真实独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叙述完整,质朴、自然、流畅;细节描述比较生动,能打动人心;立意健康向上;结尾既升华了主题,又巧妙点题。(大致要求:从切题、具体、独特和生动或者从审题、立意、构思、语言特点等方面来答)

24、四、写作(6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套作和抄袭。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在审题上难度降低了,更加灵活多变,供学生选择的

25、角度多元,但并不意味着审题不重要了,更不能无视材料的存在,另起议题。可能出现的审题失误有以下几种:一类是学生完全无视材料的存在,谈学会放弃,善于抓住机遇,敢于面对困难等;第二类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不了解材料反映出的观点、态度、感情,断章取义,甚至断句、词取义,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有的学生看到“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就提炼出“改变自己”的观点,看到“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就提炼出“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观点,从最后一个人的观点中提炼出“是金子就会发光” “坚守故土”的观点,这些观点游离了材料的本意,属于严重偏题;第三类是学生对材料过分抽象、片面地概括,例如谈坚守、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等。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其实表现了人们对“成功与环境”的不同看法。三个人的看法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种态度:一是赞同变换环境,认为善于变换自己的生存环境,并适应环境者易被赏识,注意材料中的“改变”在这里是“变换”的意思,而不是“改造” “创造”之意;二是不赞同变换环境,有的人认为变换环境要付出代价,有的人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被认可,没有必要变换环境。只要围绕这两种态度去审题立意,就不会出现失误。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试|题!库(www. s+)高 考试题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